- 年份
- 2024(14900)
- 2023(20805)
- 2022(17854)
- 2021(16573)
- 2020(14278)
- 2019(32658)
- 2018(32477)
- 2017(62437)
- 2016(34142)
- 2015(38789)
- 2014(38538)
- 2013(38049)
- 2012(35011)
- 2011(31501)
- 2010(31562)
- 2009(29564)
- 2008(29598)
- 2007(26675)
- 2006(23375)
- 2005(20910)
- 学科
- 济(138792)
- 经济(138607)
- 业(114281)
- 管理(111077)
- 企(99794)
- 企业(99794)
- 方法(64724)
- 数学(53781)
- 数学方法(53047)
- 财(42146)
- 农(40751)
- 业经(37058)
- 中国(35332)
- 制(30826)
- 务(28582)
- 财务(28483)
- 财务管理(28426)
- 学(27915)
- 农业(27649)
- 企业财务(26940)
- 技术(26348)
- 地方(26178)
- 理论(25661)
- 贸(24588)
- 贸易(24574)
- 易(23842)
- 和(23650)
- 银(22770)
- 银行(22702)
- 行(21531)
- 机构
- 学院(490877)
- 大学(489314)
- 济(195428)
- 管理(194784)
- 经济(191102)
- 理学(167332)
- 理学院(165512)
- 管理学(162578)
- 管理学院(161680)
- 研究(159663)
- 中国(122650)
- 京(104508)
- 科学(99741)
- 财(93440)
- 农(83812)
- 所(81041)
- 江(74814)
- 业大(74224)
- 中心(73688)
- 财经(73685)
- 研究所(73246)
- 经(66803)
- 北京(65923)
- 农业(65730)
- 范(62510)
- 师范(61874)
- 州(59739)
- 经济学(58234)
- 院(57867)
- 财经大学(54428)
- 基金
- 项目(326704)
- 科学(256495)
- 研究(238070)
- 基金(235545)
- 家(204932)
- 国家(203181)
- 科学基金(175028)
- 社会(148960)
- 社会科(141111)
- 社会科学(141071)
- 省(129400)
- 基金项目(124709)
- 自然(114536)
- 自然科(111871)
- 自然科学(111840)
- 教育(110244)
- 自然科学基金(109838)
- 划(107786)
- 编号(97517)
- 资助(97455)
- 成果(78710)
- 重点(73000)
- 部(71839)
- 创(69814)
- 发(69079)
- 课题(67337)
- 创新(64780)
- 科研(62536)
- 教育部(61403)
- 大学(61074)
- 期刊
- 济(217858)
- 经济(217858)
- 研究(141937)
- 中国(97354)
- 学报(77035)
- 农(76356)
- 财(76030)
- 管理(74887)
- 科学(70861)
- 大学(58717)
- 学学(55382)
- 教育(54293)
- 农业(52205)
- 技术(46907)
- 融(43579)
- 金融(43579)
- 业经(36995)
- 财经(36483)
- 经济研究(33586)
- 经(31252)
- 业(29720)
- 问题(28315)
- 技术经济(26488)
- 科技(23972)
- 版(23641)
- 图书(23337)
- 统计(23091)
- 理论(22934)
- 现代(22506)
- 商业(22105)
共检索到728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章豹 孙陈
创新是产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提升的源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创新支撑保障能力、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保能力5大模块共18个指标构成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以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作为研究样本,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实证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 主成分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何卫平 齐亚丽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主体,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都以某些发达省份或发达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将从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4个维度出发,构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1201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的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提出合理有效的提升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的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综合比较,通过分析装备制造业七个大行业19项主要经济指标,认为陕西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规模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但是比东部的江苏、广东等省份竞争力弱。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陕西 装备制造业 竞争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晓芳 张仁华 侯瑞武
本文界定了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的统计范围,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合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红梅
创新是促进我国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装备制造业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产业。因此,分析和评价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把DEA/AHP模型引入技术创新能力评价领域,结合依据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点构造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装备制造业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作出评价,使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清晰的定位,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关键词:
DEA AHP 装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章豹 孙陈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上。本文采用多指标投入产出分析法和因子定权法等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定量测度和排序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效率 测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鲁成,张红彩,李晓英
本文通过建立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制造业行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投入能力是影响北京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最显著因素,而各类型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排名符合一般规律。
关键词:
北京制造业 技术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文 牛泽东
本文以1997~201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七个二位码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基于产出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以及Brummer等(2002)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等式,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详细考察。研究发现,样本期间,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生产的成本效率平均仅为0.32。在现有的资源投入下,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等手段来改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成本效率,可释放出巨大的创新生产力。在成本效率的三个分解因素中,规模效率最高,技术创新效率次之,配置效率最低,未来装备制造业创新生产的效率改进应从上述三个方向共同努力。动态效率方面,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生产的TF...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齐孝福 高国力
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特征出发,基于可比较的角度,从理论上分析了工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设计了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借鉴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就山东制造业28个行业进行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评价,并简要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山东制造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冻连 刘承焕
一、引言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通过对原始指标的相关矩阵内部结构关系的研究,找出影响某一状况的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分,使综合指标为原始指标的线性组合,综合指标不仅保留了原始指标的信息,彼此又不相关,使在研究复杂的问题时能够抓住主要矛盾,用较少的变量去解释原始指标的大部分变异。主成分分析法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法,在计算综合评价值时,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曲小瑜
运用2005~2011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环境污染指数,应用DEA-MAlMquist方法在考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的基础上测度中国各类装备制造业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应用tobit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环境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环境污染指数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体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技术效率持续上升,技术退步是导致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后期下降的原因;市场竞争、资本深化和外资引进对环境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曲小瑜
运用2005~2011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环境污染指数,应用DEA-Malmquist方法在考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的基础上测度中国各类装备制造业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应用Tobit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环境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环境污染指数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体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技术效率持续上升,技术退步是导致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后期下降的原因;市场竞争、资本深化和外资引进对环境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梅洪常 马华骏
以重庆市为例,运用DEA和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2010—2016年重庆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代表性的4个细分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静态评价表明,重庆市高端装备制业技术创新效率较高,但有部分行业未能达到DEA有效,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最弱的,主要原因是R&D人员以及技术经费出现了投入冗余;动态评价表明,2010—2016年间重庆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呈缓慢上升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技术效率的贡献度并不大。最后得到继续加强人才、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鼓励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合作关系的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谭智斌 周勇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产业发展前景的重要尺度,是构成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针对此问题,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5个地区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为各地区产业调整和制订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建中 曲小瑜
本文综合考虑我国制造业的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构建了环境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数值变化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我国13个典型制造业行业2010年的环境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环境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