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23)
2023(18936)
2022(16360)
2021(15146)
2020(12876)
2019(29712)
2018(29654)
2017(56821)
2016(30983)
2015(35123)
2014(35426)
2013(35047)
2012(32595)
2011(29512)
2010(29659)
2009(27327)
2008(26933)
2007(24006)
2006(20931)
2005(18608)
作者
(92008)
(76764)
(76089)
(72428)
(48536)
(36890)
(34780)
(30205)
(28976)
(27433)
(26004)
(25764)
(24291)
(24182)
(23735)
(23535)
(23197)
(22821)
(21909)
(21799)
(19091)
(18872)
(18691)
(17397)
(17174)
(17124)
(17071)
(17000)
(15542)
(15273)
学科
(132047)
经济(131913)
管理(88954)
(84945)
(68995)
企业(68995)
方法(58507)
数学(50735)
数学方法(50086)
(36629)
中国(35151)
地方(31403)
(31152)
业经(29539)
(29145)
农业(24506)
环境(24015)
(23729)
贸易(23716)
(22946)
(22617)
(20896)
理论(20722)
技术(20336)
(19694)
银行(19633)
(19628)
财务(19538)
财务管理(19491)
(19128)
机构
学院(446301)
大学(445659)
(177743)
管理(174207)
经济(173698)
研究(151782)
理学(150452)
理学院(148739)
管理学(145970)
管理学院(145180)
中国(112795)
科学(96399)
(95777)
(79897)
(77611)
(77096)
研究所(70806)
中心(69275)
业大(69080)
(66546)
财经(63816)
北京(60687)
农业(60427)
(59889)
师范(59267)
(57855)
(55268)
(54127)
经济学(52742)
技术(48228)
基金
项目(303032)
科学(236669)
研究(219208)
基金(217161)
(189883)
国家(188280)
科学基金(160803)
社会(136194)
社会科(129022)
社会科学(128989)
(120242)
基金项目(115451)
自然(105595)
自然科(103051)
自然科学(103022)
自然科学基金(101115)
(100894)
教育(100754)
资助(90099)
编号(90096)
成果(72619)
重点(68219)
(67450)
(65919)
课题(62401)
(62398)
创新(58276)
科研(58190)
教育部(55871)
大学(55652)
期刊
(196407)
经济(196407)
研究(127548)
中国(86450)
学报(72582)
(69936)
科学(66215)
管理(62700)
(60934)
大学(54289)
学学(51119)
教育(49415)
农业(48325)
技术(40162)
(37287)
金融(37287)
业经(34049)
经济研究(30774)
财经(30340)
问题(26129)
(25937)
(25260)
图书(23832)
技术经济(22247)
科技(21633)
(21242)
资源(21126)
理论(20895)
商业(20621)
统计(20592)
共检索到655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勇  徐建刚  尹海伟  王宝强  
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能否保持协调发展,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产业结构效益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协调发展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定量研究,并对山东省17地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山东省整体上处于基本协调阶段,17地市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类型及组合关系对生态环境影响重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洋  
文章在构建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基于2010—2022年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两者发展水平高水平耦合,但是协调度还处于低水平阶段。提出加大生态环境发展资金投入、文旅产业标准化建设、生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业付  罗晰  
文章从长江航道建设和流域经济两个子系统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协调度模型研究近10年来它们之间的协调状态:2004年处于基本不协调状态,2005-2009年处于协调状态,2010年处于基本协调状态,2011-2013年处于协调状态,还未出现明显的不协调状态。但随着国家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对于统筹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区域经济布局,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慧宗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化速度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反差增大。基于产权制度的研究视角,生态环境产权制度的确立不仅能成为促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关系转变的动力,而且有助于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然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产权制度无法脱离既有的现实基础,因此有必要在考量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施加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翁钢民  李凌雁  
文章构建了我国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并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法探究各省份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的空间关联效应,所用数据为我国31个省市区近六年的旅游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数据,所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为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检验及LISA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5省市属于"高—高"关联区域,是旅游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对整个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正向辐射效应;西部地区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是新疆和甘肃两地,是"低—低"关联区域的集聚点,需要重点引导和扶持;中部地区则主要属于"高—低"或"低—高"关联模式,桥梁纽带作用凸显。根据以上分析,文章对我国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维全  王玉霞  
基于协调发展理论和耦合度模型,对长山群岛2006—2015年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长山群岛旅游产业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提升阶段,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长山群岛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较差,协调度较低;长山群岛旅游产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阶段性发展。2010年之前,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小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11年之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明显大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生态环境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维全  王玉霞  
基于协调发展理论和耦合度模型,对长山群岛2006—2015年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长山群岛旅游产业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提升阶段,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长山群岛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较差,协调度较低;长山群岛旅游产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阶段性发展。2010年之前,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小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11年之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明显大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生态环境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希华,张淑敏  
文章定性、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当前山东省发展经济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正视地域差异,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采取适度的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点轴系统空间开发模式,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溢  
[目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其生态环境彼此相互联系与制约,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方法]文章运用协调发展理论,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绵阳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研究表明,绵阳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状况在时间维度上大致分为3个阶段:(1)20002007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级共生阶段,整体属于生态脆弱型;(2)20082011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趋势都比较良好,整体处于同步发展阶段;(3)201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军涛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形成和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进行城市区域的综合性研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文章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保定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提出了使之进一步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溢  
[目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其生态环境彼此相互联系与制约,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方法]文章运用协调发展理论,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绵阳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研究表明,绵阳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状况在时间维度上大致分为3个阶段:(1)2000~2007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级共生阶段,整体属于生态脆弱型;(2)2008~2011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趋势都比较良好,整体处于同步发展阶段;(3)2012~2014年,生态环境再度恶化,两者再次处于低级共生阶段。[结论]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继续坚持退耕还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制度、建设生态集约与生态文明城市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保障绵阳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虹  李蕾  
文章通过选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17省市2008—2016年数据,在对区域物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对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圈协调发展水平集中在[0.4,0.8]之间且总体呈下降趋势;物流业生产总值对协调发展水平有负向影响,企业R&D经费投入对协调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敏娜  连飞  
文章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绝大部分地区环境—收入关系位于环境曲线左半段;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变动对经济增长均产生负面效应,且后者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椿  
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对2005—2015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产业系统、城镇化系统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基于测算结果构建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并选取3个时间截面利用GIS软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市3个系统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均呈上升态势,但上升速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耦合协调度最高的为太原市,最低的为忻州市。截面数据的分析表明,山西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总体表现出失调衰退—中间过渡—协调提升的转化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新运  张海峰  
给出了一种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多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利用表征主成分信息量大小的特征值进行加权求和的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计算方法,并选取了22项指标对山东省110个市(县)进行了经济发展梯度计算,划分出了5个梯度区,较好地刻划出了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