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48)
2023(11485)
2022(9871)
2021(9168)
2020(8027)
2019(18734)
2018(18697)
2017(35758)
2016(19437)
2015(22039)
2014(22304)
2013(21912)
2012(20284)
2011(18080)
2010(17918)
2009(16537)
2008(16427)
2007(14834)
2006(12426)
2005(10378)
作者
(56086)
(46956)
(46728)
(44648)
(29510)
(22756)
(21533)
(18618)
(17781)
(16833)
(16071)
(15804)
(14654)
(14642)
(14638)
(14419)
(14417)
(13820)
(13457)
(13454)
(11718)
(11424)
(11417)
(10747)
(10662)
(10506)
(10465)
(10399)
(9591)
(9469)
学科
(81638)
经济(81568)
管理(55703)
(50782)
方法(41056)
(40986)
企业(40986)
数学(36767)
数学方法(36270)
(23661)
(20645)
中国(19475)
地方(19462)
业经(17059)
(16569)
农业(15797)
环境(15428)
(13626)
贸易(13622)
(13256)
(13193)
(13021)
财务(12966)
财务管理(12931)
(12701)
企业财务(12188)
理论(11989)
技术(11489)
(11322)
(10323)
机构
学院(273057)
大学(271201)
(108100)
管理(107818)
经济(105660)
理学(93303)
理学院(92306)
管理学(90488)
管理学院(89994)
研究(87320)
中国(64987)
(56593)
科学(56572)
(48427)
(48371)
业大(44024)
(43683)
中心(42977)
(41831)
研究所(39990)
财经(38879)
农业(37978)
(35746)
师范(35360)
(35225)
北京(34667)
(32847)
经济学(32457)
(32012)
技术(29963)
基金
项目(190401)
科学(149002)
研究(137663)
基金(135937)
(118403)
国家(117418)
科学基金(100980)
社会(85696)
社会科(81129)
社会科学(81100)
(78588)
基金项目(72982)
自然(66505)
自然科(64859)
自然科学(64840)
(64355)
教育(64197)
自然科学基金(63610)
编号(56441)
资助(55737)
成果(44379)
重点(43359)
(41708)
(41363)
(39406)
课题(39230)
科研(37193)
创新(36915)
计划(35528)
教育部(35322)
期刊
(114475)
经济(114475)
研究(70871)
中国(51695)
学报(43967)
(42745)
科学(39277)
(38813)
管理(36069)
大学(33282)
学学(31284)
农业(29463)
教育(28350)
技术(26950)
(20204)
金融(20204)
业经(20155)
财经(18367)
经济研究(16870)
(16112)
问题(15727)
(15693)
统计(14883)
资源(14681)
图书(14346)
技术经济(14326)
(13852)
(13522)
科技(12636)
理论(12616)
共检索到388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超   吴水荣   孟贵   李婷婷   陆霁  
为客观准确地评估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论文构建了包括资源能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生态制度建设和生态民生改善5个方面共35项指标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9—2019年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动态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数由1999年的0.169提高至2019年的0.803,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生态环境保护子系统对生态文明的贡献最大,生态制度建设子系统对生态文明的贡献最小。山西省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强化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提升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超   吴水荣   孟贵   李婷婷   陆霁  
为客观准确地评估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论文构建了包括资源能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生态制度建设和生态民生改善5个方面共35项指标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9—2019年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动态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数由1999年的0.169提高至2019年的0.803,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生态环境保护子系统对生态文明的贡献最大,生态制度建设子系统对生态文明的贡献最小。山西省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强化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提升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思远   殷阿娜   王殿茹  
论文从首都“两区”建设成效评价这一新的视角,构建了包括水源涵养、生态支撑、绿色发展三个系统的评价体系框架,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值并进行测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建设效应显现。初期建设趋势明显,测度结果与首都“两区”建设目标指向一致。(2)动态建设成效显著。三个系统成效均趋于增长,2022年比2019年增长39.09%,水源涵养系统增长12.46%,生态支撑系统增长47.36%,绿色发展系统增长1.33%。(3)系统间建设成效强弱不均,生态支撑系统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绝对值+393.96,绿色发展系统建设成效次之,绝对值+1.88,水源涵养系统建设成效较弱,绝对值+0.292,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了建设生态工程提升涵水蓄水能力、立足水资源承载节约集约用水、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实现进程三条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思远   殷阿娜   王殿茹  
论文从首都“两区”建设成效评价这一新的视角,构建了包括水源涵养、生态支撑、绿色发展三个系统的评价体系框架,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值并进行测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建设效应显现。初期建设趋势明显,测度结果与首都“两区”建设目标指向一致。(2)动态建设成效显著。三个系统成效均趋于增长,2022年比2019年增长39.09%,水源涵养系统增长12.46%,生态支撑系统增长47.36%,绿色发展系统增长1.33%。(3)系统间建设成效强弱不均,生态支撑系统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绝对值+393.96,绿色发展系统建设成效次之,绝对值+1.88,水源涵养系统建设成效较弱,绝对值+0.292,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了建设生态工程提升涵水蓄水能力、立足水资源承载节约集约用水、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实现进程三条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俊霖  李浩  伍新木  李雪松  
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测量水生态文明,指导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综述国内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文献基础上,按水生态、水经济和水社会三大系统,从水生态、水工程、水经济、水管理和水文化等方面筛选了18项指标构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平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会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长沙、杭州、成都和贵阳的城市水生态文明综合得分靠前,上海、南京得分较低,并且与其他城市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会城市的水生态文明状况划分为5个等级,以体现不同城市水生态文明的差异性,并按空间格局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水生态文明程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黄解宇  
从产业角度出发,定量研究了山西省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力和绩效,建立了旅游业影响力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西省11个城市为研究单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各城市的旅游业经济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论如下:太原的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强,且旅游业经济规模明显强于省内其他城市,但其在旅游业经营水平、旅游业基础动力等方面相对落后于其他城市;大同、晋中在旅游经济规模、旅游业经营水平和旅游业经济贡献度方面相对高于其他城市;朔州的综合实力最低,忻州、运城、临汾和长治等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旅游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宁  吴小庆  王志凤  王远  陆根法  温剑锋  
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如何准确评价当前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率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以生态效率和产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参照国家环保总局《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建立了产业共生系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主成分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产业共生系统生态效率评价方法。通过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和无锡新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3个工业园区的案例研究得出样本指标中对生态效率影响最大的3个主成分和样本主成分的排名,以及生态效率进行比较排序,发现苏州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总体生态效率最高,无锡新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其次,苏州高新区则相对较差。根据各园区在各主成分...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薛晔   孙亚琳   赵丹宁   顾良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历经近30年的发展,总规模达到139个,涉及材料、医学、工程制造、数理信息、生物农学、药学以及资源环境等领域,已成为推动山西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该文首先梳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地域、研究领域、依托单位、所属产业链的分布情况;然后基于2022年度考核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成效;最后针对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建设布局不科学、人才“引、育、留”机制不合理和开放与共享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优化重组省重点实验室布局、建立灵活的引育留人才机制和提高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水平等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莉  邵战林  唐洪松  罗响  
从投入、过程、产出、效率四个维度,项目资金运行、项目实施管理、项目建设业绩、项目实施综合效益四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兵团第三批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兵团各团场的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绩效水平处于中高以上的共计23个,占51.11%,而绩效水平处于中低以下的有12个,占26.67%。由此表明,此次兵团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水平还不够理想,在项目实施的各个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洋  王立海  
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信用评价是企业优化选择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关键,主成分分析法可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供应商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选取的8家供应商信用等级进行正确评价,为供应商信用评价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桂红  
机场停机坪是人机互动的复杂系统,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才能保证停机坪作业的安全。停机坪作业存在很多要素,要素独立运作,又相互作用。作用不当则会转化为安全隐患,或直接转为停机坪事故,因此有必要加强停机坪的安全管理,并对我国十大主要机场进行安全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小伟  毕功兵  
文章针对当前应用数据包络分析进行文化产业效率评价指标选取方面的局限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文化产业DEA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再利用DEA相关模型获得广东等13省市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值,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研究,以期为各省市提高文化产业效率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晓萍  
[目的]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方法]构建包含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线性回归方程对山西省2001~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1)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因素可归纳为生产资料集约水平、资源修复水平和土地集约水平3方面。(2)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在2001~2016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01~2009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和2010~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上升阶段。(3)2010年之后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一定成效,生产资料集约水平是促使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升的主要动力。[结论]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生产资料的集约是关键,可以从控制化肥、农药、农膜投入量,提升其有效利用系数等方面入手;其次要提升资源修复水平,利用秸秆还田的形式增加废弃物利用率,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白世贞  李泽飞  鄢章华  
供应商评价是预防供应中断发生的有效措施,从供应商风险评价的角度讨论了供应中断风险管理中供应商选择的重要性,建立了供应中断风险下供应商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法与熵值法计算供应商的得分并进行排序,最终得到供应商的优劣等级,为供应商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莉  
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从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排、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但其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