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05)
- 2023(13688)
- 2022(11594)
- 2021(10876)
- 2020(9227)
- 2019(20876)
- 2018(20836)
- 2017(40975)
- 2016(21939)
- 2015(24177)
- 2014(23876)
- 2013(23232)
- 2012(21016)
- 2011(18828)
- 2010(18685)
- 2009(17223)
- 2008(16609)
- 2007(14837)
- 2006(12872)
- 2005(11288)
- 学科
- 济(86234)
- 经济(86098)
- 业(70021)
- 管理(65411)
- 企(49058)
- 企业(49058)
- 农(47823)
- 方法(36992)
- 数学(32848)
- 数学方法(32438)
- 农业(31479)
- 财(24602)
- 业经(23689)
- 制(22558)
- 中国(21808)
- 体(16999)
- 地方(15498)
- 贸(15475)
- 贸易(15469)
- 易(15160)
- 务(14859)
- 财务(14800)
- 银(14780)
- 财务管理(14765)
- 银行(14759)
- 学(14745)
- 行(14090)
- 企业财务(14047)
- 技术(13899)
- 融(13404)
- 机构
- 学院(300384)
- 大学(295781)
- 济(126637)
- 经济(124176)
- 管理(120307)
- 理学(104855)
- 理学院(103902)
- 管理学(102143)
- 管理学院(101602)
- 研究(94228)
- 中国(74022)
- 农(63260)
- 京(59846)
- 财(59337)
- 科学(55328)
- 业大(48662)
- 农业(48522)
- 财经(46968)
- 中心(46321)
- 所(45321)
- 江(45149)
- 经(42857)
- 研究所(40905)
- 经济学(38291)
- 范(36241)
- 北京(35967)
- 师范(35824)
- 州(34897)
- 财经大学(34756)
- 经济学院(34575)
- 基金
- 项目(207359)
- 科学(165579)
- 研究(154710)
- 基金(152675)
- 家(131864)
- 国家(130708)
- 科学基金(114107)
- 社会(100567)
- 社会科(95054)
- 社会科学(95035)
- 省(81862)
- 基金项目(80918)
- 自然(72662)
- 教育(71293)
- 自然科(71024)
- 自然科学(71006)
- 自然科学基金(69760)
- 划(67389)
- 编号(63454)
- 资助(61127)
- 成果(50245)
- 部(47260)
- 重点(45958)
- 发(44304)
- 创(43887)
- 制(43876)
- 课题(42726)
- 国家社会(41944)
- 创新(41020)
- 教育部(40922)
- 期刊
- 济(139428)
- 经济(139428)
- 研究(83260)
- 农(64989)
- 中国(59982)
- 财(46791)
- 学报(44407)
- 农业(43898)
- 管理(42446)
- 科学(41905)
- 大学(36003)
- 学学(34518)
- 融(30321)
- 金融(30321)
- 教育(29643)
- 业经(28884)
- 技术(27210)
- 财经(23320)
- 业(20873)
- 经(19962)
- 经济研究(19932)
- 问题(19814)
- 版(15856)
- 农村(15071)
- 村(15071)
- 世界(14636)
- 农业经济(14409)
- 技术经济(14120)
- 理论(13811)
- 经济问题(13749)
共检索到437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新德
受预期收益、风险、制度环境、生产者禀赋、社会舆论等因素影响的生产经营主体供给行为意向的不足,是导致我国优质农产品供给缺乏的重要原因。基于生产经营主体行为选择的理论和现实分析,研究认为,增加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需要降低信息不对称,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优质农产品供给风险;优化质量导向型制度环境,创新供给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业经营者,以及建立健全舆论监督机制。
关键词:
优质农产品 有效供给 主体行为 行为意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侯慧铭 张金荣
伴随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下沉,农产品直播电商成为农业现代化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解决农户参与市场困境的重要手段。在数字资本视域下,通过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产品直播经营的适配逻辑,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生活性的发掘与再造生产数字资本,以流量变现的方式实现数字资本的可兑换性,以代销为辅的经营策略弥合直播经营过程中数字资本持续性与农产品单一性之间的矛盾。数字资本生成是资本转化的基础,流量变现为农产品经营提供渠道,流量维持成为持续经营的关键。代销转向在实现流量再生产的同时增加了农产品经营风险,其中的品控不确定性容易导致数字资本信誉受损,进而危及以数字资本为桥梁资本的数字化生计模式。代销转向旨在为农产品直播经营保持流量,是对平台规模经济的妥协与适配。在农产品直播经营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追求利润者、维持生计者和受剥削的数字劳动者的综合体。在平台增殖逻辑及社会注意力流动属性的双重作用下,经营者尝试由家庭化经营转向团队化运作、由新农人转型为职业主播。但在数字资本流失风险、乡村伦理逻辑以及与农户共生关系等多重因素的约束下,经营者形成了以注重农产品品质及消费者购物体验为主、以代销为辅的经营模式,创造了数字优势者与数字弱势者、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作互惠的市场空间,并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为基础实现了数字道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方国柱 祁春节 贺钰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本质要求。新时代背景下,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内涵不仅包括宏观上数量、质量、结构和生态的保证,更包含微观上居民对能量和营养充足且健康膳食的可得性和可持续性。作为一项公共事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治理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产区和主销区等多个主体,容易造成因“搭便车”“规避责任”“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集体行动困境问题。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分权式治理模式存在制度泛化和监督不足问题,缺乏多方利益驱动和激励机制,未能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因此,需要从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三个方面完善治理机制,通过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和行为,促进“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自发秩序”的有机协同,从而全方位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雅蓉 王一罡 于金莹 吴思齐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问题。本文针对农产品市场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的多主体仿真实验,研究市场参与主体(农户、批发商和监管机构)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以期为"后疫情时代"农产品市场建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提供决策依据。仿真结果表明:市场交易层面,批发商与农产品合作社形成契约型供应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方面,基于契约关系约束合作社以引导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社将零散的农户整合成集体,有效减少监管成本;市场监管层面,监管机构的监管强度对农户和批发商存在异质性,监管机构对农户监管的效果优于对批发商的监管效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利国
近年来我国安全农产品得到很大发展,但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存在生态环境恶化、农户意识不强、全程质量控制机制不健全、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消费者信任程度不高等制约因素,应从生态环境、农户意识、质量控制机制、管理体系及消费者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安全农产品 有效供给 制约因素 长效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竹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促进城乡公共物品(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公共物品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这一特性,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选择是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与公平的关键。文章基于此,在有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元化供给格局。
关键词:
机会成本 主体选择 公共物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费威
为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更为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随机变量,构建了典型农产品流通渠道组织形式,即"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下的优化模型,分别分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和龙头企业与合作社一体化下,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努力水平的决定及其关系,得出当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的努力行为是替代与互补两类不同关系时,农产品质量敏感度等因素对他们努力行为的影响效应不同等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晓丽 傅杰勇 陈鲲玲
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角度,对农产品电商参与主体的合作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参与主体及其动态系统策略选择的稳定性,并梳理影响参与主体合作行为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电商参与主体策略选择的初始意愿对系统演化具有显著影响,参与主体在策略选择之间相互影响并且在演化过程中呈现出序贯理性特征,在不同的参数约束条件下,各主体策略的演化趋势也各不相同;提升农产品电商企业的质量管控能力、加大政府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投诉维权意识,能够促使管控系统采取提供优质农产品、销售优质农产品、不维权的演化稳定策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纪良纲
当前我国多种农产品流通模式并存,既有"农户+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的传统模式,也有"合作社+零售商+消费者""家庭农场+超市+消费者"的现代模式,还出现了"农业公司+会员(消费者)""农场+消费者"的定制模式。农产品流通模式不同,流通环节多少与流通渠道长短存在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芸 黄解宇
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是指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相互协作、信息共享以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的共赢机制。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目前存在着生产分散、物流滞后、信息不对称、缺乏信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企业生态学理论视角,研究了农产品供应链主体协同的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控制机制,形成机制的核心是信息流的有效共享与交换,运行机制主要体现为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交换,控制机制主要通过契约、评价、反馈来发生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同时,以山西省为例,探索了山西农产品供应链主体协同机制的构建,并结合山西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提出分区域协同、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制定多种措施保障农户利益和探索有效合作协议等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供应链 协同机制 分区域协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艳 张晓明 胡宏力
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由众多分散经营的个体网商组成,由于网商各自为政,缺乏协同,致使所经营农产品缺乏品牌支撑、物流配送难以实现集约化,成本较高,市场扩展困难。为此,必须在保持个体网商活力的同时,组建电商合作社将众多分散网商组织起来,形成"分合协同"的利益共同体,以整体与个体的协同互动推动农产品电商的高效有序发展,让网商及农民共同实现增收增效。
关键词:
农产品电商 经营主体 分合协同 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达凤全
1991年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粮食生产,要提高产品品质。1992年以来,中央多次指出,我国农业在确保粮棉生产继续稳定增长的同时,要及时调整农村产业与产品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开发优质品种,使农业生产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路子。这个新的指导方针的提出,表明中国农业发展进入一个历史性大转折,标志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将开始一个新的阶段。许多国家农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华慧婷 文启湘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种植者盲目从事生产,对农产品交易市场没有深入分析和挖掘,忽视了农产品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其原因是农产品供给者没有正确传递产品质量信息,质量高的农产品得不到需求者认可,低质伪劣产品成为农产品生产者和需求者追逐的对象。要想改变这种扭曲现象,农产品供给者必须根据其产品质量,向市场传递与其产品质量相符的信号,并且农产品需求者也要做出理性选择,供求双方才会都受益。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孙迪迪
通过介绍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主体构成,引出了企业+合同基地+农户、企业+自有基地、合作社+农户、中介组织+农户这四种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主体行为模式,对四种模式分别进行分析以及研究,得出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利益关系,发展和丰富了现有理论,最后指出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可追溯系统主体行为模式。
关键词:
农产品 可追溯系统 主体行为模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佟鑫 杨春河 白兰 王亮
阐述了农产品物流价值链上核心企业、生产者、物流服务商、中介组织、零售商和政府的主体行为特点,并对主体行为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了各价值链主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实现农产品物流系统价值链的不断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系统 价值链 主体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