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88)
2023(20008)
2022(17170)
2021(15857)
2020(13189)
2019(29942)
2018(29687)
2017(56200)
2016(30616)
2015(34329)
2014(34473)
2013(33598)
2012(31205)
2011(28355)
2010(28415)
2009(26118)
2008(25076)
2007(21946)
2006(19407)
2005(17367)
作者
(89127)
(74196)
(73400)
(69972)
(47172)
(35469)
(33588)
(29201)
(28341)
(26388)
(25203)
(25158)
(23796)
(23482)
(22948)
(22778)
(22016)
(21675)
(21256)
(21141)
(18570)
(18358)
(17978)
(17029)
(16675)
(16399)
(16372)
(16251)
(14990)
(14685)
学科
(135537)
经济(135391)
管理(85678)
(77946)
(62872)
企业(62872)
方法(53174)
数学(45880)
数学方法(45289)
中国(36665)
(34867)
地方(33424)
(30554)
业经(29256)
(28789)
农业(23678)
(23284)
环境(22430)
(21971)
贸易(21956)
(21171)
理论(21114)
(20301)
(20285)
金融(20276)
(20233)
银行(20183)
(19441)
技术(19267)
地方经济(18408)
机构
大学(431975)
学院(431885)
(175414)
经济(171565)
管理(165362)
研究(152875)
理学(142095)
理学院(140424)
管理学(137806)
管理学院(137037)
中国(113885)
科学(95281)
(93221)
(78775)
(77410)
(72378)
研究所(70507)
中心(68744)
业大(64847)
(64540)
财经(62540)
(59417)
北京(59172)
师范(58783)
(56799)
(56378)
农业(56306)
经济学(52688)
(52069)
师范大学(47566)
基金
项目(295207)
科学(231578)
研究(215366)
基金(212295)
(186025)
国家(184489)
科学基金(157548)
社会(135219)
社会科(127963)
社会科学(127933)
(115871)
基金项目(112105)
自然(102185)
自然科(99709)
自然科学(99682)
教育(99129)
(97984)
自然科学基金(97826)
编号(87885)
资助(87104)
成果(71276)
重点(66955)
(66276)
(64301)
课题(61571)
(60745)
创新(56755)
科研(56158)
国家社会(55532)
教育部(54819)
期刊
(200356)
经济(200356)
研究(129311)
中国(88537)
学报(70111)
(65991)
科学(64280)
管理(62073)
(58799)
大学(52940)
教育(51461)
学学(49888)
农业(45525)
技术(39424)
(38152)
金融(38152)
业经(32834)
经济研究(32103)
财经(30521)
(26284)
问题(25763)
(23409)
图书(22373)
技术经济(21167)
科技(20897)
资源(20674)
(20099)
理论(19498)
现代(19180)
商业(19144)
共检索到650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汉兵  
生态地位特殊省区是提供生态产品、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区域,但这类省区内部也分布着重点开发区域,需要在主体功能区视域下审视和处理这类省区内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布局问题。基于主体功能区理念,构建了一个研究生态地位特殊省区内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布局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包含由生态区位、环境容量、资源保障条件、现有发展基础等典型因素决定的各地之间经济重要性与生态重要性的相对大小,再根据这种相对大小明确各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功能定位。并以四川省为例,基于实际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冯更新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导向下不断发展的,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主体功能区"的概念,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构建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樊杰  
一、在生态文明新形态下,主体功能区的战略价值将会更加凸显在生态文明新形态下,主体功能区的战略价值将会更加凸显,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第一,主体功能区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主体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差异,以因地制宜的方式,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贯彻落实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第二,主体功能区战略与新的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主体功能区是在全国“一盘棋”的视域下,在维系国家竞争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大格局下,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分工格局,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第三,主体功能区是和现代空间治理政策工具高度契合和一致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结合,克服了"四大板块"在区域划分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优化了国土开发格局,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今后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在实践操作上解决机构建设、法律保障、生态补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建设更加完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艳丽  
在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基础上,河南省制订了"大中原经济区"规划,该规划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地方政府投资有利于缩小省间经济增长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的战略意图及大中原经济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指导性、预测性的中长期地方政府区域投资发展规划,希冀为解决"中国难题"提供思路和样本。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田学思  赵崇生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区域发展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力量交织的情况。准确定位这些主体力量,并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金花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生态环境,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森林资源作为和谐生态中重要的环境资源,不仅能够维护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资源需求,还能实现环境协调发展。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经济发展给森林资源带来的一定后果。文章从森林资源保护与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关系,认为森林资源保护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相互促进、互相协调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杏梅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在分析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下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提出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靳利飞  刘天科  南锡康  刘芮琳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主体功能区战略发端于思想、框定于规划、推进于战略、巩固于制度,落脚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适用于生态文明新时代。针对当前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应找准主体功能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定位,在全国层面带状划定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区带、水资源过度利用区基础上,采取“县+乡镇/街区”的差别化政策单元,健全差异化政策体系,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费洪平  
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在很大程度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而忽视现实的生产力方面存在的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对其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是发展区域经济可以直接依靠的现实优势有所忽视。实际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资源优势相比,大中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为此需要从企业地理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金浩  李晓珍  
改革开放前以强调“公平”为主的“均衡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后以强调“效率”为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导致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提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应实行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儒  
文章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及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根据青海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对青海省各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的经济差异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剑  王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高职教育以其知识、技术等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发展地方高职教育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引起人们的关注。分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对于高职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