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1)
- 2023(15713)
- 2022(13596)
- 2021(12729)
- 2020(10607)
- 2019(24592)
- 2018(24405)
- 2017(46565)
- 2016(25366)
- 2015(28642)
- 2014(28827)
- 2013(27793)
- 2012(25414)
- 2011(22726)
- 2010(22375)
- 2009(20181)
- 2008(19308)
- 2007(16886)
- 2006(14502)
- 2005(11932)
- 学科
- 济(96187)
- 经济(96076)
- 管理(71949)
- 业(64196)
- 企(53388)
- 企业(53388)
- 方法(45778)
- 数学(39830)
- 数学方法(39246)
- 农(27148)
- 中国(25378)
- 财(24064)
- 学(23272)
- 地方(22285)
- 业经(21585)
- 环境(18072)
- 农业(17999)
- 理论(17474)
- 制(17082)
- 和(16581)
- 贸(15833)
- 贸易(15824)
- 技术(15404)
- 易(15316)
- 务(15122)
- 财务(15034)
- 财务管理(14997)
- 划(14270)
- 企业财务(14177)
- 教育(13654)
- 机构
- 大学(347471)
- 学院(347396)
- 管理(137923)
- 济(129683)
- 经济(126628)
- 理学(119970)
- 理学院(118601)
- 管理学(116226)
- 管理学院(115616)
- 研究(115196)
- 中国(83279)
- 科学(75468)
- 京(74253)
- 农(59646)
- 财(58633)
- 所(57148)
- 业大(56065)
- 中心(52895)
- 研究所(52737)
- 江(50425)
- 财经(47390)
- 范(47331)
- 师范(46797)
- 农业(46712)
- 北京(46205)
- 院(43427)
- 经(43216)
- 州(40993)
- 技术(39607)
- 经济学(37825)
- 基金
- 项目(250614)
- 科学(195882)
- 研究(181515)
- 基金(179360)
- 家(157805)
- 国家(156520)
- 科学基金(133934)
- 社会(111633)
- 社会科(105529)
- 社会科学(105501)
- 省(99397)
- 基金项目(95823)
- 自然(89017)
- 自然科(86850)
- 自然科学(86824)
- 自然科学基金(85188)
- 教育(84244)
- 划(84056)
- 编号(74719)
- 资助(73387)
- 成果(59385)
- 重点(56567)
- 部(54176)
- 发(53251)
- 课题(51879)
- 创(51867)
- 创新(48380)
- 科研(48265)
- 大学(46303)
- 计划(46239)
- 期刊
- 济(137740)
- 经济(137740)
- 研究(95840)
- 中国(66833)
- 学报(59729)
- 农(53325)
- 科学(53046)
- 管理(48696)
- 大学(44939)
- 财(44194)
- 教育(43573)
- 学学(42109)
- 农业(37271)
- 技术(32443)
- 融(24312)
- 金融(24312)
- 业经(24124)
- 财经(21864)
- 经济研究(21003)
- 图书(20345)
- 业(19089)
- 经(18628)
- 问题(18028)
- 科技(17737)
- 版(17277)
- 资源(17141)
- 技术经济(15966)
- 理论(15832)
- 业大(15642)
- 现代(14754)
共检索到493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功能区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功能区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少华 王金龙 张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并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举措之首。基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目标,以县域为基础,通过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我省122个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按照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将全省各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划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提出了不同类型县域生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少华 王金龙 张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并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举措之首。基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目标,以县域为基础,通过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我省122个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按照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将全省各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划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提出了不同类型县域生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立和
基于不同主体功能区域分类,对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典型区域及其实践路径进行一定的梳理总结和比较,对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进行一定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建设 实践 路径 比较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心
根据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理论,提出了由生态自然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组成的衡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杰 曹玉昆
通过对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在充分比较、筛选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从思想教化、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保障体系6个层面,选取了2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抽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难以获取数据的思想教化层面进行了专门的调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居民生态文明习惯养成率较高,但生态文明行为与思想存在差距;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高;城乡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提高,生态文明情感较深厚,但生态文明知识储备不足。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虽然逐年好转,但各层面发展不均衡,思想教化、生态文化及生态社会层面急需加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宇 林燕妮 曾灿 董家华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和SPSS分析软件,对珠海市三类主体功能区典型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共性及差异性、公众特征与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为珠海市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1)三类主体功能区公众在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工业污染、政府信息公开、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满意度具有共性;(2)三类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态发展区、集聚发展区、提升完善区;(3)提升完善区和集聚发展区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与公众受教育程度、年均收入显著相关,生态发展区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与公众性别、职业显著相关。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满意度 主体功能区 珠海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成 吴传清
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难点区域。参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要求,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0-2016年全国31个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指数。研究发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进展缓慢、绿色发展阻力较大、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力度不强等是制约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提高城镇化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构建农产品主产区乡村振兴新格局,巩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建立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施行差异化的主体功能区绩效考评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提升居民幸福感是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的驱动力,生态预算的状态可用预算结果状态主体功能区发展协调度描述,生态预算响应政策可以从生态预算能力视角提出,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框架下的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包括驱动力评价、状态评价与响应评价三个维度。驱动力评价从居民经济品满意度、社会品满意度与生态品满意度三个角度评价居民幸福感;预算状态评价从主体功能区发展横向协调与纵向协调两个角度评价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度;预算响应评价从资金汲取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与预算执行能力来评价生态预算能力。
关键词:
DSR 主体功能区 生态预算 居民幸福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侯晓靖 敬坤
生态环境问题天然具有区域属性,如何构建与区域特质相符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议题。文章以陕西省为例,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遵循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的概念框架,构建了陕西省重点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量化指标权重,并选择各主体功能区代表性县域单元作为实证对象进行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结合DPSIR模型所构建的基于主体功能区分类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用性,弥补了既有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系统性不足和缺乏实践支撑的局限,为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爱华 吴国庆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理念,提出企业的生态文明成本,在建立企业、员工、自然、社会"四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循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与员工、自然和社会的生态文明成本体系,通过该成本体系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关系生态化、企业与自然关系生态化、企业与社会关系生态化。该套成本体系从员工、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出发,可以很好地实现对企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成本、费用的识别,弥补环境成本仅重点关注企业与自然之间成本、费用的不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金华 陈军 易杏花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加剧,我国矿区资源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迫切需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将引导矿区克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促进矿区生态化发展,实现区内文明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阐述了矿区生态文明评价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矿产、土地的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矿业生产和矿区生活的节能减排、防治矿区地质灾害、保护矿区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促进矿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等内容,并从研究重点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指标使用频率等角度,对现有矿区生态文明评价相关指标体系进行回顾与总结。基于指标选择的原则、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和指标体系的构成等三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
矿区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薇
北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就显著,已经由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向追求经济发展质量转变,但是人口持续增长与资源紧缺的矛盾长期存在。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对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预测,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服务。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复杂研究,从概念界定、指标取舍、数据采集等方面努力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构建了生态文明-区域经济压力指数,与全国其他省市进行对比,找准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评价指标 北京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胜东
本文通过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江西省100个县(市、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数,利用分层聚类法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数及二级指标分成5个级别建设水平,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不同的二级指标中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生态经济与生态环境所处水平较低;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及独立样本检验分析显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较为明显提高,且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生态文明建设差距也不大。今后要坚持均衡发展、绿色发展,并提出促进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评价体系 江西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