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15)
2023(11937)
2022(9964)
2021(9636)
2020(7929)
2019(18384)
2018(18266)
2017(33454)
2016(18938)
2015(21190)
2014(21320)
2013(19676)
2012(18089)
2011(16212)
2010(16116)
2009(14086)
2008(13358)
2007(11485)
2006(9726)
2005(8563)
作者
(49975)
(41817)
(41417)
(39822)
(26409)
(20020)
(19073)
(16377)
(16270)
(14742)
(14286)
(13929)
(13303)
(13229)
(12952)
(12859)
(12469)
(12330)
(12023)
(11915)
(10558)
(10221)
(10059)
(9722)
(9318)
(9248)
(9212)
(8958)
(8308)
(8253)
学科
(68009)
经济(67936)
管理(46773)
(42008)
(35122)
企业(35122)
方法(32675)
数学(28590)
数学方法(28152)
中国(22892)
教育(21159)
(18218)
(18154)
(17586)
理论(16261)
地方(14331)
业经(14011)
(13607)
农业(11340)
(11297)
(11128)
贸易(11121)
(11037)
财务(10987)
技术(10976)
财务管理(10963)
(10761)
企业财务(10447)
(10185)
(10054)
机构
大学(253301)
学院(248533)
(94514)
经济(92405)
管理(90905)
研究(85921)
理学(79385)
理学院(78400)
管理学(76635)
管理学院(76157)
中国(57721)
(54352)
科学(52580)
(43738)
(42033)
师范(41625)
(41464)
(38704)
中心(38611)
研究所(38276)
(36953)
业大(36664)
财经(35449)
教育(35366)
师范大学(34134)
北京(34101)
(32451)
(32214)
农业(30315)
技术(30244)
基金
项目(175173)
科学(140402)
研究(132099)
基金(125783)
(110071)
国家(109111)
科学基金(93694)
社会(82187)
社会科(77691)
社会科学(77676)
(69104)
教育(68326)
基金项目(65932)
(60746)
自然(60463)
自然科(59031)
自然科学(59014)
自然科学基金(57924)
编号(54520)
资助(50946)
成果(45226)
重点(41566)
课题(40638)
(40393)
(38646)
(36909)
教育部(35324)
创新(34357)
科研(33824)
大学(33728)
期刊
(96289)
经济(96289)
研究(78603)
教育(57547)
中国(53632)
学报(39547)
科学(35542)
(34195)
(33135)
管理(32431)
大学(31790)
学学(28663)
技术(25993)
农业(22591)
财经(17683)
(16916)
金融(16916)
经济研究(15709)
业经(15365)
(15311)
职业(15177)
问题(12958)
(12005)
(11732)
(11135)
统计(10765)
(10695)
论坛(10695)
科技(10679)
资源(10351)
共检索到361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英  
主体功能区理论是我国为应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此理论可以促进我国各地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学科建设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现状和不足,进而阐述了主体功能区理论与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最后构建了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发展策略,以此来实现各地高等教育之间的互利和合作,并为满足区域经济升级转型发展输出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雷培梁  
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提供了新机遇,也对其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提出新任务、新要求。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改革,需要调整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学科专业布局。实现高等教育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还要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不断完善服务城乡发展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增祥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几点看法辽宁电大李增祥科教兴国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包括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和毕业生就业体制等改革和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实际上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就已经进行了,目前到了关键时期。一是一批高等学...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利霞  
未来5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推进等基本环境和主要任务,这对大众化中后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提出新的要求,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要求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要为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服务,高等教育布局要进一步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地市州延伸;随着大众化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将调整发展战略,走"高校数量增长与校均规模扩大并重,以扩充高校数量为主"的道路,这也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家君  
"十五"以来,贵州高等职业教育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而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然而,专业布局与结构存在着电子信息、财经等大类专业分布广、规模过大,而符合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构成比例过低等问题。因此,应从控制开办时间长、规模过大、没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强化符合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前瞻性专业等方面调整专业布局与结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硕豪  魏昌廷  
1998-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区域人口逐渐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角度分析,总结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呈现外部均衡、内部非均衡;整体均衡、区域非均衡的现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清  张福生  
山西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转型,农业主体功能区发展建设的新阶段。进行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带的开发,是区域性农业主体功能培育的主要内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少媛  
结合影响省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基本因素,笔者提出省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以发挥高等教育规划的宏观调控功能、引导省域内高等学校合理分层定位为基础,促进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以通过重点建设、打造省域高等学校顶尖水准为引领,辐射和带动其他层次高等学校共同发展;以建立省域高等学校战略合作联盟和以科类结构调整带动省域高等学校宏观布局合理化为辅助,提升省域内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国良  杜晓利  
本文对发达国家政府在高等教育布局调整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发达国家政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要作用:运用法律法规与公共政策;发挥公共财政宏观调控职能;明确不同层次高校的分工与协调;引导高校合理专业设置;支持并监管专业机构,间接调控和干预高教布局。本文还对我国政府应在高等教育布局调整中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了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文雯  周京博  
对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变化,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需求对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与体现效率价值的两个资源约束条件的匹配程度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在内涵式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张与地方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当地居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需求成为拉动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动力。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逐渐呈现出一种新的格局,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的联结日益松散,而与社会期望、民生利益、政府政绩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维华  柴莹  刘茜  马安安  
针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即规划布局的优化调整问题,以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功能定位及其生态环境特征,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工具对该地区生态适宜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根据生态适宜性与敏感性评价结果,进行案例区主体功能区划分。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主体功能区划与案例规划布局,从建设用地地块层面提出具体的规划布局优化调整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规划的141个建设用地地块中,约四成位于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建议控制项目规模或者取消项目。通过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规划布局优化调整方法及其案例研究,从环境保...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振天  肖瑜  
现代性的发展将具有本土性和民族性的中国高等教育带向了世界,同时,现代性的异化又造成了中国高等教育话语在世界舞台消失的困局。一方面,现代性推动的全球化塑造了普世主义,并在西方全球扩张过程中演变为西方中心主义,导致中国对西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被动接受和依附;另一方面,在现代性衍生出的工具理性之下量化和标准化指标盛行,使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并入以西方话语体系为主导的轨道。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需要对异化的现代性进行反思和调适,破除对西方话语体系的盲目崇拜,走出二元对立的困境,面向多元共生,从工具理性回归价值理性。要通过提升高等教育办学实力来夯实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基础,为人民发声、为中国发声、为世界发声。更要把握好现代性与西化、现代性与政治、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张力平衡,处理好中外关系、古今关系,既做到博采百家,又最终做到自成一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