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47)
- 2023(17967)
- 2022(15647)
- 2021(14480)
- 2020(12171)
- 2019(27748)
- 2018(27613)
- 2017(52611)
- 2016(28722)
- 2015(32398)
- 2014(32381)
- 2013(31585)
- 2012(29120)
- 2011(26351)
- 2010(26261)
- 2009(24026)
- 2008(22852)
- 2007(20005)
- 2006(17567)
- 2005(15242)
- 学科
- 济(127254)
- 经济(127122)
- 管理(81558)
- 业(73942)
- 企(61028)
- 企业(61028)
- 方法(51678)
- 数学(44780)
- 数学方法(44185)
- 农(32307)
- 地方(31148)
- 中国(30281)
- 学(28501)
- 财(27194)
- 业经(26852)
- 农业(21842)
- 制(20859)
- 环境(20614)
- 理论(19826)
- 贸(19243)
- 贸易(19230)
- 和(19066)
- 易(18542)
- 技术(17207)
- 划(17143)
- 地方经济(16997)
- 务(16566)
- 财务(16479)
- 财务管理(16442)
- 银(16339)
- 机构
- 学院(402621)
- 大学(401698)
- 济(162243)
- 经济(158628)
- 管理(156742)
- 研究(138175)
- 理学(135594)
- 理学院(133991)
- 管理学(131511)
- 管理学院(130778)
- 中国(100597)
- 科学(87002)
- 京(85287)
- 财(71566)
- 所(69163)
- 农(66392)
- 研究所(63422)
- 中心(62377)
- 业大(61258)
- 江(59593)
- 财经(57495)
- 范(54682)
- 师范(54131)
- 北京(53368)
- 经(52156)
- 农业(51731)
- 院(50975)
- 经济学(48489)
- 州(48086)
- 师范大学(43623)
- 基金
- 项目(279352)
- 科学(218845)
- 研究(203155)
- 基金(200824)
- 家(175531)
- 国家(174105)
- 科学基金(149171)
- 社会(126852)
- 社会科(119963)
- 社会科学(119927)
- 省(110638)
- 基金项目(106847)
- 自然(97894)
- 自然科(95470)
- 自然科学(95445)
- 自然科学基金(93673)
- 教育(93548)
- 划(92521)
- 编号(83330)
- 资助(82350)
- 成果(66689)
- 重点(62941)
- 部(60538)
- 发(60521)
- 课题(57849)
- 创(57418)
- 创新(53592)
- 科研(53096)
- 教育部(51715)
- 大学(51592)
- 期刊
- 济(183135)
- 经济(183135)
- 研究(117102)
- 中国(76575)
- 学报(65511)
- 农(60175)
- 科学(59895)
- 管理(58064)
- 财(54392)
- 大学(49535)
- 学学(46756)
- 教育(45085)
- 农业(41393)
- 技术(37035)
- 融(31233)
- 金融(31233)
- 业经(29700)
- 经济研究(28886)
- 财经(27882)
- 经(23948)
- 问题(23733)
- 业(21187)
- 图书(20930)
- 资源(20024)
- 技术经济(19957)
- 科技(19243)
- 版(19123)
- 理论(18185)
- 现代(17973)
- 统计(17615)
共检索到591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朝兴
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层面,阐述了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发展生态经济的比较优势,提出了以林业为主体发展山区生态经济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山区 生态经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永江 董建国 张莉
确定指标体系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依据,指标确定的适宜性是划分主体功能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深入研究全国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初步确定的15项指标基础上,并充分考虑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提出了确定河南省划定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初步提出了适合河南省省情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同时就构建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指标体系 规划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德显 张莉 杨瑞霞 赵永江
以人地关系理论分析为基本切入点,通过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化的历史剖析,探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从规划的政治经济和科学发展等不同层面分析了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实践价值。结合河南人地关系发展现状,以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为目标,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进行了研究,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构思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目前进行的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主体功能区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团荣 刘占朝 马建平 王立安 张麦记
根据太行山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及林业资源特点,提出了该区生态林业的发展战略及开发模式。认为不同类型生态林业示范区的建立要有各自的特色,采取长短结合、试验—示范—推广一条龙运作方式,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莉 冯德显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调整和转变。作者在全面分析河南省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自然条件的过渡性是影响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本底因素;土地、水等重要资源严重不足并且开发利用强度高成为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刚性限制因素;生态环境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是主体功能区划分尤其是对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的划定作用显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全省经济的高增长势头和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是主体功能区划分需要把握的重要经济属性。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划分 主导因素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小素 乔旭宁
文章基于GIS,以河南省为例,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研究,通过对IDW方法和Kriging方法的比较,认为利用IDW方法对一个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更为合适。并且在区域经济研究中,利用GIS技术实现了经济数据与图形数据之间的关联,使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模式和发展趋势以图形的形式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来,增强了其可视性,更利于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从而为促进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冉
由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问题,循环经济下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循环经济理论,运用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绿色创新、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加强能源工作制度化、法制化等循环经济下完善河南省能源资源利用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
能源资源 利用体系 循环经济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佳丽
论述了主体功能区划在国土空间布局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意义,认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向中部地区转移是一次全局性的战略抉择。着重阐明了重点开发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即:通过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协调聚集,培育促进全国经济长期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增长区域,提出了推进形成重点开发区域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及人口管理政策,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琳
保税区作为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面向国际的重要桥梁。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我国保税区的形态随着国家开放型战略逐渐发生变化。文章以南阳市卧龙综合保税区为例,通过描述性统计的分析方式来对其2015年至2017年的带动效应进行分析,对综合保税区对地区经济的带动效应进行研究。
关键词:
保税区 地区经济 带动效应 问题 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
在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为探讨生态旅游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运用协整分析法就生态旅游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认为生态旅游业与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呈现出强关联性,生态旅游业发展对河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着正向影响,且生态旅游业对河南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期效应更为明显。并提出新阶段河南应注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质量,挖掘生态旅游资源,以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永顺 张二勋
本文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进行直观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获取各城市的生态信息,提出河南省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评价指标 聚类分析 河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伟忠,杨英宝
文章论述了知识经济对河南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总结知识经济测度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建立了评价河南经济的知识投入、知识产出和储存、知识流通和扩散以及知识学习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测度结果表明 :目前河南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中下游 ,与美国差距很大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河南知识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测度 发展战略 河南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慧敏 张香玲 李立 李小建 王兵
山区贫困县具有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分散且居住空间格局快速变化等特点,使得其中小学空间格局变化及可达性分析在教育公平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豫西山区贫困县嵩县为例,利用1997、2007、2015年中小学数据,运用趋势面分析和引力模型等方法对其空间格局变化及其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1)嵩县中小学空间布局在一些地形条件地区局部集中:小学在浅山丘陵区和低山区分布相对较多,初中则局部集中在浅山丘陵区;(2)撤点并校使中小学数量减少,各行政村内学校数量的分布差距缩小,趋势线逐渐平缓;(3)Voronoi模型的Cv值结果显示,中小学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状态,随着中小学数量的减少其空间集聚程度逐渐下降,在县域北部沿东北—西南走向呈现面状密集分布区,沿境内两条主要干线路(G311和S247)分别形成南北和东西向狭长带状分布区;(4)2015年中小学空间可达性区域差别明显,小学最远入学距离为最近入学距离的160倍,有26.1%的村庄初中入学距离达10 km以上,且全部位于中山和低山地区;(5)地形、交通、人口、经济、政策因素等对嵩县教育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冉
基于河南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情况,采用指标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河南省的对外开放度与GD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度系数与GDP高度关联,即对外开放促进了河南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动了河南的对外开放。进而提出充分利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在改善投资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河南经济的对外开放步伐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毋晓蕾 汪应宏 陈常优
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逐渐减少,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才能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确定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盈余/赤字面积及其折算系数测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耕地保护经济标准测算方法。同时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保护补偿激励的基础是耕地效益的外部性。强化耕地资源的价值核算,将置于公共领域耕地的生态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显化。(2)根据耕地的质量等级计算区域赤字/盈余。由于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耕地质量以及复种指数的差异较大,区域间单位耕地的产出也不同,因此在测算...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 河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