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1)
- 2023(15853)
- 2022(13304)
- 2021(12343)
- 2020(10065)
- 2019(22804)
- 2018(22666)
- 2017(42252)
- 2016(23093)
- 2015(26014)
- 2014(26290)
- 2013(25241)
- 2012(23588)
- 2011(21261)
- 2010(21200)
- 2009(18908)
- 2008(18329)
- 2007(16411)
- 2006(14311)
- 2005(12643)
- 学科
- 济(95357)
- 经济(95255)
- 管理(61590)
- 业(55667)
- 企(43294)
- 企业(43294)
- 方法(35516)
- 数学(30671)
- 数学方法(30230)
- 中国(30027)
- 地方(29345)
- 农(28281)
- 业经(21966)
- 财(21933)
- 学(19816)
- 农业(19125)
- 制(18036)
- 环境(16136)
- 银(16017)
- 银行(15985)
- 贸(15914)
- 贸易(15898)
- 融(15866)
- 金融(15858)
- 理论(15841)
- 地方经济(15428)
- 行(15421)
- 易(15290)
- 和(14954)
- 发(14593)
- 机构
- 学院(314907)
- 大学(309658)
- 济(122921)
- 经济(120020)
- 管理(116061)
- 研究(109631)
- 理学(98209)
- 理学院(97008)
- 管理学(95021)
- 管理学院(94439)
- 中国(83472)
- 科学(68543)
- 京(66916)
- 财(57774)
- 所(54969)
- 农(54073)
- 中心(51746)
- 江(50703)
- 研究所(49599)
- 业大(46744)
- 范(45175)
- 师范(44650)
- 财经(44466)
- 北京(41991)
- 农业(41987)
- 院(41072)
- 州(40415)
- 经(40266)
- 技术(37739)
- 经济学(36858)
- 基金
- 项目(212124)
- 科学(166354)
- 研究(158620)
- 基金(149304)
- 家(130576)
- 国家(129436)
- 科学基金(110589)
- 社会(98103)
- 社会科(92716)
- 社会科学(92697)
- 省(86358)
- 基金项目(78714)
- 教育(73933)
- 划(71952)
- 自然(70432)
- 自然科(68676)
- 自然科学(68657)
- 自然科学基金(67349)
- 编号(66369)
- 资助(60281)
- 成果(53472)
- 发(51013)
- 重点(49168)
- 课题(47524)
- 部(45435)
- 创(44437)
- 创新(41554)
- 发展(40443)
- 科研(40264)
- 国家社会(39982)
- 期刊
- 济(144082)
- 经济(144082)
- 研究(93208)
- 中国(73053)
- 农(49960)
- 学报(49025)
- 财(45374)
- 教育(45254)
- 科学(44705)
- 管理(43965)
- 大学(37754)
- 学学(35115)
- 农业(34264)
- 技术(31800)
- 融(30498)
- 金融(30498)
- 业经(25716)
- 经济研究(21944)
- 财经(21409)
- 问题(18734)
- 经(18544)
- 图书(18380)
- 业(17795)
- 资源(16031)
- 版(15223)
- 科技(14886)
- 坛(14730)
- 论坛(14730)
- 职业(14567)
- 技术经济(14371)
共检索到489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柳杨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对我国关于国土空间开发管理的重大创新举措,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选择方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存在复杂的博弈关系。文章以湖北省为例,运用博弈论具体分析其博弈过程和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 博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新 霍小平
从对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城市功能作用的认识出发,以均衡空间的构建为目标,对城市功能的调整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应推动城市由部门专业化向功能专业化转型,强化城市的"源"功能,避免"孤立发展",完善城市网络,充分发挥城市的组织带动作用,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城市功能 均衡区域 陕西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邓春玉
本文运用主体功能区和城市化理论,根据广东省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四类主体功能区城市化发展的差异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发展不平衡、空间结构体系不合理、发展能力差距较大、要素空间布局不均衡是其显著特征。从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实施均衡化的城市化发展政策和体现功能区发展要求的差别性考核方面,提出了有利于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的城市化空间均衡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城市化 空间均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陈伟 张颖
人口均衡发展是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利实现的最关键因素。利用ArcGIS软件为分析工具,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主体功能区内的县为分析单位,结果表明:主体功能区中人口规模重点开发区最大,人口密度重点、优化开发区最高;主体功能区人口素质优化开发区最高,限制开发区最低;人口年龄结构以优化开发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口迁移方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冲突,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与主体功能区建设有差距,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聚集在优化开发区与规划初衷相背离。只有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人口和产业政策,并注重优势互补;人口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多管齐下,相互协调;充分把握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中的人口再分布规律,未雨绸缪,才能促进区域人口均衡的实现,促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人口均衡 区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瑾瑜
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是指区域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具有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区域发展非均衡性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而发展循环经济能够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之间的差距,有助于消除区域发展之间的负外部效应。因此,只有明确区域发展非均衡性与发展循环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才能构建出适合不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从而促进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发展差异 非均衡性 循环经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月平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南北区域之间非均衡发展,其最大的弊端是不公平。如果非均衡发展到了难以驾驭的程度,必将出现区域经济体之间由于基数不同,在同步增长(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发生两极分化。文章提出"良性非均衡"发展或"趋均衡型"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明确苏北大开发的主体,促进苏北大开发中的制度创新,推进苏北大开发中的资源整合,再造苏南经济的竞争优势,构建网络化区域开发的战略模式,深化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改革,最终实现江苏经济整体结构和布局优化的目标。
关键词:
江苏经济 良性非均衡发展 区域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结合,克服了"四大板块"在区域划分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优化了国土开发格局,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今后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在实践操作上解决机构建设、法律保障、生态补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建设更加完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黎明
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区域开发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配置政府掌握的经济资源,形成不同建设政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格局,是又好又快地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关键。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供给和建设政策需求是一对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的范畴,主体功能区建设过程,就是在政府政策供给主导下追求政策均衡的过程。本文在追踪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均衡研究的基本思路,初步构建了建设主体功能区政策的均衡分析框架,并提出了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政策供给 政策需求 政策均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景迅
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各地在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域的实践中进展迅速更是有力推动了这一战略的实现。我国现有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本质是一种强调县域内教育资源基本配置的均衡,随着优质均衡理念的提升,这种均衡面临着从强调某一地理区域内的教育均衡转向强调不同群体学生之间的均衡,优质均衡尤其强调要对弱势群体学生进行资源倾斜和帮扶。这就要求政府及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义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学生类别,使对其帮扶更有针对性;要建立对弱势群体学生系统的教育资源倾斜和帮扶体系;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锦超 王玉茹
文章从华北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变动2个方面探讨了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华北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证明了这一时期华北区域经济发展向上增长和逐渐向现代转化的趋势,最后指出虽然这一时期华北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整个华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仍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嵩 马树超 王琴
区域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置于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和整个教育背景下进行研究。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区域间发展差距拉大、资源跟不上发展规模、经费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应重点把握协调性和公平性两条主线。本文从保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基础资源的公平配置,以及数量规模发展与质量效益提高的有机统一等三个方面,对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区域 职业教育 均衡发展 协调 公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冷智花 付畅俭 龚志民
笔者以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以江苏、浙江两省的民营企业为实例,探讨了民营企业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根源及分化机理,求证区域投资环境对民营企业成长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区域政府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对民营企业成长影响显著,但法制环境、科研专利对于促进民营企业成长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区域投资环境 民营企业成长 非均衡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姜莉
主体功能区是我国现有区域经济发展观的重大创新,然而目前我国主体功能区理论建设却仍然薄弱,现有区域经济理论对其缺乏有力解释。非正式约束作为漫长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行为准则与社会规范,其核心价值必然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以非正式约束条件为基础,充分考虑非正式约束与经济性要素的相互匹配,经济适宜度不仅可以有力解释非正式约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路径选择,而且可以揭示出非正式约束对区域间经济性要素的效率选择,以及由此而生的分工专业化和聚集是主体功能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
关键词:
非正式约束 主体功能区 经济适宜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杏梅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在分析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下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提出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行政区经济 区域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