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3)
- 2023(12697)
- 2022(10851)
- 2021(10274)
- 2020(8889)
- 2019(20574)
- 2018(20580)
- 2017(39259)
- 2016(21531)
- 2015(24443)
- 2014(24477)
- 2013(23880)
- 2012(22118)
- 2011(19664)
- 2010(19310)
- 2009(17712)
- 2008(17081)
- 2007(15141)
- 2006(12624)
- 2005(10751)
- 学科
- 济(85318)
- 经济(85223)
- 管理(57847)
- 业(54211)
- 企(43146)
- 企业(43146)
- 方法(41272)
- 数学(36969)
- 数学方法(36499)
- 农(24876)
- 财(21946)
- 中国(20943)
- 地方(20574)
- 学(18007)
- 业经(17414)
- 农业(16475)
- 制(15931)
- 贸(14847)
- 贸易(14842)
- 易(14316)
- 务(13604)
- 财务(13548)
- 财务管理(13511)
- 理论(13479)
- 环境(12927)
- 和(12846)
- 企业财务(12675)
- 技术(12176)
- 银(12093)
- 银行(12059)
- 机构
- 学院(296496)
- 大学(295077)
- 济(115991)
- 管理(114254)
- 经济(113276)
- 理学(99080)
- 理学院(97923)
- 研究(96364)
- 管理学(95984)
- 管理学院(95448)
- 中国(71516)
- 科学(62269)
- 京(61736)
- 农(53944)
- 财(52471)
- 所(48235)
- 业大(47930)
- 中心(46930)
- 江(45287)
- 研究所(44249)
- 农业(42714)
- 财经(42163)
- 范(40073)
- 师范(39606)
- 经(38171)
- 北京(37483)
- 州(35729)
- 院(35264)
- 经济学(35051)
- 技术(33158)
- 基金
- 项目(207777)
- 科学(163040)
- 研究(149635)
- 基金(149456)
- 家(130676)
- 国家(129606)
- 科学基金(111416)
- 社会(92999)
- 社会科(87969)
- 社会科学(87945)
- 省(84615)
- 基金项目(80507)
- 自然(73968)
- 自然科(72239)
- 自然科学(72216)
- 自然科学基金(70884)
- 划(70168)
- 教育(69749)
- 编号(61528)
- 资助(60564)
- 成果(48873)
- 重点(46882)
- 部(45178)
- 发(44854)
- 创(43206)
- 课题(42647)
- 科研(40473)
- 创新(40455)
- 计划(38874)
- 大学(38564)
- 期刊
- 济(122128)
- 经济(122128)
- 研究(79356)
- 中国(55833)
- 学报(49365)
- 农(48035)
- 科学(43713)
- 财(42370)
- 管理(38466)
- 大学(36934)
- 学学(34848)
- 农业(32715)
- 教育(31404)
- 技术(27762)
- 融(22965)
- 金融(22965)
- 业经(21360)
- 财经(19921)
- 经济研究(18853)
- 业(17627)
- 经(17075)
- 问题(17068)
- 版(15459)
- 资源(14870)
- 图书(14843)
- 统计(14693)
- 技术经济(14096)
- 科技(13576)
- 理论(13456)
- 策(13229)
共检索到422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叔文 张馨 董建梅 刘建兰 李永华
我国对国土空间进行主体功能分区,识别适宜开发和需要保护的区域单元,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位于中国西部的甘肃省地域跨度大,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组合复杂多样,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突出。利用反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有开发密度和区域发展潜力的9项综合性指标,以省内83个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分为开发类、中间类和保护类三种主体功能类型,分别对应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空间分析显示,甘肃地域分异特征明显,评价单元之间存在着空间自相关性和异质性,功能组团在空间上呈现梯级变化的圈层结构。这为甘肃形成有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空间分析 甘肃 区域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麻清源 马金辉 张超 陈正华
在区域经济中,交通是联系地理空间和区域经济活动的纽带,交通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各地理单元空间相互作用的广度与深度。针对不同交通模式赋以不同的权重,基于最短加权交通网络,提出新的空间权重矩阵构建方法,构建了交通网络空间权重,与各种传统空间权重一起,对比研究甘肃省各县域单元之间的区域经济的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交通网络空间权重生成的空间权重矩阵,能更真实地反映区域间实际的空间过程;甘肃省的区域经济具有空间相关性但不显著,核心城市经济外溢现象不明显。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俊才 金启昊 张欢
政府能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其组织领导、宣传教育、信用评价和政策激励等优势。甘肃省定西市政府通过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了农户贷款获取能力,增强了金融机构经营实力。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信用奖惩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征信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杨泽强 马瑞 曹亚军 罗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农业现代化、农村组织化、农民专业化指明了新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个体农户与农业企业之间有效连接的桥梁,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农村组织形式、培养专业农民的重要力量。202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为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工作提供了新的遵循。本文以甘肃省金塔县为例,对欠发达县域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力求对欠发达县域金融有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保鹏 屈雯 杨洁 陈英
[目的]构建乡村振兴基础条件综合评价体系,明确不同分区乡村振兴的优势条件和不足条件,分类提出乡村振兴的建议。[方法]文章基于数据可获取性及科学性等原则选择乡村主体、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等5个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评价法计算2018年天水市乡村振兴基础条件综合得分,采用自组织映射法(SOM)以乡(镇)为单元进行分区,并根据不同评价因子得分明确各区发展基础的优势与短板。[结果](1)天水市乡村振兴基础条件有较大的差异性,综合条件较高和较差乡(镇)占比较少,基础条件一般的乡(镇)数量占比最大,各乡(镇)各评价指标具有较大的空间分异性;(2)天水市乡村振兴基础条件可以分为4个区,综合得分分别为0.009 4、0.007 7、0.006 2和0.004 6,4个分区结果的优势条件分别是产业基础、资源禀赋、资源禀赋、乡村主体,而其不足条件分别是资源禀赋、乡村主体、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结论]天水市各乡(镇)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依托优并发挥优势条件,补齐短板,因地制宜推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基础条件 SOM 分区 天水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云杰
[目的]休闲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形态,也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甘肃省休闲农业的分布格局,为西北地区休闲农业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点指数、集中指数模型、核密度模型等方法研究甘肃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影响休闲农业分布的因素,最后用模糊计分法计算14个市(州)的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指数。[结果]通过最近邻点指数和集中指数模型,计算得到甘肃省整体休闲农业最近邻点指数N为0. 082 4,集中指数G大于平均值,结果表明休闲农业呈凝聚分布,分布比较集中。通过核密度分析发现甘肃省休闲农业的分布存在多个密集区,均是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潜力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平凉市的发展潜力最大,潜力指数为7. 846 9;甘南州的发展潜力最小,潜力指数为4. 583 2。[结论]甘肃省休闲农业类型丰富,但发展不均衡,休闲农业的分布呈现出以城市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凝聚分布,其中平凉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潜力最大,甘南州发展潜力最小,建议政府发挥核心的带动作用,促进落后地区的农业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丽红 石培基 郝方方
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对于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特大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等数量统计模型,对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水平进行分析,并找出造成差异的驱动因素,以期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为兰州市合理配置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空间差异 土地集约利用 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叔文 李永华 马利邦 孙红杰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甘肃省地域跨度大,自然地理背景复杂,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生态重要性的定量评价困难。该文基于分区评价单元内各类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功能来核算其生态服务价值,并把这种服务价值作为生态重要性的依据来划分生态保护区域。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核算了森林、草地、荒漠、农田、湿地和城市6大类生态系统在气体和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护、生物产品产出、文化娱乐7个方面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全省84个评价单元的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格局明显,较好地表现了各地区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分区指向,其结果可为省级主体功能分区提供基本依据。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永明 景文涛 王小宁 张娜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及各级政府财政赤字问题的加剧,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这对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以甘肃省X市为例,以国库利息收入为切入点,测算出"第二国库"存量资金规模,并利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提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存量资金 效率 单位根检验 协整检验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邢莉
GDP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但它只是单纯从数量上反映经济增长。GDP外部质量特征主要体现在年平均发展速度、年地区发展的离散系数上;内部质量特征则包括支出法构成、收入法构成、三次产业构成、要素的贡献率、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等方面。应综合GDP的内部质量指标和外部质量指标编制GDP综合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弥补单一GDP指标的不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燕 曲建升 邱巨龙 刘谨
本文基于国家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目标需求,对高排放强度省区2010-2020碳排放情景进行了分析。选取甘肃省为研究案例,分析了2005-2010年碳排放的基本状况和碳排放强度降低原因,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能源强度和减排目标设定了6种不同的2010—2020年碳排放情景,并就2020年40%~45%减排目标与北京、上海、宁夏、内蒙古、山西、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2020年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目标下的6种发展情景中,2020年,甘肃省人均碳排放量为11.26tCO2~14.73 tCO2/人;能源强度为1.383吨标煤/万元~1.529吨标煤/万元,相对2005年降低32...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祥建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中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研究发现,西部农村信用社过度强调抵押品与担保,而不是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甄别优质贷款客户,是农民贷款难、民间借贷趋于活跃的一个主要原因;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转贷"以及由转贷行为所产生的虚假盈利,掩盖了农村信用社真实的经营业绩。提高西部农村合作金融经营绩效主要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明晰产权关系,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机构网点由低产数量型向高效质量型转化;构建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创建农村信用社经理人市场,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韩金洋 许瑞泉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后,甘肃省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从总体上看,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依然存在。本文从甘肃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效应视角进行了分析,剖析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政策措施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政策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永凯 陈润羊
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以200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甘肃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资源循环利用指数处于较高水平,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指数处于中间水平,且二者呈现出高度相关性;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较低,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有限,但是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关键词:
甘肃省 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阳 朱立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制约农民收入、造成农村落后的关键因素。中国是马铃薯的生产大国,其生产效率的提高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研究基于2014年对甘肃省定西市样本农户马铃薯种植的调查数据,采用DEA模型测算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生产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马铃薯生产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生产马铃薯的综合技术效率较低,规模效率成为制约其生产效率提升的瓶颈;家庭纯收入、马铃薯的种植比例和引进新品种3个变量在0.01水平下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户主的年纪在0.05水平下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达到显著;马铃薯的收购价格、农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