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6)
- 2023(15481)
- 2022(12909)
- 2021(12193)
- 2020(10136)
- 2019(23096)
- 2018(23247)
- 2017(43708)
- 2016(23863)
- 2015(26521)
- 2014(26583)
- 2013(25546)
- 2012(22967)
- 2011(20518)
- 2010(20565)
- 2009(18808)
- 2008(18386)
- 2007(16301)
- 2006(14262)
- 2005(12661)
- 学科
- 济(92401)
- 经济(92264)
- 业(70729)
- 管理(67017)
- 农(51137)
- 企(49972)
- 企业(49972)
- 方法(35921)
- 农业(33925)
- 数学(31502)
- 数学方法(31006)
- 业经(26970)
- 财(26421)
- 中国(24983)
- 制(24895)
- 体(18797)
- 地方(18101)
- 学(17531)
- 银(15855)
- 银行(15829)
- 务(15349)
- 财务(15272)
- 财务管理(15221)
- 行(15096)
- 理论(15006)
- 贸(14854)
- 贸易(14847)
- 发(14612)
- 易(14499)
- 融(14494)
- 机构
- 学院(322052)
- 大学(315955)
- 济(129724)
- 经济(126877)
- 管理(123490)
- 理学(105974)
- 理学院(104900)
- 研究(103595)
- 管理学(102989)
- 管理学院(102390)
- 中国(81818)
- 农(66720)
- 京(65631)
- 财(63215)
- 科学(61803)
- 业大(51468)
- 农业(51009)
- 江(50897)
- 中心(50668)
- 所(50619)
- 财经(48660)
- 研究所(45195)
- 经(44194)
- 范(41949)
- 师范(41508)
- 北京(40118)
- 州(39503)
- 经济学(38972)
- 院(37701)
- 财经大学(35666)
- 基金
- 项目(216266)
- 科学(170790)
- 研究(164022)
- 基金(155465)
- 家(134303)
- 国家(133042)
- 科学基金(115115)
- 社会(103957)
- 社会科(98078)
- 社会科学(98055)
- 省(87080)
- 基金项目(82119)
- 教育(76359)
- 自然(72422)
- 划(71391)
- 自然科(70686)
- 自然科学(70667)
- 自然科学基金(69373)
- 编号(69002)
- 资助(61962)
- 成果(55522)
- 重点(48419)
- 部(48307)
- 课题(47680)
- 发(47035)
- 创(45702)
- 制(45299)
- 国家社会(42837)
- 创新(42711)
- 教育部(41532)
- 期刊
- 济(150474)
- 经济(150474)
- 研究(93462)
- 中国(73359)
- 农(68892)
- 财(51277)
- 学报(48169)
- 农业(46504)
- 科学(44911)
- 管理(44150)
- 教育(40474)
- 大学(38958)
- 学学(36785)
- 融(32635)
- 金融(32635)
- 技术(30837)
- 业经(30819)
- 财经(23853)
- 业(21852)
- 经济研究(21014)
- 问题(20526)
- 经(20499)
- 版(18028)
- 农村(15966)
- 村(15966)
- 农业经济(15356)
- 世界(14785)
- 技术经济(14538)
- 理论(14531)
- 经济问题(14348)
共检索到488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英 程元生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础和依托,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本性制度。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存在三级集体主体,所有权主体缺位,所有权权能受限等不足,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农民上访事件时有发生、所有权主体之间的纠纷不少以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复杂。农民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护,这不利于农村稳定、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增收。文章认为,如果将三级所有权主体转变为一级主体,可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
关键词:
集体土地所有制 农民 集体土地 所有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从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解决"三农"问题等几个因素综合考虑,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并完善农地集体所有制,不要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上大动干戈。事实上,对市场经济而言,对农业经济效率直接相关的,不是土地的所有权机制而是良性的土地产权机制。所以,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可以考虑在明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的基础上,变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为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岳正华
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和完善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应当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建立农地的法人所有权和完善农地的使用制度。
关键词:
农地 集体所有权 法人所有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施建刚 蔡顺明 魏铭材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农民集体现行的三级所有制造成农村土地权属混乱,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主体虚位。本文从促进农村土地市场发展同时兼顾保障农民集体所有权权益的视角出发,分别对三级农民集体是否适宜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展开论证,认为村级农民集体是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合理选择,村民小组虽不宜作为产权主体但仍需保留并作相应改进。本文的研究为合理选择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主体提供了有益的研究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英豪
主张对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法人化改制理论认为应把农民集体这一虚的主体做实,路径是进行土地股份化,农民集体社团法人化。该理论和其具体路径去家庭化的集体土地统一经营体制面临着障碍。合乎现实的路径应当是坚持成员集体共有所有权模式,立足点应当是强化农民个体成员权,构建和完善成员权制度,充分保障农民个体的权利。
关键词:
集体土地 所有权主体 社团法人化 成员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长青
本文从评析我国现行法规定的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现状入手,指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问题的根源,并合考虑我国学界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政策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农村 集体土地 所有权 主体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关良 周菊香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涛 叶依广 孙文华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流转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特征,政府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拥有多重身份。通过对交易成本的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国家垄断制度在控制农用地转用量上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侵占了要素供给者的利益;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国家垄断者的地位受到挑战,不断增加的交易成本使社会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本文对交易成本的实证估算进一步证实了垄断程度越高,市场化程度越低,市场交易成本越高的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峻 涂宁静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困境,探索从困境中解脱的出路,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收革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关键在于是否赋予集体完全的处分权和收益权,集体土地所有者是否具有土地发展权,土地收益在三级所有者之间以及集体和农民之间能否实现合理分配,集体土地资产能否合理管理等。研究结论:通过编制集体才地利用综合开发规划赋予农村集体用地自主权;改革上地税费制度,上地收益在不同利益主体间合理分配;在规划管控、用途管制机制下推进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管理制度,加强集体资产监督管理
关键词:
土地制度 集体土地所有权 困境 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先贵
徘徊于做"虚"和做"实"两个向度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改革路向,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改革方向的极端化错误定位。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践样态和内在价值决定了其改革的第三种路向应是建立在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功能限度"的正确认知基础上,拿捏其"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面相,实现从"两极"到"中间"的回归。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先贵
研究目的:分析并提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思路。研究方法:逻辑分析和规范分析。研究结果:从有效回应现实诉求和遵循渐进性改革路径来看,应主要从区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二元性、走出集体土地所有权私权法律性质定位的误区、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规范装置、处理好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土地征收中关系4个方面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研究结论:在宏观层面一味的"做虚"和"做实"集体土地所有权乃是忽视其应有的体系效应和实践本质,可能给具体微观问题的解决带来负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麟
1.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需要。中国经济改革虽然起自农村,曾经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启示和方向,但由于还没有在建立现代土地制度上着力,农村经济迄今仍处在市场经济的边缘,也难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晴 王冬艳 叶鑫 李茗薇
本文基于对吉林省农安县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的调查,系统分析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现状,阐述了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的措施。以期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及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村土地 集体产权 产权主体 确权发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程漱兰 李爽
本文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起步、起飞和繁荣成果全民共享这三大阶段客观发展要求,回答了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为什么能横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时期而存在和发展,以及其形成和演进的内在逻辑和制度绩效。计划经济时期以合作社—人民公社体制运行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为中国现代化起步确保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农业剩余来源;市场经济时期以家庭承包经营体制运行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为中国现代化起飞提供了可靠的“三农”保障;现时农民土地权益矛盾冲突的新难题,要根据集体土地制度的内在规定性,探索破解的基本途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预示着未来的可能变动和前景。总之,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不仅适应于、服务于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和起飞,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而且正在以其内在规定性弥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的“三农”短板,助推中国人民“强起来”;让亿万农民均等按份共有总计占国土面积近60%的集体土地资源所有权,共享繁荣成果,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