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82)
2023(10506)
2022(8831)
2021(8608)
2020(7122)
2019(16654)
2018(16121)
2017(31181)
2016(15977)
2015(18290)
2014(17611)
2013(17427)
2012(15772)
2011(14182)
2010(13382)
2009(12173)
2008(11501)
2007(9408)
2006(7936)
2005(7055)
作者
(42778)
(35982)
(35526)
(34055)
(22727)
(17015)
(16203)
(13937)
(13871)
(12285)
(12262)
(12096)
(11273)
(11172)
(11053)
(11034)
(10710)
(10277)
(10200)
(9976)
(8704)
(8665)
(8290)
(8155)
(8120)
(8114)
(7743)
(7331)
(7003)
(6970)
学科
(68436)
经济(68372)
管理(42468)
(41543)
方法(36048)
数学(33291)
数学方法(32952)
(32790)
企业(32790)
(20470)
银行(20324)
中国(20040)
(19041)
(18632)
(16578)
(16060)
(15471)
贸易(15457)
(15039)
(13404)
金融(13403)
业经(13191)
(11098)
制度(11082)
农业(11000)
(10687)
业务(10380)
环境(10256)
(10079)
财务(10047)
机构
大学(219980)
学院(217207)
(102939)
经济(101505)
管理(88248)
理学(76825)
理学院(76052)
管理学(74985)
研究(74732)
管理学院(74567)
中国(66442)
(45920)
(44450)
科学(41889)
财经(36901)
中心(35859)
(35331)
(34377)
经济学(34257)
(34207)
研究所(32615)
经济学院(31102)
业大(29962)
(28753)
北京(28674)
财经大学(28291)
农业(27250)
(27204)
(24990)
师范(24733)
基金
项目(155577)
科学(125522)
基金(119777)
研究(111940)
(105067)
国家(104347)
科学基金(90854)
社会(75789)
社会科(72231)
社会科学(72217)
基金项目(62723)
自然(58587)
自然科(57339)
自然科学(57326)
自然科学基金(56338)
(55272)
教育(50582)
资助(49483)
(48427)
编号(41976)
(36688)
重点(35102)
国家社会(33941)
(33101)
(32919)
教育部(32077)
成果(31381)
创新(31032)
中国(31023)
人文(30634)
期刊
(97401)
经济(97401)
研究(65923)
中国(37157)
(33909)
金融(33909)
(33543)
管理(32057)
科学(31113)
学报(30610)
(29070)
大学(24528)
学学(23462)
农业(18815)
技术(18801)
财经(18651)
经济研究(17687)
(16055)
教育(14219)
业经(13836)
问题(13252)
(13214)
国际(12184)
世界(12060)
(11578)
技术经济(11056)
统计(11030)
理论(10943)
资源(10655)
实践(9664)
共检索到316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旭  
本文运用非参数Malmqusit方法实证考察了1999 ̄2005年在银行产出定义中考虑中间业务时对中国商业银行生产率变化的影响,并把生产率分解为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当在银行产出中不考虑中间业务时,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平均增长率为6.6%,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率为7.1%,而考虑中间业务时生产率年增长率为8.8%,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率为8.5%。不考虑中间业务,则会低估银行生产率水平,而考虑中间业务活动往往会导致估计的银行生产率水平的增加。考虑中间业务对银行技术进步影响比较大,而对效率似乎不显著。最后作者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段永瑞  黄鹂彬  张艳霞  
应用DEA模型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3年的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国有银行效率持续低于股份制银行,且近年来两者之间的差距并未减小,金融危机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要高于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计算MAlMquist指数及其两层分解效率评价了研究期间各银行的生产率、技术效率及技术水平的变化,2006~2013年间中国商业银行整体生产率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来,国有银行虽然生产率有所提高,但是技术效率却在不断下降;对MAlMquist指数进一步分解得到,大部分商业银行在2010~2012年技术前沿面是完全向前推进的,技术水平整体提高,但是部分银行在2008~2010,以及2012~201...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珮珺  周妙燕  张锦程  
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本文通过现实数据建立实证模型,分别分析外资银行对中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结论是外资银行的进入促进了中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的竞争程度,且其进入程度与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度是类似倒U型的关系。此外,外资银行对国内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效率的影响也有显著不同。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立足于银行业务的特定领域而非全部,同时考虑银行业的整体性和不同类型银行间的异质性,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国旺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带来的对新型金融产品的需求促使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中间业务。文章选取2008—2019年16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考察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宏观经济水平尤其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微观层面而言,银行自身资金资产和网点、员工规模对其中间业务发展具有正向影响,银行抗风险能力越强其中间业务发展情况越好。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关建议,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推行利率市场化,加强风险监管力度;另外,银行需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不断提高其中间业务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国旺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带来的对新型金融产品的需求促使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中间业务。文章选取2008—2019年16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考察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宏观经济水平尤其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微观层面而言,银行自身资金资产和网点、员工规模对其中间业务发展具有正向影响,银行抗风险能力越强其中间业务发展情况越好。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关建议,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推行利率市场化,加强风险监管力度;另外,银行需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不断提高其中间业务创新能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倪海江  万迪昉  
本文用非参数的DEA产出前沿面构造出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DEA产出Malmquist可分解为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并应用该模型时中国14家商业银行1998-2002年的生产率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商业银行生产率在考察期内是提高的,但技术进步对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要大于代表管理水平的效率变化指数对生产率提高的作用。同时也得出,生产率的提高与所有制结构有直接关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凯艺  卞元超  
本文测算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存贷期限错配缺口,分析存贷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缓慢增长态势,且存在较大的流动性盈余;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特征;存贷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效率改善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其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显著为正,且这两方面的影响亦均表现出非线性特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凯艺  卞元超  
本文测算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存贷期限错配缺口,分析存贷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缓慢增长态势,且存在较大的流动性盈余;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特征;存贷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效率改善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其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显著为正,且这两方面的影响亦均表现出非线性特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雪萍  张成虎  
基于12家商业银行1997~2005年间的数据,对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和最优投入规模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是正的,且其大小受银行规模和时间的影响;四大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小于中小规模商业银行;银行整体的信息技术资本边际生产率随时间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四大商业银行信息技术投资已经超过了最优规模,而中小商业银行尚未达到最优规模。四大商业银行应该着重提高信息技术资本的利用率,完善互补机制,而中小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的投资量。研究结果证明,当前“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并不成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仲深  王春宇  
利用2004—2009年我国15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商业银行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指数的下降幅度较大,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略有升高。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总额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正向作用,国内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柯孔林  冯宗宪  
文章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中国14家商业银行2000-200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并构建Panel Data模型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0-2006年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4.88%,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股份制商业银行高,ATM与POS投资对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影响,自有资本比例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生产效率,而存贷款比例、规模、资产费用率与商业银行生产效率提高没有显著联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侯晓辉  李婉丽  王青  
本文利用个体效应与非效率项分离的SFA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2001~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指数、技术变化指数与规模效率指数,进而测算了广义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探讨了所有制属性、战略引资与市场势力对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2.75%,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在短期内,战略引资给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市场集中度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而商业银行相对市场份额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江涛  
文章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我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呈现恶化趋势,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率都在不断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全要素增长率、规模效率变动、纯技术效率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但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进步程度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水平差异都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增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的变动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磊   李文君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识别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两阶段SBM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的加性特点,利用一种与商业银行开源、节流和降“坏”相关的多维分解方法,对2014—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受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综合影响,开源动能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开源技术效率和开源规模效率提升是核心动力;从时间维度看,2017年之前,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于开源动能、节流动能与降“坏”动能的综合贡献,2017年后主要源于开源动能,节流动能与降“坏”动能的贡献逐渐消失;分类别看,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开源动能方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孟飞  张晓岚  张超  
本文收集了2003—2010年24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首先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银行业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然后利用TFP分解模型对商业银行TFP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整体来说,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所有年份均实现了明显的增长。相对而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研究初期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TFP增长率开始不断上升,并逐渐赶超中小型银行。通过对TFP增长率的分解计算,技术效率变化和要素配置效率变化对中国银行业TFP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规模效率变化的负面作用最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