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34)
2023(18274)
2022(15473)
2021(14494)
2020(11973)
2019(27631)
2018(27167)
2017(51218)
2016(27839)
2015(31100)
2014(30848)
2013(30401)
2012(28482)
2011(25734)
2010(25901)
2009(23557)
2008(23288)
2007(20343)
2006(17967)
2005(16172)
作者
(80152)
(67106)
(66743)
(63274)
(42881)
(32302)
(30195)
(26004)
(25699)
(23880)
(23097)
(22636)
(21661)
(21366)
(20940)
(20729)
(19747)
(19365)
(19319)
(19155)
(16853)
(16479)
(16312)
(15543)
(15028)
(15008)
(14822)
(14439)
(13589)
(13271)
学科
(122894)
经济(122777)
管理(73940)
(71475)
(56693)
企业(56693)
方法(51940)
数学(45687)
数学方法(44932)
中国(36558)
(32244)
地方(29716)
(26709)
业经(25916)
(25518)
(23060)
贸易(23042)
(22298)
农业(21862)
(21425)
(19561)
金融(19557)
(19387)
银行(19359)
理论(19199)
(18723)
环境(18525)
(17804)
技术(17744)
(16404)
机构
大学(398597)
学院(397561)
(165325)
经济(162094)
管理(147652)
研究(142211)
理学(126971)
理学院(125350)
管理学(122723)
管理学院(121974)
中国(107441)
科学(87476)
(86043)
(74559)
(72346)
(66088)
研究所(66010)
中心(63807)
财经(59547)
(58875)
业大(57393)
(56012)
师范(55454)
北京(54569)
(54256)
经济学(51851)
农业(51737)
(51390)
(47444)
经济学院(46566)
基金
项目(268413)
科学(212917)
基金(196621)
研究(194093)
(173320)
国家(171938)
科学基金(146869)
社会(124528)
社会科(118134)
社会科学(118106)
(102980)
基金项目(102689)
自然(95003)
自然科(92873)
自然科学(92845)
自然科学基金(91166)
教育(90306)
(88593)
资助(81184)
编号(76517)
成果(62635)
重点(61745)
(61362)
(59891)
(55890)
课题(54422)
国家社会(52713)
创新(52362)
科研(51368)
教育部(51254)
期刊
(182185)
经济(182185)
研究(120335)
中国(81113)
学报(64358)
科学(60544)
(60233)
(56335)
管理(56005)
大学(49132)
教育(47190)
学学(46094)
农业(41607)
(36961)
金融(36961)
技术(36220)
财经(30397)
经济研究(30196)
业经(28759)
(26322)
问题(24159)
(23052)
(20469)
统计(20194)
技术经济(19431)
(19213)
资源(19126)
世界(18827)
图书(18736)
国际(18304)
共检索到597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长石  刘晨晖  
本文借鉴中心—外围模型的研究思想,采用加权变异系数法测算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并进行了空间分解,以确定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来源,而后采用差分GMM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而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内部的发展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型关系,说明在样本考察期内的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水平是趋于发散的。据此,本文提出解决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着眼于消除外围中小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的观点与政策主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隆斌  张华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揭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运用经济增长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检验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得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造成各区域三次产业升级和转换不同的原因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对等和开放程度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圣云  沈玉芳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指区域之间在发展水平、功能和结构上的时空不平衡性。文献综述分析发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区经济增长成果指标,另一类是地区间生活水平指标。这两类指标都局限于收入或GDP等经济指标,这对评价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不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应该落到福祉水平层面。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区域发展与时间、空间组成的三位一体,对其研究应从时、空2个维度展开,即将空间维度的静态研究和时间维度的动态研究结合起来。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义  
本文基于1978—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傅里叶级数的非线性面板SPSM单位根检验方法,考察了我国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在1978—1986年表现出明显的σ趋同,1995—2004年发生了微弱的σ趋同;而2004年之后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差距逐步拉大,没有发生σ趋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整体上不存在随机趋同,但部分区域存在着随机趋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鞍钢  
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胡鞍钢我国地区差距扩大问题,已引起决策层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亟需深入调查和系统研究。今年李鹏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创造条件,逐步缩小地区差距”。这一方针将成为“九五”期间乃至到2010年中央解决地区差距和地区发展战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飞翔  黎开颜  刘佳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不平衡发展的格局并没得到改变。本文在建立开放条件下的要素投入锁定效应模型基础上,通过计量分析1990~200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阐述了锁定效应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发现由于要素投入锁定效应的存在导致了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而改革开放则进一步加剧了要素的锁定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鞍钢  
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胡鞍钢一、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之一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大国。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研究,中国是世界上自然地理、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 ̄①。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并不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陆小莉  
本文在给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将修正后的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用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测度,克服了组内组间重叠误差影响估计效果、空间与来源分析不能有机结合的问题;创新性地将门限回归模型运用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对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的测度中,将单一线性测度方法拓展到非线性领域,使测度结果更具适应性和有效性;提出将门限变量用合成指数构建、用逆合成指数分解的方法,用逆熵权法进一步细化影响变异系数的领域因素,使区域发展不平衡成因的分析更具全面性和具体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四个维度测度区域发展不平衡综合指数的门限变量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的减小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的门限取值区间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非线性特征;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非线性门限效应来源于人均GDP,但是作用较小;生态环境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非线性门限效应来源于资源禀赋、环境治理、能源消耗等,且资源禀赋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刚  
以旅游总收入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研究了1997—201 5年间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表现为三大地带内的不平衡显著大于三大地带间的不平衡;区域旅游业发展存在较为稳定的低水平和高水平趋同俱乐部以及显著的空间聚集关联性;区域旅游业发生转移的概率及邻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与邻域间旅游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玉芳  
王圣云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现就职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福祉地理学——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专著,这是作者集多年心血钻研探索的研究成果。通读之后,深切感受到这是一部概念清楚、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严谨,充满哲学思辨特色,理论建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庆义  
本文基于区际贸易的视角,通过建立多地区多产业的李嘉图模型首次系统研究了国内市场分割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本文将国内市场分割的成因区分为地方保护和运输成本,并基于模型估计出地方保护和运输距离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在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成因中,市场分割至少是和传统的资本禀赋差异、技术差异同等重要的因素,降低市场分割程度能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通过降低地方保护水平促进区域发展平衡时,应注意大幅降低落后地区的地方保护程度;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来降低运输成本也能起到促进区域发展平衡的作用。另外,缩小地区间资本禀赋和技术差异并不总是能促进区域发展平衡,在采取政策手段时,应该定位于大幅提升落后地区和中等收入地区的资本禀赋和技术水平。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  
外资分布在地理区域上的悬殊差距,加剧了地区间产业布局的差距。实证研究表明1991年至今中国外商投资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地理布局均匀程度都一直稳步提升,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转变,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逐年缩小。针对2000-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商资本金指标与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销售产值指标之间存在着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晨晖  
房价上涨通过财富效应和信贷效应加剧经济发展不平衡,但又会促使劳动力从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转移,起到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两者的综合效应决定了房价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终影响。本文基于2002—2012年中国2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鉴中心—外围模型基本思想并采用加权变异系数法测算各省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考察了高房价是否会加剧省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理论命题。结果显示,房价上涨不仅并未加剧省份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反而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现有不平衡问题,这一结果与公众的普遍预期并不一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晨晖  
房价上涨通过财富效应和信贷效应加剧经济发展不平衡,但又会促使劳动力从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转移,起到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两者的综合效应决定了房价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终影响。本文基于2002—2012年中国2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鉴中心—外围模型基本思想并采用加权变异系数法测算各省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考察了高房价是否会加剧省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理论命题。结果显示,房价上涨不仅并未加剧省份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反而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现有不平衡问题,这一结果与公众的普遍预期并不一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覃成林  张华  张技辉  
本文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分析了2001—2009年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变化过程,并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二重分解法,在一个系统的框架内解析导致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变化的空间原因和产业原因,以及二者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以2004年为转折点呈现出先持续较快上升,后平稳缓慢下降的变化过程。影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四大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其次是四大区域内发展不平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四大区域间的产业发展差异大于其各自内部的产业发展差异。就产业而言,工业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最大,其次是其他服务业和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影响在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