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9)
- 2023(12956)
- 2022(10877)
- 2021(10263)
- 2020(8462)
- 2019(19577)
- 2018(19360)
- 2017(36689)
- 2016(19158)
- 2015(21468)
- 2014(21076)
- 2013(20534)
- 2012(18766)
- 2011(17122)
- 2010(16800)
- 2009(15421)
- 2008(14587)
- 2007(12368)
- 2006(11101)
- 2005(9991)
- 学科
- 济(102256)
- 经济(102163)
- 管理(53880)
- 业(49463)
- 企(41142)
- 企业(41142)
- 方法(40039)
- 数学(36143)
- 数学方法(35760)
- 中国(26290)
- 农(21689)
- 地方(21371)
- 财(19985)
- 业经(19661)
- 制(17609)
- 贸(17191)
- 贸易(17181)
- 易(16750)
- 学(15048)
- 农业(14193)
- 地方经济(14047)
- 体(13664)
- 银(13506)
- 银行(13502)
- 融(13465)
- 金融(13464)
- 环境(13296)
- 行(13074)
- 和(12634)
- 策(12124)
- 机构
- 大学(270618)
- 学院(269113)
- 济(132424)
- 经济(130390)
- 管理(106684)
- 研究(95236)
- 理学(92254)
- 理学院(91318)
- 管理学(90124)
- 管理学院(89563)
- 中国(73071)
- 财(57492)
- 京(55587)
- 科学(50498)
- 财经(46018)
- 所(44741)
- 经济学(42920)
- 中心(42384)
- 经(42137)
- 研究所(40488)
- 经济学院(38374)
- 江(37431)
- 北京(35268)
- 农(34571)
- 财经大学(34362)
- 院(34338)
- 范(34061)
- 师范(33813)
- 业大(32682)
- 经济管理(29352)
- 基金
- 项目(179369)
- 科学(144920)
- 研究(135152)
- 基金(135120)
- 家(115995)
- 国家(115122)
- 科学基金(100718)
- 社会(91717)
- 社会科(87295)
- 社会科学(87276)
- 基金项目(70267)
- 省(65775)
- 教育(62311)
- 自然(61588)
- 自然科(60215)
- 自然科学(60202)
- 自然科学基金(59172)
- 划(55923)
- 资助(55103)
- 编号(52521)
- 部(42117)
- 成果(41930)
- 重点(40216)
- 国家社会(39987)
- 发(39827)
- 创(37676)
- 教育部(37575)
- 人文(36190)
- 课题(36034)
- 创新(35365)
- 期刊
- 济(145876)
- 经济(145876)
- 研究(86929)
- 中国(50547)
- 财(43468)
- 管理(42451)
- 科学(34513)
- 学报(32273)
- 农(30969)
- 大学(26941)
- 教育(26055)
- 融(25630)
- 金融(25630)
- 技术(25575)
- 学学(25322)
- 经济研究(25284)
- 财经(24183)
- 农业(21069)
- 经(21049)
- 业经(20583)
- 问题(19137)
- 贸(16989)
- 世界(15768)
- 国际(15202)
- 技术经济(15166)
- 统计(14263)
- 策(12404)
- 经济问题(12041)
- 理论(11978)
- 现代(11940)
共检索到406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智 原锦凤
在我国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结构矛盾凸显的宏观环境下,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效率决定着我国"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周期内经济体系的发展走向。因此,本文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通过对需求管理政策边际效应走向的系统评述,为供给侧改革的实施确立了现实依据;通过对我国当前经济运行隐性通胀特征的静态考察和对未来经济运行显性通胀风险的动态预测,明确了供给侧改革实施的合理契机;通过对工业化后期经济体供需协同机制的分析,定位了供给侧改革攻坚的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通过对国际经验与国情特征的结合研究,针对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组合和时序安排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邵宇
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靠传统的刺激投资和出口等需求侧的政策是不够的。当前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供给侧的改革,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以互联网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同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以提升有效要素供给的总量和质量,提高潜在增长率,改善供给侧。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新常态 中国经济 结构调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登峰
坦率地说,我没资格在这里对唐杰教授这本涵盖内容非常丰富的书做任何评论,只能说是谈一谈读后感。该书的后记里面说,这是一本从微信群里走出来的书,但是从我跟唐杰教授学习这么多年的经历来看,这应该是唐杰教授多年积累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的一个阶段总结,只是微信群里的观点碰撞激发了唐杰教授将多年的成果用专著形式做了一个集成。该书中的许多观点,唐杰教授早在在2009年和2010年的时候就提出来了,2010年底唐杰教授出版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旭
我国经济战略调整与实施的过程,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还需要科学理解和移植发达国家的经验。不能超越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将发达国家的经验当成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提。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具体实施,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中的重要实施环节,必须夯实支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才能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才能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转换中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旭
我国经济战略调整与实施的过程,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还需要科学理解和移植发达国家的经验。不能超越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将发达国家的经验当成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提。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具体实施,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中的重要实施环节,必须夯实支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才能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才能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转换中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洋
本文对西方供学派每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和代表人物进行了梳理,对其主要思想和观点进行了阐述和评价。将其主要的供需关系、减税和政府干预等政策主张与当前我国的供给侧改革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我国目前以供给侧为发力点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并不是对西方供给经济学的生搬硬套,在思想和实践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必须以具体国情为基础,实行有中国特色的供给侧改革措施。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减税 供需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超 商玉萍 潘团
文章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选取2000-2015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用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得到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并根据各要素的增长率和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我国推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是资本投入,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超 商玉萍 潘团
文章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选取2000-2015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用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得到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并根据各要素的增长率和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我国推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是资本投入,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坤 张鹏
2015年第四季度既是中国经济冲刺"十二五"收官的关键时期,也是面向"十三五"的重要准备期和过渡期,在经济运行、宏观政策、体制改革方面表现出一系列的新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蓄势待发。而同在这个时期,美国启动了加息进程,经济政策整体回归常态化,并为其新供给体系的建立和国际分工体系的完善创造了重要条件。当前,世界经济运行态势分化,表现不一,但国际产能合作、资产风险管理和质量效益导向,是各国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
“再全球化”战略 经济新常态 供给侧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红岩 朱守银
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是改革的切入方向,"结构性"是改革方式,"改革"是核心命题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内涵、实质和内容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也要以"供给侧"为切入方向来理解和推进。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推进路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红驹 汪川
2015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通过灵活运用货币金融政策,中国成功抵御金融风险;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经济增长平稳减速;生产部门物价低迷,但避免了消费领域通货紧缩;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动力。2016年,全球经济有望继续缓慢复苏,但经济周期错配格局将加大经济下行风险。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需要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并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目标,保证经济增长运行在中高速的合理区间。
关键词:
国际经济周期错配 供给侧改革 中高速增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预计2017年经济增长仍较为平稳,增长为6.5%。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在中高速增长区间,正逐步迈向中高端发展。中国经济迈入中高端发展的关键就是两个效率提升。第一个效率提升的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直接决定了工资水平提升速度,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就难以进行人力资本的深化。第二个伴随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对企业技术进步与配置效率的综合反映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视为内生增长比重的测量。中国当前两个效率提升都难以达到预期,甚至出现了下滑趋势,挑战依然严重。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在保持经济平稳的基础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效率提升模式的重塑,推动中国经济进入中高端发展。
关键词:
结构转型 劳动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预计2017年经济增长仍较为平稳,增长为6.5%。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在中高速增长区间,正逐步迈向中高端发展。中国经济迈入中高端发展的关键就是两个效率提升。第一个效率提升的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直接决定了工资水平提升速度,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就难以进行人力资本的深化。第二个伴随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对企业技术进步与配置效率的综合反映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视为内生增长比重的测量。中国当前两个效率提升都难以达到预期,甚至出现了下滑趋势,挑战依然严重
关键词:
结构转型 劳动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耀东
由经济管理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一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继《刘国光经济文选(1991—1992)》之后的又一部新著。在这部新著中,辑录了他在1993年、1994年两年间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与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贡献,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近几年指导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的理论逻辑和政策变迁轨迹。全书30万字,由50篇文章构成,包括35篇研究论文和讲演报告,15篇记者专访,既立足于国内,又涉及与中国经济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修泽
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6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体现了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思路的某些调整,特别提出了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常修泽教授的这个学术报告围绕上述主题来展开。作者认为,中国下一步应重点围绕稳定人心、调整重大关系并增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包容性与平衡性来推进。关于产权保护制度,报告提出"四个一":(1)一块"基石":从"广义产权论"角度,把握产权保护制度是中国各方面制度的"宽基石";(2)一个核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应以公平为核心;(3)一个预期:形成全社会对公民财产长久受保护的良好预期;(4)一个举措:把产权保护作为推进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报告建议,新阶段深圳应聚焦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本"思想贯穿到五大发展理念之中,增强理论创新和发挥智库"探讨未知"的重要作用。这个报告以中央的经济发展思路调整为背景和切入点,结合作者自己的多年研究成果,侧重从"广义产权论"和"包容性改革论"的角度阐述产权制度保护和中国改革发展问题,对于加深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产权保护制度的认识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特此推荐,以飨读者。
关键词:
经济方略 产权保护 结构性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