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6)
- 2023(11210)
- 2022(9360)
- 2021(9057)
- 2020(7411)
- 2019(17376)
- 2018(16841)
- 2017(31578)
- 2016(16680)
- 2015(18972)
- 2014(18385)
- 2013(18101)
- 2012(16591)
- 2011(14944)
- 2010(14365)
- 2009(12952)
- 2008(12263)
- 2007(10028)
- 2006(8438)
- 2005(7385)
- 学科
- 济(72565)
- 经济(72461)
- 管理(44294)
- 业(42074)
- 方法(34833)
- 企(32695)
- 企业(32695)
- 数学(32093)
- 数学方法(31706)
- 中国(21094)
- 农(19513)
- 财(17198)
- 贸(15212)
- 贸易(15204)
- 易(14902)
- 业经(13832)
- 制(13533)
- 学(13512)
- 地方(13199)
- 农业(12944)
- 环境(10869)
- 融(10577)
- 金融(10574)
- 银(10475)
- 银行(10455)
- 行(10080)
- 和(9982)
- 务(9647)
- 体(9640)
- 财务(9609)
- 机构
- 大学(234215)
- 学院(230980)
- 济(105183)
- 经济(103669)
- 管理(90427)
- 研究(82341)
- 理学(79161)
- 理学院(78281)
- 管理学(77035)
- 管理学院(76591)
- 中国(62913)
- 京(48942)
- 科学(48428)
- 财(45328)
- 所(39734)
- 中心(37642)
- 财经(37238)
- 农(36936)
- 研究所(36688)
- 经济学(34510)
- 经(34415)
- 业大(33906)
- 经济学院(31218)
- 北京(30808)
- 院(30522)
- 江(30262)
- 范(29010)
- 农业(28767)
- 师范(28739)
- 财经大学(28215)
- 基金
- 项目(167874)
- 科学(133856)
- 基金(127004)
- 研究(120484)
- 家(112506)
- 国家(111702)
- 科学基金(95673)
- 社会(80363)
- 社会科(76303)
- 社会科学(76287)
- 基金项目(67077)
- 自然(61569)
- 省(60401)
- 自然科(60179)
- 自然科学(60160)
- 自然科学基金(59098)
- 教育(54537)
- 划(53002)
- 资助(51559)
- 编号(45361)
- 部(38983)
- 重点(38269)
- 发(36085)
- 国家社会(35594)
- 成果(35521)
- 创(34919)
- 教育部(33790)
- 创新(32890)
- 科研(32766)
- 中国(32454)
- 期刊
- 济(104612)
- 经济(104612)
- 研究(66514)
- 中国(40264)
- 学报(36676)
- 科学(35636)
- 财(33894)
- 农(32854)
- 管理(32351)
- 大学(28957)
- 学学(27636)
- 农业(22727)
- 融(19234)
- 金融(19234)
- 技术(19179)
- 财经(18701)
- 经济研究(17998)
- 教育(17929)
- 经(16157)
- 业经(15064)
- 问题(14485)
- 贸(13517)
- 业(13503)
- 世界(12694)
- 国际(11962)
- 资源(11670)
- 统计(10992)
- 技术经济(10885)
- 版(10627)
- 科技(10293)
共检索到328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东旭 殷晓洁 周斯怡 陆双飞 陈智
以中国西南地区(云南、四川、重庆、贵州)为研究区,基于《1∶100万中国植被图》113种乔木分布数据,结合ArcGIS和37个环境变量,筛选各乔木主导环境变量,构建最大熵分布预测模型,进而拟合得到西南地区乔木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图,并结合未来气候情景预测西南地区乔木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乔木物种丰富度整体格局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丰富度热点地区主要分布于25.0°N—30.0°N与100.0°E—105.0°E范围内,即横断山脉地区,其次在滇南与滇东南区域同样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丰富度低值区域为川西北以东区域、四川盆地中丘浅区、云贵高原腹地.(2)未来气候情景下,乔木物种丰富度变化整体呈现递减趋势,丰富度高值分布区域下降趋势明显,仅有滇西北、三江流域与贵渝交界之处以南的物种丰富度略有增高.(3)西南地区乔木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受温度和降水的共同影响,最湿季均温与年降水量是决定西南地区乔木物种当前分布格局的主导环境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会良 张玲卫 张宏祥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张道远 管开云
【目的】选取新疆56种野生果树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种分布区模型模拟其潜在分布区,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有效保护和管理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基于物种分布点数据,最终选取13个环境因子确定物种的生态位信息,使用Maxent软件构建分布区模型,获得新疆野生果树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图,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野生果树在新疆具有广泛的潜在分布区,其面积占全区面积的54.5%;物种丰富度可划分为1~4,5~14,15~24和25~38这4个等级,但物种丰富度大的区域面积比较狭窄,主要分布于伊犁河谷周边的天山山脉、巴尔鲁克山-塔尔巴哈台山和阿尔泰山西部;通过计算物种丰富度格局与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健铭 崔盼杰 钟悦鸣 李景文 褚建民
【目的】阿拉善高原境内分布着超过20万km2典型的温带荒漠生态系统,这些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极其敏感,然而水分、能量与生境异质性对该区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的相对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生活型植物间的差异还没有得到系统研究。【方法】本文利用阿拉善高原大尺度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数据,并结合相关的气候与生境异质性数据,尝试系统地探讨阿拉善高原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地理格局及其潜在的影响因素。【结果】(1)阿拉善高原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的经纬度格局,全部物种、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均呈现出沿经度的升高而增加,沿纬度的升高而递减的变化趋势。(2)方差分解结果显示,水分与能量因子共同解释了全部物种、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60.7%、62.5%及42.6%的空间变异;两者单独的解释率分别为15.2%~19.6%与2.8%~5.3%。生境异质性分别解释了3组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17.2%、12.3%、29.3%的变异,其单独解释率分别为3.1%、1.0%和11.8%。气候因素与生境异质性对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的相对影响并不一致;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主要由气候因素决定,而木本植物丰富度则受气候因素与生境异质性的共同控制。(3)气候与生境异质性三者共同解释了区域物种丰富度54.4%~63.8%的变异,但仍然有36.2%~45.6%的变异没有得到解释。【结论】阿拉善高原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格局由水分与能量类气候因子共同决定,水资源可用性是阿拉善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维持最为关键的限制因子。生境异质性对阿拉善高原植物丰富度,尤其是木本植物丰富度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是干旱区植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影响因素。阿拉善高原不同生活型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因素可能并不一致,其他未知潜在因素对阿拉善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亦存在着重要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林水 张旭东 周金星 李冬雪
通过青藏铁路沿线北段西大滩至唐古拉山北坡范围内植被样带的抽样调查,对植物物种丰富度(S)、植被盖度由北至南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青藏沿线北段高海拔地区,由北至南植物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m~2样方平均物种数量由沿线北部样带的5或6种,逐渐升高至南部样带的9或10种。多重比较表明,相邻或相近的植被样带间单位面积物种丰富度多差异不显著,而当样带间距加大时,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2)由北至南各样带1m~2样方平均盖度呈不规则的动态变化,多重分析表明,多数样带间1m~2样方盖度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植被盖度与物种丰富度相比更多地受到地形、土壤理化性质等小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晓敏 闫海霞 袁业 葛兆轩 黄选瑞 张志东
【目的】探讨物种丰富度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并确定是否存在空间尺度差异,以期为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帮助。【方法】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选取38个天然植被斑块,其中包括12个草地、11个灌木林和15个天然次生林斑块,共记录物种360种,分属196属,54科。根据生长型将植物物种划分为1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和乔木4个功能群。分别采用一阶刀切法和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斑块尺度与样方尺度的功能群物种丰富度。通过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斑块尺度和样方尺度的不同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与景观结构、地形、土壤因子间的关系;并用冗余度(RDA)分析法,在2个空间尺度对环境因子进行定量分解。【结果】景观结构、地形、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新明 盘钰春 徐勇 郭振东 郑志威 戴强玉
【目的】探究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和地形的相关性,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生态林业工程效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MODIS NDVI数据、气象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模型、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 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的偏相关关系和滞后效应,探究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2000—2020年西南地区各类型植被的覆盖度和整体植被覆盖度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斜率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分布特征。阔叶林植被覆盖度上升速率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类型,而栽培植被的覆盖度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均呈正相关,且与气温的偏相关系数略大于降水,说明气温是影响西南地区植被生长的主导气象因子。植被生长主要响应于前0~2个月的降水和气温,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草丛生长主要受气温主导,而栽培植被和草甸主要受降水影响。从坡度上看,植被覆盖度的改善状况随着坡度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改善效果和退化效果均在2°~6°达极值。从坡向上看,植被覆盖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趋势以退化为主,在其他坡向上均以改善为主。从曲率上看,植被覆盖度在曲率较小地区呈改善态势,在曲率较大地区呈退化趋势。从高程上看,植被覆盖度随着高程的上升呈先改善后退化再改善变化趋势,在高程3000~4000 m时植被恶化最严重。高程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高于其他地形因子。【结论】2000—2020年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在地形因子和植被类型上存在差异;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但相关性和滞后期均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增伟 蒋天雨 徐绣琴 朱晓如 施晨阳 赖文峰 文国卫 黄秋良 张国防
对六盘山自然保护区27个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野外调查,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VR)、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点相关系数(PCC)等方法,对白桦群落乔木层进行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分析,结果显示:乔木层有植物17科28属47种;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存在差异。其中,白桦的重要值最大(22.55%),Levins指数(0.50)小于蒙古栎(0.55)和甘肃山楂(0.67),Shannon-Wiener指数(2.79)小于甘肃山楂(3.05)。此外,在乔木层优势种组成的190个种对中,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5的仅16对,其中,白桦与山荆子、陕甘花楸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在0.5以上。20个乔木层主要物种间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正联结;χ~2检验显示群落中有4个种对间呈极显著联结,5个种对间呈显著联结;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PCC检验结果均表明:白桦与多数树种的联结性不显著,仅与山荆子呈显著正联结。表明宁夏六盘山白桦群落乔木层的物种较单一,乔木层主要物种的种间联结较弱,各种类间呈独立分布格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霞 牛树奎 康东伟 康文 王晓丽
以北京地区的17种主要乔木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树种抗火性的4项理化性质指标(绝对含水率、热值、灰分含量、抽提物含量)和9项生物学及生态学指标(物候期、树冠浓密度、叶子特征、树皮状况、萌芽力、幼年生长速度、自然整枝度、地被物结构和林分卫生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树种抗火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7种乔木的抗火性能由强到弱依次是榆树、栾树、暴马丁香、柳树、核桃楸、刺槐、杨树、糠椴、黑桦、小叶朴、山杏、元宝枫、辽东栎、白梨、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油松。其中,榆树、栾树、暴马丁香、柳树和核桃楸的抗火性较强;油松、华北落叶松、华山松、白梨、辽东栎和元宝枫的抗火性较弱;而刺槐、杨树、糠...
关键词:
北京 乔木树种 抗火性 主成分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满珍 丁剑敏 蒋波 高浦新
为了丰富园林植物种类,通过对庐山地区野生观赏乔木植物资源的调查分析,初步统计出庐山地区有野生观赏乔木134种,隶属于43科90属,并提出了该区的优势科、属;庐山野生观赏乔木具有种类组成、观赏特性、园林应用形式等多样性特征;在分析庐山地区野生观赏乔木植物资源性状、观赏价值、园林应用形式等基础上,筛选出23个观赏价值较高应用前景较好的未被应用或极少应用的野生观赏乔木。因此,庐山地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应该加强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加大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植物资源调查分析,迅速开展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加强引种驯化、繁殖技术等研究,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加快保护区景观规划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振华 申国珍 徐文婷 李俊清 谢宗强
分析物种丰富度格局和热点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本文基于珍稀濒危物种名录信息,结合遥感影像、文献信息和专家经验,研究了大熊猫分布区内珍稀濒危物种及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的丰富度空间格局,确定了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分析了大熊猫保护区对热点区保护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大熊猫分布区内,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的珍稀濒危物种有293种,包括哺乳动物109种、鸟类58种、爬行动物18种、两栖动物35种、高等植物73种;其中,IUCN极危物种11种、濒危物种48种、易危物种111种、近危物种74种,列入CITES附录Ⅱ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6种;293种珍稀濒危物种中,133种为中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贾小容 苏志尧
通过分析广东省山茶科125种植物物种丰富度水平地带性格局,并对其进行环境解释,利用软件DMAP将广东省划分为72个0.5°×0.5°的经纬度网格,并将基于网格的物种丰富度表现出来,同时利用箱形图分析其水平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广东省山茶科植物的分布中心位于粤北山区,表现出显著的经度(P=0.001 2)、纬度(P=0.004 9)地带性差异。对125种植物、72个网格和6个环境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CCA排序轴第1轴主要代表温度的变化梯度,第2轴主要代表水分的变化梯度,说明水分、温度等因素共同影响山茶科植物在广东的生长和分布,其中年均最低温度是影响广东省山茶科植物丰富度水平地带性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尹惠妍 张志伟 李海奎
森林生物量是评估区域森林碳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森林固碳能力的重要标志,而生物量方程是估算森林生物量的主要途径。收集了自1996年至2012年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66篇文献中的乔木生物量方程,包括44个乔木树种、612个分量方程,涵盖了中国主要的乔木树种。通过对自变量的选择、方程的形式、样本数量的多少、决定系数的大小、样本采集地区等方面对收集到的生物量方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生物量方程多以胸径(D)、树高(H)或两者的组合作为自变量,方程决定系数(R~2)较高,方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2)树木生物量方程主要采用幂函数、对数函数、多项式函数以及指数方程的形式,其中以幂函数W=a(D2H)b形式的方程居多;3)建立方程的样木数量从3~399不等,样本数量在3~10株的方程数量最多;4)样本采集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森林植被丰富的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
关键词:
乔木树种 生物量 生物量方程 中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潔莹 谢缘铭 刘文帧 闫琰
【目的】物种丰富度-生产力关系研究是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持的理论依据。由于物种丰富度间接包含了功能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和基因组多样性,因此从物种丰富度的角度探讨多样性-生产力关系,可以分析发现影响植被生产力的其他多样性因素。以往关于森林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群落水平,而对于单个物种生产力对邻域物种丰富度的响应是如何影响群落水平的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方法】本研究以小陇山地区的锐齿栎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分析、关联指数模型和异质性泊松模型,分析群落和物种水平的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关系。【结果】丰富度-生产力关系在群落水平上表现出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在10 m×10 m的研究尺度上,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产力呈单峰曲线关系;而在20 m×20 m的研究尺度上,物种丰富度对群落生产力无显著影响。物种水平上,0~20 m范围内物种丰富度-生产力关系中性种占比最大,占所有目标种总和的68.8%~81.3%;其次为促进种;抑制种所占比例最小。研究区部分的树种表现出明显的偏离中性关系的情况,种间促进或抑制作用对丰富度-生产力关系有重要影响。【结论】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属性均会影响小陇山锐齿栎林生产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郑群英 刘刚 肖冰雪 陈莉敏 陈立坤 张洪轩 倪泽霖
为确定川西北地区高寒草甸的最佳放牧强度,根据牦牛的采食量和草地地上生物量,设置了轻度(0.71头·hm(-2))、中度(1.19头·hm(-2))、重度(1.60头·hm(-2))3个放牧强度处理,进行连续3年的放牧,测定其对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放牧第3年,中度放牧草地年度地上生物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两处理(P<0.05),轻度放牧次之,重度放牧最低;和放牧第1年相比,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草地地上生物量中杂类草生物量比例显著减少(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也 何怀江 张忠辉 刘婷 苑景淇 于忠亮 包广道 张大伟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和树木生长之间的关系,确定合理的物种多样性大小,进行适当的抚育采伐和人工补植,为次生林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方法】在东北小兴安岭(XXAL)、张广才岭(ZGCL)、老爷岭(LYL)、长白山(CBS)、哈达岭(HDL)和龙岗山(LGS)地区共设置样地123块,调查各地区物种组成、重要值、多样性和树木生长情况。【结果】所有样地内共调查物种48种,隶属于17科31属,其中龙岗山地区样地内所包含的科、属、种数量最多,其次为哈达岭、长白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和小兴安岭,从重要值看,各地区主要以榆树、色木槭和水曲柳为优势树种;样地内物种α多样性指数均在长白山地区表现最大,在小兴安岭地区表现最小,且两者之间差异性显著(P LYL>LGS> ZGCL> HDL> XXAL,各地区胸径最大树种为长白山地区蒙古栎,胸径为64.8 cm,胸径最小树种为龙岗山地区暴马丁香,胸径为4.0 cm,各地区树高最大物种为龙岗山地区胡桃楸,树高为28.9 m,树高最小树种为龙岗山地区黄菠萝,树高为1.3 m。【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物种多样性对于林分内物种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次生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抚育采伐和人工补植,保证合理的林分物种多样性,为天然次生林的生长提供最优的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