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69)
- 2023(19601)
- 2022(16630)
- 2021(15348)
- 2020(12972)
- 2019(29516)
- 2018(29238)
- 2017(56371)
- 2016(30048)
- 2015(34002)
- 2014(33820)
- 2013(33504)
- 2012(30716)
- 2011(27680)
- 2010(27935)
- 2009(26098)
- 2008(25617)
- 2007(23060)
- 2006(20755)
- 2005(18420)
- 学科
- 济(142414)
- 经济(142259)
- 业(106838)
- 管理(97303)
- 企(88063)
- 企业(88063)
- 方法(57190)
- 农(50225)
- 数学(47029)
- 数学方法(46412)
- 业经(37469)
- 财(35885)
- 中国(34019)
- 农业(33485)
- 地方(30523)
- 学(26452)
- 制(25501)
- 务(24318)
- 财务(24235)
- 财务管理(24192)
- 企业财务(22896)
- 和(22625)
- 理论(22345)
- 技术(22248)
- 贸(22154)
- 贸易(22140)
- 环境(21483)
- 易(21442)
- 划(20473)
- 策(20126)
- 机构
- 学院(437579)
- 大学(432283)
- 济(185470)
- 经济(181664)
- 管理(176108)
- 理学(151120)
- 理学院(149560)
- 管理学(147082)
- 管理学院(146284)
- 研究(144163)
- 中国(111601)
- 京(91568)
- 科学(86738)
- 财(83372)
- 农(77010)
- 所(71547)
- 中心(66785)
- 江(66573)
- 财经(66153)
- 业大(65413)
- 研究所(64479)
- 经(60005)
- 农业(58798)
- 北京(57641)
- 经济学(55339)
- 范(55300)
- 师范(54872)
- 州(53268)
- 院(52107)
- 经济学院(49570)
- 基金
- 项目(290600)
- 科学(229756)
- 研究(215600)
- 基金(210882)
- 家(182025)
- 国家(180387)
- 科学基金(156691)
- 社会(138086)
- 社会科(130636)
- 社会科学(130599)
- 省(114236)
- 基金项目(111907)
- 自然(100324)
- 自然科(97915)
- 自然科学(97891)
- 教育(97787)
- 自然科学基金(96116)
- 划(94178)
- 编号(88736)
- 资助(86161)
- 成果(70585)
- 重点(64387)
- 部(63958)
- 发(63134)
- 创(61190)
- 课题(60043)
- 国家社会(56722)
- 创新(56704)
- 教育部(55133)
- 科研(54744)
- 期刊
- 济(217895)
- 经济(217895)
- 研究(129993)
- 中国(83373)
- 农(74606)
- 管理(67982)
- 财(65982)
- 学报(63685)
- 科学(61030)
- 农业(50398)
- 大学(49895)
- 学学(47253)
- 教育(43402)
- 技术(41079)
- 融(40065)
- 金融(40065)
- 业经(38571)
- 财经(33054)
- 经济研究(32793)
- 问题(28677)
- 经(28493)
- 业(26000)
- 技术经济(24253)
- 现代(20876)
- 世界(20558)
- 版(20464)
- 图书(20430)
- 理论(20173)
- 科技(20012)
- 统计(19911)
共检索到659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保伟
文章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分析了农业生态文明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进而阐述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提出包括建立健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农村环境教育体系,积极发展农民组织、提升农民素质,培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支持系统,协调"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等在内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策略,并进行了系统阐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已形成了"三大增长极",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圈,无论从经济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还是从产业规模、利用外资总额来说,上述三个经济区被认为是产业集聚效应发挥最好、周边经济带动能力最强的三大经济区。这意味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成渝经济区的建立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裴少峰 刘晓露 金森森
距离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已有两年时间,中原经济区建设问题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河南省处于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因此河南的发展对整个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河南省属于农业大省,要实现全省经济的"三化"协调发展就必须首要考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目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个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俊伟 尹昌斌
通过农业节水分区促进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缓解农业用水短缺,为中原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针对中原经济区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量大的现状,选取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资源利用状况以及农业结构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建立农业节水分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农业节水分区指标进行筛选,再采用系统聚类法对中原经济区进行农业节水分区。结合聚类结果和中原经济区43个市(县)的实际情况,将中原经济区划分为4个农业节水类型区,并结合GIS技术对其进行空间分析。各个农业节水分区与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气候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俊伟 尹昌斌
通过农业节水分区促进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缓解农业用水短缺,为中原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针对中原经济区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量大的现状,选取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资源利用状况以及农业结构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建立农业节水分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农业节水分区指标进行筛选,再采用系统聚类法对中原经济区进行农业节水分区。结合聚类结果和中原经济区43个市(县)的实际情况,将中原经济区划分为4个农业节水类型区,并结合GIS技术对其进行空间分析。各个农业节水分区与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气候特征和农业结构分布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应用该指标体系与方法获得较为合理的农业节水分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全红
本文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最突出特点和最核心内容是"三化"协调发展,实现途径是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以工业化为主导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河南农业现代化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提条件、首要原则和重要促进力量。农业发展不仅为工业和城市部门提供核心生产要素,而且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中原经济区建设将更加有利于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针对河南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发展思路与实现途径是在满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可持续的前提下,依靠科技与政策支持,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道路。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三化”协调发展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发军
中原经济区是由豫、鲁、皖、冀、晋等5省30市3县(区)组成的经济区域,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区。把这样一个横跨多个行政区且各地自然条件迥异的庞大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必须加强政府间的合作。中原经济区实施农业区域合作有其天然地理优势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目前中原经济区政府间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加强政府间的农业合作需要从加强政府间农业合作机制研究,建立区域政府间农业信息资源共享体制,加强中心城市和周边市、区、县政府间的合作,大力发展跨行政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政府间 农业合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欢欢 林坚 李昕 楚建群
选取测算生态压力指数(EPI)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通过计算2009年中原经济区各地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中原经济区范围内28个城市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内部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年中原经济区各市生态足迹均超过其生态承载力,普遍呈现生态赤字的状况;(2)中原经济区生态安全指数空间上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生态安全呈现三级阶梯的状况;(3)徐州市、许昌市和邯郸市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相对较安全,开封市和襄阳市利用自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相和谐。最后提出中原经济区应在强调粮食核心区建设、调整产业结构、采用高新技术、提高生态足迹供给的同时高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浩
应用超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原经济区2007—2016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而研究了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农业生产效率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城市效率不高;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变化率的影响较大;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效率,非农参与率具有正向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人均农业产值、农业产值比重也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农业财政支出力度则相反。因此针对上述结论,注重区域之间的要素流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运用,提升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等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邵翠丽
合理、优化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与产业投资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合理和优化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原经济区目前产业结构的分析研究发现,本区域三次产业投资在长期内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影响,说明现有的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第一产业大而不优,对GDP的贡献过小,与农业省区的基础地位极不相符。通过VAR模型检验发现,增加第一产业的投资额会促使GDP增加。中原以农业为重点的省区应该进一步加大第一产业的投资并提高投资效益,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引导第二产业向集聚化、融合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有效增加第三产业中高技术产业的投资比重,构建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洪民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五级现代城镇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以集约土地为目标快速建起的新型农村社区,在民生保障方面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生活保障机制不稳定、社区管理体制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这与社区建设的筹资渠道和运作方式存在较大程度的关联性。为了确保新型农村社区民生保障的长效稳定,应当把民生保障作为社区建设成效的基本衡量指标,加快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立促进农民就近就业的长效保障机制和符合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制。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民生保障 中原经济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岩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实现河南富民强省、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举措。本文从中原经济区建设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系着手,分析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影响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现代物流业 方向 思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智军
农村金融发展对"三农"问题与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以及"三化"协调目标的顺利实现起重要作用。选择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农村金融发展相关理论为基础,探寻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发展不足和原因,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进行制度设计与政策构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保雨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经济结构、法律体系、政府行为、社会诚信等四个层面着手,实现中原经济区经济金融和谐发展。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金融生态 社会诚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康江江 翟伟萍
在梳理农业现代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模型与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序特征方面,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除1997年出现小幅下降外不断提高,并且2002年之后增长幅度较大。其中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水平呈现较稳定的增长;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与整体变化类似,但2008年出现下降,且2009之后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水平波动变化较大,呈现不稳定状态。从空间分异情况看,郑州、焦作、襄阳三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地区差别较大,其余地区相邻之间的差距较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等级层次相对不明显。从整个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