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60)
2023(19362)
2022(16567)
2021(15458)
2020(12599)
2019(29038)
2018(28764)
2017(55621)
2016(30068)
2015(33749)
2014(33842)
2013(33154)
2012(30835)
2011(27819)
2010(28113)
2009(25690)
2008(24808)
2007(22154)
2006(19806)
2005(17396)
作者
(85926)
(71712)
(70928)
(67574)
(45388)
(34238)
(32142)
(28134)
(27224)
(25450)
(24224)
(24190)
(22596)
(22478)
(21975)
(21937)
(21142)
(21105)
(20538)
(20358)
(17783)
(17688)
(17345)
(16638)
(16125)
(15965)
(15877)
(15677)
(14431)
(14265)
学科
(127376)
经济(127240)
(85977)
管理(82188)
(62176)
企业(62176)
(52909)
方法(51177)
数学(44686)
数学方法(44092)
中国(39185)
农业(35160)
地方(31249)
业经(30987)
(29330)
(24605)
(23403)
(22337)
贸易(22323)
(21623)
环境(19677)
(19535)
银行(19488)
技术(19416)
(19376)
理论(19160)
(18757)
(18728)
(18409)
金融(18405)
机构
学院(424828)
大学(421745)
(174298)
经济(170433)
管理(167978)
研究(145297)
理学(144957)
理学院(143362)
管理学(140853)
管理学院(140070)
中国(110138)
(90071)
科学(88397)
(79775)
(77905)
(71971)
中心(67285)
业大(65686)
研究所(65222)
(63926)
财经(61619)
农业(60977)
(57956)
师范(57476)
北京(56784)
(56252)
(52788)
(51521)
经济学(51483)
经济学院(46322)
基金
项目(288634)
科学(228035)
研究(214329)
基金(208687)
(180743)
国家(179155)
科学基金(154692)
社会(135904)
社会科(128523)
社会科学(128491)
(113030)
基金项目(110516)
自然(99082)
教育(97849)
自然科(96765)
自然科学(96743)
自然科学基金(94977)
(94450)
编号(89009)
资助(85218)
成果(71869)
(64725)
重点(64097)
(63585)
课题(60910)
(59412)
国家社会(55684)
创新(55373)
教育部(54508)
科研(54302)
期刊
(197837)
经济(197837)
研究(126568)
中国(87395)
(78804)
学报(63977)
科学(61177)
管理(59953)
(56794)
农业(53595)
大学(50188)
教育(49142)
学学(47366)
(41577)
金融(41577)
技术(38034)
业经(36821)
经济研究(29517)
财经(29121)
问题(27940)
(25493)
(24962)
图书(21075)
(20829)
技术经济(20492)
科技(20178)
资源(19731)
现代(19616)
理论(19528)
世界(19069)
共检索到637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学功  王轩  
中原城市群中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转移作用相对较弱,和城市群构建的目标相比,其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原城市群未来的发展及作用的发挥需要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就业的支持,以自由流动的要素市场建设促进产业的整合与发展,制度创新,扩大基础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学功  万年庆  
通过变率偏差模型的计算表明,中原城市群中九城市域内二、三产业的增长对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转移作用强弱差异明显,总体影响表现出弱作用特征。模型计算结果还表明,目前,在二、三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区域发展二、三产业将更有利于转移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学功  吴国玺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采用变率偏差度和贡献率两个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中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引转移作用弱,弱作用将延缓中原城乡一体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学功  郑敬刚  
对比分析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演变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显示了城市群中产业结构演变与就业结构变动之间未能协调互动以及城市群中九个城市协调互动程度的差异,揭示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因素造成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难。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服务业发展,创新构建制度体系,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勇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华  黄延信  姜文胜  
本文在详细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同时剖析了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进而提出了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建富  
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要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必须科学定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坚持积极、倾斜的职业教育投资策略,构建和选择具有较好适宜性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农村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灵  
有序而合理转移剩余劳动力,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等现实问题。在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发展放缓而造成的农村劳动力减少、城镇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就业压力大的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应该要运用有效的方式增加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就业。本文在阐述农村劳动力目前就业转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完善转移就业政策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实施劳动力转移政策时应该重视的几个关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锐  吕臻  
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这种以跨地区转移为主的就业格局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暴露出一些问题,受东部地区出口受挫的影响,农民工失业增加,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平衡的就业格局存在很大的风险,而这种就业格局源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分析,通过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本质,深入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发挥的主动作用,并探讨农村劳动力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有序、良性流动的政策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强  刘洪银  
以北京市郊区为例,分析了都市郊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入"转移后"新阶段的特点,提出这一阶段政策的着力点应是推进就业及社会服务方面的城乡一体化,为城乡劳动力提供均等的以住房福利和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福利与服务,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兰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迁出地的推力和转入地的拉力,前者包括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收入差异激励、资源环境竞逐和个体预期;后者包括劳动力密集型出发的产业政策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减的社会政策。但是,既有的城乡二元化身份、用工制度恶化等,阻碍了劳动力转移。而利用既有的SA8000制度引导用工环境,扭转二元身份差异,推进职业培训教育券,完善多元化劳资纠纷解决途径,将是有效地促进劳动力良性转移的法律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燕翔  
本文认为 ,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也存在着难得的机遇。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 ,需要采取的对策是 :( 1)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 ,拓展农业就业空间 ;( 2 )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 ,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 ,扩大本地就业 ;( 3)加快城镇化进程 ,构建四川城市网络 ,从根本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 4 )把发展劳务输出作为农村经济新兴产业来抓 ,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提高劳务输出质量 ;( 5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 ,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 ;( 6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探索城乡统筹就业新路子 ,扫除农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蒙永亨  孙良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般都借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来说明。然而,该模型却难以解释目前我国一方面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出现民工短缺的现象。文章从民工的供给及需求出发,对民工短缺现象进行分析,指出相对收入及支出的变化是导致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民工的收益,降低各种成本,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寒晶  
根据刘易斯的理论模型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关键是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这要求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废除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各种限制性措施。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求政府进一步转换角色 ,有步骤地开放劳动力市场 ,同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制度安排。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文  尹继东  
基于经验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实证地揭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之间的相关性。江西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城乡非农产业,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彻底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