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31)
- 2023(15178)
- 2022(12970)
- 2021(12075)
- 2020(10440)
- 2019(23981)
- 2018(23817)
- 2017(45935)
- 2016(24931)
- 2015(28138)
- 2014(27998)
- 2013(27660)
- 2012(25628)
- 2011(22987)
- 2010(22729)
- 2009(20812)
- 2008(20482)
- 2007(18080)
- 2006(15229)
- 2005(13401)
- 学科
- 济(103215)
- 经济(103107)
- 管理(72218)
- 业(66997)
- 企(54913)
- 企业(54913)
- 方法(51583)
- 数学(45995)
- 数学方法(45302)
- 财(27214)
- 农(27187)
- 中国(24544)
- 地方(23246)
- 学(22613)
- 业经(20622)
- 环境(18214)
- 农业(18112)
- 贸(18070)
- 贸易(18060)
- 制(17695)
- 易(17477)
- 务(17065)
- 财务(17012)
- 财务管理(16974)
- 理论(16208)
- 企业财务(16102)
- 和(15351)
- 技术(15258)
- 划(14901)
- 融(14115)
- 机构
- 大学(352028)
- 学院(351904)
- 济(139934)
- 管理(137581)
- 经济(136949)
- 理学(120151)
- 理学院(118709)
- 管理学(116161)
- 管理学院(115503)
- 研究(114916)
- 中国(85294)
- 科学(73882)
- 京(73546)
- 财(64249)
- 农(61105)
- 所(57782)
- 中心(55068)
- 业大(55045)
- 研究所(52993)
- 江(52389)
- 财经(51880)
- 农业(48125)
- 经(47096)
- 范(46142)
- 师范(45629)
- 北京(45259)
- 州(43355)
- 经济学(43255)
- 院(41884)
- 经济学院(39344)
- 基金
- 项目(247767)
- 科学(195330)
- 基金(181547)
- 研究(175021)
- 家(159871)
- 国家(158572)
- 科学基金(136505)
- 社会(111351)
- 社会科(105564)
- 社会科学(105531)
- 省(97307)
- 基金项目(96661)
- 自然(91407)
- 自然科(89298)
- 自然科学(89272)
- 自然科学基金(87674)
- 划(82438)
- 教育(81177)
- 资助(74958)
- 编号(69588)
- 重点(56060)
- 成果(55243)
- 部(54439)
- 发(52457)
- 创(51325)
- 科研(48624)
- 创新(48005)
- 课题(47778)
- 教育部(46443)
- 国家社会(46380)
- 期刊
- 济(144393)
- 经济(144393)
- 研究(94307)
- 中国(64791)
- 学报(58897)
- 科学(53360)
- 农(53218)
- 财(51432)
- 管理(47510)
- 大学(44077)
- 学学(41772)
- 农业(35968)
- 教育(33715)
- 技术(31217)
- 融(27943)
- 金融(27943)
- 财经(25021)
- 业经(23465)
- 经济研究(23352)
- 经(21470)
- 业(19903)
- 问题(19753)
- 统计(19096)
- 图书(18543)
- 版(17938)
- 资源(17912)
- 策(17607)
- 技术经济(17170)
- 科技(16189)
- 决策(15690)
共检索到500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章陆杨 何侃 林涛 刘恋 丁国昌
论文探索城市道路环境对居民公共健康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的方法,引入“出行方式”这一中介变量进行模型构建。结果表明,“出行方式”的中介效应存在,且为部分中介;道路环境的3个观察变量都对出行方式和公共健康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对私家车和出租车出行为负向影响,对骑行和步行等绿色出行为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也表明了机动化出行不利于居民的公共健康发展,而低碳绿色出行则有益于居民公共健康。
关键词:
公共健康 道路环境 出行方式 中介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建军 陈清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春江 马静 柴彦威 关美宝
心理健康作为当代城市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居住区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然而,此类研究主要聚焦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对于噪音污染因素考虑不足,未能同时研究居住区环境和噪音污染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基于2017年北京市26个居住区居民的健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Logistic模型,探讨居住区环境(包括建成环境及社会环境)与居民感知的多种来源的噪音污染(包括道路交通噪音、轨道交通噪音、商店餐饮噪音和住房装修噪音)等多种因素与居民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居住区环境和噪音污染水平均与居民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与西方发达国家居住区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类似,论文发现居住区医疗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可达性、居民邻里关系、居住区满意度等因素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不同的是,论文发现公园可达性、居住区交通噪音等因素与心理健康相关性不显著。此外,本文发现住房装修噪音是影响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的主要噪音来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顾至欣 顾海玲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欧美国家的部分居住区中出现了较严重的安全问题和社区衰败现象,通过规划设计改善社区的安全状况的犯罪预防性环境设计(CPTED)理论应运而生。以瑞典罗森歌德居住区改造项目为例,从社区形象、邻里监控、领域感和归属感等方面分析了环境改造对社区安全性提升所起的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柴宏博 冯健
郊区大型居住区是我国郊区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居住形态,为缓解城市内部人口和功能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由于过快开发、缺乏规划等原因出现的问题众多。以北京典型郊区居住区回龙观为例,从迁居行为角度探讨大型居住区的社会空间形成,以折射我国郊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郊区大型居住区的形成是政府、单位、开发商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转型期影响居民迁居的主要推力和限制因素是家庭纽带、政府政策与经济能力;快速郊区化过程中建立的这类社区内部居民成分复杂、流动性强、社区意识较为薄弱,居民生活与城市中心及近郊内沿的联系紧密,地区吸引力有待增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毛媛媛 丁家骏
以上海市原浦东新区为例,研究影响居住区犯罪的环境要素并检验国外相关理论在国内居住区中的适用性。依据相关犯罪统计数据选取案件高发、中发、低发居住区各20个,通过现场勘查获取这60个居住区现状环境要素数据,检验出对犯罪数量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居住区规模、物业管理、居住区主路形式、居住区绿地功能四个方面,涉及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中形象与维护,自然监视以及活动支持三方面要素。同时也发现居住区规模、领域感以及通道控制等方面与居住区犯罪的关系与国外研究结论存在差异,说明国外相关理论和经验在我国居住区的适用性有待检验。
关键词:
居住区 空间环境 规划设计 犯罪 浦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基于Wirth-Redfield模型以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为例,将农民集中居住区视作一种乡土—都市连续统的特殊地域社会类型,从公共空间和社区意识两个维度考察该地域社会类型都市性嵌入与乡土性嬗变的实践逻辑。首先,公共空间结构转型,一方面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使得社会交往趋于公共化且打破了基于地缘关系的社会互动模式,实现基于村庄认同社会互动到基于社区认同社会互动的转型;另一方面社会认同转型在改变乡土世界运作规则的同时也使得后乡土中国的农民公私观念发生微妙变化。其次,社区意识悄然崛起,一方面社区环境商品化增强社区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肖月
商住复合型居住区是指以商业和居住两种功能为主导的、商业设施具有辐射性的居住区。在现今商住复合型住区的规划实践中,商业服务设施在人居软环境体系中往往受到负面评价。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在分析商业对住区人居环境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的同时,对该类居住区的不同形态进行了商业干扰度的比较研究,以期能够找到协调商住矛盾、提升住区人居环境的优化手段,从而构建一种亲和宜居的、商住平衡的、可持续的现代化住区模式。
关键词:
居住区 人居环境 商住矛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季珏 高晓路
研究目的:拓展建筑、住宅领域有关环境性能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其在城市居住区尺度的应用,为全面测评地区环境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因子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环境效率角度出发,利用环境品质和环境负荷之比测评地区环境性能,构建城市居住区环境性能的评价体系。(2)归纳了影响地区环境性能的主要因素:①地区的人群结构特征影响居民对环境品质的评价;②地区的开发特征成为关系地区环境负荷的主要因素;③人们的行为习惯将对地区的环境负荷也产生一定影响。研究结论:提出了改善地区环境性能的基本建议,例如根据地区居民的空间特征,调整和配备相应的购物、交通等设施来提升居民对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晋璟瑶 林坚 杨春志 高志强 周琴丹
妥善处理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至关重要。论文通过对北京市的实证分析,研究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提出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改革方式,供给基本思路和供给机制:即"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在经济属性分析的基础上,调整设施分类和相应供给方式,逐步摆脱路径依赖的"锁定"作用影响;供给基本思路——"责‘钱’挂钩,规划先行,统一建设,分类管理";供给机制——根据经济属性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纯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不计入价格的公共产品、拥挤的公共产品4大类,分类供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敏 赵瑞峰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研究探讨生态型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创造自然和人类健康共存的、高品质的生态住区环境,使居住区成为当代人和后代人共同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基地,最终希望能为我国生态型居住区的建设做出有益的启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笑鲜 苏义坤 周晓冬
通过借鉴国内外特征价格模型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构建反映居住区地下停车位市场现状的特征价格模型,对2015年哈尔滨市在售的35个居住区项目地下停车位价格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分析影响居住区地下停车位价格因素。研究发现10个特征变量对哈尔滨市居住区地下停车位价格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其中住宅价格影响最大。根据特征价格对10个影响居住区地下停车位价格的因素进行了排序,并分为4类。
关键词:
特征价格模型 居住区地下 停车位价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云旦
探讨了城市居住区步行系统的构建问题。首先分析居住区步行系统构建的影响因素和构建要素,居住区步行系统主要受步行者行为、步行空间要素、外部交通联系、步行交通量和步行交通管理措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居住区步行系统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步行系统的主体和客体要求;以杭州朝晖现代城一期为例,具体分析了步行系统的构建要素和构建途径;最后对居住区步行系统的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居住区 步行系统 构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祝月茹 李青青 祝遵凌
【目的】随着新时代的迅速发展,保障性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公平性对新型城镇化趋势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树种碳汇效益角度分析社会弱势群体的居住环境质量,基于碳汇效益估算提出居住区植物景观更新策略建议,实现低碳化住区的改造,为今后居住区绿色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南京丁家庄保障性居住区为例,从该区域植物碳汇的角度对燕舞园、燕歌园2个小区进行计量比较分析,采用国家树木效益计算器(NTBC)模型,估算对比居住区内的植物种类以及主要公共区域的碳汇效益,并分析产生差异性的原因。【结果】在植物种类上,丁家庄保障性居住区燕歌园的乔灌木更为丰富,综合每年和未来20年的单棵树木碳汇效益,乔木中香樟、栾树、无患子的碳汇能力较好,灌木中海桐的综合碳汇能力较好。以小区内公共区域的植物组团搭配进行比较,燕歌园每年CO_2的吸收量超过燕舞园736.47 kg,未来20年CO_2的总吸收量超过燕舞园18 645.38 kg。【结论】综合已发布的低碳社区评价指南,依据评价指标对调研小区进行分析,提出从植物角度增加居住区的碳汇效益,提升低碳建设的规划功能。从树种选择、植物配置、场地活力3个方面提出保障性居住区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优化保障性住房的居住环境,对整个城市而言,经过合理规划设计的城市绿地也可以具有很高的碳汇效益,对绿色发展有重大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殷乾亮
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建设生态化居住区,营造宜人的绿色居住环境,已成为居住区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本文以城市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态型居住区的特点和环境系统的功能,提出了构建生态型居住区环境系统功能的思路: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高度适应、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生态家园。
关键词:
城市 生态居住区 环境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城市内部居住迁移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
基于POI数据与夜间灯光数据的城市结构时空演变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混合居住视角下的保障房居住冲突研究——以福州市R小区为例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及其健康效应——以深圳为例
典型农牧交错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测度及其持续利用对策——以赤峰市为例
城市老建筑文化品牌社群驱动机理研究——以福州市仓山区老建筑为例
景观感知对公园游憩者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关系研究——以福州市山地公园为例
基于灰色投影关联模型的工业结构、环境管制与大气污染关系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郊区化背景下居民健身活动时空约束对心理健康影响——以广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