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3)
- 2023(13592)
- 2022(11219)
- 2021(10355)
- 2020(8809)
- 2019(19632)
- 2018(19342)
- 2017(37837)
- 2016(20022)
- 2015(22033)
- 2014(21758)
- 2013(21554)
- 2012(19331)
- 2011(17142)
- 2010(17144)
- 2009(16027)
- 2008(15664)
- 2007(14024)
- 2006(12368)
- 2005(10858)
- 学科
- 济(92452)
- 经济(92344)
- 业(91936)
- 企(75013)
- 企业(75013)
- 管理(70212)
- 农(46744)
- 方法(40629)
- 数学(32481)
- 数学方法(32091)
- 业经(31241)
- 农业(31111)
- 财(27253)
- 中国(21136)
- 务(19942)
- 财务(19905)
- 财务管理(19881)
- 地方(19235)
- 企业财务(18824)
- 制(18336)
- 技术(18274)
- 策(15947)
- 和(15647)
- 划(15025)
- 贸(14903)
- 贸易(14894)
- 理论(14680)
- 易(14497)
- 体(14136)
- 环境(12611)
- 机构
- 学院(284655)
- 大学(274788)
- 济(124198)
- 经济(122014)
- 管理(121734)
- 理学(105706)
- 理学院(104805)
- 管理学(103393)
- 管理学院(102853)
- 研究(82604)
- 中国(67942)
- 财(55243)
- 京(54657)
- 农(54130)
- 科学(47349)
- 财经(44408)
- 江(44135)
- 业大(42681)
- 中心(41831)
- 农业(40966)
- 经(40372)
- 所(38505)
- 经济学(36879)
- 经济管理(35088)
- 研究所(34510)
- 州(34437)
- 经济学院(33548)
- 范(33253)
- 师范(33001)
- 北京(32765)
- 基金
- 项目(193027)
- 科学(156666)
- 研究(145828)
- 基金(143267)
- 家(121676)
- 国家(120476)
- 科学基金(107944)
- 社会(97355)
- 社会科(92212)
- 社会科学(92192)
- 省(77788)
- 基金项目(76574)
- 自然(68025)
- 自然科(66539)
- 自然科学(66525)
- 教育(65608)
- 自然科学基金(65366)
- 划(62359)
- 编号(59764)
- 资助(56411)
- 成果(45153)
- 创(43295)
- 部(43241)
- 发(42996)
- 重点(42252)
- 国家社会(40541)
- 业(40335)
- 创新(39753)
- 课题(38790)
- 制(38694)
- 期刊
- 济(141570)
- 经济(141570)
- 研究(76917)
- 农(56293)
- 中国(50840)
- 管理(46370)
- 财(44959)
- 农业(38043)
- 科学(36778)
- 学报(34517)
- 业经(30818)
- 大学(28818)
- 技术(27810)
- 融(27762)
- 金融(27762)
- 学学(27657)
- 教育(22575)
- 财经(21632)
- 经济研究(19640)
- 问题(19546)
- 业(19458)
- 经(18663)
- 技术经济(16602)
- 农村(14671)
- 村(14671)
- 商业(14255)
- 农业经济(14152)
- 世界(14017)
- 现代(13802)
- 经济问题(13753)
共检索到413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依广 纪漫云
在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等领域涌现了大量成功的产业集群范例。笔者分析认为,现代农业不仅可以产生集群,而且比传统形式的农业更有竞争力。但农业集群的形成及其竞争优势的获得是一个长期的重复博弈过程,具有一定的内生性质,政府不能刻意创造农业集群。农业集群以诱致性形成为主,成长路径因诱因不同而各异。以江苏部分集群为个案,重点考察了农业集群成长的三种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政府战略选择。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农业集群 成长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熊吉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但是农产品总体品质不高,结构不甚合理,区域性结构雷同的现象也较严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差,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不充分,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我国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区域化的重要意义和集群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化建设的路径进行了初步设计。
关键词:
农业产业 区域集群 困境 发展路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江
农业产业集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已经开始引起中国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关注。中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如何发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提升区域农业产业竞争力?农业产业集群是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武云亮教授所著《农业产业集群理论与政策:基于安徽农业实践的考察》(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以下简称《考察》),是把集群理论与农业实践较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丽 周静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洪海 宫志远
黄淮海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随着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大量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国家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该文紧紧围绕循环农业所倡导的"4R"原则,提出了以农田循环为基础,链接农户循环,铸造农村循环,构建农田—农户—农村"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发展的空间尺度;循环农业的组织形式应以政府为主体,拉动农户,联动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黄淮海区域未来5~10年循环农业的发展应以秸秆原位全量还田循环利用、秸秆菌业循环利用生产和秸秆养畜循环利用生产等为主导模式,并研发创新相应的接口技术,以期建立黄淮海区域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和体系。
关键词:
黄淮海区域 循环农业 认识与思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其友
贯彻落实2012年1号文件精神,推动农业区域发展学科创新建设,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空间秩序。该文在总结近10年农业区域发展学科建设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镇化、经济全球化、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对我国现代农业的深刻影响及其对农业区域发展学科建设的新需求,研究提出了未来农业区域发展学科创新建设的基本思路、前沿方向和主要对策措施。
关键词:
区域发展 学科建设 现代农业 决策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其友 高明杰 张萌 刘洋
区域农业规划是农业资源优化利用、合理配置农业生产力、推进区域农业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文章结合作者多年规划编制工作实践,在大量文献资料调研的基础上,系统界定了区域农业规划的相关概念,从规划尺度、规划内容以及规划主体3个方面划分了区域农业规划的主要类型,从规划的目标、内容和标准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区域农业规划的趋势特征,从发展缘由(Why)、发展定位(Whom)、发展思路(hoW)、发展布局(Where)、发展项目(What)和发展主体(Who)6个方面提出了区域农业规划的6W框架内容,总结提出了区域农业规划中常用的SWot分析法、比较优势法、线性规划以及3S技术等技术方法。区域农业规划理论...
关键词:
新时期 农业规划 发展趋势 6W框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小青
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在国内外众多的产业集群中,成功的农业产业集群并不多见,在我国更是极为少见。基于集群机理,以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特殊性为起点,从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农业产业集群的特点及经济效应,并结合实践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建议和路径。
关键词:
集群机理 农业产业集群 成长 障碍 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山松 黄平芳
特色农业集群是现代农业发展有效的组织形式。与工业集群相比,特色农业集群在形成条件、路径、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资本、区位、制度等因素又制约着它们的成长,从而决定了政府对特色农业集群成长支持的责任。而政府的支持应主要体现在产业规划、财政、金融政策、龙头企业、信息服务等方面上。
关键词:
特色农业集群 成长 政府支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爱民
区域品牌的内涵决定了区域品牌的形成机制,决定着区域品牌的形成流程,主导产业、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密切联系,区域品牌形成中各行为主体共同发挥作用。本文以文山三七地域品牌建设为例,确立了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区域品牌的分析框架,以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区域品牌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区域品牌 形成流程 行为主体 文山三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满林 李素英
企业集群在传统产业(如意大利)和高科技产业(如美国硅谷)中的上佳表现,以及我国的江苏、浙江经济的蓬勃发展等等,使人们相信集群是促进生产力进步和推动技术创新以及建构新经济的有效手段。由于区域是创新网络的空间载体,区域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区域集群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全球化经济中,新的世界分工不再以国家,而是按照区域竞争力来进行。在某种意义上,国际竞争依靠的是企业和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时阳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企业的健康成长,就难以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对作为农业企业排头兵的农业上市公司,其成长问题的研究更应值得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运用企业成长相关理论对农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战略思考。
关键词:
企业成长 农业上市公司 战略思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春玲 王红姝 李秀梅
农业产业集群既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又是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重要载体。农业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活动相关服务机构、农业企业以及涉农行政管理部门的相互作用来增加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品牌价值,增强品牌的竞争优势,进而提升品牌竞争力。因此,农业产业集群是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叶良均 徐飞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区域中心是近年来较受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在分析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区域中心意义、特征及其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区域中心的有关策略。
关键词:
区域 农业科技 创新中心 策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俞燕 李艳军
建立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美誉度—区域品牌效应—企业品牌竞争力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新疆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对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对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推动包括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直接路径是区域品牌通过其品牌声望、品牌地位等直接推进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高;间接路径则是区域品牌美誉度提升后形成了辐射效应和协作效应,并通过辐射效应和协作效应增强企业的显性品牌竞争力和隐性品牌竞争力;间接路径中,"集群区域品牌美誉度—辐射效应—企业显性品牌竞争力"的路径效应明显高于"集群区域品牌美誉度—协作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