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36)
2023(16348)
2022(14237)
2021(13468)
2020(11309)
2019(26111)
2018(26132)
2017(49912)
2016(27386)
2015(31147)
2014(31226)
2013(30109)
2012(27541)
2011(24532)
2010(24615)
2009(22333)
2008(21797)
2007(19049)
2006(16488)
2005(14003)
作者
(78697)
(65513)
(65036)
(62044)
(41646)
(31574)
(29668)
(26054)
(24980)
(23316)
(22389)
(21988)
(20836)
(20648)
(20245)
(20114)
(19619)
(19560)
(18746)
(18641)
(16279)
(16154)
(15968)
(15099)
(14672)
(14567)
(14444)
(14371)
(13278)
(13000)
学科
(104201)
经济(104074)
管理(79870)
(72272)
(61133)
企业(61133)
方法(51475)
数学(44666)
数学方法(43824)
(28120)
中国(26555)
(26353)
(25288)
业经(23061)
理论(20583)
地方(20364)
(19371)
环境(18466)
农业(18444)
(17621)
贸易(17612)
(17578)
(17093)
(17037)
财务(16940)
财务管理(16898)
技术(16766)
企业财务(15926)
(15779)
(15381)
机构
学院(380935)
大学(380657)
管理(150221)
(142057)
经济(138720)
理学(130703)
理学院(129215)
管理学(126314)
管理学院(125638)
研究(123781)
中国(91211)
(81350)
科学(80927)
(64813)
(64191)
(62212)
业大(60264)
中心(57300)
研究所(57153)
(55498)
财经(52408)
(51029)
北京(50845)
农业(50457)
师范(50450)
(47676)
(45798)
(45065)
技术(43835)
经济学(41687)
基金
项目(267385)
科学(209072)
研究(192690)
基金(192136)
(168694)
国家(167320)
科学基金(143500)
社会(118064)
社会科(111668)
社会科学(111637)
(105819)
基金项目(101522)
自然(95931)
自然科(93692)
自然科学(93667)
自然科学基金(91905)
教育(90448)
(89176)
资助(80270)
编号(79385)
成果(63553)
重点(59959)
(57846)
(56049)
(55252)
课题(54965)
科研(51506)
创新(51475)
大学(49700)
教育部(49211)
期刊
(151676)
经济(151676)
研究(104628)
中国(72077)
学报(65048)
(57783)
科学(57748)
管理(55014)
(49955)
大学(49137)
教育(47573)
学学(46261)
农业(40192)
技术(36548)
(27790)
金融(27790)
业经(25997)
财经(24618)
经济研究(23652)
(20995)
(20987)
图书(20656)
问题(19323)
(19305)
科技(18918)
统计(18308)
技术经济(18145)
理论(17371)
资源(17293)
业大(17268)
共检索到543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新军  李曰嵩  
近年来,基于个体的生态模型(individual-based model,IBM)被广泛应用到海洋生态环境中,被认为可能是研究鱼类生态过程的唯一合理手段。基于个体生态模型以众多的生物个体为模拟对象,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环境条件的时空变化对个体发育的影响,这一研究为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以及资源补充量预测分析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IBM的基本概念,以及在渔业上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总结了IBM在鱼类输运、生长死亡和捕食相关的应用研究现状以及IBM在渔业上未来发展趋势,并对IBM在渔业上应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论文的总结与分析将为国内开展我国近海鱼类早期生活史的研究,...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余为  陈新军  李曰嵩  
基于个体生态模型(IBM)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数十年间在渔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已成为渔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IBM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在渔业科学中的应用,分析了模型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及趋势。研究认为,IBM在渔业科学研究和应用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以下问题:(1)了解模拟对象的生活史过程生物学特性,以及其栖息地环境特征;(2)针对不同的对象选用合适的环境因子和参数;(3)参考经典的生态学理论框架和方法来建立和分析个体模型;(4)综合统计分析、海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5)利用野外和敏感性试验获得实测数据,以校正IBM模型并提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银辉  
SWAT(SoilandwaterAssessmentTool)模型是近几年发展迅速、影响较大的水文模型,主要用于模拟预测各种管理措施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供给的影响.评价流域非点源污染等。本文通过对SWAT模型的发展历史及该模型在水文、气候变化、非点源污染和输入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等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总结了模型的优势,以及在使用该模型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SWAT模型在国内的应用主要侧重于水文及非点源污染研究.研究多是以模型作为手段,改进工作不多.建议今后根据研究区域的需要.对模型作相应的改进,以更好地服务于研究项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仕军  张琳琳  陈志君  孙娟  
Aqua Crop是FAO于2009年研发的一款新型作物模型,它以输入参数少、界面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论文基于Aqua Crop模型原理和特点,深入探讨了Aqua Crop模型国内外应用研究进展。当前,Aqua Crop模型在灌溉策略、气候变化下的情景模拟以及与其他模型联合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该模型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若干缺陷。一是模型在保守参数缺少验证的情况下,会使得模拟精度不稳定;二是由于土壤空间变异性的客观存在,模型在由点位向面上扩展时应用效果不佳;三是当前对雨养区作物生长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腊娇  朱阿兴  秦承志  李润奎  刘京  刘军志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是全球变化下流域生态水文响应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定量刻画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全球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的影响机制,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支撑,是生态水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基于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规律,流域生态水文模型一方面要充分描述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和互为反馈机制,另一方面要精确刻画流域的空间异质性。本文在分析流域尺度陆地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特点的基础上,将现有流域生态水文模型进行归纳和分类,剖析不同类型模型的优缺点,并总结现有模型应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最后,对流域生态水文模型存在的关键问题(如植被与水文相互作用机制的描述、模型参数的估计、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等)进行讨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晨宇  田爱民  孙菲  袁鹏  
通过文献调研方法综述美国生态风险评价发展历程及评价框架。从重金属污染物、有机污染物、自然灾害及社会开发活动三方面评述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结果表征及评价结果应用。基于生态风险评价进展,提出加强我国生态毒性数据的积累和数据库建设、建立全过程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提高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加强不确定性分析等建议,为长效生态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顾峰雪  
物候和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动态在落叶林中是决定生态系统净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尽管物候对能量和CO2通量的影响可以简单地通过描述发芽和落叶的时间以及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动态来表示,但是由于对驱动物候的物理过程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在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中物候就成为最难以参数化的一个过程。目前,在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中描述物候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基于气候变量(主要是温度或积温)的经验方法,即是通过建立物候不同阶段与气候变量的经验关系来预测关键物候事件发生的时间。另一种方法是基于碳吸收的物候参数化方案,物候的任何阶段都和当前的碳平衡相联系。在生态系统模型中,基于碳吸收的物候参数化方法可以大大降低物候模拟的经验性,提高模型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比基于气候变量的经验模型更适于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影响。未来随着生理和分子水平上,对控制物候和LAI动态过程机理的揭示,建立基于过程的物候参数化方案和LAI动态模拟模型就成为生态系统模型或气候模型的发展方向。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超  方舟  陈新军  
几何形态测量学是研究生物形态变异的重要分析方法,在渔业科学及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使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到733篇文献,运用基于CiteSpace软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发文量趋势、期刊、作者、国家/地区、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并结合关键词网络知识图谱、突变检测,探究了几何形态测量学在渔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渔业领域研究发文量呈现出交替增减但整体上升的趋势,以美国为主的欧美国家在该领域有较多的研究,澳大利亚、日本及我国研究相对较少。软件应用、鉴别分类、发育和演化、生态形态学仍是目前研究重点,软件开发、立体几何形态学、人工智能形态学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许振琦  汪金涛  雷林  吴峰  陈新军  
远洋渔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由于远离陆地和港口,缺少有效的观测和监管手段,不利于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船舶自动监控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是现代船舶必备的航海设备,该设备产生的数据具有覆盖范围、精度高等特征,已成为研究远洋渔业的重要数据源。本文通过分析AIS数据的特性及其处理方法和国内外AIS技术的发展应用,阐明了AIS在远洋渔业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AIS数据在远洋渔业中的三种主要应用方向及对应的研究方法,包括渔船作业状态识别与中心渔场预报、远洋渔船监管与非法捕捞行为监测和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栖息地管理,通过对比论述了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AIS数据在远洋渔业应用中均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总结,对相关的研究方法所存在缺点和不足进行探讨,提出了AIS数据应用于远洋渔业的优化方向,期望为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磊  郭诗云  何琳  
[目的/意义]对国内外SKOS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成果现状进行梳理及分析,旨在为国内应用SKOS模型展开服务提供参考与启发。[方法/过程]通过中外数据库检索和网络调查,对有关SKOS模型及应用的文献按年代进行统计分析,从知识组织系统SKOS描述方法、SKOS模型的局限与扩展、SKOS词表管理与质量控制、SKOS模型的应用4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价和总结。[结果/结论]分析得出国外SKOS研究的特点是跨学科、跨语言和注重实践。我国应该加强SKOS研究成果的共享,拓展研究广度,增加研究深度,从而加速知识组织系统语义化应用的进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盛美玲  方海燕  
土壤侵蚀产沙模型是开展水土保持研究的重要工具。土壤侵蚀物理模型除能够模拟和预测土壤侵蚀沉积的空间分布外,其可移植性功能较强,因此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青睐,但大多数物理模型运行时需要的参数较多,因而限制了模型应用和推广。本文介绍了比利时鲁汶大学研发的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WaTEM/SEDEM(Water and Tillage Erosion Model and Sediment Delivery Model)模型,分别从WaTEM/SEDEM模型的产生、结构、国内外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在已有的应用研究基础上,总结了该模型的优缺点,展望其应用前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琦  韩立民  钟美希  
由Ostrom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分析框架是当前国际上用于分析公共池塘资源管理问题的一个前沿理论工具。本文综览当前SES分析框架在国外渔业管理领域的大量研究文献,在归纳、整理研究尺度和对象的基础上,从系统变量识别、变量相互作用分析、系统结果识别、适应性管理设计和适应性管理执行与监督5个层面对SES分析框架在国外渔业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虽然当前SES分析框架在渔业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在变量识别、数理实证和研究尺度拓展等方面尚有待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雨坤  王玉洁  霍鹏举  崔梓棋  张永根  
为了解个体识别在奶牛生产中记录产奶量、监控采食活动、监测卧床行为、追踪活动轨迹以及其他生产项目中的研究现状,以"奶牛"、"个体识别"、"识别方法"和"生产应用"为关键词,对2008—2018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并根据识别过程的不同特点对三类识别方法,即人工机械识别、接触式电子识别和图像生物识别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识别方法、现代化生产应用以及国内进展等3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1)生物识别技术相较于传统方法对奶牛个体的伤害较小,可以在很多方面克服环境的干扰。2)目前智能识别技术与奶牛行为活动监测相关联,可以全面掌握个体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3)国内在计算机视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个体的智能化识别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个体识别技术研究应该着重于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系统的兼容性,为建立完整的自动化奶牛监测体系提供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单秀娟  李苗  王伟继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 DNA)是指从生物体皮肤、粘液、唾液、精子、分泌物、卵、粪便、尿液、血液、根、叶、果实、花粉和腐烂体等释放出来的普遍存在的游离的DNA分子。环境DNA技术是指从环境样品(土壤、沉积物和水体等)中直接提取DNA片段后利用测序技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环境DNA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水生生物调查方法,其主要被用来进行生物入侵的防治、濒危物种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评价以及生物量的评估等。本文综述了环境DNA技术的发展历程、操作流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俊波  陈雪梅  陈雯雯  
在描述区域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合作的主体特征及区域之间的互相作用;通过建立上下游地区区域及企业排污权交易模型说明了排污权价格的均衡过程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与支持策略。我国在推进企业排污权交易进行的同时,需要通过完善跨区域环境治理地方政府合作的法制体系和政策体系,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和跨区域信息通报与应急机制来有效地实施流域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