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6)
2023(13330)
2022(10503)
2021(9859)
2020(7927)
2019(17909)
2018(17608)
2017(33871)
2016(17986)
2015(20157)
2014(20014)
2013(18788)
2012(16540)
2011(14354)
2010(13800)
2009(12229)
2008(11292)
2007(9621)
2006(7996)
2005(6685)
作者
(47283)
(39593)
(39256)
(37503)
(24931)
(18603)
(17898)
(15610)
(15175)
(13543)
(13406)
(13318)
(12366)
(12188)
(12085)
(11964)
(11836)
(11603)
(11334)
(11233)
(9594)
(9527)
(9476)
(9155)
(8965)
(8729)
(8559)
(8529)
(7854)
(7790)
学科
(68647)
经济(68566)
管理(49916)
(46665)
(37729)
企业(37729)
方法(30350)
数学(26721)
数学方法(26346)
(21794)
中国(21086)
(17702)
业经(17193)
农业(14450)
地方(14072)
(14002)
(12818)
理论(11696)
(11628)
(11068)
贸易(11063)
(10888)
银行(10867)
技术(10865)
(10771)
(10761)
财务(10707)
财务管理(10682)
(10416)
金融(10408)
机构
学院(237830)
大学(235078)
(95249)
经济(93328)
管理(93141)
理学(81161)
理学院(80367)
管理学(78841)
管理学院(78407)
研究(75472)
中国(56034)
(47844)
科学(45509)
(43380)
(38030)
中心(36402)
业大(35341)
财经(35147)
(35079)
(34991)
(32198)
研究所(32188)
(31584)
师范(31212)
经济学(29784)
农业(29615)
北京(28565)
(28492)
(27329)
经济学院(26986)
基金
项目(172163)
科学(137387)
研究(129087)
基金(125379)
(108962)
国家(108043)
科学基金(94147)
社会(83314)
社会科(78921)
社会科学(78906)
(68367)
基金项目(66247)
教育(60269)
自然(59338)
自然科(58022)
自然科学(58006)
(57172)
自然科学基金(56933)
编号(52952)
资助(48959)
成果(41754)
重点(38995)
(37949)
(37760)
(36984)
课题(36324)
国家社会(35170)
创新(34509)
教育部(33106)
科研(33019)
期刊
(100032)
经济(100032)
研究(65194)
中国(45153)
学报(35907)
(35881)
管理(33983)
(33775)
科学(33116)
教育(28882)
大学(28630)
学学(27105)
农业(24279)
技术(22520)
(19635)
金融(19635)
业经(18902)
财经(16847)
经济研究(16229)
(14573)
问题(13773)
(11837)
(11806)
科技(11110)
商业(10508)
现代(10439)
图书(10352)
技术经济(10297)
理论(10232)
统计(10004)
共检索到335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叶竹  
本文通过对个体生命历程的考察,从微观视角探讨苏南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城镇化路径转变以及转型中的农民市民化进程。地方政府在中国行政和经济分权、土地、住房等一系列改革中不断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从而促使苏南从早期的以乡村工业化为动力、以小城镇为载体的"自下而上"式城镇化,转向由开发区建设和土地财政所推动的快速城镇化。城镇化路径转变也影响了苏南农民的生命历程,文中个案就经历了从乡镇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到失地农民的身份变迁。在苏南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中,个体经历了不同"行动地位"的转变:乡镇企业时期,农民参与乡村工业,主动进行就业的非农化;但到了征地拆迁时期,农民在政府推动下,通过户籍改革和安置上楼进行了身份的城镇化,这个阶段的市民化,更多源于政府的主动推动,农民带有"被动接受"的成分。另外,早期的就业非农化成为后期村民顺利实现身份城镇化的基础,解决了村民失去土地、安置"上楼"后的经济来源问题,这对当前新型城镇化所倡导的"人的城镇化"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叶竹  
本文通过对个体生命历程的考察,从微观视角探讨苏南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城镇化路径转变以及转型中的农民市民化进程。地方政府在中国行政和经济分权、土地、住房等一系列改革中不断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从而促使苏南从早期的以乡村工业化为动力、以小城镇为载体的"自下而上"式城镇化,转向由开发区建设和土地财政所推动的快速城镇化。城镇化路径转变也影响了苏南农民的生命历程,文中个案就经历了从乡镇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到失地农民的身份变迁。在苏南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中,个体经历了不同"行动地位"的转变:乡镇企业时期,农民参与乡村工业,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薇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地方政府作为新型城镇化的规划、指导和直接参与者,在推动和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传统城镇化中,由于地方政府存在职能偏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新型城镇化对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引导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科学规划城镇空间布局;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操小晋  朱喜钢  邓元媛  余思奇  
以生命历程理论为分析框架,选取y县三个典型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非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收集资料,从微观个体的生命轨迹探究青年群体的县域城镇化机制与地方认同建构。研究表明:1)青年群体的县域城镇化存在主动选择、被动中主动选择以及被动选择三种形式,其本质是个体空间实践与想象不符所面临的向上流动受阻后的自我应对。2)时空中的生命历程在历史性的地理力量下促使个体的现阶段审视,在过往生命的累积效应中纳入经济、家庭和社会资本考量,进而在蕴藏的时机中走向县域城镇化。3)转折事件的出现和相互联系的生活产生"超越地方"的"人—地方—人"的情感联系,不仅助推了县域城镇化,还在主体能动性的作用下强化地方认同和促显人本理念。不同个体的相同选择背后呈现各异的心路历程和复杂的因素交织,研究旨在为推进我国城镇化下半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智  刘伟  
新型城镇化与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市民化是我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社区教育能从"志力""智力"与"技术"等方面为新型城镇化和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市民化赋能。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进程看,"十四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市民化的重心已从外延建设转向内涵发展,搬迁移民市民化是内涵发展的重要指标。历经"十三五"时期精准扶贫系列政策的推动,搬迁移民市民化的政策保障、物质基础已基本完善,因此需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志力""智力"与"技术"助力功能。一是明确社区教育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市民化的边界与目标,二是多方联动筹集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市民化的社区教育资源,三是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推动现代学习型社区建设,四是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母文化与新文化融合创生新的共同体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虹  陆成林  
目前快速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问题突出,农民权益受到侵害。城镇化应该是城镇治理制度建设的过程,实现城乡社会治理方式转换是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需要改变目前快速城镇化地区的社会治理方式,确保农民权益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受侵害。突破路径为:明确城镇居民是中国城镇化治理的主体基础,实现"多元化"的治理模式;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明确基层组织功能;改革人口登记制度,保证农村人口获得公平的社会权利;建立健全城乡社区管理制度,实现城乡社区管理一体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文剑钢  文瀚梓  
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千城一面、形象迷失、缺乏认同"等长期存在并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消除和化解这些问题,使拥有自然环境的传统村镇风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得以保护和持续发展,正是未来苏南美丽乡村建设的焦点。论文以"关注民生"为前提,根据苏南现状,提出"化城入乡"、"绿野分隔"、"多核聚居"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风貌保护策略,对建设苏南地域城镇特色风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艺怡  张京祥  曹荣林  
苏南城镇化模式曾对苏南地区的城镇化及经济繁荣做出过巨大贡献 ,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由于其先天的局限性 ,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苏南城镇化模式的典型代表———苏州市 (包括六个县级市 )城镇化的历程进行阶段式的回顾 ,对苏南城镇化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前景做了预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薛选登  张一方  
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河南省洛阳、新郑、禹州3市(县)的12个乡(镇)317家农户,对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逆城镇化"现象进行调研,发现农民城镇化意愿不强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通过"台阶式""差异化""中心辐射带动""以人为核心"等四种城镇化发展模式来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口城镇化"进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薛选登  张一方  
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河南省洛阳、新郑、禹州3市(县)的12个乡(镇)317家农户,对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逆城镇化"现象进行调研,发现农民城镇化意愿不强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通过"台阶式""差异化""中心辐射带动""以人为核心"等四种城镇化发展模式来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口城镇化"进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学云  史贤华  
农村城市化与城市郊区化是农村与城市的边界由明确到模糊的过程。利用新农村建设平台和契机,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方面要素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加速增长,城市日益向郊区扩张,另一方面,城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消费心理影响着农村,最终实现城乡融合。通过城市郊区化——建设"农村特色的新城镇"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城镇特色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城乡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一体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燕  
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主题。调查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总体较高,但从内生性因素分析,发现农民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的缺乏是导致其市民化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应加大职业教育培训以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加大宣传,激发市民化培训主动性;政府投入,保证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公益性;基于需要,增强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有效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威  文军  
中国全面而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使一部分乃至一代农民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变。迁入城镇的"新市民"虽已历经政策定义与社会认知层面上的"城镇化",但在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仪式行为的操演与社会关系的实践中仍然长期保持着"农民"的方式。这既是乡村记忆深刻历史性的体现,也是嵌入在农村集体意识和农民生命轨迹之中的记忆表达。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并以社会记忆为视角,将政策推动的"城镇化"和"市民化"作为改变乡村社会记忆框架的历史事件背景,尝试探索和论述已经经历过城镇化变迁的农民在社会生活与政策环境重构中,保留和建构社会记忆的方式与途径。同时分析阐述在国家政策与权力的影响之下,这些方式和途径所体现出的"新市民"社会记忆的建构逻辑和影响因素,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对农民市民化进程的理解。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睿  
中国快速的农村城镇化给农村地区带来了生态环境退化、生态系统失衡、生态物种减少、生态功能下降等诸多生态风险,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风险的应对机制存在生态风险分担不公、信息失真、责任不明、监管不力等问题。应从完善生态立法,界定生态风险应对的法律责任,合理分担风险,构建公平的生态风险分担制度,促进信息公开,建立生态风险信息交流法律机制,加强生态执法,提高生态风险监管水平等几个方面构建和完善生态风险应对法律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白中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率由1980年的19%提高到2015年的56.1%,其中,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的贡献占有相当比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城镇化的水平。但若对资源型城市受损的生态不及时整治,超出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势必会影响我国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资源型城市发展与非资源型城市发展路径不同,容易出现生态环境恶化、人地矛盾尖锐、民生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大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