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9)
- 2023(18084)
- 2022(15551)
- 2021(14496)
- 2020(12061)
- 2019(27982)
- 2018(27778)
- 2017(52835)
- 2016(28417)
- 2015(31987)
- 2014(31873)
- 2013(31370)
- 2012(28633)
- 2011(25602)
- 2010(25296)
- 2009(23113)
- 2008(22575)
- 2007(19368)
- 2006(16881)
- 2005(14599)
- 学科
- 济(113707)
- 经济(113554)
- 管理(83482)
- 业(79307)
- 企(64560)
- 企业(64560)
- 方法(53138)
- 数学(46278)
- 数学方法(45649)
- 农(34613)
- 财(33168)
- 中国(29623)
- 贸(26792)
- 贸易(26777)
- 业经(26603)
- 易(25960)
- 农业(23417)
- 地方(23388)
- 制(23324)
- 学(22649)
- 务(19222)
- 财务(19141)
- 财务管理(19099)
- 理论(18565)
- 企业财务(17936)
- 环境(17353)
- 技术(17291)
- 和(16868)
- 银(16541)
- 银行(16493)
- 机构
- 大学(401492)
- 学院(399403)
- 济(163211)
- 经济(159807)
- 管理(158151)
- 理学(138069)
- 理学院(136598)
- 管理学(134080)
- 管理学院(133358)
- 研究(130526)
- 中国(95722)
- 京(83734)
- 科学(79356)
- 财(75596)
- 所(63647)
- 农(62964)
- 财经(60719)
- 业大(59609)
- 中心(59442)
- 研究所(57929)
- 江(57650)
- 经(55265)
- 北京(52049)
- 范(51977)
- 师范(51508)
- 经济学(50108)
- 农业(48902)
- 院(48395)
- 州(46204)
- 经济学院(45370)
- 基金
- 项目(279206)
- 科学(220045)
- 研究(204712)
- 基金(203921)
- 家(177057)
- 国家(175618)
- 科学基金(151686)
- 社会(130350)
- 社会科(123498)
- 社会科学(123468)
- 基金项目(108263)
- 省(108169)
- 自然(98262)
- 自然科(95992)
- 自然科学(95971)
- 教育(94254)
- 自然科学基金(94212)
- 划(90421)
- 资助(83721)
- 编号(83209)
- 成果(66943)
- 部(62031)
- 重点(61914)
- 发(58505)
- 创(57848)
- 课题(56639)
- 国家社会(54048)
- 创新(54034)
- 教育部(53760)
- 科研(53494)
- 期刊
- 济(172780)
- 经济(172780)
- 研究(115723)
- 中国(74034)
- 学报(62646)
- 财(58323)
- 农(58065)
- 科学(57371)
- 管理(56781)
- 大学(48892)
- 学学(46103)
- 教育(42075)
- 农业(39991)
- 技术(34618)
- 融(31387)
- 金融(31387)
- 财经(29235)
- 业经(29029)
- 经济研究(27777)
- 经(25007)
- 问题(23840)
- 贸(20865)
- 图书(19584)
- 业(19531)
- 版(19246)
- 科技(18501)
- 理论(18423)
- 技术经济(18217)
- 商业(17223)
- 现代(17181)
共检索到575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少晔 应瑞瑶
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过产业转移效应和S-S效应两种机制发挥作用。采用分时期和分地区的面板模型研究表明,产业转移效应是导致贸易开放扩大城乡劳动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S-S效应虽然具有一定的抵消作用,但需要满足较为苛刻的前提条件,随着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在劳动力市场相对完善的时期和地区能够发挥这一机制。因此,完善劳动力市场并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充分发挥S-S效应以抵消产业转移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是现阶段重要的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人口分组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收入差距与总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1990—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揭示了中国消费率偏低的动态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城市化水平、消费习惯形成和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率也有重要的潜在影响;提高劳动要素份额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尽管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各种因素,本文的结果依然基本稳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喻美辞 郑金铃
将农村劳动力流动纳入贸易开放的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框架,研究了贸易开放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分配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动在贸易开放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中的作用。研究得出,如果没有农村劳动力的充分流动,纯粹依靠贸易开放难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沿海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较大,促进了贸易开放发挥收敛城乡收入的作用,然而在内陆地区,由于劳动力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除价格机制外,贸易开放还通过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引导外向型产业布局扩散、吸引外资流入等机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宗省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并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程度也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中国劳动收入分配的整体状况。结合中国国情,对贸易自由化发展对居民劳动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居民的劳动收入分配差距随之扩大,但在对中国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依次进行分析后发现,进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会在整体上导致中国居民劳动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但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会逐渐缩小这一差距。因此,进出口贸易发展对中国居民劳动收入分配有着反向且互相协调的作用,必须区别对待。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劳动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铮 房国忠 咸星兰
城乡劳动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其合理程度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城乡二元结构。文章以1978-2013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以钱纳里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国际标准为基础,构建出一个反映二元对比系数与城乡劳动收入比值之间的关系模型,计算出符合该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的城乡劳动收入比值,并与实际比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阶段城乡劳动收入差距的合理程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熊永莲 谢建国
本文采用2001—2013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贸易开放对中国生育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对中国的生育率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收入水平的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提升以及城镇化的发展都显著的降低了中国生育水平。结果表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城镇化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中国未来的人口生育率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在生育率下降、人口红利消散的今天,如何维持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贸易开放度 女性劳动收入 生育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正柱 石葳
当前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是劳动力市场扭曲长期累积的结果。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抑制作用,劳动力配置扭曲对其的抑制作用更强;随时间的推移,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表现出持续增强的特征;同时,机制检验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会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城镇化效应和劳动力流动效应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城镇化效应在劳动力市场扭曲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占主导作用。研究结论为深化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经验支持,也为如何纠正我国劳动力市场扭曲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春玲
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深入进行,我国不断发展外向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商品出口额最多的国家。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中国经济在近三十年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已经跃居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是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阶段收入差距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不断增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关系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以及国家经济安全,如果不能切实解决好收入不平衡的问题,将严重影响经济健康长久的发展。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对外贸易 开放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启良
本文利用1992-2009年期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了贸易开放度在不同时期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但在不同时期影响方向不同:1992-2001年期间,由于开放的程度不大,要素流动性不强,贸易开放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的效应;2002-2009年期间,由于开放度的加大,要素流动性加强,对外贸易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晓东 陈能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得到飞速发展,居民收入也逐渐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事实不容忽视。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整理相关数据、引入相关因素构建模型对对外贸易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重视吸引优秀的外商直接投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各类人才素质以及加大力度调节收入差距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瑞琴
本文在借鉴Jones与Kierzkowski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从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要素禀赋情况、发生国际产品内贸易行业的要素密集度以及相应行业的价格效应等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给发展中国家不同性质的劳动者带来的收入分配的影响,并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给出了缩小中国熟练劳动者和非熟练劳动者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东皇 王志华 唐炳南
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是"十三五"时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基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分离视角,本文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上升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劳动收入占比是影响中国基尼系数的重要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在劳动收入占比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在劳动收入占比对规模性分配格局的链条中,财税政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相应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等措施优化功能性分配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东皇 王志华 唐炳南
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是"十三五"时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基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分离视角,本文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上升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劳动收入占比是影响中国基尼系数的重要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在劳动收入占比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在劳动收入占比对规模性分配格局的链条中,财税政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相应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等措施优化功能性分配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江剑平 朱雪纯 葛晨晓
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而劳动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按劳分配原则,但按劳分配仍然会在劳动者之间拉开差距,形成劳动收入差距。劳动收入差距扩大是否会抑制居民消费率?理论分析认为,劳动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存在倒U型关系,劳动收入差距扩大在一定限度内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增大劳动收入规模,进而提升居民消费率,超过一定限度则会抑制居民消费率。基于1998—2017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城乡劳动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劳动收入差距扩大1倍,则居民消费率将提升2个百分点;(2)劳动收入差距的平方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3)劳动收入差距低于3.65倍时,其扩大1倍可提升劳动生产率1.174万元/人,劳动生产率提升会扩大劳动收入规模,劳动收入规模扩大会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率;(4)比较分析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中的劳动收入差距是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决定性因素,非劳动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小且不显著。因此,一定限度内的劳动收入差距符合按劳分配原则,也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和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当前需要缩小的是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为核心的非劳动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其云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中国2001-2010年贸易开放、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可见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正影响,技术进步则表现为负影响。除此之外,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效应的因素还有国有经济、产业结构及人力资本;而外商投资、资本产出比及银行部门扩张对其有负影响。从空间溢出效应看,贸易开放、技术进步、外商投资和银行部门扩张在空间上具有溢出效益,其他变量的空间溢出效益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