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6)
- 2023(12738)
- 2022(11269)
- 2021(10659)
- 2020(8897)
- 2019(20709)
- 2018(20543)
- 2017(39957)
- 2016(21432)
- 2015(24055)
- 2014(23798)
- 2013(23165)
- 2012(20893)
- 2011(18546)
- 2010(18058)
- 2009(16120)
- 2008(15223)
- 2007(12653)
- 2006(10637)
- 2005(8736)
- 学科
- 济(82682)
- 经济(82595)
- 管理(61557)
- 业(58462)
- 企(49252)
- 企业(49252)
- 方法(42950)
- 数学(37966)
- 数学方法(37432)
- 农(21529)
- 财(21254)
- 中国(20152)
- 业经(18059)
- 学(17680)
- 地方(16009)
- 农业(14498)
- 务(14338)
- 财务(14269)
- 财务管理(14242)
- 贸(14154)
- 贸易(14149)
- 理论(13985)
- 易(13643)
- 技术(13610)
- 企业财务(13527)
- 和(13229)
- 环境(12984)
- 制(12979)
- 划(11549)
- 银(10761)
- 机构
- 大学(293204)
- 学院(291378)
- 管理(121837)
- 济(113227)
- 经济(110817)
- 理学(107533)
- 理学院(106435)
- 管理学(104414)
- 管理学院(103896)
- 研究(91202)
- 中国(65480)
- 京(60545)
- 科学(58126)
- 财(49588)
- 业大(45789)
- 农(45479)
- 所(43678)
- 中心(42196)
- 财经(41419)
- 研究所(40451)
- 江(39270)
- 经(37958)
- 范(37666)
- 师范(37284)
- 北京(37239)
- 农业(35803)
- 院(33971)
- 经济学(33618)
- 州(32313)
- 财经大学(31362)
- 基金
- 项目(214403)
- 科学(169223)
- 基金(156825)
- 研究(155368)
- 家(136479)
- 国家(135391)
- 科学基金(117725)
- 社会(97413)
- 社会科(92346)
- 社会科学(92319)
- 基金项目(84234)
- 省(83595)
- 自然(78402)
- 自然科(76628)
- 自然科学(76608)
- 自然科学基金(75194)
- 教育(71917)
- 划(70389)
- 资助(64273)
- 编号(63365)
- 成果(49182)
- 重点(47337)
- 部(47298)
- 创(44880)
- 发(44681)
- 课题(42332)
- 创新(41824)
- 科研(41596)
- 教育部(40808)
- 大学(40301)
- 期刊
- 济(112720)
- 经济(112720)
- 研究(79313)
- 中国(47464)
- 学报(47003)
- 科学(42737)
- 管理(42604)
- 农(40103)
- 财(37042)
- 大学(36186)
- 学学(34166)
- 教育(30912)
- 农业(28428)
- 技术(26538)
- 融(19589)
- 金融(19589)
- 业经(19356)
- 财经(19186)
- 经济研究(17900)
- 经(16238)
- 图书(15693)
- 问题(14844)
- 科技(14662)
- 理论(14339)
- 业(13876)
- 技术经济(13823)
- 版(13628)
- 实践(13389)
- 践(13389)
- 资源(12835)
共检索到395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娟 陈中玉 高连兴 安家新 宁世祥 吕长义
针对现有花生摘果装置普遍存在损伤率高且秧蔓易缠绕、堵塞和排秧困难等问题,以及满足我国两段式花生收获的捡拾摘果联合收获机摘果装置研究需要,提出了基于两段收获的螺杆弓齿轴流式花生摘果机方案并设计研制出摘果样机,螺杆以及焊接其上的弓齿与摘果滚筒母线之间均设计为一定的夹角,使花生植株在摘果过程中受到轴向力作用而不断向排草口运动;确定了弓齿齿迹距、齿间距等结构参数以及弓齿的排列方式;为了及时、顺利地完成摘果功能,根据花生荚果外形尺寸、花生随滚筒转动而产生的荚果惯性力、摘果部件的主动力和凹板筛的约束力等因素,设计了凹板筛整体形状与半径大小、筛孔的形状与大小;通过调整伸入套管之中的滚筒轴连接杆相对伸入量,实...
关键词:
花生 摘果装置 螺杆 弓齿 性能试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褚双磊 俞国胜 秦瑞鸿
分析了轴流式风力灭火机采用高速轴流风机的设计特点,结合流体力学中的叶型设计理论对高速轴流风机进行了气动反向设计,得出叶型截面的翼型参数和变截面扭曲叶片的实体模型;并结合气体圆形自由射流原理对轴流式风力灭火机的有效风速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提高轴流式风力灭火机有效风速的具体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宇峰 吴明亮 吴梓高 李小聪 张利峰
为提高纵轴流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清选装置的性能,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同类机型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清选装置。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水稻的农艺、形态参数;通过对比,选择单风机双层振动筛清选装置。此种装置结构相对简单,基本能满足纵轴流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清选功能的要求。
关键词:
水稻联合收割机 纵置式轴流 清选装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陶桂香 徐元宇 张卫国 岳晴 伞宇航
【目的】设计板蓝根收获机锯齿式挖掘装置,为提高我国板蓝根的机械化收获水平提供支持。【方法】依据板蓝根四垄一行的种植模式,设计了锯齿式挖掘装置及其关键部件,通过对挖掘装置挖掘过程的分析,确定了影响挖掘阻力和土壤破碎率的关键参数。采用EDEM离散元仿真方法,以挖掘阻力和土壤破碎率为评价指标,对铲面倾角、铲刃角、铲尖长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仿真试验并建立回归模型,再采用多目标变量优化方法,运用Design-Expert 8.0.6对回归模型进行优化求解以确定最佳结构参数组合,对最佳铲面倾角、铲刃角和铲尖长度组合的圆整值进行虚拟仿真试验验证,在仿真基础上以挖掘阻力和根茎损伤率为评价指标,与现有的三角铲式挖掘装置进行了田间对比。【结果】受力分析表明,影响板蓝根收获机锯齿式挖掘装置挖掘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为铲面倾角、铲刃角、铲尖长度及铲体宽度,依据板蓝根种植模式确定铲体宽度最佳值为600 mm。仿真分析表明,锯齿式挖掘装置最佳作业参数为铲面倾角16.68°,铲刃角53.05°,铲尖长度376.75 mm,理论挖掘阻力5.17 k N,土壤破碎率65.20%。利用最佳作业参数的圆整值(铲面倾角17°,铲刃角53°,铲尖长度377 mm)进行虚拟仿真验证,其挖掘阻力为5.19 k N,土壤破碎率为66.03%。田间对比试验表明,相对于三角铲式挖掘装置,锯齿式挖掘装置的挖掘阻力降低了8.41%,根茎损伤率降低了13.43%,2个评价指标均优于三角铲式挖掘装置。【结论】板蓝根收获机锯齿式挖掘装置的铲面倾角为17°,铲刃角为53°,铲尖长度为377 mm时,可以满足板蓝根收获作业的工作要求。
关键词:
板蓝根收获机 锯齿式挖掘装置 离散元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君 孙建超 季明仁 丁尘磊 陈天增 陈晓明
为了解决油莎豆收获过程中破损率高、脱净率低等问题,结合现有的农作物脱粒分离装置的特点,设计了一款纵式轴流油莎豆脱粒分离装置。对该装置的脱粒滚筒、螺旋喂入头、凹版筛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对脱粒滚筒进行应力和模态分析,确定设计的合理性,并通过试验确定了影响脱粒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搭建的纵式轴流油莎豆脱粒分离试验台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到了脱粒分离性能较好的滚筒转速及脱粒间隙的变化范围。以滚筒转速、脱粒间隙和脱粒元件材料为试验因素,以籽粒破损率、未脱净率为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籽粒破损率和未脱净率影响由大到小均为滚筒转速、脱粒间隙、脱粒元件材料;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转速367.55 r·min~(-1)、脱粒间隙4.18 mm,脱粒元件为聚氨酯橡胶,此时的未脱净率为0.751%,破损率为0.906%。对该组合进行试验验证,各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关键词:
油莎豆 脱粒分离装置 破损率 脱净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戴飞 韩正晟 赵武云 张锋伟 高爱民 魏丽娟
田间试验机械化是提高作物育种工作效率的关键环节,是获得正确育种试验结果的重要措施。根据小区育种小麦收获试验要求,设计了一种由钉齿式圆柱滚筒与短纹杆—板齿锥型滚筒组成的纵轴流双滚筒小区育种脱粒分离装置,通过论述该装置总体配置方案,完成其关键部件(脱粒滚筒、分离滚筒)结构与运动参数设计计算,确定脱粒滚筒的平均直径为450 mm、分离滚筒的直径为430 mm,两者的转速分别在764-892 RPm和888-1 022RPm,计算得出分离滚筒的脱粒元件数为36个,且装置适宜的喂入量需小于2.7 kg/s。利用该装置进行了育种小麦脱粒分离试验结果表明,当喂入量由1.8 kg/s向2.6 kg/s变化,脱...
关键词:
双滚筒 纵轴流 脱粒分离 小区育种 试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自成 李立君 刘浩
随着油茶品种的优化和种植的规范化,油茶果机械化采摘成为必然,研制油茶果采摘机成为林业机械的一个新领域。油茶果收集装置是油茶果采摘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实验的基础上,对3种物料收集输送方式:螺旋输送、正压气力输送和负压气力输送进行了分析比较,确定负压收集输送方式为油茶果采摘机的物料收集装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姬长英 李忠国 汤拯东 吕正泮 鲁植雄 齐心丹
在水田化肥深施方案 (即将化肥与适量水混合后 ,用强制性排送肥机构将其排入土中 )的基础上 ,对排送肥机构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研制了一种对各排肥管轮换供肥的分配器 ,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 ,这种排送肥机构能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关键词:
化肥深施 排肥器 肥料分配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仑 丁为民 方志超 何春霞
针对我国稻麦轮作区在作物收获后均可进行免耕播种的作业要求,在原设计的稻麦联合收获开沟埋草多功能一体机的基础上,对开沟装置结构参数、运动参数及分土导流装置结构进行优化,利用开沟抛起的土块对免耕直播的种子进行覆盖。田间试验表明:优化改进后的开沟分土装置作业效果良好,作业后土垡边长不大于4 cm、碎土率达90%,抛土均匀性不小于85%,单侧平均抛土幅宽1.1~1.2 m,抛土集中区平均覆土厚度2.3 cm,不仅达到开沟机械作业的质量标准要求,还能满足当地农艺上的覆土盖种要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方平 罗锡文 苏爱华 吴明亮
传统的水稻脱粒系统通过刚性弓齿、钉齿和杆齿对水稻进行打击脱粒,造成水稻籽粒破碎或者籽粒内部损伤,降低了种子发芽率和大米加工的成米率.为了降低水稻籽粒脱粒破碎率,对刚性弓齿、杆齿与柔性杆齿进行脱粒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其他脱粒齿而言,柔性杆齿质量轻,种子破碎率显著降低,未脱净损失减少,含杂率降低,发芽率高.
关键词:
弓齿 杆齿 柔性齿 脱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栋 吴崇友 梁苏宁 汤庆
针对现有谷物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对谷子脱粒清选困难的问题,采用田间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脱粒元件、滚筒转速、凹板筛筛条间距、脱粒间隙4因素对谷子脱粒效果的影响规律,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脱粒性能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凹板筛筛条间距、滚筒转速、脱粒间隙、脱粒元件;最优参数组合为凹板筛筛条间距7.9mm,滚筒转速928.3r/min,脱粒间隙10.4mm,全纹杆脱粒元件。
关键词:
谷子 脱粒 纹杆 凹板筛 联合收获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洋轶 杨锐 李航 徐红梅 田鹏
以某联合收获机割台的拨禾装置为研究对象,基于Pro/E软件建立其几何模型并导入ADAMS进行合理简化,添加约束、载荷和驱动得到其虚拟样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学仿真.通过建立不同驱动,对不同工况下的拨禾装置进行仿真分析,获得拨禾装置的作用范围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只有当拨禾轮的拨禾速比λ>1时,运动轨迹才为余摆线,形成闭合扣环从而使弹齿能够向后推送作物茎秆;当拨禾轮的拨禾速比为1.55时,拨禾轮作用程度最接近最佳作用程度,此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落粒损失且满足正常工作要求;拨禾轮的最大和最小前移距离都随拨禾速比的增大而增大,禾轮的前移范围为0~0.38m.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平 史明明 魏宏安 胡忠强 刘星
针对市场对马铃薯分级的要求,设计了应用于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分级装置。根据马铃薯形状和运动学分析,确定分级装置的主要参数,并运用Adam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分级装置的分级辊直径为16mm,链节距为19.05mm,相邻分级辊间链节数为4,上排辊低排和高排相距下排的垂直距离分别为38.1mm和42.8mm,倾斜排链条倾斜角度为25°时,可实现对马铃薯短轴直径61mm的分级。另外,可根据田间马铃薯生长状况调节各分级长度,提高分级装置的适应性。
关键词:
分级 运动学 设计 仿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祖玉 全腊珍 邹运梅 代振维 尹益文 李健 何学迎
对自制的小型履带自走式棉秆收获机设计了打捆装置,为考查该装置钉齿滚筒转速、牵引滚筒转速、锯片转速、压缩频率对打捆总数、成捆率、捆包密度的影响,以JX013号棉秆为试材,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钉齿滚筒转速为270 r/min,牵引滚筒转速为280 r/min,锯片转速为1 100 r/min,压缩频率为30次/min时,打捆装置每小时可打捆201捆,成捆率达99.45%,捆包密度为19.57 kg/m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