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21)
- 2023(21791)
- 2022(18035)
- 2021(16599)
- 2020(14095)
- 2019(32067)
- 2018(31710)
- 2017(61064)
- 2016(33006)
- 2015(36909)
- 2014(36518)
- 2013(35818)
- 2012(32500)
- 2011(28906)
- 2010(29084)
- 2009(27445)
- 2008(26507)
- 2007(23579)
- 2006(20845)
- 2005(18969)
- 学科
- 济(134073)
- 经济(133893)
- 业(111450)
- 管理(107745)
- 企(98487)
- 企业(98487)
- 方法(59060)
- 数学(48445)
- 数学方法(47786)
- 财(41771)
- 农(39621)
- 中国(39157)
- 业经(38477)
- 制(31641)
- 融(30157)
- 金融(30153)
- 银(29379)
- 银行(29331)
- 务(28752)
- 财务(28665)
- 财务管理(28612)
- 行(28131)
- 农业(27404)
- 企业财务(27206)
- 地方(26452)
- 学(25591)
- 理论(24967)
- 技术(23272)
- 体(22524)
- 和(22313)
- 机构
- 学院(462556)
- 大学(461511)
- 济(187109)
- 管理(184013)
- 经济(183092)
- 理学(158207)
- 理学院(156550)
- 管理学(153776)
- 管理学院(152917)
- 研究(149965)
- 中国(119813)
- 京(97614)
- 财(91444)
- 科学(90204)
- 农(74724)
- 所(73780)
- 财经(72222)
- 中心(70295)
- 江(69648)
- 业大(66994)
- 研究所(66464)
- 经(65671)
- 北京(61207)
- 范(58338)
- 农业(58099)
- 师范(57764)
- 经济学(56920)
- 州(56004)
- 院(54733)
- 财经大学(53667)
- 基金
- 项目(310061)
- 科学(245530)
- 研究(228606)
- 基金(226526)
- 家(196149)
- 国家(194449)
- 科学基金(169065)
- 社会(145837)
- 社会科(138255)
- 社会科学(138220)
- 省(121062)
- 基金项目(119402)
- 自然(109114)
- 自然科(106655)
- 自然科学(106629)
- 教育(105337)
- 自然科学基金(104692)
- 划(100773)
- 编号(93148)
- 资助(92973)
- 成果(75578)
- 重点(68986)
- 部(68508)
- 创(65636)
- 发(65397)
- 课题(63794)
- 创新(60898)
- 国家社会(60508)
- 教育部(59386)
- 制(59135)
- 期刊
- 济(208949)
- 经济(208949)
- 研究(137694)
- 中国(90972)
- 财(74185)
- 管理(72274)
- 学报(69557)
- 农(69189)
- 科学(64964)
- 大学(54477)
- 融(52015)
- 金融(52015)
- 学学(51380)
- 教育(49214)
- 农业(46856)
- 技术(41902)
- 财经(36254)
- 业经(35278)
- 经济研究(32645)
- 经(31141)
- 问题(27151)
- 业(26051)
- 技术经济(23305)
- 理论(21813)
- 版(21779)
- 现代(21608)
- 图书(21476)
- 财会(21040)
- 科技(21032)
- 统计(20343)
共检索到692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晓红 陈石
以企业调研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从两化融合视角讨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与改善社会效益方面的差异。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促进企业两化融合,对于任何所有制企业,都有利于其效益的提升。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组间对比看,就企业经济效益而言,非国有企业工业化水平的边际贡献受信息化水平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就企业社会效益而言,国有企业工业化水平的边际贡献受信息化水平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鉴此,应努力构建完善两化融合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企业效益 门槛回归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韩民春 刘曈
基于全国投入产出数据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匹配得到的制造业企业样本,研究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两业”融合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加成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两业”融合通过促进企业投入要素升级、核心技术升级和产品功能升级三种渠道提升企业加成率;异质性检验表明,“两业”融合明显提升了位于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制造业企业的加成率;拓展分析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环境强化了“两业”融合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两业”融合还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的离散度,优化了资源配置。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两业”融合如何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助推制造业“质效升级”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郭春娜
本文构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生产函数,并根据企业微观面板数据,采用OP模型和收敛模型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国层面及区域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和收敛性。结果显示:2002~2011年中国制造业全国层面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36%,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11年仅为-2.14%;在地区差异上,东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要低于中西部地区;收敛分析显示,全域的全要素生产率既不存在β收敛也不存在σ收敛,但却存在"俱乐部"收敛,即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内部各自收敛;同时,本文的分析还显示,资本增长率和研发投入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正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小丹
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两化融合模式下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时机选择展开研究,分析了制造业企业在融资时机选择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制造业企业更好的开展融资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本文对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融资时机选择策略的分析,可以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融资时机选择上的借鉴。
关键词:
融资时机 两化融合 企业融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筠彬 伏玉林 丁锐
文章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的数据集,在计算行业实际有效汇率基础上,从出口收益、进口成本和进口竞争三个渠道考察了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通过出口收益渠道提高了本国产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口成本渠道降低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中间品成本价格,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通过进口竞争渠道,人民币升值降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给国内产品市场施加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同时,实际有效汇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企业生产率、行业集中度、要素密集度及所有制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方静
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数据、服务业FDI以及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深入考察了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以及机制。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存在显著正向提升作用,且服务业走出去对企业加成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在细分行业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信息通信服务走出去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较大,而批发零售服务、金融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引进来的影响较大。机制检验结果则表明,服务业开放通过促进企业新产品创新和提升企业生产率两种渠道影响企业加成率。
关键词:
服务业开放 企业加成率 创新效应 生产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郝治军 吕云龙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中间投入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与其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以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为样本,对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中间服务总投入水平以及金融、电信、批发零售等分部门投入水平均低于理论上的"最优"临界值,这意味着增加服务投入,制定合理产业政策促使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全要素生产率 倒U型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唐志芳 顾乃华
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而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高离不开服务劳动收入分配改进。不同行业有基于要素投入结构、技术水平、对外开放度、市场结构和垂直专业化等方面的异质性,从而影响其劳动收入分配效应。从行业异质性角度研究我国制造业服务化与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表匹配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制造业服务化投入的不同行业特征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差别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具有行业异质性特征。分行业看,制造业的资本密集度越大、技术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郝治军 吕云龙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中间投入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与其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以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为样本,对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中间服务总投入水平以及金融、电信、批发零售等分部门投入水平均低于理论上的"最优"临界值,这意味着增加服务投入,制定合理产业政策促使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全要素生产率 倒U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浩 汤丽荣
利用世界银行《中国投资环境调查》(2005年)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考察了市场竞争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看市场竞争对员工培训、员工社会保障和员工工作环境均呈现显著的负影响,即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不利于企业进行员工CSR投资。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对员工社会责任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但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具体来说,在低附加值行业中,市场竞争对员工培训有显著的负影响,对员工社会保障有显著的正影响;在高附加值行业中,市场竞争对员工培训和员工工作环境有显著的正影响,对员工社会保障有显著的负影响。
关键词:
市场竞争 员工社会责任 员工培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繁华 纪洁
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2014~2018年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和考察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和行业数字化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贸易自由化能显著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水平,而行业的数字化则强化了服务贸易开放的正向效应。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行业数字化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在降低企业中间品成本、压缩管理费用、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从企业特征的异质性来讲,服务贸易开放和行业数字发展水平对经营时间长、规模大、资本密集度低的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助推作用更为明显;从区域特征异质性来看,服务贸易自由化和行业数字化对处于城市化、经济发展和外商投资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服务化进程的正向效应更为强烈。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修岩 陈至人
本文基于 2005—2007 年中国近 14 多万个制造业企业样本组成的面板数据,采用分层线性模型的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集聚经济和所有制类型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企业个体特征后,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等外部性集聚收益依然显著存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所有制类型对企业从集聚中获得的收益也存在显著影响,国有企业获得的地方化经济效应明显大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外资企业获得的城市化经济效应则显著高于内资企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韦丽青
本文以沪深两市制造业113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产品市场竞争是否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产生影响。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社会责任有显著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度弱的行业其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也比总体水平偏低,产品市场竞争度强的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不一定高,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并不能驱动企业社会责任承担。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企业社会责任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蓉 夏晓华 黄桂田
本文通过构建关联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势能(APE)指标,从理论与实证上考察了由劳动力选择性集聚带来的学习交流效应对当地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带来的学习交流机会的增加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显著提升地区企业生产效率,其中由移民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带来的贡献不断凸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APE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较大的经济区域内均显著存在,移民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动与集聚削弱了区域间人才交流壁垒,促进了区域间交流合作与融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张静婷 王春晖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发展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制造业生产率提升成为关键问题。鉴于国外成熟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溢出效应,文章借助2009~2019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并且生产成本降低、人力资本积累以及促进国内生产性服务业正向发展是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影响企业生产率的中间渠道。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企业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效果因生产性服务进口类型、企业类型、制度环境的不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进一步的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生产率水平居中的企业影响程度最大。文章研究结论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环境规制是否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两化融合”与企业效益关系研究——基于所有制视角的门限回归分析
外包是否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创新——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效应——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的经验研究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稳出口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制造业新建企业区位选择——来自284个地级市的微观数据
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带来“去制造业”吗——基于微观数据和投资动机的实证研究
服务贸易开放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吗——基于制度环境视角的微观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