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09)
- 2023(18638)
- 2022(15732)
- 2021(14527)
- 2020(12529)
- 2019(28236)
- 2018(28378)
- 2017(55002)
- 2016(29938)
- 2015(33499)
- 2014(33197)
- 2013(32997)
- 2012(30385)
- 2011(27277)
- 2010(27438)
- 2009(25740)
- 2008(25790)
- 2007(23473)
- 2006(20448)
- 2005(18654)
- 学科
- 济(123568)
- 经济(123401)
- 业(106640)
- 管理(102751)
- 企(93605)
- 企业(93605)
- 方法(56894)
- 数学(47091)
- 数学方法(46523)
- 财(40273)
- 农(37081)
- 业经(34219)
- 中国(32642)
- 制(29905)
- 务(27265)
- 财务(27207)
- 财务管理(27154)
- 企业财务(25755)
- 农业(25097)
- 技术(24029)
- 学(23144)
- 贸(22889)
- 贸易(22875)
- 易(22287)
- 银(21750)
- 银行(21706)
- 和(21537)
- 理论(21346)
- 地方(21145)
- 行(20710)
- 机构
- 学院(430630)
- 大学(428288)
- 济(179424)
- 经济(175781)
- 管理(170371)
- 理学(145918)
- 理学院(144452)
- 管理学(142145)
- 管理学院(141352)
- 研究(138354)
- 中国(109293)
- 京(89479)
- 财(88528)
- 科学(83013)
- 农(72109)
- 所(69561)
- 财经(69451)
- 江(66067)
- 中心(64825)
- 经(62874)
- 业大(62753)
- 研究所(62313)
- 农业(56595)
- 北京(55953)
- 经济学(54781)
- 州(51966)
- 范(51588)
- 财经大学(51315)
- 师范(51036)
- 院(50116)
- 基金
- 项目(280307)
- 科学(222529)
- 基金(205365)
- 研究(204670)
- 家(178304)
- 国家(176806)
- 科学基金(153176)
- 社会(131345)
- 社会科(124609)
- 社会科学(124580)
- 省(110561)
- 基金项目(108572)
- 自然(99360)
- 自然科(97057)
- 自然科学(97027)
- 自然科学基金(95345)
- 教育(94100)
- 划(91954)
- 资助(83548)
- 编号(81906)
- 成果(66102)
- 重点(62752)
- 部(62612)
- 创(62211)
- 发(59684)
- 创新(57591)
- 课题(56266)
- 制(54637)
- 国家社会(54464)
- 科研(53988)
- 期刊
- 济(199976)
- 经济(199976)
- 研究(125114)
- 中国(83716)
- 财(72967)
- 管理(68032)
- 农(66323)
- 学报(63921)
- 科学(60462)
- 大学(49467)
- 学学(46974)
- 农业(44745)
- 融(43157)
- 金融(43157)
- 教育(40755)
- 技术(39320)
- 财经(35233)
- 业经(33866)
- 经济研究(31266)
- 经(30265)
- 问题(26619)
- 业(26140)
- 技术经济(23383)
- 贸(21502)
- 统计(20911)
- 理论(20454)
- 财会(20337)
- 版(20219)
- 科技(20217)
- 商业(20139)
共检索到644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博 毕克新
本文从专利计量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基本情况,并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探讨了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2005~2015年间,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专利产出呈倒"U"型的动态演进趋势;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存在较大行业差异,重工业具有较高低碳突破性创新专利产出,而行业间差异也表现出呈逐渐扩大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低碳突破性创新 动态演化 专利 制造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毕克新 李妍 付珊娜
信息化、全球化和绿色化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此构建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低碳技术创新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总的来说,制造业发展水平在促进低碳技术突破性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对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产业转型升级对制造业全球化水平具有消极影响,而制造业绿色化水平对突破性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晓东 毕克新 叶惠
加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能源安全、降低我国环境污染和尽早跨入"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三个关键环节和低碳技术突破性创新过程中三个重要阶段,从全球低碳创意研发风险、全球低碳生产制造风险和全球低碳营销服务风险三个方面揭示全球化背景下的低碳突破性创新风险,利用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风险清单描述了不同层次风险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基于识别结果,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基于属性识别理论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低碳技术突破性创新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低碳创意研发风险属于高等级风险、全球低碳生产制造风险属于较低等级风险、全球营销服务风险属于较高等级风险,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低碳技术突破性创新综合风险为高等级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应对的四种方式、风险应对方式选择模型及其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瑾 于妍惠
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主动战略选择。本文运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厘清逆向研发外包过程中,在对本土/国际双重创新网络嵌入演化的不同阶段,企业自身知识结构与组织学习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在逆向研发外包过程中,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的初级阶段以及在国际创新网络嵌入的初级和高级阶段,企业知识宽度和深度及其探索式和利用式组织学习方式共同构成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条件组态;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的高级阶段,企业探索式学习及其知识宽度和深度共同构成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条件组态,企业的知识宽度构成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核心条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随成 姜银浩 朱中华
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制造企业实施突破性产品创新对供应商的依赖关系,从理论角度剖析了供应商参与创新的前因因素、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企业间学习、制造企业突破性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索了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作用,最终构建了基于供应商参与的企业突破性产品创新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
供应商参与 企业间学习 突破性创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燕玲
相对于高技术而言,在特定的技术发展阶段,低技术行业的创新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力更为巨大,而低技术行业的技术创新可以通过专利申请、授权量特别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来反映。我国专利统计始于1985年,以1985年以来的IPC(国际专利分类表)分类为基础的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为基础进行低技术行业专利创新的分析,可以从数量角度反映低技术行业创新发展变化特征。由于低技术行业的界定是相对的,本研究的最大难度在于建立低技术行业与IPC分类对应关系,以此分类关系为低技术行业专利分析的研究基础,发现低技术制造业专利技术创新的特征。
关键词:
低技术制造业 技术创新 专利分析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贾大风 吕希琛 杨慧兰
市场需求快速变化和技术变革动荡的双重诱因,使得突破性创新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战略工具。装备制造企业开展突破性创新可以获得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及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和隐性知识吸收能力,进而影响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绩效与过程绩效。完善突破性创新政府政策机制、完善突破性创新支撑体系和强化企业突破性创新主体地位等能有效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关键词:
突破性创新 装备制造企业 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巍 李明昊 邵云飞 刘思晴
以2001—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明专利数据为样本,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和纵向案例方法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网络经历了形成、拓展、稳定和更替等演化阶段;不同阶段呈现企业内部合作型、焦点企业中心型、局部密集型和复杂密集型等结构特征,凸显涌现、多元、集聚和跨界等主导发展特征;随着突破性创新网络演化,网络内部知识扩散速度、广度和深度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且知识扩散速度在拓展期达到峰值,跨学科知识成为演化后期主要扩散源,主体间知识距离越远越有利于深化知识扩散,更替期具有完全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特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缪小明 赵晖
不断涌现的突破性创新对在位企业及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已经引起企业界及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抽取突破性创新影响因素中动态性特点较强的部分建立分析模型,并以结构方程为工具进行验证性检验,对我国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相应结论。
关键词:
动态能力 突破性创新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伍晨 张帆
使用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字并购数据,基于面板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企业数字并购行为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并购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通过PSM-DID和控制函数法对自选择偏差、双向因果和遗漏变量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加以控制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并购可以通过拓广企业知识宽度和提升创新效率来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调节效应显示,知识吸收能力和资源冗余均会加强数字并购对突破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国家做优做强数字经济以及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数字并购 突破性创新 知识宽度 创新效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晓梅 武梦欣
目前国内学者已对突破性创新驱动因素开展了广泛研究,但因各自研究背景、方法、视角存在差异,导致结论普适性不足。采用元分析法,以2005-2018年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57个独立研究为样本,基于组织、战略、资源能力、环境以及网络视角,系统分析、归纳出22项突破性创新促进因素,并针对突破性创新衡量方法、样本行业类型、文献发表时间等可能引致结果差异的调节因素作进一步探究。最后,对未来研究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突破性创新 元分析 创新管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磊 杨威 张玉峰
从理论突破、性能飞跃、应用拓展3个层面将突破性创新的外延界定为原始型创新、跃迁型创新、跨界型创新。综合运用多种专利挖掘方法,分3个层次构建了突破性创新的识别框架:基于专利NPC分析识别原始型创新、基于专利文本挖掘识别跃迁型创新、基于IPC挖掘识别跨界型创新。最后,利用专利数据,对无线网络领域的跨界型创新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典型案例加以解读。
关键词:
突破性创新 专利 专利挖掘 识别框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杰
鉴于突破性创新无论是在创新本身特性还是在机会识别以及技术发展过程等方面均与传统的渐进性创新截然不同,导致其投资决策分析所采用传统的DCF法和NPV判断规则将不能完全反映整个创新过程中投资者所面临诸多动态变化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以及由此带来项目价值的改变。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投资决策方法来准确估算投资项目的价值,把握项目创新过程中最佳的投资机会,是众多投资者的困惑,也是企业突破性创新发展成功的根本保证之一。通过剖析突破性创新的特点和传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弊端,引入了以二项式或四项式为基础的实物期权模型来估计项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