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68)
2023(16390)
2022(14089)
2021(13338)
2020(11037)
2019(25573)
2018(25148)
2017(48124)
2016(25660)
2015(29027)
2014(28744)
2013(28244)
2012(25766)
2011(23278)
2010(22649)
2009(20524)
2008(19572)
2007(16703)
2006(14230)
2005(12336)
作者
(71811)
(60149)
(59360)
(56539)
(38084)
(28585)
(27109)
(23760)
(22744)
(20923)
(20343)
(20179)
(18815)
(18736)
(18571)
(18145)
(18013)
(17671)
(17143)
(17128)
(14692)
(14672)
(14296)
(13598)
(13372)
(13267)
(12953)
(12915)
(11880)
(11738)
学科
(109293)
经济(109188)
管理(74128)
(70158)
(57754)
企业(57754)
方法(50842)
数学(44898)
数学方法(44346)
中国(29136)
(27759)
(23793)
业经(22958)
地方(21769)
(21243)
(21119)
贸易(21110)
(20552)
技术(20513)
农业(18882)
(17489)
环境(16690)
(16555)
理论(16533)
(14956)
财务(14879)
财务管理(14850)
(14562)
银行(14522)
(14371)
机构
大学(363867)
学院(361225)
(150562)
经济(147639)
管理(146999)
理学(128716)
理学院(127334)
管理学(125168)
管理学院(124516)
研究(121666)
中国(89530)
(76853)
科学(74429)
(63113)
(59046)
中心(55026)
(54700)
研究所(54509)
业大(52926)
财经(52468)
(48918)
北京(48324)
(48204)
(47760)
师范(47344)
经济学(45829)
(44706)
农业(42623)
经济学院(41489)
(40112)
基金
项目(257890)
科学(205068)
基金(189981)
研究(189090)
(165626)
国家(164368)
科学基金(142248)
社会(121240)
社会科(115025)
社会科学(114996)
基金项目(100731)
(98159)
自然(92267)
自然科(90181)
自然科学(90160)
自然科学基金(88528)
教育(87066)
(83373)
资助(78036)
编号(76101)
成果(60053)
(57976)
重点(57692)
(55045)
(54197)
课题(51683)
国家社会(50860)
创新(50668)
教育部(50093)
科研(49189)
期刊
(154227)
经济(154227)
研究(102404)
中国(64211)
学报(54888)
科学(52559)
管理(52244)
(48667)
(45596)
大学(42357)
学学(39738)
教育(39549)
农业(34796)
技术(34209)
(26158)
金融(26158)
经济研究(25545)
财经(24822)
业经(24546)
(21302)
问题(19972)
图书(19465)
技术经济(18702)
科技(18460)
(18310)
理论(16701)
资源(16595)
(16584)
(15906)
统计(15684)
共检索到508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莹  许端阳  赵志耘  
为研究中国区域技术合作演化路径,本文利用中国大陆地区1991—2010年合作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据,综合研究中国大陆区域技术合作网络特征、空间结构、区域个体合作模式的演化。结果表明,过去20年,中国区域技术合作网络越来越复杂,空间发展不均衡;网络存在核心-边缘结构;中东部各地区的合作模式已趋于稳定,西部地区还未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凤朝  张娜  孙玉涛  马荣康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基于USPTO专利数据,以组织为网络节点,从节点进入、退出和优先连接选择双重视角研究纳米技术研发网络的演化机制,研究发现:(1)纳米技术研发网络通过节点组织的频繁更新和节点关系的快速重建两种路径实现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2)纳米技术研发合作网络节点间的连接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新进入的节点选择合作伙伴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对方的中间中心度,其次是度数中心度,网络演化持续时间越长,上述特征越明显;(3)节点自身的技术、组织、沟通能力条件和外部商业竞争压力引致的发展需求是纳米技术研发网络演化的双重驱动力量;(4)基于中间中心度的优先连接对新进入者和在位者的创新绩效均有正向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婧  邱长波  左进尧  
[目的/意义]以中国国内机构为研究对象,研究1999—2018年间国内机构间专利合作的演化状况,为决策者制定专利技术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中国知网中全部机构间合作申请的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国内机构间专利合作网络的规模、密度、成分拓扑结构、社群及其中关键节点的演化规律。[结果/结论]1999—2018年,越来越多机构加入到专利合作中,尤其是企业的数量增长幅度最大。大量小型企业和科研院所拥有少数合作对象,逐渐形成了大量小规模小团体,合作对象逐渐稳定。少数拥有大量合作对象的机构,逐渐形成一个合作关系复杂的最大规模小团体,其拓扑结构是多个相互连接的星型结构簇。星型结构簇的中心机构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逐渐演化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连接各个星型结构簇的机构由中石油企业的子公司或是其附属研究院,逐渐演化为清华大学等双一流高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凤朝  马荣康  姜楠  
以中国"985高校"为研究对象,绘制了"985高校"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分析了1985-2009年期间专利合作网络结构及空间分布的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985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1,999年以后,网络规模不断增大、联系迅速增多、连通性越来越强;1985-1998年、1999-2005年和2006-2009年3个阶段,综合类和工科类985高校在高校-高校、高校-研究机构、高校-企业合作子网中呈现出不同的演化路径,而985高校所属的区域在区域内与区域间专利合作中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演化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车晓静  吴洁  刘鹏  盛永祥  施琴芬  
高校合作网络与合作技术研发领域的持续互动和演变对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持续创新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211工程"高校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专利合作数据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高校技术研发领域和专利合作网络的共同演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带动了其技术研发领域的发展;技术研发领域的发展也促进了高校专利合作网络结构的演化,且技术研发领域的差异使得不同类型高校的专利合作网络演化过程不同;高校产学研专利合作的技术领域变化受到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高校技术研发领域的发展在高校优势学科的形成过程中具有牵引作用。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朱云霞  
[目的/意义]通过对现有科研合作网络演化研究的总结,提出了一种基于熵理论的网络演化计算模型,为网络的演化分析提供更多的研究视角。[方法/过程]从科研合作网络的演化分析入手,总结了传统演化度量方法存在的问题,基于相对熵理论建立了动态网络变化量计算模型。实证部分采用特殊的时间片切分方法,对情报学某一领域历时十多年的合作网络变化量进行计算,并采用图形方式对网络的变化量进行展现。[结果/结论]模型对合作网络的演化提供了新的度量方法,特殊的时间片切分方法适用于历时较短的网络演化分析,三种类型节点的分类为模型的应用提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唐恒  高粱洲  刘桂锋  
[目的/意义]通过运用社会网络法对京津冀专利合作网络的结构进行时空演化分析,能直观的展现该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为京津冀产业转移与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支持。[方法/过程]以京津冀地区近9年产学研合作专利为对象,将机构与城市作为分析单元,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时空双重维度的区域产学研合作网络,并进行专利合作网络拓扑空间的时空演化研究,探讨京津冀地区专利合作的主要特征与模式。[结果/结论]研究发现,(1)从合作类型来看,该地区以企业间的专利合作为主,其次是企业与科研院所间合作,企业与高校间的合作相对较少;(2)从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胡卫军  喻珊  李明星  胡成  
为探究设计领域的知识合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以《装饰》期刊为研究对象,以其2008年至2016年的合著作品为研究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知识合作网络的结构演化特征与网络成员演化特征进行深度剖析。结果发现,传统的封闭式的知识创作形式正在逐步被淘汰,新型的开放式的知识合作形式正在兴起。跨区域合作与合作成果多元化已经成为我国设计领域知识合作的新常态,而我国设计领域在国际化合作方面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晓辉  杜德斌  龚利  
借助社会网络方法和动态演化的视角,对1991—2010年长三角16个地区间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的空间特征进行考察,剖析了各时段内网络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格局、网络节点的空间驱动机制和区域知识合作的空间选择倾向。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演化过程存在空间极化现象,以沪宁为轴线的苏南地区明显优于浙北地区;区域结网的空间驱动方式逐步由沪宁杭为主的大城市驱动向中小城市驱动转变;知识合作网络在空间上呈明显的核心-边缘格局并将长期存在。地理临近、行政区临近和知识规模临近是影响区际知识合作空间对象选择的主要因素。其中,知识规模临近的作用不断增强,而地理临近与行政区临近的作用则不断减弱。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向希尧  裴云龙  
技术接近性对于企业间的跨国专利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多维接近性整体分析框架,采用中国电力系统技术领域2000年至2008年国外专利合作数据,分析技术接近性对其他接近性的调节作用。通过构造112家中外企业的专利合作网络,运用QAP网络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中技术接近性在地理接近性和社会接近性影响专利合作网络中节点连接距离和连接重要性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多维接近性共同作用时,技术接近性对网络节点的连接距离和连接重要性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节点之间构筑较短的连接渠道并形成较为重要的合作关系。除此以外,技术接近性还能正向调节社会接近性对连接重要性的正效应,但对于社会接近性与连...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建杰  谢富纪  王海花  王蒙怡  
从社会网络视角,以1985-2016年产学联合申请并授权的专利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产学合作网络与跨区域合作网络,并分析合作主体的基本特征与合作网络动态演化过程。结果发现:中国产学合作模式从"一校-一企"向"多校-多企"转变,跨区域合作模式也从"一省-其它一省"向"一省-其它-多省"演化,合作深度逐渐增加,但合作广度仍需进一步拓展;高校与企业在合作网络演化中相对稳定,参与合作的高校相对集中且多为综合性大学,企业合作集中在能源领域和高技术领域;"地理邻近"仍是制约产学合作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区域内合作数量占比依然大于跨区域合作;产学合作网络与跨区域合作网络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冰  张纪海  
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攻克制约我国国防与经济发展科技难题的重要举措。为探索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采用北京市装备制造业2000-2019年军队单位、军工单位与民口单位联合专利申请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北京市装备制造业军民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和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北京市装备制造业军民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经历军民分离阶段、军民融合初步发展阶段,现正处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阶段初期。从结构特性看,创新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密度逐步降低,网络结构呈现"多核心"特征、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从空间分布看,北京与华东、中南地区合作频繁,逐渐形成以北京—陕西、北京—江苏、北京—河南为主的多条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连接渠道;从核心节点看,军工高校与军队院校仍是军民科技研究主力,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起重要带动和引领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覃柳婷  滕堂伟  张翌  曾刚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地理空间分析和随机面向对象模型,基于2006年与2016年中国高校合作论文数据,探究中国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特征及网络演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高校间合作日益频繁,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处于活跃期;高校结合知识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网络呈现出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985高校和211高校占据网络重要位置;网络联系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空间结构,联系强度存在地理距离衰减规律;高校知识合作网络存在7个内部成员较为稳定的高校社团,社团具有空间连片式集聚特征;中国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受网络结构、多维邻近性以及高校自身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最为关键的推动因素是地理邻近性、互联网发达程度、认知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丫丫  张欣悦  罗建强  彭永涛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跨国技术合作创新成为各国实现技术突破与引领的战略选择。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模型,以33 023项专利为基础,探讨2006—2018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结构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从技术发展萌芽期到成长期,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的国家数呈快速增长态势,但整体合作网络还不够完整和规范。美国是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的集线器和枢纽,以美国、德国为首的传统科技强国在网络中占据绝对中心地位,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块模型结果表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模式以核心国为中心,由核心国和强半边缘国主导。技术邻近性、社会邻近性、政策强度是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演化的主要驱动力,正向影响跨国技术合作关系演化。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中的作用随时间推移变得不显著。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驱动因素存在发展阶段、区域以及不同政策强度组合的“三维”异质性特征。各国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合作,高度重视相关法规政策设计与实施,以实现国际技术合作创新与突破,推动全球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转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方炜  戴晟  王莉丽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8所陕西省主要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985—2016年间的专利数据,运用软件UCINET 6.0绘制高校之间及其与诸多研究机构、企业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图,系统分析其演化路径与演化动因。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总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高校在网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网络演化的动因与网络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的时间点基本契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