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40)
- 2023(18062)
- 2022(15441)
- 2021(14579)
- 2020(12180)
- 2019(27738)
- 2018(27251)
- 2017(51409)
- 2016(27637)
- 2015(31049)
- 2014(30176)
- 2013(29467)
- 2012(26929)
- 2011(24253)
- 2010(23745)
- 2009(21523)
- 2008(20621)
- 2007(17677)
- 2006(15099)
- 2005(13018)
- 学科
- 济(111999)
- 经济(111893)
- 管理(80520)
- 业(76541)
- 企(63728)
- 企业(63728)
- 方法(51808)
- 数学(45346)
- 数学方法(44770)
- 中国(31698)
- 农(28776)
- 财(25980)
- 业经(24995)
- 技术(23944)
- 地方(22672)
- 学(22250)
- 贸(21293)
- 贸易(21279)
- 易(20727)
- 农业(19583)
- 制(18604)
- 理论(18002)
- 和(17241)
- 环境(17236)
- 银(16458)
- 银行(16410)
- 务(16243)
- 财务(16169)
- 财务管理(16138)
- 融(15852)
- 机构
- 大学(382093)
- 学院(379669)
- 济(156685)
- 经济(153647)
- 管理(153532)
- 理学(134124)
- 理学院(132680)
- 管理学(130333)
- 管理学院(129641)
- 研究(128031)
- 中国(95711)
- 京(81224)
- 科学(78555)
- 财(67293)
- 所(62205)
- 中心(58351)
- 农(57367)
- 研究所(57257)
- 业大(55582)
- 财经(55149)
- 江(52557)
- 北京(51183)
- 经(50615)
- 范(50038)
- 师范(49597)
- 经济学(47792)
- 院(47217)
- 农业(44821)
- 经济学院(43208)
- 州(42845)
- 基金
- 项目(270028)
- 科学(214334)
- 研究(198449)
- 基金(197910)
- 家(172740)
- 国家(171368)
- 科学基金(148216)
- 社会(126911)
- 社会科(120435)
- 社会科学(120404)
- 基金项目(104611)
- 省(103684)
- 自然(95635)
- 自然科(93498)
- 自然科学(93478)
- 自然科学基金(91796)
- 教育(91213)
- 划(87768)
- 资助(80763)
- 编号(79818)
- 成果(63370)
- 重点(60440)
- 部(59952)
- 创(59328)
- 发(57749)
- 创新(54906)
- 课题(54500)
- 国家社会(53354)
- 教育部(51771)
- 科研(51427)
- 期刊
- 济(161260)
- 经济(161260)
- 研究(109068)
- 中国(71475)
- 学报(58123)
- 管理(56630)
- 科学(55370)
- 农(50858)
- 财(49672)
- 大学(44872)
- 教育(43662)
- 学学(42021)
- 农业(36311)
- 技术(36044)
- 融(29039)
- 金融(29039)
- 经济研究(27127)
- 财经(26213)
- 业经(25691)
- 经(22551)
- 图书(20670)
- 问题(20624)
- 科技(20370)
- 业(20263)
- 技术经济(19637)
- 理论(17463)
- 贸(17039)
- 资源(16949)
- 版(16874)
- 统计(16850)
共检索到543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程程 常旭华
通过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聚类图谱分析,识别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路径;从区域层面分析和比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台湾、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关键主体分布,及其研发合作关系特征,为中国智能芯片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路径可分为延续传统计算架构、打造量子芯片、研发类脑芯片3条路径;(2)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主体分布呈现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聚焦智能芯片技术创新全赛道,粤港澳地区聚焦传统赛道,中西部地区多为高校与科研院所,聚焦智能芯片的实验室研发;(3)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主体的研发合作关系演化呈现关键创新主体的研发合作规模逐渐缩小,合作关系逐渐稳健,合作网络时空发展向“地缘性+业缘性”演化,研发合作方向逐渐呈现两极化的态势。
关键词:
智能芯片 创新网络 知识图谱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贝贝 李存金
以专利为视角分析芯片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态势,探索各国核心企业的技术竞争策略和创新模式,以期对中国芯片制造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提供参考。首先通过聚类和共现等方式识别出芯片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分析该领域的国际竞争格局;然后对芯片制造领域核心企业的竞争演化和技术距离进行分析,归纳不同国家核心企业的技术竞争策略和技术创新模式。研究得出:(1)芯片制造关键技术领域的主要竞争国家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荷兰、中国和法国,具有最高技术水平的国家是日本和美国。(2)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明星企业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和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前者的竞争对手主要为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美国瓦特洛电气公司。(3)芯片制造领域核心企业的技术竞争策略表现出明显的国别特征,日本企业更注重专业化,美国明星企业更替更频繁,韩国企业专利布局范围更广泛。(4)不同国家芯片制造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所不同,日本企业偏重模仿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相结合,韩国企业注重突破式创新,美国企业以突破式创新为主、模仿式创新为辅,中国企业以模仿式创新为主、突破式创新为辅。最后对中国芯片制造技术发展提出建议:政府加大对明星企业的激励和扶持力度、从制度设计层面加强对中国薄弱领域的重视,企业在制定技术创新策略时结合中国情境和自身实际、了解掌握竞争对手的技术现状和创新模式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贝贝 李娜 李存金
芯片制造技术攻关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提升该类技术自主创新水平是扭转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关键。以技术系统结构变化为切入点,基于结构再造原理,构建芯片制造技术集成创新机理理论框架,并以芯片光刻工艺专利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系统结构再造是实现技术集成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技术市场需求引导下,调整或重构芯片制造技术系统中技术元素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集成规则,使系统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加协调、相互配合更加高效,从而推动原技术系统向高良品率、高集成度和低能耗芯片制造新技术系统转变;(2)芯片制造技术系统结构变化包括技术元素种类变化、元素间关联关系变化和元素比重变化3种原因;(3)根据系统结构变化程度,将结构再造分成结构调整和结构重组两类。该结论有助于加深相关企业和技术人员对芯片制造技术创新原理的理解,同时对复杂技术系统创新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系统结构再造 芯片制造技术 集成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秀敏 陈雅琪 陈梓烁
利用2008—2021年中国268个城市的人工智能(AI)芯片专利数据,以国家大基金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分析国家大基金对AI芯片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大基金能显著提升AI芯片技术创新数量和技术创新质量,引导效应是国家大基金促进AI芯片产业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机制;国家大基金对AI芯片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产业链下游、东部地区、高等级城市和创新环境好的城市促进效果更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明汉 郭梦园 朱秀珠
本文通过对船舶领域专利大数据进行分析,在Kleinberg突发监测算法基础上提出前沿技术/创新主体的识别指标,并将识别结果与专利网络图谱分析法相结合,清晰展现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主体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和关联。结合相关资料对全球船舶领域前沿专利图谱的解读,主要有以下研究发现:目前全球船舶领域的技术创新前沿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LNG船舶的系列技术成为最亮眼的前沿技术群落,水上运动休闲专用船、船舶自动驾驶、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农业、海洋钻井、海洋环保、深海潜水等也都处于创新前沿;同时,全球船舶领域的创新主体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处于创新网络核心的传统强企在新一轮技术竞争中的创新活力在退化,取而代之的是处于交叉新兴技术领域的中小型创新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船舶工业 专利图谱 突发监测 创新前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叶德珠 张泽君 胡婧
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区域层面对公司治理水平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区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外向性、外商投资、信贷规模以及技术产出效率的差异之后,省级股东治理指数与省级R&D资本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省级经理层治理指数与省级R&D技术创新资本积累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随着地区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总值的增加、对外开放程度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地区经理层治理的影响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促进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方莹莹 刘戒骄
当今中国正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新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关注重点之一,而芯片产业因技术复杂度高、生态链效应突出,又是其中的关键。芯片技术作为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复杂技术,是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研发积累过程,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支撑。因此,促进芯片产业技术创新需要建立包含生产子系统、创新子系统、服务子系统及生态环境,核心企业和关联配套企业紧密协同,市场激励措施和政策有效支持的产业生态圈;把开放式协同创新范畴用于产业组织领域,使协同创新运作方式与产业组织间协同、协同溢出效应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应通过转变政府角色、发挥政府职能,协调攻关核心技术、营造良好创新文化和营商环境及创新金融服务体系等途径完善芯片产业生态圈,实现各主体间的开放式协同创新,提升芯片产业技术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国芯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上的高端转移。
关键词:
芯片产业 产业生态圈 开放式协同创新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忠 巫强 宋孟璐 孙佳怡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出台反映美国抢占半导体产业主导权、遏制我国半导体产业成长的战略意图。本文梳理该法案出台背景和内容框架,提出美国半导体产业特征、支柱产业需求和两党政治斗争妥协是出台直接原因。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支撑与终端应用等产业环节,其创新链通过四种双方和三种多方连接方式,连接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用户等主体。该法案差异化影响我国本土半导体上中下游、终端应用环节,中游制造受到威胁最高,上游设计其次,下游封测和终端应用最低。我国要遵循创新链开放性要求,在高水平开放格局下推动本土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聚焦创新链治理权,构建本土企业作为领军企业的半导体产业创新链;加大创新链关键要素供给,推进半导体人才队伍建设。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许振亮 刘则渊 侯海燕 葛莉
运用科学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方法及可视化技术,对中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19个代表性期刊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研究得出,当前中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存在8个前沿知识群,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关系,企业战略管理、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集群、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科技创新的评价,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绩效,企业信息化与科研管理关系等,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与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尹聪慧 余翔
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基于专利信息分别构建了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和技术关联网络,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了全球和中国CCS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网络结构、中心性以及凝聚子群特征以明确合作态势,并基于构建的技术关联网络分析了中国主要CCS机构与国外技术领先CCS企业的潜在技术合作机会。两种不同维度的网络图谱分析结果可为中国CCS技术创新合作与发展、促进国际CCS知识交流提供参考和支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瀚玮 蒋键
自2015年起,美国开始对中国芯片产业实施经济和贸易制裁。之后的几年,中国政府对芯片产业给予了多重支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美国的经济贸易制裁对于中国芯片上市企业到底是利刃还是机遇?基于2013—2019年的芯片产业上市企业数据,通过研发投入、单独专利申报数量、联合专利申报数量等变量着手设计双重差分估计模型,试图探讨在不同程度及不同效力的制裁下中国芯片上市企业的创新绩效。经剖析后发现,美国对中国芯片企业的制裁一方面对芯片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也倒逼半导体相关企业自救及正向影响了相关领域上市企业的单独专利及联合专利申请数量,大幅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水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姜南 李逸凡 刘谦 刘星
探讨前沿科技领域专利转化特征并对其进行精准识别与预测,对于我国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人工智能芯片专利领域,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测度最优转化预测方案,分析全球范围内主要国家或地区专利成功转化影响因素,从企业/高校、国内/国际等不同层面总结专利成功转化的主要特征。结果发现:随机森林算法预测效果较好,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专利转化概率服从对数曲线分布,影响高校/企业、国内/国外专利转化特征的因素有所不同。最后,提出高校/科研机构应注重高价值专利维持和团队合作、企业应提升专利技术质量和撰写质量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建省 陈广凤 李青芳 张晗 师翠兰 孙彩铃 邓志英 刘凯 谷植群 田纪春
【目的】小麦遗传图谱是进行小麦染色体分析和研究表型变异的遗传基础。通过利用传统分子标记和现代基因芯片技术相结合,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重点开展主要产量主要构成要素——粒重的初级基因定位,确定影响粒重的主效QTL位点,为开发粒重CAPS分子标记及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和指导,并为利用小麦粒重次级群体进行精细定位和基因挖掘奠定基础。【方法】利用90 K小麦SNP基因芯片、DArt芯片技术及传统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包含173个家系的RIL群体(F9:10重组自交系)为材料,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QTL network2.0进行了3年共4环境粒重QTL分析。【结果】构建了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的高密...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邱洪华 龙斌
[目的/意义]为了了解中国动漫产业技术创新活动中主要利用的技术手段和解决的技术问题,探讨产业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的态势。[方法/过程]在文献综述和专利信息检索的基础上,根据"技术-功效"分解表对专利信息进行标引,然后从多个维度对中国动漫产业技术创新的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中国动漫产业技术创新及其专利保护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聚集了我国较多的动漫创新资源;浙江大学、腾讯和中科院在动漫产业技术创新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中国动漫产业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G06T、H04N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贝贝 李存金 尹西明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但鲜有研究揭示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协同机理。基于复杂系统管理理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系统框架,揭示产学研非线性互动协同创新规律,并以芯片光刻技术为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实证解析该框架。研究发现:(1)资源整合—主体交互—系统涌现是基于复杂系统管理视角提升产学研协同网络成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有效途径;(2)主导者—桥梁—辅助者权力分配规则能够有效促进多元主体在交互过程中通过嵌入性社会关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价值增值;(3)模块化—松散耦合的网络结构能够消除主体间交互障碍、最大化结构红利,是产学研协同复杂网络在系统结构层面涌现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规律。最后,通过芯片光刻技术专利合作网络实证解析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提出强化面向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镇化的技术创新效应——基于1990~2010年中国区域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技术创新理论前沿知识图谱:作者共被引视角
互联网+、城市智能化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来自腾讯研究院大数据与专利微观数据的分析
中国低碳技术创新特征——基于CPC-Y02专利数据
整机厂主导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系统研究——基于苹果公司A4芯片研发的案例分析
中美芯片产业政策比较:理念、目标、路径与创新
经济开放度与中国国际技术创新——基于省际PCT国际专利申请数据的经验研究
基于SEVM的中国区域技术创新内生俱乐部收敛研究
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专利授权量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