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37)
- 2023(15947)
- 2022(13871)
- 2021(13043)
- 2020(10954)
- 2019(24922)
- 2018(24643)
- 2017(47788)
- 2016(25704)
- 2015(28481)
- 2014(27818)
- 2013(27031)
- 2012(24514)
- 2011(21787)
- 2010(21430)
- 2009(19289)
- 2008(18392)
- 2007(15823)
- 2006(13282)
- 2005(11015)
- 学科
- 济(95596)
- 经济(95488)
- 管理(76402)
- 业(73474)
- 企(62918)
- 企业(62918)
- 方法(47539)
- 数学(41271)
- 数学方法(40678)
- 财(25523)
- 农(24902)
- 中国(24876)
- 业经(22182)
- 技术(21143)
- 学(21048)
- 地方(18548)
- 理论(17543)
- 务(16954)
- 制(16924)
- 财务(16884)
- 财务管理(16853)
- 农业(16826)
- 贸(16609)
- 贸易(16600)
- 易(16123)
- 企业财务(16035)
- 和(15396)
- 环境(14765)
- 银(14683)
- 银行(14641)
- 机构
- 大学(346976)
- 学院(345754)
- 管理(142010)
- 济(134708)
- 经济(131873)
- 理学(124698)
- 理学院(123370)
- 管理学(121082)
- 管理学院(120447)
- 研究(110067)
- 中国(80063)
- 京(72087)
- 科学(69528)
- 财(60755)
- 农(53505)
- 所(52937)
- 业大(52764)
- 中心(50822)
- 财经(49869)
- 研究所(48813)
- 江(48350)
- 经(45627)
- 范(44967)
- 师范(44523)
- 北京(44329)
- 农业(41975)
- 院(40986)
- 经济学(40460)
- 州(39472)
- 财经大学(37629)
- 基金
- 项目(249943)
- 科学(198035)
- 基金(182594)
- 研究(181795)
- 家(159220)
- 国家(157904)
- 科学基金(137304)
- 社会(114927)
- 社会科(108993)
- 社会科学(108967)
- 省(98221)
- 基金项目(97482)
- 自然(90494)
- 自然科(88481)
- 自然科学(88458)
- 自然科学基金(86876)
- 教育(84185)
- 划(82477)
- 资助(74054)
- 编号(73403)
- 成果(57895)
- 创(55587)
- 重点(55509)
- 部(54844)
- 发(52417)
- 创新(51304)
- 课题(49905)
- 科研(48091)
- 国家社会(47419)
- 教育部(47377)
- 期刊
- 济(136624)
- 经济(136624)
- 研究(95811)
- 中国(62002)
- 学报(55050)
- 管理(51882)
- 科学(50909)
- 农(47221)
- 财(46434)
- 大学(42368)
- 学学(39934)
- 教育(39771)
- 农业(33150)
- 技术(31489)
- 融(26113)
- 金融(26113)
- 财经(23509)
- 业经(23405)
- 经济研究(22344)
- 经(20089)
- 科技(18755)
- 图书(17933)
- 问题(17562)
- 业(17443)
- 技术经济(16837)
- 理论(16269)
- 版(16220)
- 商业(15068)
- 实践(15036)
- 践(15036)
共检索到480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磊 杨威 张玉峰
从理论突破、性能飞跃、应用拓展3个层面将突破性创新的外延界定为原始型创新、跃迁型创新、跨界型创新。综合运用多种专利挖掘方法,分3个层次构建了突破性创新的识别框架:基于专利NPC分析识别原始型创新、基于专利文本挖掘识别跃迁型创新、基于IPC挖掘识别跨界型创新。最后,利用专利数据,对无线网络领域的跨界型创新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典型案例加以解读。
关键词:
突破性创新 专利 专利挖掘 识别框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北玲 游达明 胡小清
根据文献研究和创新识别的内涵,从技术、市场、产品、管理、财务、环境6个维度构成创新模式识别因素指标集,利用支持向量机原理建立了企业突破性创新识别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61个样本数据进行创新模式的仿真识别,结果发现输出结果与样本调研及实际创新模式是一致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在突破性创新识别中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突破性创新 识别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金柱 张晓林
首先从市场、技术两个层面对突破性创新进行概念辨析和特征分析;对基于科技资源的情报分析指标、方法在突破性创新识别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指出创新系统表现出的复杂性使得复杂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于突破性创新识别成为可能和趋势,对NK模型和突变理论应用于突破性创新识别进行讨论。最后,对突破性创新指标和识别方法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并展望研究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金凤 吴敏 岳俊举 吴汉争 冯立杰
由于当前技术机会识别方法难以支撑不断涌现的技术创新需求,文章提出了基于专利挖掘与形态分析的技术机会识别路径,并以3D打印机为例对其进行应用分析。通过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3D打印机专利进行检索及聚类,判别打印机喷头、打印技术以及打印材料3种要素的类别,进而构建了形态矩阵,结合熵权法筛选出技术创新机会。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切换式多色打印机头、激光烧结、复合材料的组合为最佳方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智强 严荣笑 唐双双
基于罗森塔尔效应和悖论理论,通过对创新过程投入进行分类并将突破性创新概化为一个包含相互竞争的学习需求间张力的过程,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集中探讨领导创新期望影响员工突破性创新投入的冲突心理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来自国内三家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的320套上下级配对样本的两阶段数据分析发现:领导创新期望通过探索式—利用式学习张力间接影响员工突破性创新投入;员工认知灵活性不仅正向调节探索式—利用式学习张力和突破性创新投入间关系,而且调节领导创新期望通过探索式—利用式学习张力间接影响员工突破性创新投入间的关系,即员工认知灵活性越高,领导创新期望通过探索式—利用式学习张力影响员工突破性创新投入的作用越强。研究从新的视角为组织提升员工突破性创新投入提供了思路,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突破性创新的形成过程及作用机制。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丁乐蓉 石静 吴柯烨 孙建军
为探索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本文在PATSTAT (Worldwide Patent Statistical Database,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生物制药专利数据的基础上,从多样性、均衡性和差异性3个维度测度技术团队跨学科性,使用突破性创新程度(D指数)和突破性创新数量量化团队突破性创新成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并通过调整引用时间窗对结论进行鲁棒性检验。研究发现:(1)在生物制药领域,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技术团队多样性水平越高,团队越倾向于产出更多高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技术团队均衡性越高,团队的突破性创新成果越符合“少而美”的特点;技术团队差异性越大,团队创新成果的突破性程度越低。(2)生物制药领域技术团队以10人以下小规模团队为主,其中年轻的、非跨国的小规模团队更有可能产出突破性较强的创新成果。
关键词:
跨学科性 突破性创新 D指数 技术团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江晓林 孙辉
本文选择芯片行业巨头英伟达藉由“市场先制行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突破性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单案例探索。研究发现:英伟达从进入行业到深耕行业再到引领行业,依靠先于市场变化的突破性创新,依次形成了企业自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通用创新平台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演进节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开发用户和关键核心市场3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性创新,进而从后发企业发展成在位企业再演变成为领军企业。提出“市场先制行动”的多维构念,刻画出后发企业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行突破性创新的演化过程模型,揭示出“核心用户”和“关键市场”才是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形成“卡脖子”优势的原因。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市场先制行动 突破性创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小静
本文针对突破性工业设计创新项目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的特点,按照实物期权的分析思路,结合交换期权的思想提出基于实物期权的突破性工业设计创新价值评价模型,并采用一个算例来证实了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
实物期权 工业设计 价值评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莉 易邱璐
随着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成功,学术界关于后发企业技术创新的讨论日益激烈。但后发企业面临自身条件与环境压力的双重限制,其突破性创新难度颇大。首先提取后发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17项内外部影响因素,采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对17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厘清因素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能帮助后发企业重点关注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扫除技术创新障碍,突破技术路径被动锁定现状,实现技术路径主动锁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蕊 吴贵生
采用多案例建构理论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数据分析手段,构建了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素体系。研究发现:价值主张、关键活动、伙伴网络、收入模型和成本结构是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的5个核心要素;至少一个核心要素的质变将导致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的发生;每个核心要素拥有若干细分维度,核心要素的质变意味着至少有一个该要素的细分维度发生质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光 钟方媛 明翠琴 刘凤
通过国内外文献可视化图谱和文献综述,提炼中国突破性创新的基本概念、研究主题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中国突破性创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突破性创新驱动模式和技术—政府双驱型特征。分析"中国情境"中突破性创新的发生机制,首次提出基于技术、市场、组织和政策互动耦合关系的中国突破性创新理论模型,即P-TMO模型。针对未来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基于突破性创新理论模式的科技发展战略转向、政策设计思路和原创性突破创新的战略方向、技术路线、组织形态和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立新 张玉利
文章在分析突破性创新和组织动能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现有企业突破性创新动能的产生与发展实质上是克服企业惯性的过程,并从外在诱因与内在战略性驱动、产生模式以及强化机制三个层面分析了如何克服惯性、构建并强化创新动能的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邵云飞 詹坤 吴言波
首先通过溯源和梳理关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现有研究文献,从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的维度划分创新类型,辨析了不同类型创新的共性与差异,并基于技术变革与商业变革重塑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概念内涵。然后基于"过程"视角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路径进行梳理和凝练,剖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从技术概念设想或创意构想乃至市场实现的价值脉络,明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高度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非线性的本质。最后分析研究结果,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突破性技术创新 形成机理 演化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邵云飞 詹坤 吴言波
首先通过溯源和梳理关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现有研究文献,从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的维度划分创新类型,辨析了不同类型创新的共性与差异,并基于技术变革与商业变革重塑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概念内涵。然后基于"过程"视角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路径进行梳理和凝练,剖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从技术概念设想或创意构想乃至市场实现的价值脉络,明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高度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非线性的本质。最后分析研究结果,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突破性技术创新 形成机理 演化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邵云飞 詹坤 吴言波
首先通过溯源和梳理关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现有研究文献,从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的维度划分创新类型,辨析了不同类型创新的共性与差异,并基于技术变革与商业变革重塑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概念内涵。然后基于"过程"视角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路径进行梳理和凝练,剖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从技术概念设想或创意构想乃至市场实现的价值脉络,明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高度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非线性的本质。最后分析研究结果,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突破性技术创新 形成机理 演化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