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76)
- 2023(15803)
- 2022(13307)
- 2021(12626)
- 2020(10736)
- 2019(24647)
- 2018(24231)
- 2017(45467)
- 2016(24362)
- 2015(27545)
- 2014(26832)
- 2013(26572)
- 2012(24446)
- 2011(22141)
- 2010(21725)
- 2009(20108)
- 2008(19749)
- 2007(17511)
- 2006(14722)
- 2005(12995)
- 学科
- 济(103751)
- 经济(103653)
- 管理(70249)
- 业(68132)
- 企(56271)
- 企业(56271)
- 方法(47910)
- 数学(42567)
- 数学方法(42080)
- 中国(29083)
- 农(26278)
- 财(25014)
- 业经(21147)
- 地方(21061)
- 学(20740)
- 贸(20449)
- 贸易(20438)
- 技术(20310)
- 易(19890)
- 制(18222)
- 农业(17534)
- 银(15974)
- 银行(15942)
- 和(15511)
- 融(15398)
- 金融(15395)
- 务(15369)
- 环境(15323)
- 财务(15323)
- 财务管理(15287)
- 机构
- 大学(344176)
- 学院(342856)
- 济(147063)
- 经济(144323)
- 管理(134545)
- 研究(118054)
- 理学(116759)
- 理学院(115432)
- 管理学(113517)
- 管理学院(112855)
- 中国(90243)
- 京(72052)
- 科学(71650)
- 财(64524)
- 所(58509)
- 中心(54926)
- 农(54053)
- 研究所(53666)
- 财经(52280)
- 江(49543)
- 业大(49234)
- 经(47675)
- 经济学(45928)
- 北京(45161)
- 范(44558)
- 师范(44127)
- 院(43009)
- 农业(42606)
- 经济学院(41523)
- 州(39180)
- 基金
- 项目(236537)
- 科学(188940)
- 基金(174689)
- 研究(171519)
- 家(152955)
- 国家(151779)
- 科学基金(131005)
- 社会(111319)
- 社会科(105715)
- 社会科学(105692)
- 基金项目(92496)
- 省(91294)
- 自然(84624)
- 自然科(82740)
- 自然科学(82716)
- 自然科学基金(81278)
- 教育(79170)
- 划(77975)
- 资助(70543)
- 编号(67446)
- 重点(54044)
- 成果(53838)
- 创(53440)
- 部(53237)
- 发(51507)
- 创新(49428)
- 国家社会(47244)
- 课题(46910)
- 科研(45917)
- 教育部(45722)
- 期刊
- 济(152495)
- 经济(152495)
- 研究(98116)
- 中国(64949)
- 学报(51460)
- 科学(50008)
- 财(49643)
- 管理(49239)
- 农(47089)
- 大学(39292)
- 学学(36950)
- 教育(34679)
- 农业(32514)
- 技术(30944)
- 融(28722)
- 金融(28722)
- 经济研究(25837)
- 财经(25496)
- 业经(23652)
- 经(21989)
- 问题(20155)
- 业(19452)
- 贸(18154)
- 技术经济(17983)
- 统计(17839)
- 科技(17222)
- 策(16969)
- 资源(16261)
- 国际(15815)
- 世界(15777)
共检索到497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潘雄锋 史晓辉
本文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90-2008年专利数据为资料,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研究中国区域创新趋同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90年以来中国区域创新一直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在2000-2008年期间更为显著。(2)区域自身和周围邻居同时向上转移的区域基本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区域自身或周围邻居有一方或双方均向下转移的区域绝大多数位于中西部。(3)中国区域创新类型转移显著受到地理背景的制约,创新高水平的区域背景对区域转移起到了正面影响,而创新低水平的区域背景则产生了负面影响,进一步为中国区域创新"俱乐部趋同"现象的存在提供了空间上的解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向东 王磊
本文以我国省区专利申请量及其增长率作为区域创新产出水平的度量指标,按照东、中、西三大地区(俱乐部)的划分,通过收敛检验及基尼系数分解法实证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996-2005年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没有呈现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地区内及地区间的创新差异均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无论创新活动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全国总体非均衡发展均主要源于三大地区内的非均衡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博旭 柳卸林 王宁
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分析结果,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格局、时空演变、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战略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已逐渐形成广东、北京、江苏和上海为引领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区域之间的整体创新能力差距趋于收敛;但现阶段,我国依然面临区域性创新不协同、创新能力发展不同步和创新能力不平衡由“东西”转向“南北”等问题。未来,各省份应通过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把握数字经济机遇、优化营商环境和打造创新增长极等方式,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迪 张虎
本文运用扩展的分布动态学模型,研究了中国1989—2012年间30个省级地区创新水平的趋同时空特征。核密度函数分析发现,中国创新水平极化程度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整体趋同态势明显;考虑不同时长的马尔科夫链模型发现,高水平和低水平创新俱乐部存在明显趋同特征,且在1997年之后"俱乐部趋同"特征更加明显;区域背景对地区创新水平的转移存在影响,这为中国创新水平的"俱乐部趋同"特征给出了空间上的解释。研究还发现,显著的空间作用至少需要两年时间积累才能体现出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绍军 刘洪
文章首先用Moran’s I指数研究了中国主要省域在1978~2012年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性,然后基于空间马尔科夫链对人均GDP的区域趋同性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找到了存在结构性变化的时间节点为1994年,并研究了区域背景对人均GDP类型转移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人均GDP之间的空间正相关性逐渐增强,分布呈现空间聚集趋势;各地区马尔科夫类型转移在1994年前后发生结构性变化,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空间聚集效应显著增强;各地区的马尔科夫类型转移概率与区域邻居的经济类型显著相关,与富裕地区相邻时向上转移的概率增加并且向下转移的概率减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淑芬 郭金花 赵国浩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在县域。采用标准差椭圆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基于山西省2008-2016年119个研究单元的专利数据,对县级尺度创新水平的时空特征与创新趋同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县域创新空间重心发生了3次迁移,分别是2008-2013年向东北方向迁移明显,2013-2015年转向西南方向,2015年以来沿东北方向回迁,整体上表现为由祁县转移至清徐县。结合标准差椭圆移动轨迹,县域创新水平"东北—西南"格局稳定,主轴方向趋于分散化,辅轴方向趋于集中化;(2)依创新水平均值可把县域分为低水平、中低水平、中高水平和高水平4种类型,这些类型呈现的以省会和个别综合实力较强县域为主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短期内不易被打破。不同类型存在向更高层次创新趋同转变的可能,但实现跨级跃迁的概率较低;(3)邻域创新水平对县域创新类型趋同转变具有重要作用,转变方向倾向于与邻域转变方向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县域创新水平的局部空间极化现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伟丽
利用马尔科夫链、空间马尔科夫链及时空加权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了中国所有地级市经济增长的趋同俱乐部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趋势,认为:(1)中国地级市经济增长存在低水平、中低水平、中高水平及高水平等四个趋同俱乐部。(2)低水平趋同俱乐部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的落后地区及西部边远地区,且多为少数民族聚集地。高水平趋同俱乐部主要集中在我国中西部资源型城市及沿海城市。(3)邻居越发达,越有利于趋同俱乐部的演变。(4)从极限分布来看,与低收入邻居相邻未来67.5%的可能仍然属于低收入类型,与高收入邻居相邻未来65.2%的可能属于高收入类型。最后,提出制定有梯度的区域适配型政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企业间的合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洪华喜 崔焕金
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趋同假说为基础,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进行经验分析认为: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趋同非线性、区域性、南北二元分异的特征;人力资本、经济结构变动、市场化水平等对增长趋同存在显著影响;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为欠发达地区创造形成趋同的条件。
关键词:
地区增长 趋同 趋同条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天籽 韩沅刚
重视创新风险引发的投资损失,是提高科技金融服务质量的关键。武汉城市圈作为中部崛起战略高地以及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科技强区建设、金融体系升级、高技术产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结合Undesirable-SBM模型、标准差椭圆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对武汉城市圈9座城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剖析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效率空间格局、时空演变及趋同演化。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科技金融效率均低于未考虑非期望产出,表明忽略创新风险会高估科技金融效率水平;(2)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效率均以武汉城市为重心且未发生迁移,城市科技金融效率"西北—东南"分布格局较为稳定,标准差椭圆范围逐渐扩张;(3)城市科技金融效率偏向上转移,演变路径受原有状态影响较大,且较难实现跨越式升迁;(4)考虑空间滞后项的空间马尔可夫链结果显示,邻域类型对城市科技金融效率状态转移影响显著,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近邻效应,即转移方向与邻近城市类型基本保持一致,呈现"高高趋同,低低趋同,高拉动低,低抑制高"的空间演化特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岚
近年来我国区域差距演变呈现出新特点:以2003年为拐点,省际差距、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距趋于缩小。但从中长期看,能否保持这种趋势充满不确定性,它取决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国际环境。总体来看,在考虑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优先次序时,应把缩小社会发展差距作为优先政策目标。逐步实现国家对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当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区域差异 演变特征 未来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兰海霞 赵雪雁
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缩小区域创新差距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探明区域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制定区域创新政策、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运用DEA方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测算了中国2001—2015年的区域创新效率及区域差异,利用NICH指数和Hurst指数进一步分析各省份创新效率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借助Tobit模型分析了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中国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1—2015年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减,2013年后出现明显的交替节点;②中国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但差异趋于收敛。其中,总体差异主要由地带内差异引起,且地带内差异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增,地带间差异仅占总体差异的1.96%;③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其中,东部各省市的创新效率分布比较稳定,中西部地区均衡化趋势明显,创新效率"东—中—西"的分异格局逐步弱化;④未来,中国区域创新效率"西—中—东"递减式空间布局将得到延续和强化;⑤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市场和创业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时空变化的关键因素,但各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小华 杨玉琪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着力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论文采用VIIRS夜间灯光数据表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组态分析视角探究中国各省份内较大或较小经济差距的形成路径。研究发现:多中心及单中心的空间结构分别是省内较小差距和较大差距的必要条件,且分别存在三种和两种路径缩小与扩大省内各地级市间经济差距。研究结论在通过要素间的搭配、集中力量聚焦核心因素以缩小省内经济差距或避免扩大省内差距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进学 顾海兵 李富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战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9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260.5亿元,不扣除物价比1978年度增加了14.9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995年达到4757元,是1978年的12.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1995年达到20019.3亿元,比1985年增加了7.87倍。居民消费水平在1995年达到2311元,是1978年的10.9倍。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本文利用趋同核算分析框架和时变参数模型考察了各种因素对1978— 2004年间我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的贡献。分析表明,引发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增大的主要因素按其重要性的先后次序可排列为劳动力市场表现、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中央财政支出;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和技术扩散引发的趋同效应是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缩小的主要因素;地方财政支出对我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基本上没有影响。这一结论有助于中央政府找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并科学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措施。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宋慧林 马运来
本文基于专利的统计数据,分别采用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特化系数来评价我国旅游业技术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绝对指标评价的旅游业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而采用相对指标(单位人口的旅游业专利申请数量)评价的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与绝对指标评价结果相比,西部地区的排序明显升高;东部地区旅游业发明专利特化系数较高,如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海南均在1.1以上,但是全国大多数省市的旅游业专利还属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特化类,说明我国旅游业技术创新结构并不完善。
关键词:
旅游业 技术创新 空间分布 专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