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04)
2023(19577)
2022(16848)
2021(15807)
2020(13319)
2019(31018)
2018(30752)
2017(58579)
2016(31770)
2015(36150)
2014(36386)
2013(36158)
2012(33709)
2011(30634)
2010(30674)
2009(28259)
2008(27948)
2007(24662)
2006(21485)
2005(19261)
作者
(93576)
(78230)
(77462)
(73828)
(49608)
(37411)
(35457)
(30649)
(29581)
(27900)
(26443)
(26441)
(24755)
(24708)
(24150)
(24044)
(23436)
(23169)
(22298)
(22249)
(19377)
(19344)
(18971)
(17703)
(17481)
(17442)
(17264)
(17254)
(15776)
(15528)
学科
(137848)
经济(137708)
管理(88309)
(86103)
(69416)
企业(69416)
方法(60451)
数学(52707)
数学方法(52068)
中国(39099)
(37721)
(32039)
地方(31087)
业经(30209)
(29109)
(26174)
贸易(26158)
(25373)
农业(25171)
(24432)
(21066)
银行(21006)
(20953)
理论(20709)
环境(20685)
技术(20508)
(20267)
金融(20263)
(20150)
(19745)
机构
大学(460262)
学院(458453)
(188778)
经济(184796)
管理(178325)
研究(159588)
理学(153547)
理学院(151784)
管理学(149101)
管理学院(148275)
中国(119974)
(99466)
科学(98813)
(84262)
(81347)
(77496)
研究所(74081)
中心(72184)
业大(68805)
(67383)
财经(67361)
北京(63596)
(61429)
(61235)
师范(60820)
农业(60788)
(57656)
经济学(57077)
(54630)
经济学院(51454)
基金
项目(308516)
科学(241700)
研究(224459)
基金(222900)
(194629)
国家(193017)
科学基金(164821)
社会(140768)
社会科(133404)
社会科学(133370)
(119924)
基金项目(117710)
自然(107058)
自然科(104562)
自然科学(104531)
教育(103057)
自然科学基金(102632)
(101330)
资助(92887)
编号(91597)
成果(74772)
重点(69284)
(68431)
(68157)
(63470)
课题(63432)
创新(59321)
科研(58932)
教育部(58152)
国家社会(57797)
期刊
(207753)
经济(207753)
研究(135368)
中国(89272)
学报(73500)
(70822)
科学(67506)
管理(64927)
(63715)
大学(55292)
学学(51746)
教育(50710)
农业(49054)
技术(40899)
(40063)
金融(40063)
业经(34448)
经济研究(33660)
财经(32542)
(27951)
问题(27391)
(26163)
图书(25011)
技术经济(22965)
(22141)
理论(21807)
科技(21522)
(21314)
统计(21253)
商业(20741)
共检索到681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军  张韵君  
从专利情报定标比超角度,以日本机器人产业作为定标比超对象,分析比较中日两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差异,发现中国机器人产业无论在产业发展阶段、技术创新能力还是在技术成熟度等方面与日本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但是存在核心技术比较缺乏,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技术创新体系以高校为主,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等问题,因此,应从扶持政策、技术创新体系的重构以及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等方面予以解决。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甫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友发  周献中  
以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专利地图法,对机器人产业全球专利申请趋势、主要国家以及重点创新机构的技术研发领域和专利布局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日本、美国是世界机器人技术的主导者和引领者,中国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关键核心技术还很缺乏;机器人跨国公司均重视全球市场的专利布局,中国是全球热点竞争区域,国外机构在我国申请的专利已近中国专利总量的50%。最后建议中国应尽快制定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军  张韵君  
世界机器人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机器人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但如何用好产业政策,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尚缺乏系统分析与深入讨论。基于"创新2.0"理论,通过构建政策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自2010年以来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政策总体上符合"创新2.0"理论的政策特点,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为双头拉动,同时受到其他多种因素作用",但是仍存在规划类政策多、实施类政策少,综合类政策多、针对性政策少,研发与市场类政策多、人才建设类政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军  张韵君  
世界机器人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机器人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但如何用好产业政策,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尚缺乏系统分析与深入讨论。基于"创新2.0"理论,通过构建政策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自2010年以来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政策总体上符合"创新2.0"理论的政策特点,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为双头拉动,同时受到其他多种因素作用",但是仍存在规划类政策多、实施类政策少,综合类政策多、针对性政策少,研发与市场类政策多、人才建设类政策相对不足等问题以及政策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宜促进规划类政策的落实,优化政策内在结构,完善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和人才建设政策的配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绘存  
机器人产业作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提升其发展水平对于推动京津冀产业智能化具有深远意义。从专利分析入手,对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发展进行研判:(1)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2)京津冀机器人技术主要集中在高校,企业占比明显不足;(3)京津冀机器人技术构成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不均衡、不对称现象;(4)京津冀机器人技术合作外溢明显大于京津冀区域技术内合作吸收;(5)北京市机器人技术成熟、发展稳定,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机器人技术发展更加多元。并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在政策设计、成果转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静  蔡利超  
全面采集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专利文献,对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态势、主要研发机构、热点技术及核心专利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及广东省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专利申请态势、主要研发机构及专利类型进行统计,并结合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环境、行业标准基础、技术研发水平进行分析。在揭示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现状、预测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和相关科研人员把握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现状、科学研判发展趋势、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刚  王发珍  陈磊  
为促进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形成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在深入剖析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的角度综合分析了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和策略的建议:产业应当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系统集成为切入点,走向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上游发展的道路。该研究有助于打造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聚集区,促进制造业智能转型升级,实现襄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秀萍   张秀霞   肖应芬  
本文以专利信息为基础,分析深圳市专利布局结构和趋势以及各区技术构成、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分布情况,揭示深圳市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趋势,明晰深圳市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方向及专利布局策略。同时对深圳市重点智能服务机器人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研究重点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以此期望该研究能为深圳市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的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崔婉秋   王大伟   张银州  
对社交机器人专利进行多维多粒度研究,揭示其发展概况与关键技术演化态势,为社交机器人所在公共管理、舆情监测等不同应用中的发展部署提供决策支撑。首先,运用专利计量法从时间、地域等方面进行粗粒度分析,解释社交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挖掘技术热点。其次,提出关键词抽取与分级合作关系网挖掘方法,获取关键技术共现网络与发明人分级合作关系网络。最后,利用Neo4j图数据库和Gephi软件,实现社交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细粒度分析与可视化展示。对Innography收录的社交机器人专利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该技术活动水平、地域流动关系,以及关键技术领域与发明人全局、分级合作关系网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发现社交机器人技术主题与合作发展态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铁山  吕颖艺  周恢  宋文锋  
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地区和国际背景,结合相关统计数据给出北京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必要性,再结合北京自身具有的发展服务机器人的优势,并根据地区特点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四点策略:拓展市场渠道,加快进入市场步伐;通过技术引进开发,加快优势品牌形成;建立产、学、研联合开发模式,实现产业链优化升级;建立技术联盟,增强竞争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清华  周晓时  朱兰  
本文采用1991—2017年国际机器人联盟和世界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具有显著的创造效应,即增加国家层面的就业量;分经济发展阶段看,工业机器人对国别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低收入国家的就业创造效应最大;分产业结构看,工业机器人对工业就业的促进作用小于对服务业的溢出效应;分性别结构看,工业机器人对女性劳动力的创造效应大于男性,且在工业内这种促进作用较服务业更为显著。因此,工业机器人不会替代劳动力,不会加剧失业,反而会通过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促进就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仲良  屈小博  
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必须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利用IFR国别数据总结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如下"卡尔多事实":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动导致了"机器换人";工业机器人应用加快了资本深化过程;主要国家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均基于本国的产业比较优势,并将其主要应用于高技术制造业;重大技术突破主要依赖于行业内头部企业的长期技术积累。对中国代表性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的初始发展路径都具有相似产业背景;当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在一般制造业应用中存在过度推广问题,在附加值较高的零部件制造业中应用程度相对不高。理论和调查研究都表明,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要素配置结构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但其也会对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产生交互影响。因此,相关产业政策制定应遵循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典型化特征规律,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引导推进工业机器人更多地应用于高技术制造业,避免盲目实施"机器换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史昊天  黄春晓  
以深圳机器人产业为研究对象,追溯机器人产业在深圳的发展历程。运用ArcGIS软件分析深圳市机器人企业POI数据,得出其空间分布总体呈现西密东疏的特征,产业园区、商务办公楼与产学研基地影响企业区位选择。进一步归纳园区型、综合型和创新型三类机器人产业集聚模式与空间形式,探索机器人产业对城市发展与结构的差异化影响效应,发现机器人产业促进城市空间、产业、劳动力结构优化与品质提升。提出机器人产业发展策略以更好地指导各地城市产业升级转型与机器人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梦洋  侯凯洋  翟东升  
目前,机器人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多以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宏观规划为主,少有面向园区发展的机器人产业规划研究,而且现有研究都存在依赖领域专家知识和经验的主观局限性问题。因此,本文选取珠三角地区SSH高科技产业园区为研究案例,尝试利用专利挖掘技术辅助技术路线图制定,以减少主观依赖性;同时从发展动力、核心产品、关键技术和资源保障四个角度,构建适用于园区机器人产业实地发展的技术路线图,结合园区产业生态和产业技术路线图分析给出发展规划建议,以期实现园区机器人产业结构、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提升园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