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36)
- 2023(20131)
- 2022(17447)
- 2021(16463)
- 2020(13823)
- 2019(31755)
- 2018(31809)
- 2017(61115)
- 2016(33425)
- 2015(37815)
- 2014(37552)
- 2013(36920)
- 2012(34163)
- 2011(30746)
- 2010(30858)
- 2009(28506)
- 2008(28150)
- 2007(25143)
- 2006(21764)
- 2005(19071)
- 学科
- 济(129653)
- 经济(129514)
- 管理(97050)
- 业(94022)
- 企(77577)
- 企业(77577)
- 方法(60871)
- 数学(52850)
- 数学方法(52138)
- 农(37023)
- 中国(36052)
- 财(34468)
- 业经(29484)
- 学(28837)
- 地方(26313)
- 技术(25554)
- 制(25475)
- 农业(24725)
- 贸(24560)
- 贸易(24546)
- 易(23842)
- 理论(22636)
- 务(21869)
- 财务(21780)
- 财务管理(21731)
- 银(21498)
- 银行(21435)
- 企业财务(20548)
- 和(20462)
- 行(20379)
- 机构
- 学院(474096)
- 大学(474014)
- 济(184911)
- 管理(184141)
- 经济(180687)
- 理学(159306)
- 理学院(157487)
- 研究(156161)
- 管理学(154533)
- 管理学院(153669)
- 中国(116585)
- 京(100769)
- 科学(99196)
- 财(86293)
- 农(80064)
- 所(79074)
- 业大(72961)
- 研究所(72077)
- 中心(71898)
- 江(70125)
- 财经(69153)
- 北京(63519)
- 范(63211)
- 农业(63114)
- 经(62661)
- 师范(62565)
- 州(57076)
- 院(56884)
- 经济学(55381)
- 技术(52433)
- 基金
- 项目(321052)
- 科学(251231)
- 研究(233221)
- 基金(230377)
- 家(201588)
- 国家(199899)
- 科学基金(170725)
- 社会(144677)
- 社会科(136927)
- 社会科学(136889)
- 省(127351)
- 基金项目(122427)
- 自然(112050)
- 自然科(109436)
- 自然科学(109403)
- 教育(108581)
- 自然科学基金(107440)
- 划(107142)
- 编号(96206)
- 资助(94589)
- 成果(78219)
- 重点(72166)
- 部(70200)
- 发(68551)
- 创(68441)
- 课题(66603)
- 创新(63532)
- 科研(61457)
- 教育部(59736)
- 大学(59699)
- 期刊
- 济(199683)
- 经济(199683)
- 研究(135282)
- 中国(89904)
- 学报(77764)
- 农(72302)
- 科学(70297)
- 财(66778)
- 管理(66714)
- 大学(58257)
- 教育(55600)
- 学学(54788)
- 农业(49817)
- 技术(43826)
- 融(39678)
- 金融(39678)
- 业经(34092)
- 财经(33215)
- 经济研究(31907)
- 经(28392)
- 问题(26696)
- 业(26401)
- 图书(24648)
- 技术经济(23856)
- 科技(23709)
- 版(23125)
- 理论(22301)
- 商业(21325)
- 统计(21220)
- 现代(20770)
共检索到687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雅薇 周源 陈璐怡
通过专利分析法,从专利网络结构、专利知识流和专利中心度三个维度研究纳米技术创新演化路径,进而确定我国纳米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在专利数量上已成为纳米大国,纳米科研组织逐渐从知识引入者向知识输出者转化。认为我国在纳米技术产业的主体是大学和各类科研机构,企业方面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整体产业处于由基础科学和技术导向型向应用型转化阶段。
关键词:
纳米技术 技术创新 路径 专利分析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许泽浩 张光宇 黄水芳
通过对颠覆性技术产生动因的分析可知,新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潜力可通过其在不同的创新轨迹上解决原技术与市场冲突、自身技术发展与市场冲突的能力进行评价。在建立评价体系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较为客观和有效地评价了新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潜力,为政府培育和企业选择颠覆性技术提供新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束超慧 王海军 刘俊峰
颠覆性技术被认为是后发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利器,构建创新网络成为企业撬动该类创新范式的重要途径。如何把握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规律与特征?围绕这一关键问题,以模块化为切入视角,以智能语音技术为研究对象,以专利数据为分析手段,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并分析其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结果发现,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具有密度低、小世界特征不明显等特点;技术模块化解构与组织模块化设计的双重嵌入,有利于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发现、突破及应用;整体网络的弱连接、模块化组织网络内部的强连接以及网络异质性,能提高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可能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雪琼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绿色生产力,是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碳福利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提升碳福利绩效,且该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和制度环境良好地区更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间接实现碳福利绩效增长;调节效应检验显示,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向调节了新质生产力对碳福利绩效的影响。因此,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加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逻辑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汤文仙 李京文
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当前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下的必然选择。文章试图结合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从军民融合的新视角分析颠覆性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军民融合贯穿于从颠覆性技术创新到新兴产业形成的整个过程,找寻出颠覆性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之间的机理机制,对促进我国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形成和发展给予理论指导。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新兴产业 军民融合 产业变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静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且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是知识产权保护作用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随着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边际影响效应逐步递减。据此,应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及落实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静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且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是知识产权保护作用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随着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边际影响效应逐步递减。据此,应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及落实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江 邵青青
基于Web of Science和CSSCI数据库,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发展现状、文献共引、研究热点等方面对颠覆性技术创新进行计量研究。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美国、英国、中国、德国为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核心国家,其中美国学者Christensen等在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的影响最大,他们更加重视该领域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从学科分布角度分析,我国需要加大工业技术与颠覆性创新之间的交叉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与商业化结合的研究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后发企业与在位企业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新兴技术在管理和经济中的颠覆性创新等方面为国内外共同的研究方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之瑶 罗军 莎薇 侯小星
为实现我国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精准遴选,促进颠覆性创新产业的培育发展,在分析梳理国内外关于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遴选、立项决策管理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对比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与一般科技计划项目的特征属性差异,借鉴海尔迈耶问题的做法,结合当前政策导向,针对颠覆性技术具有隐蔽性、破坏性、不确定性的特征属性,提出相应的项目遴选角度和评审标准的思路,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立项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从项目影响力、项目可能性两方面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决策矩阵模型,为颠覆性创新项目立项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靳军宝 郑玉荣 白光祖 吴新年 李莉
原创颠覆性技术更多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我国鲜有原创颠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机制与环境的不尽相同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为此,以基因编辑技术这一典型颠覆性技术为例,从创新体系(主体)、技术转移扩散模式、技术创新阶段、立法监管、投融资环境、合作网络、创新成果质量和核心专利等8个方面,对中美两国颠覆性技术创新机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美国创新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国企业的主体地位还未充分体现;美国产学研结合非常紧密,颠覆性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过程十分迅速;美国投融资体系相对更健全,初创公司的上市融资政策体系也相对更为完善;美国在相关领域的立法监管等较为严格,我国则相对宽松,因此我国往往在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由此得到启示:我国要进一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立健全颠覆性技术发现与遴选机制,并完善对颠覆性技术的投融资支持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光宇 周甜甜 曹阳春
探讨颠覆性创新是如何实施跨界行为,并分析外部环境对跨界过程的影响。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以硬盘行业为对象,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对硬盘行业的跨界活动进行数据编码与系统分析,构建跨界颠覆性创新的扩散全过程模型,以跨界为基调,包括搜索、涉入、扩散、颠覆4个阶段,各阶段之间联系紧密并受技术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竞争环境影响,形成跨界颠覆性创新的实现过程框架;同时总结得出跨界颠覆性创新的主要特征为爆发力和竞争力更强,以及过程管理比较复杂,需要跨界融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跨界创新 创新扩散 硬盘行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枢盛 陈继祥
颠覆性创新对在位企业和新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相关的理论研究对于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目前,颠覆性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颠覆性创新的概念、机理、特点,颠覆性创新理论的预测力,颠覆性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等方面。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有关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颠覆性 创新 低价格 低性能 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东
"重混"是一个动态哲学概念。经济增长源于"重混",技术进化也源于"重混"。技术"重混"分三类:一是技术元素与技术元素"重混";二是技术元素与自然科学捕获的新现象"重混";三是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重混",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创生与技术相关的新需求并可能扭转技术进化方向。人类是技术的父母。教育需要将"重混"挪用为一个教育哲学概念,成为一个学科训律以培养出能够感知和促进技术进化的人。"重混"是"四新"专业的哲学基础。"重混"的基本元素是课程。与技术的三类"重混"相对应,新工科"重混"也分三类。伴随经济和技术"重混",在公共时间和个人时间,以课程为基本元素的"重混"正在发生并持续发生,教育系统正从静态向动态转向。教育需要关注并促进这一必然的方向。
关键词:
新工科 新文科 专业 创新 未来技术学院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程如烟 孙浩林
颠覆性技术因能够颠覆传统技术路线和改变游戏规则等重大作用而受到主要经济体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主要经济体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一是设立专门机构或计划,采用非常规的项目管理方式资助颠覆性技术研发;二是针对重要的颠覆性技术出台专项计划,系统推进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三是完善对颠覆性技术的治理和监管,在鼓励创新和降低风险之间达到平衡。基于国外的做法和经验,本文最后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资助机构 治理 政策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课题组 李睿 李永周 洪群联 政武经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前沿突破。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重视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大型国企的重要作用,利用新一轮颠覆性技术创新契机激发企业创新需求,提升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积极性,推进协同创新机制,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要健全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长期渐进支持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天使投资进行风险分担,加强校企沟通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促进校企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阶段的深度对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