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27)
2023(21265)
2022(18340)
2021(17086)
2020(14430)
2019(33335)
2018(33143)
2017(64141)
2016(35089)
2015(39668)
2014(39950)
2013(39393)
2012(36888)
2011(33360)
2010(33784)
2009(31460)
2008(31233)
2007(28074)
2006(24871)
2005(22493)
作者
(103141)
(86244)
(85582)
(81674)
(54903)
(41207)
(39077)
(33762)
(32661)
(31103)
(29182)
(29085)
(27534)
(27385)
(26850)
(26656)
(25737)
(25579)
(24777)
(24695)
(21524)
(21402)
(21095)
(19617)
(19310)
(19232)
(19194)
(19126)
(17487)
(17150)
学科
(146795)
经济(146614)
管理(103087)
(98800)
(80704)
企业(80704)
方法(62609)
数学(54129)
数学方法(53412)
(41658)
中国(40627)
(39389)
地方(33466)
业经(33298)
(31099)
(30791)
农业(27614)
(26923)
贸易(26908)
(26064)
(24363)
银行(24295)
(23906)
财务(23794)
财务管理(23737)
理论(23217)
(23192)
(23021)
金融(23015)
企业财务(22466)
机构
大学(504496)
学院(504022)
(205255)
经济(200679)
管理(194196)
研究(174036)
理学(166166)
理学院(164256)
管理学(161266)
管理学院(160344)
中国(131686)
(110109)
科学(106910)
(97867)
(89061)
(85375)
研究所(80377)
中心(79212)
(77637)
财经(76149)
业大(75331)
北京(70390)
(68946)
(67157)
农业(66565)
师范(66504)
(63084)
(61925)
经济学(61608)
财经大学(56114)
基金
项目(332149)
科学(260034)
研究(242894)
基金(238836)
(207979)
国家(206208)
科学基金(176230)
社会(151691)
社会科(143717)
社会科学(143681)
(130352)
基金项目(125858)
自然(114389)
教育(112297)
自然科(111661)
自然科学(111630)
(109605)
自然科学基金(109605)
编号(100030)
资助(99533)
成果(82573)
重点(74596)
(73161)
(72868)
课题(69766)
(68148)
创新(63655)
科研(63179)
教育部(62502)
国家社会(61691)
期刊
(233267)
经济(233267)
研究(152543)
中国(102755)
学报(79552)
(78244)
(76723)
管理(73000)
科学(72719)
大学(60483)
教育(58247)
学学(56689)
农业(53021)
(48603)
金融(48603)
技术(45417)
业经(38668)
财经(37474)
经济研究(36766)
(32166)
问题(30645)
(27527)
图书(25637)
技术经济(24983)
理论(23978)
(23699)
(23570)
统计(23307)
科技(23253)
现代(22602)
共检索到765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季春  高小惠  汪小星  
增材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增材制造作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产业方向。我国高度重视增材制造产业的发展,南京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应当发挥优势,抢占增材制造产业的先机。文章基于专利数据信息,从发展趋势、专利申请人、重点技术领域等方面分析南京市增材制造产业现状,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杭州市、合肥市进行横向对比,总结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左世全  李方正  
增材制造技术作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各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技术实力不断增强,行业应用逐步拓展,配套服务更加便捷。未来,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将进一步快速发展,但仍面临增材制造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不强、关键技术滞后、高端装备及专用材料性能不佳、标准体系缺失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应重视技术创新,强化行业整合能力,积极构筑产业发展信心,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完善行业支撑体系,以推动我国增材制造产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江涛  
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体现了信息网络技术与先进材料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的密切结合,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增材制造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业革命,它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大力发展增材制造产业群的重要战略意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跃然  孙黎  胡萍  李志男  
以专利分析为视角,强调专利分析支撑产业发展的价值,归纳重要的专利分析方法,指明基于专利分析提出产业对策的要点,并以有机分离膜技术的专利情况为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入手,结合中外对比,揭示膜产业发展的5个趋势特征,提出布局上游专利、降低风险水平、促进技术转移、加强协同创新等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波  李平华  
发展先进制造业关乎一国能否占据产业发展的未来制高点,关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利益,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文章从先进制造业内涵出发,结合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运用SWOT分析法比较全面分析了新时期南京市浦口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环境,进而提出浦口区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与策略的若干思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卢秉恒  
当前,以增材制造即3D打印为代表的新兴制造技术被视为诸多领域科技创新的“加速器”、支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基础技术,推动制造业颠覆性变革。3D打印对打造创新链及提升制造业创新研发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舵  罗雯莉  
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有着雄厚的历史基础,但在全国同业中的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下,陕西如何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使其成为带动陕西经济腾飞的支柱型产业,这一问题需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予以探讨。基于相关支持性产业视角,试图找出制约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对策性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金刚  李迎成  
通过对《国际专利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照关系表(2018)》的结构化解析,提出一种基于专利与行业参照关系分析的城市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方法,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整体而言,基于该方法测度的南京市二位代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能够被较好地解释,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谌凯  应向伟  吴叶青  林志坚  
基于专利分析和文献计量方法,从发展趋势、重点技术领域、区域分布、优势机构等方面开展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态势研究,提出我国医药制造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相对于高校院所,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足,另一方面高校院所大部分科研成果仍被束之高阁,产学研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医药制造业传统强国在中国布局有大量专利,给我国相关研发工作带来较强专利壁垒。由此,提出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芳  赵志耘  
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增材制造领域的期刊论文和专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国增材制造领域发展的异同。选用SCI期刊收录的论文,对比两国论文发表数量、年代分布、合作国家、机构以及高被引论文等指标,选用DII专利数据库,对比两国专利申请数量、年代分布、全球技术布局、技术类别、专利权人等指标。研究认为中国在金属构件增材制造、高分子材料等细分领域已具备一定的优势,然而尚未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缺乏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下一步需要全面落实国家宏观指导,在生物医用增材制造等新兴领域构建先发优势,通过产学研紧密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华  陈圻  
本文界定了先进制造业的概念,构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行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客观赋权的多目标决策方法,选择出了南京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行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邦凡  刘鹏举  刘乃郗  
本文梳理分析了近10多年来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情况,总体看,电子信息制造业已经成为北京市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产业发展进入深水区,难以通过投资增加动力;设备制造与基础领域的技术创新需要大力突破;地理空间和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制约。因此,本文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推进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可采取以下四个举措:一是紧紧抓住价值链环节,实现重点突破;二是紧紧抓住产业集群,实现全面突破;三是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突破;四要紧紧抓住"互联网+",实现创新突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旭梅  张枫艺  
服务化转型是风电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构建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方式。本文在阐述我国风电制造企业服务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探讨了风电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发展特点,并提出了我国风电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风电制造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建红  朱振涛  
在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苏中四市制造业集群升级发展的关键因素,认为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企业之间缺乏横向联系、资金融通困难、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影响苏中四市制造业集群升级发展的障碍,并从企业、行业协会、政府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