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5)
2023(11049)
2022(9420)
2021(8737)
2020(7588)
2019(17529)
2018(17476)
2017(34136)
2016(18182)
2015(20589)
2014(20718)
2013(20521)
2012(18855)
2011(16875)
2010(16470)
2009(15149)
2008(14850)
2007(13257)
2006(10967)
2005(9454)
作者
(52034)
(43854)
(43474)
(41566)
(27471)
(20792)
(20011)
(17259)
(16381)
(15387)
(14704)
(14556)
(13727)
(13620)
(13505)
(13439)
(13327)
(13027)
(12529)
(12422)
(10759)
(10713)
(10573)
(9956)
(9897)
(9861)
(9581)
(9524)
(8774)
(8718)
学科
(80909)
经济(80837)
(54680)
管理(54519)
(45185)
企业(45185)
方法(41139)
数学(36581)
数学方法(36146)
(21108)
(19399)
中国(17892)
技术(17430)
业经(17300)
地方(15425)
(14688)
(14251)
贸易(14250)
农业(14128)
(13836)
(12766)
财务(12719)
财务管理(12689)
(12537)
产业(12206)
企业财务(12036)
理论(11966)
(11734)
环境(11251)
(10155)
机构
学院(262646)
大学(261547)
(110759)
经济(108627)
管理(106791)
理学(93244)
理学院(92311)
管理学(90729)
管理学院(90237)
研究(82404)
中国(60450)
(53645)
科学(50856)
(47259)
(42643)
(40462)
业大(40143)
中心(39993)
财经(38995)
(38097)
研究所(37050)
(35430)
经济学(34230)
农业(33789)
北京(32818)
(32590)
师范(32242)
经济学院(31283)
(30110)
(29734)
基金
项目(182994)
科学(144986)
基金(133480)
研究(132763)
(115988)
国家(115086)
科学基金(99806)
社会(84886)
社会科(80812)
社会科学(80790)
(72593)
基金项目(71362)
自然(64950)
自然科(63470)
自然科学(63452)
自然科学基金(62318)
教育(61522)
(60592)
资助(54293)
编号(53639)
成果(41497)
重点(41173)
(41014)
(39965)
(39337)
创新(36781)
课题(36031)
科研(35414)
国家社会(35390)
教育部(35324)
期刊
(111983)
经济(111983)
研究(68388)
中国(44491)
学报(39039)
(37848)
管理(37331)
(37218)
科学(36986)
大学(29882)
学学(28302)
技术(27398)
农业(25726)
教育(23961)
业经(19318)
财经(18929)
(18596)
金融(18596)
经济研究(18069)
(16362)
技术经济(15612)
问题(15498)
(14187)
统计(14014)
科技(13248)
(13119)
商业(12440)
理论(12361)
(12251)
(11657)
共检索到363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鲁成  张静  
在重新定义产业共性技术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经由综合文本挖掘、德温特手工代码共现、专利引用3个环节而确立的产业共性技术识别概念框架。该框架从3个评估视角———技术基础性、技术应用范围及技术社会效益,对产业共性技术的3个特性进行逐步识别,最终筛选出产业共性技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鹏  杨艳君  宋丽雪  
利用1984—2014年美国专利数据库中有关GPS的专利数据,结合专利计量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为主),构建了专利引文网络和专利技术领域共现网络,并对专利技术领域共现网络进行K-核分析,对专利引文网络进行SPLC主路径分析和多重中心度分析。得出GPS产业共性技术发展演化具有如下规律和趋势:共性技术的创新过程具有趋复杂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特征;其扩散过程具有独特的网络效应,强于一般专有技术;GPS产业技术路径的形成有赖于共性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最后,结合关于共性技术的其他理论和研究,总结了共性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凯  谢芬  杨滨瑜  胡新杰  刘汉霞  
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掣肘,首先需要科学识别兼具关键性和共性的产业技术,但目前国内关于关键共性技术识别的研究非常有限。遵循专利文献挖掘思路,兼顾主客观标准,运用大样本量数据集,研究提出一种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识别方法,为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创新支持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以我国高校(2001—2020年)和上市公司(2006—2020年)的海量专利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LDA主题模型、计算专利关键性得分和共性得分,以及运用相似度分析将选择结果与工信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进行相似度匹配,来识别出我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结果显示:无论是高校还是上市公司,属于关键共性技术专利的比例均不高,二者申请专利中的比例分别为14.7%、10.2%,授权专利中的比例分别为13.8%、10.1%,高校专利占比略高于上市公司;而得分位居前列的技术主题如“电路芯片耦合”“能效模型图像”“系统数据模块”等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当前广受关注的关键共性技术非常一致,表明所用方法是有效、可取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腾飞  陈刚  凌羽乔  
技术资本是一种新型、独立的资本形态,是技术加速转化为生产力并创造更多价值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拓展技术资本的概念内涵,明确其价值增值的目标属性;然后,运用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技术资本研究的知识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形成技术视角、资本视角和技术资本化过程的3种进路;随后,进一步构建一个整合式分析框架,从驱动因素、生成机制、作用机理和影响效果4个方面建立全局性视角,以把握技术资本研究情况;最后,从完善测量方法,探析技术资本与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关联等方面提出可行的研究方向。结论有助于阶段性厘清国内外技术资本研究进展,为未来更深入的分析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纪珍  
本文分析了产业共性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失灵的制度供给。论文认为,产业共性技术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考虑到我国产业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以及众多产业集群的发展。论文对产业共性技术的已有定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几种分类。最后,论文讨论了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制度供给的几种办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阳  许培扬  
文章从专利文献角度入手提出了一条具体的技术机会识别流程,并详细阐述了流程中各个环节涵盖的内容,希望能够为技术机会识别应用研究的规范化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元建  陈强  
以建国后历次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为线索,查找"共性技术"用语出现的历史时期,以及共性技术政策的发展脉络;梳理并评述国内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对共性技术概念的代表性观点,指出概念界定的模糊性和逻辑上的不够周延;分析"共性技术"所处的政策语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以及部分国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探讨概念的界定方法;最后,借鉴美国乔治·泰奇的"技术增长模型",对概念作出界定,并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丽平  苏玉娇  
在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通过构建网络联结组合使区域产业协作趋势可视化,有利于挖掘与促进产业发展融合,为相关区域产业协作发展状况监测与产业结构优化策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区域与地区双重视角,从产业共性技术特征出发,依据"区域-技术"2模网络,探究随时间推移逐渐稳定的区域产业与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并通过构建专利技术共现网络,明晰地区产业与技术领域的联结组合,评估判断区域产业协作发展前景。最后,根据现实需求,对区域产业协作进行动态效用最优规划,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即着重培育产业优势互补的特色集群、营造有利于产业协作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拓展适应产业开放融合的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泉  
我国劳动关系基础理论研究一直以来未能突破对西方经典理论的梳理与反思,抑或将其他学科理论与劳动关系的经典理论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鲜有从破立思维角度入手,对现有的理论重新进行反思且提出更加适应劳动关系变化规律的理论。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经典理论的再思考重新挖掘经典理论中所谓"中心论"的价值,并基于此,从回归劳动关系核心概念的视角建构以互构论为基础的劳动关系分析框架。这一理论框架的建构更加适用于分析我国较为复杂、多变的劳动关系问题与现象。同时,本文也为我国在劳动关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考与发展的空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威  安明胜  钟世才  赵嵩正  
引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关于油价的基于PSR理论的突发事件效应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PS函数对"压力-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并阐述专家系统对评价结果的修正过程,最终提出不同利益主体的"状态-响应"模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蔡莉  崔启国  刘静  
创业环境是创业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而从网络的视角来分析使得创业环境研究更加具有系统性。本文回顾了网络研究的相关理论,同时从基于网络视角的创业环境相关概念出发,探讨了创业环境的网络体系构成,并提出了一个以网络结构为核心的创业环境研究理论分析框架。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王曰芬  傅柱  吴鹏  
[目的]为提升概念设计的质量和效率,研究概念设计中基于知识流的语义化知识管理技术框架。[方法]在现有设计知识管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概念设计环节引入知识流理论;从知识管理过程和概念设计过程两个视角对概念设计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流进行简要分析和建模,结合知识管理和现代设计两个领域中的知识流理论,对两个过程进行连接和集成,形成基于知识流的语义化知识管理技术框架,并进一步分析技术框架的需求、组成、功能等内容。[结果]从知识管理过程视角出发,提出知识管理过程中的知识流参考模型;从概念设计过程视角出发,提出基于角色模型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石敏俊  陈岭楠  王金南  
随着“两山”转化路径的地方实践探索,生态产业发展逐渐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提出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概念,但其概念内涵、范围边界、核算框架等仍有待进一步明晰。从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以生态资源为核心投入要素的本质特征出发,通过扩展生产函数、分离出投入要素中的生态资源,阐述了对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概念内涵的理解。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关注终端产品及服务价值中生态资源所创造的贡献,因此以经营性产品为最终形式的生态产品是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GEP、IW和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关系,并基于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与投入占用产出技术提出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核算框架的构建思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伟  林超然  孔令凯  李传云  杨早立  
[目的/意义]科学准确识别关键共性技术对企业和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议题。[方法/过程]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利文献分析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框架,运用文本挖掘和技术演化分析方法,获取特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首先,使用Viterbi算法识别专利文献中的专业术语,通过LDA算法捕捉专利文献中的技术主题聚类;其次,通过将技术主题的共类特征数值化,作为共性程度的度量;随后,将技术主题节点在技术演化转移网络中的关键程度作为技术关键性的表征,并使用PageRank算法衡量技术主题的关键性。最后,以机器人及数控机床技术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该方法可实现高效、准确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为国家制定创新扶持政策提供支撑。[局限]研究仍需扩大科技文献的收集范围,以实现更全面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江鸿  石云鸣  
共性技术是处于"竞争前"阶段并具有"通用性"的技术,具有广阔的产业应用前景。支持共性技术创新与扩散已成为众多国家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然而,与产业技术创新相比,共性技术创新存在诸多特殊障碍。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必须据此调整,消除障碍,才能有效促进共性技术发展。本文构建一个基于技术创新链条的分析框架,从共性技术的基本技术特征出发,识别出共性技术创新链条不同环节的关键障碍。这些障碍包括技术识别阶段的技术路线和市场信息"双盲"条件,技术研发阶段创新主体之间的竞合关系,以及技术应用阶段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建议完善跨领域的技术预见参与过程,建立与创新主体竞合关系阶段性变化相适应的共性技术研发合作动态机制,推广有利于共性技术保护与扩散的差别化、低门槛的知识产权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