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33)
2023(18073)
2022(15584)
2021(14379)
2020(12016)
2019(27617)
2018(27372)
2017(52417)
2016(28096)
2015(31380)
2014(31209)
2013(30717)
2012(28412)
2011(25766)
2010(25784)
2009(23517)
2008(22572)
2007(19553)
2006(17276)
2005(15200)
作者
(81185)
(67732)
(67135)
(63928)
(43198)
(32508)
(30565)
(26689)
(25906)
(24063)
(23076)
(23051)
(21581)
(21400)
(20929)
(20841)
(20125)
(19819)
(19492)
(19356)
(16897)
(16759)
(16386)
(15703)
(15301)
(15098)
(14978)
(14745)
(13724)
(13316)
学科
(129836)
经济(129715)
管理(77233)
(73257)
(59300)
企业(59300)
方法(51517)
数学(44786)
数学方法(44223)
中国(33561)
(31976)
地方(31527)
业经(27408)
(27161)
(26556)
农业(21924)
(20323)
贸易(20310)
(19949)
(19573)
环境(19076)
理论(18558)
(18366)
技术(17930)
地方经济(17710)
(17679)
金融(17677)
(17531)
银行(17480)
(16793)
机构
学院(396015)
大学(395947)
(164198)
经济(160802)
管理(154471)
研究(138845)
理学(133442)
理学院(131928)
管理学(129527)
管理学院(128830)
中国(102187)
科学(86154)
(84649)
(72071)
(69985)
(65815)
研究所(63945)
中心(62287)
(61231)
业大(59638)
财经(57759)
(53354)
北京(53115)
师范(52779)
(52518)
农业(51305)
(50806)
经济学(49574)
(47225)
经济学院(44332)
基金
项目(272800)
科学(214126)
研究(198090)
基金(196793)
(172388)
国家(170966)
科学基金(146397)
社会(125046)
社会科(118476)
社会科学(118445)
(107446)
基金项目(104424)
自然(95330)
自然科(93102)
自然科学(93080)
自然科学基金(91371)
教育(90777)
(90047)
资助(81089)
编号(80305)
成果(64196)
重点(61579)
(61544)
(59721)
(56362)
课题(55726)
创新(52663)
科研(52160)
国家社会(51363)
教育部(51044)
期刊
(185227)
经济(185227)
研究(118154)
中国(76432)
学报(63368)
(59475)
科学(58295)
管理(57975)
(53725)
大学(47809)
学学(45167)
教育(43560)
农业(41256)
技术(36172)
(34131)
金融(34131)
业经(30295)
经济研究(30096)
财经(28191)
(24245)
问题(23511)
(21185)
技术经济(20206)
图书(19882)
科技(19034)
资源(18308)
理论(18161)
商业(18069)
现代(17735)
(17627)
共检索到587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涂建军  李琪  朱月  刘莉  向文  
从不同视角解构大区域经济差异,有助于明晰区域经济差异的真实现状,有重点地推进经济均衡发展。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29个地级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并按尺度递减从全域、区域、省域、城市4个视角,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ESDA)和变异系数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识别出经济差异重点区域。研究发现:(1)20002015年,全域经济差异以2010年为节点先增大后减小,且内部"两极分化"明显,经济空间演化与经济差异时序波动吻合,相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红  
论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经济发展质量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及其质量的相关理论,界定了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和属性,从经济发展有效性、协调性、分享性、创新性、持续性五个维度构建了测度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将长江经济带各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2006-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从五个维度指数的变化来看,除经济发展持续性维度有所下降以外,经济发展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和分享性均呈现上升态势。由于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的上升变动趋势与经济发展有效性和分享性的变动趋势基本保持一种走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瑶   陈辉民   曾志文  
数字经济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1)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多种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总结其时空特征,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索各因素对数字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的同时差异逐年缩小;(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整体具有“下游恒高上中游略低”的特征,局部以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为主;(3)产业结构升级、开放水平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教育水平与城市化建设强度提升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坚持一体化与差异化战略相结合、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文  蒋正云  李凤  
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文章基于熵权法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测算得到绿色GDP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模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稳定在0.826左右,上、中、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依次递增态势,且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强度在逐渐减弱,对外开放、城市化、能源强度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异,上、中、下游地区及各省(市)之间发展情况存在显著地区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雅竹  段学军  王磊  邹辉  杨清可  
基于"空间—要素"的理论框架,综合运用ESDA空间统计、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1994~2017年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及经济发展阶段判读,运用全局回归(OLS)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和驱动机理。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差异从强集聚向弱集聚转变,经历了"萌芽—兴起—繁荣—转型"4个经济发展阶段,并呈现自我建设发展、区域大开发、趋同竞争、产业转型的阶段特征,区域经济呈现"均衡—不均衡—逐步均衡"态势。(2)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热点区,成渝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为核心和次核心冷点区。经济发展经历集聚效应和涓滴效应交替,区域经济差异先扩大后减小而趋于均衡,符合"不平衡增长理论"规律。(3)地理加权结果表明,人口集聚、产业结构、外商投资、政府调控、交通发展、科技教育、金融状况是区域经济发展时空演化的正向内在动力,发展成本和地形条件是制约因素。产业结构是核心驱动力,科技教育是重要推动力,地形条件是发展基础。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要考虑不同行政区和不同驱动要素的异质性和特殊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耀彬  周依仿  王希祖  周家兴  宋一凡  
基于2004—201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在构建门槛面板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以市场一体化指数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FDI(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FDI促进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市场一体化"双门槛效应"。市场一体化指数跨越第一道门槛时,FDI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当进一步跨越第二道门槛后,这种拉动作用再次显著提高。而长江经济带较多省市的市场一体化水平处于两道门槛之间,FDI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了较大的发挥,但地区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存在较大差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跨越第二道门槛,特别是上、中游地区应进一步打破贸易壁垒、放开市场保护,拓展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以推动整体经...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浩  刘陶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并称为新时期"三大国家战略"。2016年颁布实施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四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维  陈云  王晓伟  文春生  
运用综合评价模型法对2003年、2008年和2013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水平及区域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定量分析,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差异进行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先增大后缩小;社会建设水平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区域社会建设差距先缩小后增大;环境保护水平空间格局为上游地区高于中游地区高于下游地区,区域环境保护差距逐渐缩小;区域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区域发展差距先增大后缩小;区域发展水平高值区和热点区域集聚在下游地区,呈现向中游地区扩大之势;低值区和冷点区域集中在中上游地区,呈现向上游地区收缩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学军,王合生  
外向型经济在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7 年长江经济带外贸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 .03 % 。依据详实的数据资料,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上中下游及省际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趋势以及外向型经济行业及地域空间结构特征,并且根据经济带外向型经济行业及地域空间结构特点,分析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对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晨  张毅  陈丹玲  
构建了城市集聚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逻辑框架,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度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城市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集聚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城市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呈现出普通地级市>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中等城市>大城市>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基本格局。据此提出应鼓励中小规模城市集聚化发展,适度控制超大城市和特大规模城市过度集聚,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工具,创新科技应用,提高区域集聚水平,实现城市集聚与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有效融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子  田健  赵玉婷  王凯  李小敏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测度绿色发展进程和支撑绿色发展决策的重要方法,然而如果对不同自然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地域都用相同的指标体系去衡量,不仅评价结论有失公允,也不利于反映各自的问题及需求。论文按照“概念模型—体系框架—指标体系”的思路,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提出了“框架一致、权重不同”的差异化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采用基于专家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主体功能区绿色发展指标的权重,识别不同分区绿色发展需要重点关注或优先解决的问题。以长江经济带为对象开展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表明,绿色发展各目标各要素在长江经济带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性或优先性存在明显差异,应当实施差异化的绿色发展评价和要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子  田健  赵玉婷  王凯  李小敏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测度绿色发展进程和支撑绿色发展决策的重要方法,然而如果对不同自然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地域都用相同的指标体系去衡量,不仅评价结论有失公允,也不利于反映各自的问题及需求。论文按照“概念模型—体系框架—指标体系”的思路,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提出了“框架一致、权重不同”的差异化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采用基于专家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主体功能区绿色发展指标的权重,识别不同分区绿色发展需要重点关注或优先解决的问题。以长江经济带为对象开展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表明,绿色发展各目标各要素在长江经济带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性或优先性存在明显差异,应当实施差异化的绿色发展评价和要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濂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金融支持措施,重点在于创新投融资模式,尤其是主动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互利合作,为PPP项目建设提供"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综合金融服务,从整个流域层面推动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的跨区域、跨领域、多层次的金融一体化服务与合作,发挥开发性金融"规划先行"优势,实现融资支持与融智服务相结合,促进区域内部统筹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刚  杨舒婷  王丰龙  
协同发展是目前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点,但是,目前对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的研究较少。依据增长极和复合生态系统等理论,遵循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构建了由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交流服务、生态保护4大领域18个核心指标组成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自然断裂点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规模-位序分析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南京、武汉在协同发展能力上表现卓越。从空间分布看,长江经济地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突出,长江下游地区在总协同指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但在生态保护领域表现一般;长江中游地区除武汉、长沙和南昌等省会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较高外,在总指数以及4个分领域处于中等水平;长江上游地区在总协同指数以及4个分领域协同能力非常低,仅重庆、成都、昆明、贵阳等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突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和科技创新水平对生态绿色发展的协同能力影响不大,说明长江经济带目前尚未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黄金水道建设的共赢。因此,未来长江经济带应以"绿色、创新、稳健"为核心思想,推进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构建以重要节点城市为核心的分层协同发展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产业的创新协调发展,强化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风险的联合防控,提升经济带的协同发展水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维  李孜沫  王晓伟  
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经济现状,回顾性总结2005—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在产业结构变化、三次产业占整个经济带比重变化和三次产业经济增长量变化,利用均值比较与检验对2005—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三次产业组间与组内协同发展程度进行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