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2)
2023(14247)
2022(12531)
2021(11768)
2020(9815)
2019(22653)
2018(22356)
2017(43529)
2016(23334)
2015(26184)
2014(25970)
2013(25344)
2012(22862)
2011(20439)
2010(19929)
2009(17760)
2008(16999)
2007(14287)
2006(12023)
2005(9968)
作者
(64619)
(53755)
(53192)
(50709)
(34071)
(25898)
(24393)
(21431)
(20498)
(18770)
(18416)
(17845)
(16692)
(16648)
(16583)
(16287)
(16209)
(16075)
(15274)
(15239)
(13329)
(12879)
(12793)
(12276)
(12110)
(11815)
(11751)
(11745)
(10768)
(10703)
学科
(92124)
经济(92026)
管理(67743)
(62260)
(52669)
企业(52669)
方法(45243)
数学(39633)
数学方法(39067)
(23151)
(22870)
中国(21694)
业经(19726)
(19432)
地方(16902)
理论(15793)
(15612)
贸易(15607)
农业(15520)
(15138)
(14908)
财务(14832)
财务管理(14802)
技术(14774)
(14698)
(14401)
企业财务(14009)
环境(13865)
(12445)
(12324)
机构
大学(320255)
学院(318809)
管理(130910)
(123670)
经济(121025)
理学(115273)
理学院(114080)
管理学(111934)
管理学院(111380)
研究(100864)
中国(72749)
(66235)
科学(64150)
(54953)
(49962)
业大(49543)
(48829)
中心(46721)
财经(45629)
研究所(45129)
(43180)
(41856)
(41827)
师范(41428)
北京(40934)
农业(39295)
(37215)
经济学(37131)
(35494)
财经大学(34492)
基金
项目(231391)
科学(182192)
基金(168385)
研究(167605)
(146986)
国家(145804)
科学基金(126218)
社会(105162)
社会科(99715)
社会科学(99690)
(90566)
基金项目(90339)
自然(83601)
自然科(81703)
自然科学(81683)
自然科学基金(80177)
教育(77630)
(76318)
资助(68878)
编号(68214)
成果(53644)
重点(51369)
(50935)
(48614)
(48417)
课题(45949)
创新(45304)
科研(44856)
教育部(43932)
大学(43512)
期刊
(124472)
经济(124472)
研究(88470)
中国(52471)
学报(51618)
科学(46518)
管理(45824)
(44016)
(41153)
大学(39346)
学学(37038)
教育(35245)
农业(31063)
技术(28077)
(22176)
金融(22176)
业经(21171)
财经(20965)
经济研究(20351)
(17892)
图书(16911)
科技(16408)
问题(16139)
(15844)
理论(15452)
技术经济(14751)
(14734)
实践(14204)
(14204)
商业(13893)
共检索到435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戚文举  叶荣德  
文章以供求理论为框架,从需求视角、供给视角以及供求失配视角对国外住房支付能力测度研究进行了总结梳理,并以层次性、全面性、细分性、数据可获性、目的性为基本原则对这三个视角下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三个视角下的研究各有侧重,各具优劣。但是,相比起供给视角、供求失配视角而言,需求视角下的研究相对成熟,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了比率法和剩余收入法,比率法又有传统比率法和质量调整比率法两种。文章认为,今后可以以供给失配视角下的研究为第一综合层次,以需求视角和供给视角下的研究为第二细分层次,整合现有研究成果,并展开深入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贾生华  郭晓宇  
本文以住房理论描述为线索,从不同角度总结了1960年以来住房需求分析框架。研究发现:1960年以来,住房需求领域的分析框架非常稳定,即以新古典消费者行为理论为指导,构建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推导需求函数,然后进行参数估计和弹性分析。分析技术(如模型构建、变量操作化)的进展和数据质量的提高是推进研究深入的主要动力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进涛  谭术魁  汪文雄  
运用文献法和归纳法,介绍了国外对住房可支付能力的内涵界定、测度方法、影响因素、低住房可支付能力带来的后果以及提高住房可支付能力的对策等研究成果,归纳了国外研究的特点;结合国内该领域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从视角、内容、方法等方面开展我国住房可支付能力研究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广平  陈立文  尹志军  
现有住房保障对象界定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且鲜少考虑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问题。文章以"价格"为导向,基于按揭贷款和租金收入比视角分别给出了产权型保障房和租赁型保障房的住房保障对象界定思路与方法。以天津市为案例,在明确界定不同类别保障房的保障对象的基础上,确定了天津市不同收入群体各类保障房支出费用占家庭收入的上限与下限,应用上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界定了两个案例的准入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保障房准入标准设计需要全面考虑"价格"和"住房支付能力",而且应当以家庭收入"范围"取代"界线"来界定保障房准入标准。本研究思路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顺英  
本文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不同住房销售单价等基本数据出发,应用住房单价月收入比计算与分析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及其差距,探讨了我国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社会差距以及差距扩大的原因。最后,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的情况,提出了提升我国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德坤  张俐  陆亚萍  
住房保障准入标准线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保障政策实施的效率和公平。本文以青岛市为例,应用剩余收入法构建支付能力模型,对青岛市各类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青岛市现行的各类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较为合理,但存在政策变更时衔接不畅等问题。本文提出要适度降低保障性住房准入收入标准限定;灵活参照各相关动态因素制定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稳步推进产权型保障性住房向租赁型保障性住房过渡,逐步剥离附着于房屋所有权上的福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瞿富强  颜伟  刘庆华  
产权份额的科学合理确定是共有产权住房能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共有产权住房模式作为住房保障的创新和发展,不仅实现了住房保障对象覆盖面的扩大,为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问题提供了思路,而且能够最终实现住房所有的美好愿景。本文通过构建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共有产权住房产权份额确定模型,分析了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以及购买共有产权住房的产权比例,同时对政府能够承受的最大产权份额进行测算,最后以江苏省为例实证分析了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共有产权住房产权份额比例分配,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制定共有产权住房发展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实现共有产权住房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进涛  涂姗  
文章在公共租赁住房租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剩余收入法原理,测算住房支出后的剩余收入能否满足非住房基本消费支出,评估了武汉市既有公租房家庭的住房可支付能力。结果表明,在现有公租房租金及租金补贴政策下,公租房家庭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对住房可支付能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户主年龄上看,户主年龄40岁及以下存在支付能力问题的家庭比例较少,而对户主年龄40岁以上的家庭,随户主年龄增长,存在住房可支付能力问题的家庭比例逐步增加;从家庭规模上看,随着家庭人口增加,住房可支付能力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最后,研究还提出从分层次核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罗春燕  张仕廉  
为合理制定保障性住房的租金,在分析国内外保障性住房现行租金定价机制的基础上,从保障性住房的可接受性原则出发,提出依照承租人支付能力的不同进行差别化定价,结合保障性住房的区位因素进行租金修正,并对重庆市的保障性住房小区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模型应用的配套措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耿媛元  刘洪玉  
当前我国住宅市场的供给结构逐渐形成三个层次:面向最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和面向其他较高收入家庭的市场价商品住宅。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出发点是使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具有住房支付能力。本文将系统地讨论住房支付能力的含义、度量指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汤腊梅  
我国住房保障对象经历了从中低收入家庭向低收入家庭的演变。但对低收入家庭的不同理解导致政策实施中住房保障面期望值和实际值的巨大反差,如何界定住房保障对象成为一个难题。作为住房保障对象的低收入家庭,其界定依据是住房支付能力,而测度住房支付能力的关键是家庭月住房消费收入与目标住房所需月还款额。由此,构建基于收入增长的住房支付能力模型,并借助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测度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支付能力,从而从消费者需求角度界定了我国住房保障对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柳青  李双燕  梁巧转  
企业并购支付方式选择是并购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理论基础和相关实证研究两个方面总结了国外20多年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文献,指出现有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最后结合我国企业并购市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栾贵勤  周雯瑜  冀伟  
面对高涨的房价,一些城市的中等收入居民既无足够的支付能力也不符合申请经济适用房的条件。本文以上海为例,通过否定国际惯用房价收入比4~6的合理取值范围,分析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来确定房价收入比取值范围。同时对现行房价收入比指标进行修正和改进,以反映中等收入城市居民真实的住房支付能力现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璟  郑思齐  刘洪玉  
住房流动性是对住房变现能力的反映,从资产视角对住房和住房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流动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依托卖方角度住房搜寻模型的大量研究表明,住房流动性不仅取决于住房特征和卖方搜寻策略等微观因素,同时还受到住房市场景况的系统性影响,并因此成为监测住房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我国开展住房流动性研究的过程中,应当特别重视市场制度环境、开发企业销售策略等特有因素对住房流动性的影响,以及利用住房流动性指标实现对住房市场景况变化更为准确的把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丹  刘雅玮  
公共住房是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保障性住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在城市中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将影响公共住房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社会的和谐与城市的健康发展。主要从公共住房的概念、形式和空间布局等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并对上海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的空间布局得出了几点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