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9)
- 2023(13507)
- 2022(11974)
- 2021(11269)
- 2020(9429)
- 2019(22098)
- 2018(21797)
- 2017(41952)
- 2016(22937)
- 2015(25932)
- 2014(25732)
- 2013(25019)
- 2012(22571)
- 2011(20249)
- 2010(19838)
- 2009(17623)
- 2008(16899)
- 2007(14227)
- 2006(12082)
- 2005(9822)
- 学科
- 济(86203)
- 经济(86115)
- 管理(65372)
- 业(60338)
- 企(50842)
- 企业(50842)
- 方法(44680)
- 数学(39386)
- 数学方法(38796)
- 农(22484)
- 财(21222)
- 中国(20995)
- 学(19891)
- 业经(18896)
- 地方(17048)
- 理论(16616)
- 农业(15281)
- 和(15148)
- 环境(14834)
- 技术(14402)
- 务(14250)
- 财务(14177)
- 财务管理(14145)
- 贸(14139)
- 贸易(14133)
- 易(13710)
- 企业财务(13411)
- 制(13027)
- 划(12449)
- 教育(11592)
- 机构
- 大学(315434)
- 学院(314975)
- 管理(128588)
- 济(117589)
- 经济(114938)
- 理学(113090)
- 理学院(111886)
- 管理学(109696)
- 管理学院(109142)
- 研究(100384)
- 中国(70924)
- 科学(66560)
- 京(66422)
- 农(52593)
- 业大(51425)
- 财(51132)
- 所(49661)
- 研究所(46220)
- 中心(45911)
- 江(43593)
- 财经(42764)
- 范(42031)
- 师范(41592)
- 农业(41429)
- 北京(41162)
- 经(39118)
- 院(37441)
- 州(35949)
- 技术(35189)
- 经济学(34393)
- 基金
- 项目(231811)
- 科学(181014)
- 研究(166439)
- 基金(166433)
- 家(146339)
- 国家(145159)
- 科学基金(124705)
- 社会(102241)
- 社会科(96876)
- 社会科学(96845)
- 省(92057)
- 基金项目(89387)
- 自然(83740)
- 自然科(81714)
- 自然科学(81692)
- 自然科学基金(80177)
- 教育(77831)
- 划(77438)
- 资助(68754)
- 编号(68539)
- 成果(53326)
- 重点(51999)
- 部(50460)
- 发(48649)
- 创(48249)
- 课题(46699)
- 创新(44964)
- 科研(44955)
- 大学(42956)
- 教育部(42916)
- 期刊
- 济(117536)
- 经济(117536)
- 研究(83138)
- 中国(54743)
- 学报(54138)
- 科学(47972)
- 农(45539)
- 管理(44084)
- 大学(40320)
- 财(37944)
- 学学(37819)
- 教育(37816)
- 农业(32322)
- 技术(29517)
- 业经(20667)
- 财经(19470)
- 融(18710)
- 金融(18710)
- 图书(18318)
- 经济研究(18179)
- 业(17022)
- 经(16527)
- 资源(16464)
- 科技(16338)
- 问题(15516)
- 技术经济(15068)
- 版(14811)
- 理论(14685)
- 业大(13981)
- 林业(13744)
共检索到428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潘洋刘 曾进 刘苑秋 文野 晏琪 古新仁
首先,简单介绍森林康养的内涵和类型,并建立森林康养资源评价指标的基本框架,包括森林洁净度、气候适宜度、景观美景度、资源丰富度这4项准则层和21项具体指标。其次,结合专家对不同康养类型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判断,运用层析分析法,计算出相应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以此分析了四类康养活动的核心要素指标。最后,提出完善生态环境检测体系、加强森林景观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
森林康养 资源评价 康养类型 要素指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梦珂 武兴佳 赵希勇
森林康养基地是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逐渐在我国推广和流行,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森林康养基地的概念、我国森林康养基地现状进行了阐述;其次,基于文献综述视角,采用文献分析法明晰了近些年学界有关森林康养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的选择;再次,对森林康养基地评价标准实践研究进行归纳;最后,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的实践三个层面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了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晓华 聂华
森林康养资源是森林康养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依托。自2016年开始,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成为林业、旅游、健康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关注焦点。论述了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基于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因素,构建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在开发实践中正确认识森林资源,为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森林康养产品提供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计算权重,选取资源禀赋、市场条件、开发建设条件作为准则层,康养价值、资源特性、环境质量、市场竞争、现有建设条件、开发者行为、政府行为、社会经济条件作为要素层,共界定22个指标层,构建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广西贺州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实例分析,发现评价结果符合该公园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具体指标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公园森林康养发展现状,证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森林康养资源 开发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晓华 聂华
森林康养资源是森林康养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依托。自2016年开始,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成为林业、旅游、健康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关注焦点。论述了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基于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因素,构建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在开发实践中正确认识森林资源,为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森林康养产品提供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计算权重,选取资源禀赋、市场条件、开发建设条件作为准则层,康养价值、资源特性、环境质量、市场竞争、现有建设条件、开发者行为、政府行为、社会经济条件作为要素层,共界定22个指标层,构建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广西贺州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实例分析,发现评价结果符合该公园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具体指标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公园森林康养发展现状,证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森林康养资源 开发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韩 罗杉 张麦芳 冯庆 夏一凡
森林康养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康复性景观理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象征环境三个维度出发,运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构建森林康养评价指标体系,剖析指标体系的层级结构。研究发现:(1)运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分析法分析指标体系中心度和原因度。其中,中心度较高的指标有地热温泉资源(8.64)和健康养生价值(10.00),表明其在指标体系中重要性较强;原因度较高的指标有适游期(0.83)和特殊符号(1.30),表明这些因素在指标体系中显著影响其他因素。(2)指标体系层级结构通过解释结构模型构建,为5阶3级递阶结构,包括根本层、中间层和表象层,层级越高对森林康养评价指标体系影响越大。(3)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度,将其划分为自治、依赖、关联和独立要素。文章基于康复性景观理论,首次从需求角度揭示森林康养评价因素和层级结构,协调不同森林康养群体需求,为森林康养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服务价值提升提供决策参考,并从全国和省域层面提出政策启示:(1)全国层面上,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共享发展机制;依托特殊符号,强化营销策略。(2)省域层面上,立足特色资源,深入挖掘森林康养价值。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如意 王丽 杨正大 金君宋 宋艳冬 周国模
【目的】构建客观性和科学性更强的森林康养指标体系,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及认证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现有森林康养相关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作为数据源,引入Meta整合的方法进行归纳汇总,结合国内已有指标体系和已发布标准,构建综合性更强的新的指标体系,再通过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和模糊关系合成原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从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区位条件3个方面整合构建了包含32个基础指标的三级指标体系,一定程度减轻了现有指标体系由于侧重旅游资源、景观规划、地理和林业领域,而出现的分类模糊和指代重复交叉等问题;(2)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环境条件权重隶属度最高,为0.497 5,其中人体舒适度和负氧离子含量2项指标被更多地认为对森林康养功效最有利;资源条件权重隶属度为0.368 8,其中森林面积和覆盖率指标权重显著高于其他指标,可能与现阶段关于具体森林结构对康养功效影响规律研究不足有关,区位条件指标隶属度最低,为0.133 7。【结论】将Meta整合的方法引入森林康养指标体系构建是可行的;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呈现目前公众对森林康养指标的认可度。后续可深入研究人体舒适度、林分密度等对森林康养功效的影响以及加强基地医学实证探索。图1表2参37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眉芳 徐文煦 刘长乐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大面积森林遭到破坏,如何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是时代赋予的"必答题"。森林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有自己的生态环境评判标准,当前的森林认证体系是2001年启动建立的,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森林的开发利用水平,更好地实现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文章从森林生态服务认证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森林生态环境认证标准,并按照保护与开发并举的理念,进一步探索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
森林生态 服务认证 森林康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灯明 何彪 蔡江莹 杨璇 朱连心
文章以森林康养旅游潜在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潜在游客选择体验森林康养旅游的决策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有超七成的被调查者评价自己之前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森林康养,说明森林康养旅游整体品牌形象尚未建立;(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个因素会显著正向影响潜在游客选择体验森林康养旅游的行为意向;(3)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同时在行为态度和行为意向之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楠 魏云洁 郑姚闽 石金莲
在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森林康养旅游在满足人们对自然需求的同时,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论文从舒适度、生态敏感性和开发条件3个维度构建了森林康养旅游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森林康养旅游市场需求及发展潜力较大的北京市为例,结合多准则决策AHP方法与GIS空间分析工具进行定量评价及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森林康养旅游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中,舒适度的重要性权重最高;二级指标中,重要性权重最高的是植被质量,优良的森林资源是森林康养旅游的首要条件。(2)北京市森林康养旅游空间适宜性水平由低到高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共4个等级,其中,Ⅲ级和Ⅳ级区域面积占适宜性等级区域总面积的53%,主要集聚在西北部山区。(3)从自然分区尺度分析,浅山区以Ⅲ级、Ⅳ级区域为主;深山区以Ⅱ级、Ⅲ级区域为主;就山区整体看,75%的Ⅲ级、Ⅳ级区域分布在深山区。平原地区为居民提供日常森林游憩空间,浅山区以标准化森林产品为主,深山区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4)从行政区尺度分析,各行政区森林康养旅游空间适宜性等级分布不均衡,空间上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适宜性等级逐渐降低的趋势,延庆区、怀柔区、密云区可作为北京市森林康养旅游的优先发展区域。(5)在发展策略上,参考旅游资源对森林康养旅游空间分布的影响,延庆区探索“乡村民宿+冬季滑雪+长城文化”特色发展模式;怀柔区森林资源位居全市首位,打造“生活在森林中:绿色养生膳食+山居小镇+森林氧吧”的深度体验与“标准森林产品”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密云区围绕密云水库打造“亲子游+山地温泉”的发展模式。研究结论可为森林康养旅游空间优化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凤英 雷巍娥
森林康养依托优质的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传统医学有机结合,配备相应的康养设施,开展森林疗养、养生、康复、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行为。森林康养产业作为林业生态建设和健康服务新业态,在我国尚处于萌芽阶段,近五年来,湖南省森林康养产业取得了较多成绩,同时专业人才缺乏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制约也越来越明显。由于缺乏正规的培训导致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森林康养课程框架,基于工作任务明确课程内容,依托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把握课程设置合理性,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探索该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路径。
关键词:
产业需求 森林康养 课程开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丛丽 张玉钧
随着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恶化和城市人群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健康保健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森林康养不仅在林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将成为国民共享的一种生态福利。森林环境可以减轻压力,产生放松身心效果。森林康养是近年来国际非常流行的一种健康体验模式,集林业、医疗、卫生、养老、旅游、教育、文化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小琴 陈贵松
根据态度的知、情、意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森林康养公众认知与情感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康养公众认知与情感对其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喜欢森林环境及康养活动和森林康养项目兴趣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提出传播森林康养知识,增强康养元素认知;推动森林康养林培育,注重森林康养体验;加强森林康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保证康养服务品质等提升公众森林康养行为意向的建议。
关键词:
森林康养 公众认知 公众情感 行为意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宁 杨有能 李金宇
森林康养作为林业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和“两山”理念等方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有一定的优势,但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存在设施建设不完善、产品同质化严重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综合梳理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历程,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促进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健康中国 森林康养 SWOT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高丹丹 王姝雅 刘鹏 李顺龙
文章以消费者对森林康养产品的购买意愿为研究对象,以伊春市为切入点,从消费者认知视角出发,探讨消费者对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影响以及变化趋势。运用SPSS21软件对初始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来提取关键影响因子,并运用AMOS21软件构建消费者对森林康养产品购买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根据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得出认知态度、产品外部线索、产品内部线索、营销环境对消费者购买森林康养产品的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的结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宁 杨有能 李金宇
森林康养作为林业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和“两山”理念等方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有一定的优势,但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存在设施建设不完善、产品同质化严重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综合梳理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历程,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促进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健康中国 森林康养 SWOT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