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51)
- 2023(17108)
- 2022(14725)
- 2021(13825)
- 2020(11655)
- 2019(27063)
- 2018(26949)
- 2017(51290)
- 2016(28110)
- 2015(31831)
- 2014(31824)
- 2013(30841)
- 2012(27961)
- 2011(24998)
- 2010(24919)
- 2009(22620)
- 2008(22092)
- 2007(19372)
- 2006(16804)
- 2005(14568)
- 学科
- 济(104621)
- 经济(104495)
- 管理(87859)
- 业(77784)
- 企(67354)
- 企业(67354)
- 方法(51914)
- 数学(44680)
- 数学方法(43889)
- 财(29427)
- 农(27528)
- 中国(26673)
- 学(25231)
- 业经(23985)
- 理论(20858)
- 制(20738)
- 地方(20281)
- 务(19695)
- 财务(19592)
- 财务管理(19546)
- 环境(18932)
- 企业财务(18500)
- 和(18144)
- 农业(18138)
- 划(17633)
- 贸(17185)
- 贸易(17178)
- 技术(17020)
- 易(16671)
- 银(16367)
- 机构
- 大学(387964)
- 学院(387429)
- 管理(155154)
- 济(144456)
- 经济(140985)
- 理学(133798)
- 理学院(132309)
- 管理学(129547)
- 管理学院(128824)
- 研究(125919)
- 中国(94348)
- 京(82865)
- 科学(82276)
- 财(68035)
- 农(66408)
- 所(63599)
- 业大(61475)
- 研究所(58452)
- 中心(58319)
- 江(57727)
- 财经(54119)
- 农业(52322)
- 北京(51694)
- 范(50755)
- 师范(50112)
- 经(49307)
- 院(46819)
- 州(46495)
- 技术(44643)
- 经济学(42224)
- 基金
- 项目(271760)
- 科学(212023)
- 基金(195142)
- 研究(194446)
- 家(172265)
- 国家(170863)
- 科学基金(146209)
- 社会(119340)
- 社会科(112979)
- 社会科学(112946)
- 省(107835)
- 基金项目(103315)
- 自然(98145)
- 自然科(95858)
- 自然科学(95826)
- 自然科学基金(94036)
- 划(91038)
- 教育(90957)
- 资助(81463)
- 编号(79580)
- 成果(63519)
- 重点(61049)
- 部(58678)
- 发(56856)
- 创(56437)
- 课题(55346)
- 科研(52733)
- 创新(52640)
- 计划(50734)
- 大学(50302)
- 期刊
- 济(155491)
- 经济(155491)
- 研究(107253)
- 中国(75459)
- 学报(66930)
- 科学(59223)
- 管理(59218)
- 农(58550)
- 财(54141)
- 大学(50233)
- 学学(47295)
- 教育(46586)
- 农业(40308)
- 技术(36983)
- 融(29639)
- 金融(29639)
- 业经(26198)
- 财经(25545)
- 经济研究(24267)
- 业(22558)
- 经(21790)
- 图书(21300)
- 版(19615)
- 问题(19390)
- 科技(19328)
- 技术经济(18493)
- 统计(17993)
- 理论(17634)
- 业大(17422)
- 资源(17354)
共检索到560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顺仙 王国聘 于建华 陈昕
针对在市场引导下池塘养殖始终伴随的富营化加剧、溶氧量降低、有害物质超标、鱼病频发等水环境风险,着重分析了不同类型淡水池塘养殖模式的水环境达标要求和管理差异,主张采用WebGIS信息系统与多种技术集成创新的方法,建构水环境综合管理体系,以提升对不同类型池塘养殖水环境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风险预测预警能力,实现对养殖池塘水环境的达标监测、动态监控,促进预评预警、决策咨询及规范管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吉方 董双林 文良印 张美昭 张兆琪
于1998年4~9月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为鲤、草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及鲢、鳙设计了4种混养模式。经测定,淡水白鲳模式(FP)、草鱼模式(GC)和罗非鱼模式(TH)模式的光能利用率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GC和TH的光能利用率相对较高;总能量转化率以鲤模式(CC)和FP较高,TH最低;饲料能转化效率在FP最高,TH最低,而且各放养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下降;FP的N利用率很高,TH最低,N和P利用率在4种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模式的产投比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C、TH的产投比在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最大时有所下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丽荣 徐翔
中国水产养殖业的长期快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带来了严重的内源性污染。为了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以生命周期为基础,通过能量守恒法与养分平衡法确定水产养殖的环境影响,而后探讨不同养殖模式下的传统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视角下的成本收益差异。结果显示:多种鱼类共存的混养模式环境成本最低,单养模式较之略高,立体养殖模式下的环境成本远远高于前两种养殖模式。两种视角下的成本收益率,混养模式最高,单养模式次之,立体养殖模式最低。因此,推广合理搭配的多种鱼类共生的混养模式;集中处理单养模式下的养殖污染;增加立体养殖模式下污染分解与过滤环节,实现塘内养分与农地共享,减少养殖环境污染,增加收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邢丽荣 徐翔
本文基于江苏、广东与海南省的572份有效调查数据,运用SBM模型评价中国不同水产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发现水产养殖业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低下不是单一养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分布类似,存在极少数效率较高的养殖户与绝大多数低效率养殖户,并且养殖户之间的差异极大。因此,本文提出迫切需要对水产养殖进行重大的、全面的技术改进与技术应用,且不同的养殖模式需要采纳不同的技术改进路径、应用不同的技术。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经济效率 环境效率 SBM模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虎 高志慧 吴佩琏 李杰 梁义标 任永平 邹德才 张健 卢胜尧
池塘养殖长江水系蟹种,宜亩放养量10—15公斤,规格120─160只/公斤。蟹池可适当混养鲢、鳙、草鱼鱼种,每亩放养70—100尾,以利于改善水质和后期河蟹的饲料。在成蟹池中围栏配养幼蟹,可解决扣蟹来源,节约成本。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高宇 张翔 黄晓林 肖国强 蔡景波
为了揭示台州温岭地区海水池塘不同养殖模式间的物质流动规律,以贝类单养和虾贝综合养殖2种模式的海水池塘为研究对象,基于EWE 6.5软件分别构建了14和15个功能组的Ecopath模型。结果显示,综合养殖模式第Ⅰ、Ⅱ营养级之间物质传输效率(52.1%)高于贝类单养模式(26.5%),同时其碎屑组的物质流通量占比(20.81%)也高于贝类单养模式(4.64%)。与贝类单养模式相比,综合养殖模式关键种从大型浮游动物转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混合营养效益分析显示虾功能组主要对浮游生物和碎屑产生影响,导致浮游动物生态营养学效率(Ecotrophic efficiency, EE)升高,浮游植物EE值降低,而两种模式中贝类功能组混合营养效益未发生明显改变。贝类单养和虾贝综合养殖模式的Finn's循环指数分别为2.75%和13.21%,系统连接指数分别为0.256和0.250,杂食指数分别为0.049和0.065,这表明由于综合养殖模式具有更完善的食物网,整体结构要优于单养模式,但两种模式整体成熟度和稳定性均较低,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可引入新功能组,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稳定性、饵料利用率以及养殖效益。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鲍传和
淡水白鲳80∶20成鱼池塘高效养殖模式研究鲍传和(安徽农业大学水产系,合肥230036)在池塘养殖时主养品种(吃食性鱼)占80%,配养鱼类(滤食性鱼)占20%,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在养殖中保持良好水质,简称80∶20模式。这一健康养殖模式打破传统思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岩
Currently used seawater pond culture models are evaluated, and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optimizing pond culture model are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indicates that appl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olyculture has been limited in single pond. Inputted nutrients such as feed and fertili...
关键词:
海水池塘 混养 系统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费聿涛 李秋芬 张艳 成钰 李莉 王晓红
通过对2014年7—8月山东省青岛市红岛邵哥庄(SGZ)和宿流(SL)两个社区的发生刺参腐皮综合征和未发病刺参养殖池的环境因子跟踪监测和对比,解析发病的原因。从发病前至发病后,分别监测了两地多个池塘水体中的4类可培养细菌(总异养菌、弧菌、硝化细菌和硫化细菌)和6项理化参数(温度、p H、盐度、溶解氧、无机氮、COD),以及沉积环境中6类可培养细菌(总异养菌、弧菌、硝化细菌、硝酸盐还原菌、硫化细菌、硫酸盐还原菌)和4项理化参数(pH、氧化还原电位、硫化物、有机碳)。结果表明,刺参发病时,邵哥庄发病池(SGZ-1~#)环境中细菌数量与未发病对照池(SGZ-2~#)无显著差异,但温度高达25.9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海 周刚 李旭光 周军 张彤晴 王桂民
为探讨夏季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河蟹)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及综合增温潜势,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池塘养殖河蟹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进行原位测定。结果显示,夏季河蟹养殖池塘均表现为CO2、CH4和N2O的源,其中CH4夏季排放量达(42.62±9.55~95.09±10.89)g/m2,CO2排放量达(6.91±2.18~12.52±3.11)g/m2,N2O有微弱排放;夏季河蟹池塘保持一定的水生植物覆盖能显著减少CO2/CH4的排放,较无水草种植区域,减少CO2排放52.47 g/m2,减少CH4排放5.61 g/m2,对N2O排放无显著性影响;种植水生植物减缓综...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磊 戴明 赵永超 陈玉生 许呈林 王帅杰 蒋玫
为了评估碱蓬(Suaeda glauca)、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对海水养殖池塘的综合修复效果,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多年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的实验方法,通过投放碱蓬、双齿围沙蚕开展文蛤养殖池塘水质富营养化、沉积物污染的生物综合修复研究。实验共设置8组,分别为:A1(30棵碱蓬),A2(20棵碱蓬),A3(10棵碱蓬);B(0.20 kg·m~(-2)双齿围沙蚕);C1(30棵碱蓬+0.20 kg·m~(-2)双齿围沙蚕),C2(20棵碱蓬+0.20 kg·m~(-2)双齿围沙蚕),C3(10棵碱蓬+0.20 kg·m~(-2)双齿围沙蚕);D(仅有沉积物和海水,对照组)。结果显示,综合修复条件下,碱蓬、双齿围沙蚕的生长状况良好,各复合试验组水体中溶解无机氮(DIN)浓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C1组DIN浓度下降了14.10%,C2、C3试验组DIN分别上升了18.06%、42.89%;水体中溶解无机磷(DIP)浓度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40.00%(C1)、28.57%(C2)、19.30%(C3);各复合试验组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26.80%(C1)、26.03%(C2)、19.30%(C3);沉积物中TOC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48.07%(C1)、38.71%(C2)、43.47%(C3)。研究结果表明,碱蓬、双齿围沙蚕复合作用对文蛤养殖池塘水体中营养盐、沉积物中硫化物、TOC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海水养殖池塘水体、沉积物环境的综合修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池塘养殖 碱蓬 双齿围沙蚕 综合生物修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皮坤 张敏 李庚辰 熊鹰 李娟
2012年4~10月采用自制沉降颗粒收集装置收集主养草鱼和黄颡鱼池塘生态系统中沉降颗粒物,开展了颗粒物质的垂直沉降量以及沉降颗粒中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组成及沉降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可以显著提高池塘颗粒物质的垂直沉降量,主养草鱼池塘中颗粒物质垂直沉降量显著高于主养黄颡鱼池塘(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孙忠 王跃斌 陆建学
2010年6~11月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3种不同养殖模式的池塘中观测了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及其粒级结构。结果表明:池塘中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为(5.29±0.13)~(48.00±15.03)mg.m-3,最低值出现在养殖初期6月份,最高值出现在夏季8月份。养殖期间,池塘叶绿素a浓度显著高于港湾和近海。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的叶绿素a浓度,以"高位池"最高,"底充氧"其次,"增氧机"最低,但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现出养殖初期低,然后迅速上升,至8月份达最高值,再缓慢下降。分析认为,在海水养殖生态系统中,叶绿素a浓度主要受环境因子尤其是营养盐浓...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梁梓龙 解志龙 葛家春 马行空 姜晓东 吴旭干
为探究不同水草种植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池塘养殖性能的影响,本实验于2022年比较了[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单一种植、水花生和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1∶1种植、黄花水龙单一种植]三种水草种植模式下扣蟹的栖息选择性、生长性能、最终养殖效果和规格分布差异情况。结果显示:(1)黄花水龙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水花生且黄花水龙中栖息扣蟹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水花生中栖息的扣蟹,但黄花水龙中栖息扣蟹的数量明显较低;(2)在整个养殖阶段,黄花水龙组扣蟹的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1∶1种植组,水花生组扣蟹生长速度最慢;(3)水花生组扣蟹具有成活率高、一龄性早熟率低以及残蟹率低等特点,但1∶1种植组产量最高;(4)规格分布方面,各组扣蟹体质量主要集中于6.00~8.99 g和9.00~11.99 g这两个规格区间内,黄花水龙组扣蟹在9.00~11.99 g、12.00~14.99 g和≥15 g这三个区间内的比例均高于另外两组。综上所述,在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殖阶段,池塘种植黄花水龙较水花生能使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其产量以及成活率会降低,二者搭配使用可取得更高的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