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62)
- 2023(15297)
- 2022(13540)
- 2021(12743)
- 2020(10643)
- 2019(24729)
- 2018(24284)
- 2017(46612)
- 2016(25242)
- 2015(28442)
- 2014(28218)
- 2013(27486)
- 2012(25160)
- 2011(22344)
- 2010(21948)
- 2009(19643)
- 2008(18669)
- 2007(15761)
- 2006(13454)
- 2005(11115)
- 学科
- 济(96174)
- 经济(96063)
- 管理(69783)
- 业(65932)
- 企(54629)
- 企业(54629)
- 方法(46555)
- 数学(40883)
- 数学方法(40286)
- 农(26994)
- 财(23606)
- 中国(23416)
- 学(22587)
- 地方(22241)
- 业经(21237)
- 农业(18270)
- 贸(16823)
- 贸易(16813)
- 环境(16598)
- 易(16280)
- 理论(15882)
- 和(15870)
- 技术(15640)
- 务(15088)
- 财务(15015)
- 财务管理(14979)
- 制(14890)
- 企业财务(14106)
- 划(13718)
- 融(12091)
- 机构
- 大学(345295)
- 学院(344598)
- 管理(137869)
- 济(129660)
- 经济(126723)
- 理学(120698)
- 理学院(119323)
- 管理学(116986)
- 管理学院(116379)
- 研究(113989)
- 中国(81549)
- 科学(75376)
- 京(72988)
- 农(60047)
- 财(57101)
- 所(56722)
- 业大(56500)
- 研究所(52660)
- 中心(52401)
- 江(48402)
- 农业(47210)
- 财经(46937)
- 范(46416)
- 师范(45887)
- 北京(45283)
- 经(42837)
- 院(42523)
- 州(39900)
- 经济学(37975)
- 师范大学(37351)
- 基金
- 项目(252779)
- 科学(197129)
- 基金(181803)
- 研究(180503)
- 家(161089)
- 国家(159554)
- 科学基金(136062)
- 社会(111414)
- 社会科(105381)
- 社会科学(105349)
- 省(99704)
- 基金项目(97746)
- 自然(91487)
- 自然科(89210)
- 自然科学(89180)
- 自然科学基金(87513)
- 划(84551)
- 教育(82661)
- 资助(74467)
- 编号(73578)
- 成果(57682)
- 重点(56929)
- 部(54604)
- 发(53764)
- 创(52408)
- 课题(50265)
- 科研(49059)
- 创新(48940)
- 计划(47484)
- 大学(46742)
- 期刊
- 济(134025)
- 经济(134025)
- 研究(93075)
- 中国(60935)
- 学报(60350)
- 科学(53990)
- 农(53439)
- 管理(47569)
- 大学(44937)
- 财(43057)
- 学学(42417)
- 农业(37476)
- 教育(37127)
- 技术(30594)
- 业经(22997)
- 融(22373)
- 金融(22373)
- 财经(21260)
- 经济研究(20496)
- 业(20190)
- 图书(18985)
- 科技(18179)
- 经(18096)
- 资源(18076)
- 问题(17906)
- 版(17384)
- 技术经济(15864)
- 业大(15810)
- 理论(15561)
- 林业(14774)
共检索到479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欣曼 李锦 曾燏 张富斌 向伶俐 毛聆 马佳
为了深入了解典型山区河流唐家河水质本底状况,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10月在唐家河共设置了14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动物三类水生生物群落组成、种群密度和分布进行调查研究。(1)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 门42 科44 属51 种,其中硅藻门为优势类群;浮游动物共4 门9 科12 属19 种,原生动物为优势类群;底栖动物共3 门25 科16 属23 种,其中节肢动物(主要是水生昆虫)为优势类群。从平均密度和物种数量上比较,浮游植物均最多,底栖动物次之,浮游动物最少。(2)综合生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唐家河整体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为中污染,但不同研究区域所受污染程度不完全相同,其中旅游区为中度偏轻污染,科研区为中度偏重污染,居民区为中污染。(3)三类指示生物的适合度比较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的符合度最高为100%,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符合度均为57.1%,底栖动物水质评价结果的准确度最高,底栖动物是最适合唐家河类型山区河流水质生物学评价的指示生物,但在不同研究区域中三类指示生物的准确度有所差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国平 郭勇 刘大为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是衡量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绩效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内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尚未形成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研究针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忽视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的问题,借鉴WCPA评估框架,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在对陕西省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过程中,发现保护区存在产权权属不明、管理资金缺乏、生态旅游不"生态"、社区缺乏沟通等问题,并指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的关键在于明晰区内资源产权;扩大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生态监测重视程度,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建军
通过对山西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管理建设以及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摸清了保护区内自然资源保护、社区经济发展、野生动物损害庄稼、生态旅游开发、科研监测的服务功能提升、传统管理中的法律空白、自然保护区范围界线调查和必要性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社区群众从事管护参与保护、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控、落实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办法、强化科研监测、科学评价调查保护区范围界线等办法和对策,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科技人员以及社区管理服务人士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管理 自然资源 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
社区参与日益成为解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构建居民社区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以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Amo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居民对保护区的感知通过影响参与态度进而影响参与行为;参与机会对参与态度和参与行为都存在直接的正向影响,进而提出提高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社区参与 参与行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史文文 张鑫
以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构建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用DH算法确定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用GF算法综合评价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资源的丰富度。结果表明:在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资源指标权重方面,养生旅游资源自身条件的权重值最高;在综合评价方面,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7.252分,处于良好等级。在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挖掘自然养生资源的价值、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养生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特色产业与养生文化的融合等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子刚 赵金兰
文章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作为框架建立了一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黑龙江省七星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度,根据压力、状态和响应分析的结果,提出湿地管理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雄伟 盛方富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构建其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和研究分析其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状态—压力—响应—免疫(SPRI)"理论框架模型,设置生态环境状况、生态安全压力、生态系统响应、生态风险免疫等分项指标,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2017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基本情况及演变态势,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提供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雄伟 盛方富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构建其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和研究分析其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状态—压力—响应—免疫(SPRI)"理论框架模型,设置生态环境状况、生态安全压力、生态系统响应、生态风险免疫等分项指标,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2017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基本情况及演变态势,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提供借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凤 徐洁 徐基良 安丽丹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制定有效的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分析并评估其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储存和生境质量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果】(1)2000—2020年,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源供给量和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土壤保持量表现为逐期下降,碳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降水和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2)受黄河流域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在空间上表现为从黄河流域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强。【结论】面对黄河流域的复杂生态环境风险问题,建议强化全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注重植被保护和自然恢复,完善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并采取因地制宜的保护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布和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46848hm2,是以保护湿地、草甸草原、沙地樟子松疏林及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综合性保护区。境内自然环境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但由于近几年来自然和人类的双重作用,生态环境压力很大,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本文分析了目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今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辉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宋立奕 艾畅 谭成江 王煜
在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选用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稀有性等7项一级指标及其下15项二级指标进行赋值,对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该保护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促进其科学管理、提升保护成效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茂兰 自然保护区 生态质量评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孔洋阳 韩海荣 康峰峰 王清春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目前正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严重影响。为衡量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程度,以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从保护区内社会经济活动程度、湿地环境状况、保护对象状况3个方面的12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该保护区保护对象水鸟的状况良好,湿地状况受气候影响较大,并受到石油开采影响程度正逐渐减小,而畜牧业及种植业对其影响逐渐显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最终结果等级为较好。图2表5参15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 高吉喜 王金生
运用3S技术,分析辽宁省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合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不同时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0年期间,保护区总面积增加6%,湿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未利用地、水域、农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净增值为6.96×106元/年,增长率0.04%。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构成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表明自然保护区对生态服务作用的保护和维持效果较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文斌 郭建荣 吴丽荣 王希群
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是山西省建立的首批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章以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结合保护区的现状和国家自然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提出如何适应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相关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丽 武振良 侯继华 李明旭 何念鹏
为了增强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区间的生态系统质量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基于“理想参照系和关键指标”的理念,提出量化关键指标阈值和生态系统质量的算法,并以额尔古纳、辉河和锡林郭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开展具体的评估工作。研究发现:(1)额尔古纳保护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84.59)显著高于辉河(69.26)和锡林郭勒保护区(63.41)。(2)三个保护区不同功能区间的生态系统质量指数无显著差异。(3)2000—2018年,额尔古纳和锡林郭勒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但辉河保护区无明显变化。本文提出的评估方法能科学、快速地评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质量现状及变化,可量化其恢复潜力,并能实现评估结果间的比较,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自然保护区游客环境态度与行为初步研究——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主要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研究——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综合影响的认知研究——以陕西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标识牌解说效果研究——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旅游在保护区CHANS中的交互作用——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关于生态补偿机制基本法律问题研究——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例
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浅析——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