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11)
- 2023(18528)
- 2022(15924)
- 2021(14933)
- 2020(12397)
- 2019(28741)
- 2018(28212)
- 2017(53619)
- 2016(28982)
- 2015(32725)
- 2014(32697)
- 2013(32259)
- 2012(29864)
- 2011(27183)
- 2010(26962)
- 2009(24514)
- 2008(23785)
- 2007(20630)
- 2006(18168)
- 2005(16170)
- 学科
- 济(121391)
- 经济(121239)
- 管理(79358)
- 业(75787)
- 企(60690)
- 企业(60690)
- 方法(51884)
- 数学(45400)
- 数学方法(44831)
- 中国(36848)
- 农(33687)
- 财(28395)
- 地方(28333)
- 业经(26799)
- 学(25337)
- 贸(23086)
- 制(23074)
- 贸易(23065)
- 农业(22534)
- 易(22398)
- 银(19398)
- 银行(19349)
- 环境(19004)
- 融(18771)
- 金融(18769)
- 行(18645)
- 和(18426)
- 技术(18243)
- 理论(17963)
- 发(16523)
- 机构
- 大学(409524)
- 学院(406673)
- 济(167498)
- 经济(164090)
- 管理(158148)
- 研究(144301)
- 理学(136506)
- 理学院(134960)
- 管理学(132550)
- 管理学院(131821)
- 中国(109128)
- 科学(88643)
- 京(88519)
- 财(75672)
- 所(72398)
- 农(68922)
- 研究所(66120)
- 中心(65061)
- 业大(61343)
- 财经(59954)
- 江(58917)
- 北京(56609)
- 范(54952)
- 经(54808)
- 师范(54390)
- 农业(53778)
- 院(52753)
- 经济学(50906)
- 州(47575)
- 经济学院(45771)
- 基金
- 项目(280252)
- 科学(220189)
- 研究(203890)
- 基金(203557)
- 家(178861)
- 国家(177403)
- 科学基金(151300)
- 社会(129082)
- 社会科(122303)
- 社会科学(122274)
- 省(107577)
- 基金项目(107397)
- 自然(98054)
- 自然科(95785)
- 自然科学(95760)
- 自然科学基金(94018)
- 教育(93185)
- 划(91770)
- 资助(84074)
- 编号(82085)
- 成果(66608)
- 重点(63176)
- 发(62690)
- 部(62088)
- 创(57928)
- 课题(57084)
- 创新(54166)
- 国家社会(53644)
- 科研(53539)
- 教育部(53113)
- 期刊
- 济(184620)
- 经济(184620)
- 研究(122940)
- 中国(83059)
- 学报(66040)
- 农(63336)
- 科学(61217)
- 管理(58653)
- 财(56037)
- 大学(50239)
- 学学(47102)
- 教育(46676)
- 农业(43928)
- 融(36896)
- 金融(36896)
- 技术(35610)
- 业经(30153)
- 经济研究(29802)
- 财经(29098)
- 经(24972)
- 问题(24057)
- 业(23438)
- 图书(21350)
- 科技(19683)
- 技术经济(19291)
- 贸(19256)
- 理论(18920)
- 版(18668)
- 资源(18370)
- 世界(18287)
共检索到609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封志明 吴映梅 杨艳昭
在经济增长日益快速和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中国,社会和谐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选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人文发展指数作为评价和谐社会发展的主要依据,从全国、分省、分县3个空间尺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国人文社会发展态势及其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国家层面,中国人文发展指数2005年达到0.755,处于中等人文发展水平;②分省尺度,中国人文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地区差异明显,人均GDP的区域差异是导致中国分省差距的重要因素;③分县尺度,中国处于中等人文发展水平的土地和人口都在4/5以上,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分布,高低两极差异悬殊。
关键词:
人文发展指数 分县 中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少言 赵玉龙
乡村发展水平是衡量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和程度的标志,村域尺度乡村发展水平可以真实反映乡村发展现状和问题。以甘肃环县250个乡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综合测算乡村发展水平,并对乡村发展水平地域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县乡村发展水平由西北向东南呈现出低—高—低的梯度变化规律,同一发展水平等级的乡村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不同等级乡村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相对聚散有序,是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和产业结构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县村域分类发展策略,指导乡村转型发展。
关键词:
乡村发展水平 村域 发展类型 环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焰 封志明 杨艳昭
运用GIS技术,基于1km×1km栅格尺度,计算了中国的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并系统分析了二者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价了中国人居环境的气候舒适期与适宜性。结果表明:①中国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空间分布大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中国人居环境的气候适宜性整体呈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由高原、山地向丘陵、平原递减的趋势;②基于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中国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期地域差异显著,最高值分布在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东南部,舒适期长达12个月,青藏高原和天山山地等高寒地区为全年气候不舒适区;气候舒适期超过半年(6个月)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3强;气候舒适期为12个月的地区,面积不足全国的1%;...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东 金凤君
对不同尺度区域的交通发展研究是交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中国不同区域间公路网络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仅在31个省级行政区尺度上考察这种差异存在较大局限性;在地级行政区尺度上的研究能够更加精确地考察公路网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公路网络相关的9个指标,运用加权平均法构建区域公路网络综合评价模型,对地级行政区尺度公路网络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划分为三级区域,空间上具有东、中、西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其次,选取7个区域经济相关指标,构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模型以及区域公路网络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模型,证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后,通过计算协调指数,对333个地级行政区公路网络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并划分为"超前"、"协调"和"滞后"三类区域。其中滞后区域与第三级区域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公路网络发展水平较低且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地级行政区有92个,是未来中国公路网络优化升级的重点区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录仓 武荣伟
文章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应用变异系数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刻画了中国2 283个县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县域尺度上人口老龄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胡焕庸线"是重要分界线,东南半壁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西北半壁。(2)2000~2010年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变化明显,高度老龄化区域在沿海地区表现出"破碎化"特征,在内陆地区表现出连绵化特征;较高老龄化区域跨越了"胡焕庸线",在西北半壁大量出现;中度老龄化区域空间扩散明显,在兰新铁路沿线呈带状分布,在东北地区呈蔓延式扩散;低度老龄化区域空间集聚趋势有所增强。(3)人口老龄化的增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与空间关联。总体上看,东北部分边境和内陆地区增长速度高于沿海地区,老龄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增长速度较慢,而水平较低的区域增长速度较快。(4)影响人口老龄化时空变化的首要因素是基期老年人口比重和人口年龄结构的更替,而人口流动也是影响区域人口老龄化格局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时空变化 县域尺度 影响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录仓 武荣伟 刘海猛 周鹏 康江江
2000年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新常态与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县域尺度出发,基于2000和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应用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10年间中国2283个县域单元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模式多样,胡焕庸线西北半壁以均质化、轴带特征为主;而胡焕庸线东南半壁则呈现出核心—外围的分布特征。22000-2010年间,人口老龄化均值从6.7%增至8.7%,表明中国县域全面进入老年型社会,步入老年型的县域多集中于内陆、东北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10年间人口老龄化总体空间格局较为稳定,但人口老龄化的变动趋势差异显著。3人口老龄化在"胡焕庸线"两侧、不同地域类型间、城乡间、民族自治地区与非民族自治地区间、贫困与非贫困地区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变动的方向并不一致。4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核心因素为各区域往期人口年龄结构、步入老年序列人口比重、人口流出的比例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恭伟
本文在UNDP创建的HDI三个维度基础上,根据中国人类发展的特点,增加脱贫和公平维度,构建中国人类发展指数(CHDI),并运用中国各省区市2003、2005和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出中国各省区市人类发展指数(CHDI)值,揭示各省区市人类发展水平现状,对各省区市人类发展水平、趋势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各省区市人类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划分,为科学分析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影响因子,揭示中国各省区市人类发展规律,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人类发展 指标体系 CHDI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诸大建 刘国平
本文从低碳经济的视角,运用LMD I方法将中国及二十国集团其他国家1990-2006年的人文发展效应分解为碳排放效应、技术效应以及服务效应,以测度各自对总效应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人文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缘于碳排放量的增加,2000-2006年碳排放效应呈现放大趋势,而技术效应与服务效应则逐渐减少。提出了相对减排及提高技术效应和服务效应的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人文发展 LMDI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寿江 李小建
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以中部六省为例,通过计算中部六省各县市的人均GDP指数与福利指数,并提出上行与下行及其衍生概念,分析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均GDP指数的"伸缩性"明显大于人均福利指数的"伸缩性"。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福利水平有下降的趋势;经济水平一般的地区福利水平比较稳定;经济水平低的地区福利水平有上升的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段呈 余成群 李少伟 钟志明 何永涛
[目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客观了解西藏高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探讨农业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为高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白朗县为典型县域案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从农业生产、农业资源、农业环境、农业生态和农民生活5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系统构建评价体系,基于统计数据、遥感数据和调研数据评价2016—2020年白朗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影响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驱动因素。[结果]2016—2020年,白朗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16年的0.102 7提高到了2020年的0.233 9,增长约2.28倍。其中,农业生产、农业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升,但农业资源水平2018年后却持续下降。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因素表明农林水事务性支出与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负效应(p<0.001),随着农林水事务性支出的降低,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会提高。[结论]白朗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面贡献较大,但农业资源方面仍是绿色发展的短板,因此今后白朗县农业绿色发展还需注重农业资源利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傅利福 任诚信 厉佳妮 吴慧慧
人口结构和金融结构的协调发展水平会影响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中国人口结构和金融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并提出数字技术提升两者协调发展水平的路径。研究发现:人口结构和金融结构系统发展处于良好协调阶段,样本期内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已达到优质协调等级。数字金融的引导作用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和金融结构相匹配以及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当数字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其对人口结构与金融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负向影响,当跨越第一门槛时,这种影响变为正向,但跨越第二门槛后,数字金融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变得不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吕荣杰 郝力晓
科学有效测度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是响应国家科技战略的有益尝试。运用熵权法,从制度环境、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生产应用4个维度测度2003—2018年中国省际人工智能发展指数,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对其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属于人工智能发展领跑者,山东、辽宁、天津、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福建属于追赶者,其余省份属于落后者;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区域差异较大,其中,东—西、东—中、东—东北差异是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内差异和西部地区内差异为次要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可以分为2003—2006年、2007—2010年、2011—2014年和2015—2018年4个阶段;考察期内,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扩展效应,东北地区呈现出两极分化效应,中部地区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相当,西部地区呈现出多极化效应。结论可为健全科技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为研究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提供实证数据,为系统布局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优势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何立华 成艾华
基于最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分县数据,本研究较为全面地考察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突出问题。实证结果表明:(1)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教育发展始终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并不存在缩小的趋势;(2)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教育发展是不均衡的,教育成就相对较低的县市同样也是教育不平等现象相对突出的县市;(3)普遍而言,相对于汉族,少数民族不仅平均受教育程度低,而且教育平等程度也比较低;(4)少数民族内部的教育不平等及其与汉族的教育成就差距,是影响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教育不平等最为关键的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江蕾,蒋远馨
文章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52-2002年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人口死亡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是引起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原因;在1952-2002年间,中国人均GDP每增加1000元,人口死亡率对数发生比就相应地降低0.1‰,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人口死亡率 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笑飞 鲁春霞 安凯
低碳经济方兴未艾,是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层次分析和k均值聚类方法,构建了一套针对中国省域尺度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论文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得出了4种类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低碳区、相对低碳区、相对高碳区和高碳区,并分析了影响省域低碳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相对优势指标和相对劣势指标。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一多半的省份属于相对高碳和高碳区,由此说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处于相对高碳阶段。论文最后指出,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重要的是"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即指开发新能源和增加林地植被覆被,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增大对温室...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 省域尺度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