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6)
2023(10262)
2022(8711)
2021(8264)
2020(6990)
2019(16098)
2018(16014)
2017(30463)
2016(16336)
2015(18353)
2014(17726)
2013(17334)
2012(15716)
2011(13885)
2010(13165)
2009(11654)
2008(10873)
2007(8688)
2006(7169)
2005(5649)
作者
(44079)
(37142)
(36682)
(34884)
(23540)
(18111)
(16825)
(14782)
(14254)
(13024)
(12965)
(12447)
(11717)
(11377)
(11318)
(11249)
(11141)
(10860)
(10617)
(10542)
(9086)
(8797)
(8776)
(8630)
(8400)
(8387)
(7972)
(7894)
(7626)
(7304)
学科
(63373)
经济(63320)
管理(45400)
(41795)
(33504)
企业(33504)
方法(31445)
数学(28328)
数学方法(27942)
(18648)
地方(16272)
(15486)
中国(14084)
业经(13501)
农业(13032)
(13020)
环境(11370)
(10530)
(10310)
财务(10273)
财务管理(10251)
资源(9912)
(9825)
贸易(9821)
企业财务(9656)
技术(9645)
(9500)
理论(9307)
(8948)
(8365)
机构
学院(214350)
大学(212271)
管理(86552)
(82636)
经济(80873)
理学(76265)
理学院(75408)
管理学(73934)
管理学院(73529)
研究(67539)
中国(49104)
科学(44845)
(43059)
(38323)
业大(35795)
(35755)
中心(33204)
(32487)
(31205)
农业(30333)
研究所(30286)
财经(29748)
(28880)
师范(28581)
(27210)
(25554)
北京(25359)
经济学(25189)
(24763)
经济管理(23323)
基金
项目(163230)
科学(128763)
基金(118704)
研究(116782)
(104936)
国家(104098)
科学基金(89924)
社会(73893)
社会科(69925)
社会科学(69901)
(66574)
基金项目(64307)
自然(60456)
自然科(58894)
自然科学(58877)
自然科学基金(57789)
(54781)
教育(53413)
资助(47252)
编号(46814)
重点(37001)
(35560)
(35423)
成果(35122)
(34343)
创新(32130)
科研(31951)
课题(31509)
计划(30799)
国家社会(30728)
期刊
(81641)
经济(81641)
研究(52142)
中国(38691)
学报(36001)
(33001)
科学(32504)
管理(28545)
(28368)
大学(26791)
学学(25223)
农业(23155)
技术(19537)
教育(19470)
资源(15229)
业经(14907)
财经(13471)
(13294)
(12962)
金融(12962)
经济研究(11927)
问题(11623)
图书(11564)
(11522)
(10752)
科技(10545)
技术经济(9759)
统计(9631)
(9587)
财会(9511)
共检索到291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覃事娅  尹惠斌  熊鹰  
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估耕地资源的完全价值,对缓解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以及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基于耕地的不同价值构成,选用相应的评估方法对湖南省不同等级耕地的总价值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为:1~5等耕地资源单位面积的总价值分别为547 248.13、481 610.77、430 745.34、385 860.49和336 190.93元/hm2;不同等级耕地上3种耕地价值的构成不一样,社会保障价值在所有不同等级耕地总价值中所占比重最大。这一研究结论对于显化耕地资源的完全价值以及抑制耕地资源的过度流失具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明权  李龙  尹少华  
农地不仅具有基本的经济产出价值,同时还具有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由于其市场机制的缺陷,对农地资源价值认识不充分,将会导致农地征收过程中农地补偿标准过低和农民权益损失。基于农地资源三类不同的价值,分别运用了相应的计量模型对湖南省2005—2014年的10年被征收农地资源的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过去10年农地征收过程中,湖南省农地资源价值非市场价值损失高达56亿多元,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今后必须要重视农地资源的生态价值,提高农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更好地保障农民权益。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毓莹   周浩  
湖南省耕地“非粮化”现象日趋凸显,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提出“非粮化”缓释策略,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0年湖南省地理空间属性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析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格局及驱动机理,并提出缓释策略。结果表明:1)湖南省耕地“非粮化”水平整体波动上升,粮食安全情势不容乐观。2007—2017年耕地“非粮化”水平较前一阶段小幅度下降,2018—2020年耕地“非粮化”水平增幅明显;2)县域耕地“非粮化”水平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并在年际间表现出由四周向中部聚集的态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凤凰县、泸溪县、麻阳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等地;3)粮食单产为耕地“非粮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地势起伏度的驱动程度最低,二者交互驱动力对“非粮化”的解释度达93.2%。基于此,未来湖南省应开展差异化的区域“非粮化”管控对策、提高粮食产出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以针对性地缓解耕地“非粮化”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毓莹   周浩  
湖南省耕地“非粮化”现象日趋凸显,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提出“非粮化”缓释策略,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0年湖南省地理空间属性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析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格局及驱动机理,并提出缓释策略。结果表明:1)湖南省耕地“非粮化”水平整体波动上升,粮食安全情势不容乐观。2007—2017年耕地“非粮化”水平较前一阶段小幅度下降,2018—2020年耕地“非粮化”水平增幅明显;2)县域耕地“非粮化”水平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并在年际间表现出由四周向中部聚集的态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凤凰县、泸溪县、麻阳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等地;3)粮食单产为耕地“非粮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地势起伏度的驱动程度最低,二者交互驱动力对“非粮化”的解释度达93.2%。基于此,未来湖南省应开展差异化的区域“非粮化”管控对策、提高粮食产出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以针对性地缓解耕地“非粮化”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叶姗  李世平  
该文以西安市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各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重建社会价值评估体系,运用机会成本法、替代法和影子价格法对其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耕地资源社会价值446.8546万元/hm2,其中社会保障价值占68.48%,社会稳定价值占33.52%。其总值为土地征收价格的4倍多,证明耕地资源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但是在耕地转用时补偿标准偏低。因此,应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和土地征收补偿机制,同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弱化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镕基  吴思斌  皮修平  
从经济学视角对水稻主产区湖南农业生产外部性环境价值进行评估,有助于重新审视类似区域现代农业全面价值。运用揭示偏好法和陈述偏好法等环境经济学价值评估方法,对2014年湖南农业(狭义种植业)生产产生的正外部性间接价值进行评估,探讨农田生态系统正外部性环境价值及其提升策略。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正外部性价值(间接价值)包括有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净化大气与土壤保持等5项功能。2014年湖南农业生产正外部性价值共计271.57亿元,占当年种植业GDP(直接价值)的13.44%。其中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净化大气与土壤保持等5项功能正外部性价值分别为79.62、63.86、62.82、5.03和60.24亿元。研究结果深化了人们对农业全面价值的认识,从宏观视阈为国家农业政策和补贴提供依据。因此,提升农业外部性价值要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为新型农户提供信息与现代技术,为传统循环农业模式现代化改造提供政策支持,开辟多功能农业经营的新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镕基  吴思斌  皮修平  
从经济学视角对水稻主产区湖南农业生产外部性环境价值进行评估,有助于重新审视类似区域现代农业全面价值。运用揭示偏好法和陈述偏好法等环境经济学价值评估方法,对2014年湖南农业(狭义种植业)生产产生的正外部性间接价值进行评估,探讨农田生态系统正外部性环境价值及其提升策略。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正外部性价值(间接价值)包括有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净化大气与土壤保持等5项功能。2014年湖南农业生产正外部性价值共计271.57亿元,占当年种植业GDP(直接价值)的13.44%。其中固碳释氧、涵养水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强  李支援  
分析了湖南省耕地资源的现状及合理利用的制约因素 ;从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后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诸方面 ,提出了湖南省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熊鹰  王克林  胡敢  郭娴  
文章分析了湖南省耕地面积对粮食生产贡献率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以及耕地退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状况。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粮食生产构成持久的约束作用,耕地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瓶颈。为了实现粮食安全,应采用的根本措施在于保持耕地数量平衡,防治土地资源退化,加强全民粮食安全意识,建立复合高效农田生态经济系统,合理开发后备耕地资源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王克林,郭娴  
湖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在全国农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耕地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态势。文章利用1949—1999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湖南省近5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地域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50年来,湖南省耕地总体呈逐年下降态势,且区域变化差异明显;其中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和科技进步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应华  陈国生  胡升辉  
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土地利用,造成耕地资源的进一步减少,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了解耕地的变化和利用状况。文章应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湖南省总人口、房地产投资、城市化水平、国民生产总值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与湖南省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变化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同时又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利用数量的变化状况,并根据模型预测了2010—2030年湖南省年末实有耕地面积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耕地的政策选择是控制人口增长、适时加快城市化进程、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效应、提高农业用地效益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利民  黄宇萍  刘专  
耕地田坎是社会与自然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人口规模与地形地貌对耕地田坎密度起决定作用。湖南省的耕地田坎密度与地形地貌显著相关,区域分布特征不明显。山区与丘陵区,同一坡度级、同一类型耕地的田坎系数是一致的。耕地田坎面积对粮食产量统计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土地调查与粮食产量统计的耕地标准应该统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全峰  胡守庚  瞿诗进  
揭示区域耕地经营格局特征有助于从区域层面解读耕地经营模式特点,切实有效提出区域耕地利用转型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本研究基于"集约-规模-产能"三要素提出耕地经营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借助协调度函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湖南省县域耕地经营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14年间,湖南省县域耕地经营协调水平整体较高,且空间格局差异明显:"长株潭"丘陵区集约指数较高,洞庭湖平原区规模指数较高,主要市辖区及其周边县域产能指数较高;(2)受不同地理区位和社会经济影响,湖南省县域耕地经营要素时空集聚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空间维度上,耕地经营协调度由"大集聚"向"小集聚"分布转变;时间维度上,规模指数自相关性较强且分布较集中,产能指数自相关性较弱且分布较分散;(3)从"投入-规模-产出"过程看,平原区呈现"高-高-高"特征,丘陵区表现"高-低-低"特征,山地区则为"低-低-低"特征。结合耕地经营格局时空演化特征成因,建议湖南各县域因地制宜地采用以粮食作物为主的集约经营模式,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复合经营模式和特色作物经营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会广  曲福田  陈江龙  
显化耕地资源价值 ,有利于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山东省为例 ,将耕地看作一个生态经济系统 ,按耕地资源价值形成的影响因素 ,以收益倍数法为基础 ,应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原理 ,对耕地资源进行价值核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琼峰  李明德  段建南  吴海勇  
应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四个方面对湖南省的耕地利用效益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了近20年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益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和各县市的耕地利用效益空间变异特征。研究表明,近20年湖南省耕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现增长趋势,而生态效益呈现下降趋势。全省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变异较大,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洞庭湖平原区和湘中东部丘陵区。湖南省在保护耕地资源数量的同时应注重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高,实现各地农业的均衡发展,在增加粮食单产的同时,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减小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能耗的空间差异,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协同增长,在耕地利用过程中控制化肥施用量的增长、增加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