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4)
- 2023(11881)
- 2022(10149)
- 2021(9855)
- 2020(8128)
- 2019(18626)
- 2018(18086)
- 2017(33128)
- 2016(17652)
- 2015(19596)
- 2014(18476)
- 2013(17684)
- 2012(15704)
- 2011(13758)
- 2010(13122)
- 2009(11882)
- 2008(10815)
- 2007(8423)
- 2006(6779)
- 2005(5548)
- 学科
- 济(64916)
- 经济(64858)
- 管理(46347)
- 业(42582)
- 企(34743)
- 企业(34743)
- 方法(31799)
- 数学(28793)
- 数学方法(28341)
- 农(17910)
- 中国(17902)
- 财(16934)
- 地方(13969)
- 业经(13676)
- 学(12955)
- 贸(12266)
- 贸易(12258)
- 农业(11909)
- 易(11887)
- 务(10936)
- 财务(10896)
- 财务管理(10866)
- 环境(10593)
- 企业财务(10270)
- 制(10147)
- 和(9629)
- 理论(9461)
- 技术(9427)
- 划(8618)
- 融(8498)
- 机构
- 学院(220660)
- 大学(218854)
- 济(87572)
- 管理(87342)
- 经济(85923)
- 理学(76728)
- 理学院(75808)
- 管理学(74132)
- 管理学院(73722)
- 研究(72134)
- 中国(54534)
- 科学(45690)
- 京(45168)
- 财(38838)
- 中心(35935)
- 农(35143)
- 所(33756)
- 业大(33622)
- 财经(31521)
- 研究所(31075)
- 江(30917)
- 范(30000)
- 师范(29658)
- 经(29022)
- 院(27622)
- 农业(27613)
- 北京(27085)
- 经济学(26697)
- 州(24908)
- 经济学院(24160)
- 基金
- 项目(165443)
- 科学(132702)
- 基金(122902)
- 研究(118593)
- 家(107862)
- 国家(107055)
- 科学基金(93998)
- 社会(76015)
- 社会科(72217)
- 社会科学(72203)
- 基金项目(65810)
- 省(64374)
- 自然(63032)
- 自然科(61640)
- 自然科学(61629)
- 自然科学基金(60488)
- 教育(55258)
- 划(55249)
- 资助(48598)
- 编号(47596)
- 重点(37643)
- 部(35890)
- 成果(35604)
- 创(35426)
- 发(35418)
- 创新(33206)
- 科研(33027)
- 国家社会(32193)
- 课题(31858)
- 教育部(31055)
共检索到314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寇杰锋 何报寅 刘芳 胡柯
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_(10))某一时刻或短期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气象条件控制,而一年或多年平均分布则主要取决于排放源。这些排放源与城市交通道路、工业区、城市建成区和开发区等的下垫面分布密切相关,而年地表温差可以综合反映下垫面的这些特性,所以可以利用这种相关关系,建立模型来估计年平均PM_(10)的空间分布。以武汉市为例,首先利用Landsat 8热红外遥感数据反演出2013年和2014年夏天和冬天的地表温度,计算出地表温差值;然后,根据影响随距离衰减的地学原理,利用反距离加权法(IDW),得到任意像元处年地表温差加权值,并与地面实测的2013年和2014年PM_(10)年均值做一元线性回归,通过精度对比寻找到最佳年地表温差加权值,并得到空间分布估计模型,其拟合优度R2达到0.655和0.752;最后利用该模型得到武汉市2013年和2014年PM_(10)年均值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武汉PM_(10)年均值浓度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主城区,郊区部分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PM_(10)也较高,低值区分布在郊区乡镇、偏远山区以及有大型水体的地方。由于新方法充分考虑了下垫面的影响,与克里金内插相比,更能精细地刻画和反映PM_(10)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而且简单有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旭豪 郭欣格 郎建垒
基于算术平均法的传统PM_(2.5)和PM_(10)浓度指标没有考虑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和暴露人口的影响。文章从大气污染的公众受体出发,采用基于城市暴露人口加权的算法,计算了31个省份和全国的PPM_(2.5)和PPM_(10)年均值。研究发现,2015年,大部分省份人口加权平均法的PPM_(2.5)与算术平均法的PM_(2.5)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黑龙江与新疆的差异度最大;从2013~2015年,基于74个城市的全国PPM_(2.5)都要高于PM_(2.5),而且PPM_(2.5)和PM_(2.5)之间的差异度逐年上升。虽然2004至2015年期间PPM_(10)与PM_(10)都呈下降趋势,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利利 孟芬 马才学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指数和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构建人居指数,模拟武汉市2000,2012年人口空间分布。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时空角度分析2000—2012年武汉市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利用夜间灯光强度估算方法可快速准确模拟武汉市人口空间分布。2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有向武汉市中心城区集聚的趋势,具有"中间高周围低"的特征。3武汉市人口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根据局部自相关分析,"高-高"类型区主要分布在武昌、硚口、江汉、江岸等中心区,"低-高"类型区主要出现在江河流域附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分布的"高-高"类型区扩大,表明武汉市人口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经南 李丹哲 韩笋生
目前国内外对家庭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经济属性、居民出行特征等方面,对家庭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的认识较少。本文以低碳武汉问卷调查为基础,以GIS为平台,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武汉家庭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家庭碳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并且生活碳排放较高的家庭更容易出现在城市中心区,而日常出行碳排放较高的家庭出现在郊区的几率更高一些。最后,依据研究结果,从空间规划方面,提出旨在降低武汉居民日常家庭碳排放的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
一、信息产业的基本内容1.信息产业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信息产业即现代第三产业或第四产业,是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生产、加工、存贮、流动和服务的新兴产业部门。第三产业是为第一和第二产业与最终消费者之间提供联系的活动,包括商业、服务业与交通运输业,其特...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柳富满 刘嗣明 朱媛媛
基于武汉市主要夜间经济载体空间位置,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等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形态、空间分布模式、空间集聚区三个方面揭示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1)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空间分布不均衡,汉口、武昌、汉阳分别形成大面积片状分布、“L”型带状分布、点轴分布形态。2)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均为集聚分布模式,总体集聚程度较高,各类型夜间经济载体集聚程度差异明显。3)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集聚于主要商圈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商圈周边形成6个主要集聚区,区域性商业中心形成多个小规模集聚点。
关键词:
夜间经济载体 空间分布 集聚 武汉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佘冰 朱欣焰 呙维 徐晓
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经过多年运行积累了大量历史事件数据,这类事件数据在空间上呈现明显集聚分布。确定事件发生的空间分布以及衡量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能够为城市管理资源的合理调配、划分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本文应用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对2011年1-8月间武汉市江汉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中的两类主体事件(占道经营和垃圾处理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占道经营事件的"热点"区域1-8月总体呈减少趋势,而垃圾处理事件的"热点"区域整体呈递增趋势;两类事件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其特征空间尺度都为1000 m左右。研究表明,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能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一种针对城市事件空间集聚模式的直观的可视化分析手段,以及对空间集聚程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可为进一步统计建模分析奠定基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祚 李江风 刘艳中 黄琳
通过对1999年至2007年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分布情况的分析,初步探究了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空间分布情况的变化特点,着重分析了2007年武汉市在建的经济适用房项目空间分布"集中化"和"边缘化"的新特点。结论为,城市经济适用房的合理分布,能够避免"经济适用房阶层"的空间、心理隔离以及社会地位的边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珮珩 陈奕云 汤坤 余梦颖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结合路网修正高斯型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估综合医院的可达性,分析包含未成年人群、老年人群在内的不同年龄结构人群的空间公平。结果表明:综合医院的可达性总体呈现长江西岸较高、东岸较低的特征,且各社区到达综合医院的便捷性差异较为明显。根据路网距离对高斯型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修正可以提高结果精度。多数综合医院的分布对高比例未成年人群社区和高比例老年人群社区无明显倾向性,未成年人群面临较严重的不公平问题。仅有少数综合医院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全局性和前瞻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琬仪 刘合林
文章采用多源数据,借助ArcGIS平台,采用空间密度分析法和归纳法研究超大型城市武汉市商品住宅空间在分布规模、分布密度和结构模式3个方面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商品住宅空间分布展现出总体规模偏小、空间分布不均衡等特点,空间结构模式上表现出"多中心""廊道式"和"圈层式"相结合的特点。这些新分布特征与结构模式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与当前武汉市其他活动空间的发展新趋势有紧密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党丽娜 杨勇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分析表层土壤中5种重金属(Pb、Zn、Cu、Cr和As)元素的含量水平及累积状况.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武汉市主城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生态危害等级,同时运用Arc GSI空间插值并绘制出5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内Pb、Zn、Cu、Cr、As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湖北省背景值,各元素的超标率分别为38.9%、62.2%、85.5%、83.3%、98.9%,As、Zn、Cu、Cr的累积较为明显;Zn变异系数最大,表现出强变异,Cu、Cr、As为弱变异,空间分布均一.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各元素的污染指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易建明 李树聪 吉兆军 夏宣炎 晏邦富 毛兆训 吴世钦
收集了武汉市牛奶公司八一奶牛场和武昌奶牛场的 1995~ 1999年的产奶量数据 ,在进行 30 5d产奶量校正后 ,采用动物模型BLUP原理和相应的计算机软件 (PEST)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模型中考虑的效应包括牛场、年度、季节、胎次、个体的育种值等 ,其中每年的季节是根据武汉市的特点 ,划分为 3个阶段。计算得出了武汉市近年所用的荷斯坦种公牛的育种值 ,并据此对公牛进行了排序
关键词:
荷斯坦公牛 产奶量 育种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韦盛学 李乃医
生存分析和可靠性分析中,一般得到的往往是小样本、不完全的数据,在此情形下,基于极大似然方法的参数估计结果可能是不稳定的。而Bootstrap方法是处理小样本数据的一个可行、有效方法,文章给出了小样本、随机右删失数据下Weibull分布参数的Bootstrap区间估计方法 。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桐仪 邓大松
房产税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如何准确合理地进行房地产税基评估,税基评估主要有三种基本途径:市场途径、收益途径、成本途径。通过探究国外税基评估的经验,针对现阶段中国房地产基本信息数据库还不完备、评估技术还不成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房地产税基评估方法,选取了武汉市10个区的房地产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WCPSO)对这10个区的房产单价进行评估。该算法弥补了房地产基本信息数据库不完善和计算机辅助批量评估(CAMA)技术难以大范围应用的短板,能够通过少量样本数据和参数进行估算。该算法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房地产单价相比误差率在5%以内,适合于房地产税基评估,前景广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郑文升 蒋华雄 曾菊新 朱丽霞 王晓芳
采用结构调整系数定量描述工业结构调整度,引入地理联系系数和地理集中指数考察工业空间分布变动情况,然后建立工业结构调整度和工业空间分布变化之间的耦合模型。以武汉市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作用强度(耦合强度C)和交互协调关系(耦合协调度D),据此划分不同的耦合水平,并分析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市工业结构较初期发生了较大变化;2)工业分布长期呈现非均衡性,经历了由郊区向城区转移的过程;3)工业耦合协调类型大部分时期处于拮抗阶段,工业增长和工业结构调整与工业空间分布变化之间的作用强度、耦合协调关系紧密相连。因此,工业结构调整与工业空间优化要协同进行,以取得结构调整和空间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