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0)
- 2023(16763)
- 2022(14427)
- 2021(13854)
- 2020(11519)
- 2019(26686)
- 2018(26233)
- 2017(50115)
- 2016(26859)
- 2015(30203)
- 2014(29841)
- 2013(29360)
- 2012(26899)
- 2011(24141)
- 2010(23798)
- 2009(21701)
- 2008(20916)
- 2007(17963)
- 2006(15562)
- 2005(13620)
- 学科
- 济(107138)
- 经济(107015)
- 管理(80019)
- 业(76365)
- 企(63981)
- 企业(63981)
- 方法(50102)
- 数学(43813)
- 数学方法(43196)
- 中国(31229)
- 农(28912)
- 财(27115)
- 业经(24035)
- 学(21549)
- 技术(21415)
- 贸(21157)
- 贸易(21143)
- 易(20617)
- 地方(20560)
- 制(19897)
- 农业(19223)
- 理论(17547)
- 务(16933)
- 财务(16858)
- 财务管理(16818)
- 和(16780)
- 银(16751)
- 银行(16717)
- 环境(16654)
- 行(15936)
- 机构
- 大学(374017)
- 学院(371708)
- 济(153856)
- 管理(150836)
- 经济(150794)
- 理学(131128)
- 理学院(129741)
- 管理学(127503)
- 管理学院(126830)
- 研究(124234)
- 中国(94713)
- 京(79346)
- 科学(75301)
- 财(68445)
- 所(60538)
- 中心(56777)
- 财经(55351)
- 研究所(55301)
- 农(55203)
- 业大(53086)
- 江(52369)
- 经(50608)
- 北京(50259)
- 范(48929)
- 师范(48509)
- 经济学(46577)
- 院(45528)
- 农业(42949)
- 州(42605)
- 经济学院(42006)
- 基金
- 项目(258724)
- 科学(205464)
- 研究(191231)
- 基金(189653)
- 家(164775)
- 国家(163436)
- 科学基金(141652)
- 社会(121964)
- 社会科(115623)
- 社会科学(115594)
- 基金项目(100501)
- 省(99153)
- 自然(91536)
- 自然科(89511)
- 自然科学(89490)
- 教育(88196)
- 自然科学基金(87895)
- 划(83951)
- 资助(77702)
- 编号(76941)
- 成果(61884)
- 部(57935)
- 重点(57628)
- 创(56864)
- 发(54786)
- 课题(52820)
- 创新(52542)
- 国家社会(50720)
- 教育部(50267)
- 科研(49279)
- 期刊
- 济(162583)
- 经济(162583)
- 研究(110553)
- 中国(70363)
- 管理(56691)
- 学报(55022)
- 科学(52780)
- 财(51646)
- 农(49679)
- 教育(43134)
- 大学(42803)
- 学学(39981)
- 农业(34878)
- 技术(33778)
- 融(30939)
- 金融(30939)
- 财经(26752)
- 经济研究(26470)
- 业经(26080)
- 经(22985)
- 问题(21324)
- 图书(19266)
- 业(18976)
- 科技(18825)
- 技术经济(18571)
- 理论(17562)
- 贸(17552)
- 资源(16174)
- 版(16121)
- 现代(16074)
共检索到540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成军 陈忠卫 许理存
直面中国一些产品技术含量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乏力的情形,为响应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诉求,本文探讨了基于三重螺旋条件下自主创新中所涉及到的大学、产业、政府三者各自所存在的问题与缺失,并给出了它们未来尽可能调整优化的对策和建议方面的一些引领性思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来武 郝淑君
结合国际上大学-产业-政府三重螺旋研究与实践,对中国有关研究与实践进行回顾和评价,审视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及独特贡献,分析我国三重螺旋政策与实践的状况,找出与国际研究、实践存在的差距。结合中国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要求,提出针对我国特点的三重螺旋研究和实践的战略方向和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金辉
陕西省是一个教育大省,有上千所高校,但受地域和生产基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面对这一现状,有必要在三重螺旋模型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参考美、日、英等国政、校、企合作经验以及广东、江苏、安徽等省的实践,并围绕本省公办本科、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所存在的认识不足、环境欠佳以及深度不够等问题,研究推动三者之间的合作方案,并提出诸如完善政策和制度、发挥自身优势等方面的策略,以期能够有效促进本地经济和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三重螺旋模型 政校企合作 经验 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成军 王晓旭 焦晓波
2022年3月两会期间,“揭榜挂帅”作为科技项目立项与科研管理方式中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探索路径。从地方试点到全国铺开,揭榜挂帅制度的实践已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全面展开。但是,迄今尚未有研究给出揭榜挂帅制度的内在机理探析及其相应的创新管理精要。为此,本文从政府、产业和大学相互交融激发创新的角度分析揭榜挂帅运行流程及创新发展议题,也即借助三重螺旋战略工具尝试给出揭榜挂帅制度在实践运行过程中的内在机理及其相应创新管理探析。研究结果表明:揭榜挂帅制度适合解决排他性弱、可实现性强的科学技术难题;揭榜挂帅制度分为“定榜”“挂帅”“攻关”三个阶段与项目征集、确定榜单、申请揭榜、供需对接和成果应用五个环节;政府、产业和大学虽然在揭榜挂帅不同阶段的职能与作用具有差异性,但是这三个部门都应该注重信息交流与管理沟通,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科技创新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理飞
本文首先对三重螺旋模型理论的提出和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然后阐述了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关系,构建了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区域创新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构建有效的区域创新系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三重螺旋 动力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贵伍 蔺海芸
三螺旋是一种研究大学、产业和政府关系的理论模式。当前,国内外对三螺旋理论的研究已日趋成熟,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和进展。本文在对三螺旋理论的组成、模型等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三螺旋理论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我国深入分析三螺旋创新模式,结合实际建立适合中国的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三螺旋 大学 产业 政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祖容 陆毅凌 杨锐
现有的研究较少涉及企业异质性影响三重螺旋系统创新效应的实证分析。为此,本文以我国9808家电子通信设备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层分析法,实证分析企业异质性对三重螺旋系统创新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三重螺旋系统中大学和产业主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显著,而政府的影响不显著;大学和产业主体的影响会因企业规模、所有权和研发投入而不同;在剔除企业异质性对三重螺旋系统中每个主体创新效应的影响后,三重螺旋系统各主体之间的交叉效应仅仅表现在市域层面大学与产业的相互作用上,而其他相互作用对企业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健 张威 吴均
为了更好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弥补共性技术创新主体的缺乏,构建涵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的、能够实现创新资源最大整合和优化的三重螺旋协同创新系统便成为理想的选择。在这一框架下,本文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有限理性下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博弈行为,探讨演化路径、稳定均衡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的激励和监督以及共性技术创新的超额收益、总成本和溢出效应等因素直接影响协同创新的概率,且存在最优的收益与成本分配比例使协同创新的概率最大化。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成军 徐雅琴 方明 胡登峰
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落到实处即是建设城市,各城市快速发展无疑有益于国家发展,创新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动力源,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长期建设过程离不开各创新主体的相互作用。本文以合肥为例,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法构建合肥市建设过程中创新主体的权变模型,揭示城市实现突破性发展过程中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在城市建设的不同阶段,政府扮演引路人角色,首先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创新,随后创新主体由政府转为企业或高校,继而政府、企业、高校3个创新主体起着循环匹配作用。研究结果为揭示"合肥现象"提供战略纵深思考,也为其他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管理启示。
关键词:
三重螺旋 合肥现象 创新型城市 创新主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健 张威 吴均
为了更好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弥补共性技术创新主体的缺乏,构建涵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的、能够实现创新资源最大整合和优化的三重螺旋协同创新系统便成为理想的选择。在这一框架下,本文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有限理性下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博弈行为,探讨演化路径、稳定均衡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的激励和监督以及共性技术创新的超额收益、总成本和溢出效应等因素直接影响协同创新的概率,且存在最优的收益与成本分配比例使协同创新的概率最大化。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建立有效的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机制,以便有效地促进协同创新系统向帕累托最优方向演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福成
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成熟的条件下,政府对校、企双方的影响力都还很大,校企之间要做到深层次的有效合作和无缝对接,必需通过政府、高校及企业间的伙伴关系来实现,合作的目的也不仅是校企受益,更重要的是实现政府、高校、企业的共赢与发展。三重螺旋理论为建立校、企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三重螺旋 发展 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成军
这里指出了无论是从实践层面及其指标测量的角度,还是从历史考察、理论分析的角度,国内在大学-产业-政府伙伴关系方面的研究都显偏颇与不足的。针对当前国际背景,结合国内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充分吸纳已有的成功实践和学术成果,进一步给出了其一系列相应贡献性结论与建设性展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雪纯
文章系统介绍了依据三重螺旋理论和嵌入理论,在结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将政校企的创新主体嵌入到区域社会网络中,构建政校企嵌入式三重螺旋模型,并且提出高职院校基于此开展创新实践的建议,包括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现代高职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化、创新型、校企混编教学团队等。
关键词:
政校企 嵌入 三重螺旋 高职院校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力
本文在阐述中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积极倡导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之间“三合一”的体制化运行机制 ,作为推进中国产学研合作在 2 1世纪深入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三重螺旋 战略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翔 王文平 李远远
三螺旋创新理论是继三元理论、国家创新系统之后新出现的理论模型。本文探讨了三螺旋模型的理论贡献,即三螺旋理论较好地把握了知识和知识创新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等新趋势,诠释了研究型大学的新使命和大学变革的新方向以及丰富和发展了三元理论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随后,探讨了三螺旋理论在大学使命、政府作用以及在理论体系的建构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三螺旋理论对中国的政府角色和大学的有关启示。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创新 创新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