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8)
2023(15405)
2022(13054)
2021(12393)
2020(10319)
2019(23427)
2018(23099)
2017(44294)
2016(23937)
2015(26593)
2014(25973)
2013(24896)
2012(22718)
2011(20383)
2010(20509)
2009(18681)
2008(18064)
2007(15683)
2006(13739)
2005(11730)
作者
(64661)
(54240)
(53935)
(51122)
(34739)
(25806)
(24324)
(20792)
(20630)
(19328)
(18436)
(18417)
(17296)
(16881)
(16835)
(16757)
(16109)
(15721)
(15635)
(15632)
(13322)
(13150)
(13085)
(12557)
(12113)
(12034)
(11902)
(11780)
(10775)
(10768)
学科
(94218)
经济(94128)
管理(71962)
(68762)
(58045)
企业(58045)
方法(42625)
数学(37456)
数学方法(36715)
(25589)
中国(25094)
(23261)
地方(21781)
业经(21181)
技术(20438)
(18061)
农业(17121)
理论(16918)
(16775)
(16674)
贸易(16664)
(16160)
(15051)
(14530)
银行(14505)
(14342)
环境(14311)
(14228)
财务(14158)
财务管理(14125)
机构
学院(326023)
大学(322837)
(131685)
管理(130065)
经济(129005)
理学(112993)
理学院(111742)
管理学(109471)
管理学院(108841)
研究(106041)
中国(79650)
(66520)
科学(64943)
(60212)
(51435)
中心(49476)
(49459)
(49111)
财经(47781)
研究所(47029)
业大(46329)
(43572)
(43569)
师范(43163)
北京(40794)
经济学(39838)
(39475)
(38988)
农业(38334)
经济学院(35880)
基金
项目(226573)
科学(181750)
研究(167266)
基金(165255)
(143701)
国家(142526)
科学基金(124414)
社会(106476)
社会科(101032)
社会科学(101011)
(90201)
基金项目(86866)
自然(81043)
自然科(79296)
自然科学(79275)
教育(79148)
自然科学基金(77860)
(75995)
编号(67849)
资助(66925)
成果(54336)
重点(51616)
(51559)
(49930)
(49550)
课题(47588)
创新(47510)
国家社会(44002)
教育部(43286)
科研(43252)
期刊
(140436)
经济(140436)
研究(91674)
中国(63417)
管理(50423)
学报(46247)
科学(45770)
(45640)
(43647)
教育(40925)
大学(36430)
学学(34283)
技术(32692)
农业(30106)
(29402)
金融(29402)
业经(23666)
财经(22712)
经济研究(22688)
(19623)
问题(17751)
技术经济(16767)
(16662)
科技(16593)
统计(16175)
(15974)
(14897)
资源(14516)
现代(14380)
商业(14264)
共检索到473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汤易兵  
区域创新悖论指的是,落后区域加速创新的需求,与其相对于发达地区吸引创新所需公共资金能力较低之间的矛盾。这一悖论本质的经验分析表明产业、高校和政府彼此之间从事R&D存在强烈的互补性,而技术/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却向着相反的方向运行着。本文认为解决这一悖论需要首先从体系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同时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以增加创新活动中私人和公共部门的投资;同时在支柱产业应鼓励创新活动支出以协调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敏  
本文首先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特征、主体和结构进行了综述,然后介绍了三螺旋模型理论的提出和主要观点,并分析了三螺旋创新模型的三阶段及其在知识的创造、扩散和利用方面产生和变化的四个步骤,最后阐述了基于三螺旋模型的大学、企业和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理飞  
本文首先对三重螺旋模型理论的提出和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然后阐述了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关系,构建了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区域创新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构建有效的区域创新系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齐善鸿  吴思  
本文利用三螺旋模型理论分析了我国1949年至今的创新战略演进,得出政府创新的三元互动趋势、大学创新的科研与创业趋势、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趋势将成为中国创新战略的3条主线,并指出了创新战略多方参与机构的努力方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奎  陈丽佳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新聚焦点,各国政府都在通过制定扶持政策来推动本国新兴产业发展。我国各地各部门也在加紧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决策需求十分迫切。本文充分比较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扶持政策上的不同侧重点,分析了我国各主要省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选择上的异同,在充分借鉴"创新2.0"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双螺旋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衍生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政策体系的钻石模型,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政策体系的框架设计和具体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苑秀娥  王佳伟  刘浩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若要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重点之一就是要推动京津冀地区科技协同创新。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实现科技协同创新的基础: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政府高度重视,进而基于三螺旋模型理论,提出了将知识协同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制度协同创新三者相结合的科技协同创新的思路,结合京津冀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实现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具体实施路径及对策,以期对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协同创新和协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汤易兵  王晓军  
创新系统概念背后最基本的假设是在创新进程中各种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一点已经变得非常重要。本文试图运用区域创新资源和活动的分布,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R&D劳动的流动,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刻画浙江省区域三维螺旋模式创新系统的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庄涛  王桂东  
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路径,探寻中国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在协同创新中的互动关系与发展态势,为完善中国三螺旋模型、实施协同创新战略提供借鉴。运用三螺旋理论,构建包括中国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在内的四维协同创新模型,以SCI-E论文数据为依据,通过三螺旋算法对四维合作主体间的紧密程度与协同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官、产、学、研四方合作关系日趋紧密,较为稳定的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大学在协同创新中表现最为活跃,其次是政府和科研机构,而企业参与程度最低;大学、政府、科研机构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庄涛  王桂东  
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路径,探寻中国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在协同创新中的互动关系与发展态势,为完善中国三螺旋模型、实施协同创新战略提供借鉴。运用三螺旋理论,构建包括中国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在内的四维协同创新模型,以SCI-E论文数据为依据,通过三螺旋算法对四维合作主体间的紧密程度与协同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官、产、学、研四方合作关系日趋紧密,较为稳定的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大学在协同创新中表现最为活跃,其次是政府和科研机构,而企业参与程度最低;大学、政府、科研机构之间的双边或三边协同创新活动较为深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秀萍  卢小君  黄晓颖  
基于对三螺旋理论的深入研究,揭示出大学、产业、政府和由三螺旋产生的混合组织在区域协同创新中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剖析各类主体在知识协同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制度协同创新方面的非线性协同互动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秀萍  卢小君  黄晓颖  
基于大学—产业—政府非线性网状创新的三螺旋理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问卷调查,对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网络结构特征可以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分为以政府为主导、以大学为主导和以企业为主导三种类型,政府、大学、企业分别在以各自为主导的创新网络中起到资源配置和支撑作用,其他两类主体协同参与创新,而中介机构在协同创新中主要发挥结构洞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琪  
芬兰的创新能力在全球一直位居前列。在三螺旋模型的理论框架下,芬兰的国家创新系统包含三个主体,政府、产业和大学,这三者互相渗透,协调发展。我国政府在十八大确定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使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仍存在不足。因此,本文以三螺旋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对芬兰创新系统中的创新主体及其协同创新的模式进行研究,从而为我国创新经济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忠  
目前,关于农业科技服务业的研究,缺乏应有的理论支撑;三螺旋创新模型在实践应用中也失于空泛,二者却有较强的契合关系。在重新界定科技服务业的内涵,把农业科技服务业的外延分为农业科技研发服务业、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业、农业科技产业化服务业的基础上,阐明政府、农业高等学校、农业中小企业三螺旋与农业科技服务业的契合关系,并把契合状态分为静态、过程、动态三种模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汤易兵  张勇  
经验表明,创新过程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和条件。区域创新存在明显不同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知识的可利用能力。创新活动的区域角色暗示了特定区域至少存在相关知识确定了这里的创新活动,这些知识可能主要来源于产业、大学和政府机构,来源于各自区域内部,或者是从相连区域溢出的。然而,这些源于区域内部和外部不同知识相关的重要性还不清楚。本文基于三维螺旋模式,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与区域创新输出之间存在重要关系的知识类型和来源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明军  于施洋  安小米  王建冬  
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对接利用已成为释放数据价值、打造数字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协同创新理论及公共价值理论,遵循"理论指导—模型构建—实践验证"的思路,创新性提出了"三螺旋"运行机制,并通过三个典型案例进行了验证分析,从参与主体、所用数据、依托平台角度,明确了政社数据对接利用的主要环节、对接利用过程等内容,探索了政府、企业、社会如何分工协同、如何选择建设模式等难题的解决方式,回答了"谁来运行"(WHO)、"运行什么"(WHAT)、"运行流程"(HOW)等问题,为高效推动政社数据对接利用,提升政府决策的精准性、民生服务的便利性和产业发展的高效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