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4)
2023(13263)
2022(11415)
2021(10859)
2020(9493)
2019(22130)
2018(22146)
2017(42348)
2016(23159)
2015(26472)
2014(26675)
2013(26103)
2012(24015)
2011(21654)
2010(21732)
2009(20158)
2008(19787)
2007(17553)
2006(15084)
2005(13267)
作者
(67491)
(56536)
(56121)
(53718)
(35623)
(27217)
(25703)
(22235)
(21280)
(20136)
(19253)
(19182)
(17849)
(17752)
(17462)
(17452)
(17008)
(16607)
(16353)
(16167)
(13998)
(13809)
(13771)
(12977)
(12657)
(12636)
(12508)
(12408)
(11499)
(11236)
学科
(95006)
经济(94887)
管理(66368)
(62143)
(50662)
企业(50662)
方法(47541)
数学(42470)
数学方法(41734)
(26985)
(23960)
中国(22542)
(20973)
地方(20726)
业经(19516)
农业(17844)
(17739)
环境(16833)
(16389)
贸易(16380)
(15884)
理论(15489)
(14908)
财务(14837)
财务管理(14795)
(14793)
企业财务(13972)
技术(13450)
(13262)
(13107)
机构
学院(328990)
大学(327196)
(129699)
管理(128360)
经济(126808)
理学(111280)
理学院(110039)
管理学(107618)
管理学院(107029)
研究(106980)
中国(80375)
科学(69134)
(68412)
(58958)
(58241)
(54614)
业大(52644)
中心(51216)
(50196)
研究所(49991)
财经(47235)
农业(45737)
(43006)
(42771)
师范(42544)
北京(42346)
(39601)
经济学(39456)
(38977)
经济学院(35761)
基金
项目(227220)
科学(178250)
基金(164121)
研究(162128)
(144067)
国家(142913)
科学基金(122557)
社会(100951)
社会科(95508)
社会科学(95479)
(91749)
基金项目(87031)
自然(81901)
自然科(79911)
自然科学(79890)
自然科学基金(78410)
(76544)
教育(76009)
资助(68345)
编号(65884)
成果(52247)
重点(51915)
(49631)
(48579)
(47091)
课题(45867)
科研(44377)
创新(44052)
计划(42737)
教育部(42148)
期刊
(138175)
经济(138175)
研究(87214)
中国(63688)
学报(53291)
(51894)
科学(49221)
(46699)
管理(44864)
大学(40275)
学学(38126)
农业(35280)
教育(33975)
技术(31016)
(26273)
金融(26273)
业经(24053)
财经(22625)
经济研究(21131)
(19638)
(19376)
统计(18534)
问题(18473)
资源(17377)
(16834)
(16490)
技术经济(16389)
决策(15339)
科技(15061)
理论(14425)
共检索到470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钱凤魁  徐欢  逄然然  王大鹏  贾艳萍  顾汉龙  
[目的]基于省域尺度的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状况和支付意愿差异,通过分析耕地生态盈余与赤字情况,科学量化耕地生态补偿额度,为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供可行路径。[方法]基于碳足迹和产量因子修正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利用系数修正法测算各市耕地生态补偿额度。[结果]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阜新市和盘锦市等3市为耕地生态补偿区,补偿额度为0.53亿元,沈阳市、大连市等其他11市为耕地生态受偿区,受偿额度为16.70亿元;2019年全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总体是向外输出状态,应得补偿费为16.18亿元;生态消费区与生态服务区不存在“空间异位”现象,生态赤字区主要集中在辽宁西部区域;全省各市化肥施用强度均超过800kg/hm~(2),导致沈阳市、大连市、阜新市、铁岭市和朝阳市的耕地碳足迹均较高。[结论]耕地生态补偿有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研究成果对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具有指导作用,可为区域耕地生态补偿额度测定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文博  李世平  
[目的]基于生态补偿利益主体的需求和支付意愿,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状态,测算具有弹性的生态补偿标准,确保生态补偿机制顺利运行。[方法]以河南省457份实地调查问卷为基础,采用选择实验法,建立由4个属性水平、7个选择集组成的生态价值属性集,测算受访对象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结果]城乡居民对于耕地资源景观与生态环境关注度最高,其次是耕地质量和耕地面积;农民和市民对于耕地生态价值属性满足的支付意愿存在显著差异性,农民支付意愿为2 060.55元/hm~2,市民支付意愿为3 396.15元/hm~2,两者相差近1 335.60元/hm~2,收入水平、环保意识是影响受访对象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最直接因素,但两者均认为耕地面积不变、耕地质量改善和耕地景观生态环境改善为最优选择。[结论]补偿额度应充分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支付能力和意愿,将农民的支付意愿作为生态补偿下限,市民的支付意愿作为生态补偿上限,可建立具有一定弹性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皓洋   黄颖利  
【目的】本文旨在对黑土区耕地可持续利用进行分析与评价,探讨耕地自然资本使用情况,为推动黑土区耕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本文基于2009—2016年中国黑土区耕地利用过程中的作物产量和人口经济等数据,通过构建“开放”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以及综合可持续利用指数来对耕地可持续利用进行分析。【结果】(1)从调整后的生态足迹来看,在2009—2016年黑土区人均耕地资源有0.084 hm~2由外地居民占用,本地居民占用0.208 hm~2。(2)从自然资本流量角度来看,黑土区全域耕地自然资本流量的人均占用量在0.199 hm~2左右,最高值为2016年的0.200 hm~2;从自然资本存量角度来看,2009—2016年黑土区耕地足迹深度先增长至1.114后波动下降至1.071。(3)黑土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基本在0.55上下浮动;分省份来看,除辽宁外,其他省份均处在0.45~0.56之间。【结论】黑土区承载了部分耕地转移压力,其自然资本经历了存量保持、存量消耗和存量恢复的三阶段演进路径,黑土区及各省份的耕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不高,还有很大的政策提升空间。本文可为黑土区耕地资源后续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及政策启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爱慧  蔡银莺  张安录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有效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矛保盾的经济激励措施。其中,生态补偿额度的确定是补偿机制构建的核心和难点。论文以武汉市民的调查为实例,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应用选择实验法模拟和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及其交易市场,测算出武汉市民对不同耕地保护属性水平的偏好及不同组合方案的福利水平价值变化差异,从而间接得出市民对耕地资源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及额度。研究结果表明:对保护耕地资源而言,市民更关注耕地周边景观与生态环境属性,并愿意为耕地周边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每年支付154元;众多属性组合中,市民愿意支付的最佳组合为方案7,即耕地面积属性保持不变、耕地质量与肥力属性改善、耕地周边景观与生态环境属性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顾晓薇  王青  刘建兴  李广军  丁一  刘敬智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2001年辽宁省及其14个城市自然资源的使用程度以及由此对土地的占用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绝大部分城市的生态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全省人均生态赤字为1·31hm2;资源和资源加工型城市(盘锦、鞍山、辽阳、本溪和抚顺)构成了生态严重超载的“黑色带区”,其生态赤字高达2·45hm2~5·23hm2/cap;仅锦州没有生态赤字,具有相对可持续性。化石能源消费是生态负荷的主要来源,全省该项足迹为1·63hm2/cap,占总足迹的67·3%;上述生态赤字最高的5市的化石能源足迹比例更高,均在75%以上。耕地类生态盈余主要分布在锦州、铁岭、葫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维兢  刘斌  杨德伟  郭青海  
自然资本评估是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文章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了2000-2015年九龙江流域不同地类及区域人均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三维生态足迹,并通过资本流量占用率和存量流量利用比等指标,详细分析了区域自然资本流量、自然资本存量的占用情况及不同地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九龙江流域人均足迹深度由2.34增加至4.33,足迹广度由0.463hm2/人增加至0.655hm2/人,三维生态足迹由1.08hm2/人不断扩大至2.84hm2/人,说明区域自然资本流量占用逐渐增大,自然资本存量消耗快速上升,生态系统资源供给压力加剧;(2)不同地类自然资本利用差异显著,除林、草地外,其它用地从2011年开始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其中,化石能源用地需求增加最快,是区域生态足迹加速上升的最主要原因;(3)促进九龙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在于增加资本流量限度、减少资本存量消耗,为此需要倡导节约型消费、加大耕地资源保护力度、科学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维兢  刘斌  杨德伟  郭青海  
自然资本评估是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文章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了2000-2015年九龙江流域不同地类及区域人均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三维生态足迹,并通过资本流量占用率和存量流量利用比等指标,详细分析了区域自然资本流量、自然资本存量的占用情况及不同地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九龙江流域人均足迹深度由2.34增加至4.33,足迹广度由0.463hm2/人增加至0.655hm2/人,三维生态足迹由1.08hm2/人不断扩大至2.84hm2/人,说明区域自然资本流量占用逐渐增大,自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曼   韩丽   刘焕才   张艳芳   史书琦  
生态足迹是一种通过测量人类对区域自然资本利用程度评价该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疏勒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分析其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能够有效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生产视角,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生物产品产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等,采用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人均足迹深度、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及自然资本存流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流域人均三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GTWR模型分析各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总体呈上—中—下游依次递减趋势;随着土地利用程度加深,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占用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流域人均足迹深度大于1;流域内各县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上升,生态压力增大,生态足迹重心总体自西向东北移动。在疏勒河流域,人均生态足迹主要受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和工业发展三方面因素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曼   韩丽   刘焕才   张艳芳   史书琦  
生态足迹是一种通过测量人类对区域自然资本利用程度评价该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疏勒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分析其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能够有效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生产视角,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生物产品产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等,采用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人均足迹深度、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及自然资本存流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流域人均三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GTWR模型分析各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总体呈上—中—下游依次递减趋势;随着土地利用程度加深,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占用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流域人均足迹深度大于1;流域内各县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上升,生态压力增大,生态足迹重心总体自西向东北移动。在疏勒河流域,人均生态足迹主要受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和工业发展三方面因素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玉波  王静  
基于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成本形成机理,对其进行规模估算,能够为全面评判及降低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成本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及现实行政决策参考依据。从土地财政运行模式分析生态成本形成过程及涵盖内容,可以得到:前期是农地资源用途转化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中期是城市建成区土地开发经营过程中的生态损耗;后期是增加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服务功能的投入成本。辽宁省2003—2017年土地出让面积为191800.9 hm~2,土地财政资金规模为21227.0亿元,可用资金衡量的生态成本共计4836.6亿元,每亿元土地财政资金生态成本为0.228亿元,前期、中期、后期占比分别为19.3%、0.2%、3.3%;同时,产生废气粉尘0.5 t,残余土方5963 m~3,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6.2 hm~2。辽宁省在这15年间出让土地破碎度为30.3宗/km2,城市集聚度为68.4%;新增城市建成区路面夏季热岛效应可提升大气温度2.9℃;增加城镇人口人均占有出让土地面积322.4 m~2。从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性、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并通过整治工程增加耕地、大力开展清洁能源及路面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提升国有土地城市集聚度及集约度、开展园林绿地建设与城市保洁等方面,提出降低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成本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玉波  王静  
基于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成本形成机理,对其进行规模估算,能够为全面评判及降低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成本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及现实行政决策参考依据。从土地财政运行模式分析生态成本形成过程及涵盖内容,可以得到:前期是农地资源用途转化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中期是城市建成区土地开发经营过程中的生态损耗;后期是增加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服务功能的投入成本。辽宁省2003—2017年土地出让面积为191800.9 hm~2,土地财政资金规模为21227.0亿元,可用资金衡量的生态成本共计4836.6亿元,每亿元土地财政资金生态成本为0.228亿元,前期、中期、后期占比分别为19.3%、0.2%、3.3%;同时,产生废气粉尘0.5 t,残余土方5963 m~3,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6.2 hm~2。辽宁省在这15年间出让土地破碎度为30.3宗/km2,城市集聚度为68.4%;新增城市建成区路面夏季热岛效应可提升大气温度2.9℃;增加城镇人口人均占有出让土地面积322.4 m~2。从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性、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并通过整治工程增加耕地、大力开展清洁能源及路面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提升国有土地城市集聚度及集约度、开展园林绿地建设与城市保洁等方面,提出降低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成本的对策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凤魁  张靖野  王秋兵  
对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耕地保护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升华,是耕地空间分区管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以辽宁省盘锦市为研究区,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特征进行现状评价及空间保护分析,可为耕地资源三位一体的保护分区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结果表明:盘锦市耕地数量特征值相对较高,集中分布特征显著。耕地质量及生态指数的高值与低值区域均呈现分散和不均匀分布的空间特征,集中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域。耕地数量空间集聚性相对较高,耕地密度大的地区集聚特征显著,属于HH型高值分布区域。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性相对较差,HH型与LL型区域耕地质量指数的空间分布较为零散。耕地生态的空间集聚性不显著。根据耕地资源空间相关性特征的分析结果,可将研究区耕地划分为优势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整治改良区和农业结构调整区等4个一级保护分区和10个二级保护分区,建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分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古蕊  李效筠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对生态补偿的要求,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创新生态补偿方式、科学提高补偿标准、推进生态补偿立法、强化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等路径,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为辽宁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爱慧  蔡银莺  张安录  
耕地资源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耕地利用的私人最优决策与社会最优决策存在不一致,难以达到土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通过土地优化配置模型分析,可知目前经济发展中缺乏考虑难以量化的生态非使用价值,解决外部性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是建立政府干预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把生态非使用价值的部分价值补偿给农民。耕地生态补偿的核心是如何把生态非使用价值进行合理量化和确定合理补偿标准,而合理补偿标准确定能更好解决生态服务的最优的供给问题,真正使生态补偿起到对正外部供给的激励和对负外部性释放的约束作用。本文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角度探讨耕地生态补偿必要性和尝试建立耕地生态补偿的核算基本理论框架,认为耕地提供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才志  杨新岩  王雪妮  于振亮  
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对辽宁省14个城市1998—2008年11年间的用水边际效益进行了估算。采用fuzzy isodata方法根据用水边际效益对14个城市进行聚类,通过聚类中心分析了辽宁省用水边际效益的时间差异,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城市用水边际效益是在不断的增长,显示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稀缺性在加大,其资源价值在不断提高;借助锡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辽宁省1998—2008年11年间东中西三大地带用水边际效益的空间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总差异主要原因,区域间及区域内的差异都呈缩小态势,并逐渐收敛趋同。该结果对辽宁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