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6)
- 2023(13172)
- 2022(11200)
- 2021(10657)
- 2020(8930)
- 2019(20610)
- 2018(20381)
- 2017(38930)
- 2016(20967)
- 2015(23495)
- 2014(22999)
- 2013(22446)
- 2012(20268)
- 2011(17903)
- 2010(17654)
- 2009(15881)
- 2008(15064)
- 2007(12599)
- 2006(10800)
- 2005(8980)
- 学科
- 济(88223)
- 经济(88152)
- 管理(58642)
- 业(54032)
- 企(44021)
- 企业(44021)
- 方法(41552)
- 数学(37526)
- 数学方法(36835)
- 地方(25092)
- 农(23909)
- 中国(20507)
- 财(19636)
- 业经(18367)
- 学(16993)
- 农业(16577)
- 环境(16404)
- 理论(13888)
- 和(13556)
- 地方经济(13069)
- 贸(13028)
- 贸易(13018)
- 务(12713)
- 制(12653)
- 财务(12652)
- 财务管理(12625)
- 技术(12542)
- 易(12535)
- 划(12260)
- 企业财务(11910)
- 机构
- 学院(280519)
- 大学(277019)
- 管理(112385)
- 济(111168)
- 经济(108838)
- 理学(98417)
- 理学院(97309)
- 管理学(95154)
- 管理学院(94638)
- 研究(89297)
- 中国(66274)
- 科学(57260)
- 京(57010)
- 财(48071)
- 江(44097)
- 农(43900)
- 中心(43068)
- 所(43002)
- 业大(42476)
- 研究所(39778)
- 财经(39282)
- 范(37960)
- 师范(37548)
- 经(35814)
- 北京(34238)
- 农业(34036)
- 经济学(33935)
- 院(33759)
- 州(33305)
- 经济学院(30806)
- 基金
- 项目(205846)
- 科学(163838)
- 基金(149748)
- 研究(149257)
- 家(130554)
- 国家(129543)
- 科学基金(113099)
- 社会(95068)
- 社会科(90123)
- 社会科学(90102)
- 省(83755)
- 基金项目(79831)
- 自然(74850)
- 自然科(72927)
- 自然科学(72908)
- 自然科学基金(71519)
- 教育(69498)
- 划(68977)
- 资助(61183)
- 编号(60132)
- 重点(46857)
- 成果(45931)
- 发(45156)
- 部(44479)
- 创(43433)
- 课题(41486)
- 创新(40572)
- 科研(39795)
- 国家社会(39228)
- 教育部(38267)
- 期刊
- 济(114765)
- 经济(114765)
- 研究(73071)
- 中国(51521)
- 学报(41775)
- 科学(40237)
- 管理(39743)
- 农(37920)
- 财(37075)
- 大学(32518)
- 学学(30714)
- 教育(29985)
- 技术(27701)
- 农业(26467)
- 融(21436)
- 金融(21436)
- 业经(20362)
- 财经(18130)
- 经济研究(17734)
- 资源(17117)
- 经(15584)
- 问题(15114)
- 统计(15094)
- 业(14910)
- 策(14152)
- 技术经济(13596)
- 科技(13446)
- 版(13248)
- 决策(12511)
- 图书(12150)
共检索到392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维兢 刘斌 杨德伟 郭青海
自然资本评估是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文章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了2000-2015年九龙江流域不同地类及区域人均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三维生态足迹,并通过资本流量占用率和存量流量利用比等指标,详细分析了区域自然资本流量、自然资本存量的占用情况及不同地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九龙江流域人均足迹深度由2.34增加至4.33,足迹广度由0.463hm2/人增加至0.655hm2/人,三维生态足迹由1.08hm2/人不断扩大至2.84hm2/人,说明区域自然资本流量占用逐渐增大,自然资本存量消耗快速上升,生态系统资源供给压力加剧;(2)不同地类自然资本利用差异显著,除林、草地外,其它用地从2011年开始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其中,化石能源用地需求增加最快,是区域生态足迹加速上升的最主要原因;(3)促进九龙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在于增加资本流量限度、减少资本存量消耗,为此需要倡导节约型消费、加大耕地资源保护力度、科学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维兢 刘斌 杨德伟 郭青海
自然资本评估是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文章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了2000-2015年九龙江流域不同地类及区域人均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三维生态足迹,并通过资本流量占用率和存量流量利用比等指标,详细分析了区域自然资本流量、自然资本存量的占用情况及不同地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九龙江流域人均足迹深度由2.34增加至4.33,足迹广度由0.463hm2/人增加至0.655hm2/人,三维生态足迹由1.08hm2/人不断扩大至2.84hm2/人,说明区域自然资本流量占用逐渐增大,自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潘文俊 曹文志 王飞飞 陈劲松 曹娣
以虚拟水为基础的水足迹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水资源概念,本文运用该理论对福建省九龙江流域进行了水足迹计算,并应用了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水足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最后结合其他研究结论和水资源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水足迹计算结果表明:九龙江流域人均水足迹计算值为1440.695m3/(capy)。水资源利用评价结果表明:流域水自给率为96.26%,进口依赖度仅为3.74%,对内部水资源依赖度较高;内部效益均不大,万吨水足迹人口密度为6.94人/万t,水足迹经济效益23.81元/m3,水足迹土地密度为36.4万m3/km2;水资源净贸易输出量为3.53亿m3,贡献率为3.80%,呈现较高的外向型;水资源匮...
关键词:
虚拟水 水足迹 水资源评价 九龙江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曼 韩丽 刘焕才 张艳芳 史书琦
生态足迹是一种通过测量人类对区域自然资本利用程度评价该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疏勒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分析其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能够有效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生产视角,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生物产品产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等,采用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人均足迹深度、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及自然资本存流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流域人均三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GTWR模型分析各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总体呈上—中—下游依次递减趋势;随着土地利用程度加深,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占用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流域人均足迹深度大于1;流域内各县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上升,生态压力增大,生态足迹重心总体自西向东北移动。在疏勒河流域,人均生态足迹主要受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和工业发展三方面因素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曼 韩丽 刘焕才 张艳芳 史书琦
生态足迹是一种通过测量人类对区域自然资本利用程度评价该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疏勒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分析其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能够有效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生产视角,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生物产品产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等,采用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人均足迹深度、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及自然资本存流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流域人均三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GTWR模型分析各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总体呈上—中—下游依次递减趋势;随着土地利用程度加深,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占用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流域人均足迹深度大于1;流域内各县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上升,生态压力增大,生态足迹重心总体自西向东北移动。在疏勒河流域,人均生态足迹主要受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和工业发展三方面因素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新海 柯善淦
通过计算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之间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差异,建立各省间水资源利用和经济补偿的联动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长江流域各省份水资源超载指数,结合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结果,考虑地区补偿能力,构建水资源生态补偿的量化模型,计算各省份应当支付的生态补偿量。长江流域各省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高达9.37×1012元,各省生态服务价值也都在3.1×108元以上。整体上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趋势,上中下游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分比为44%,49%和7%。因此,处于长江流域下游以及中游的地区理论上应当对上中游地区水资源保护以及"生态服务价值外溢...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足迹 长江流域 补偿系数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厦门市审计学会课题组 花育明 郑生
目前,九龙江流域环境审计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本文借鉴加拿大和美国环境审计的经验做法,结合地方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提出九龙江流域环境审计应建立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整体性和长期性的观念,以鉴证和促进流域地方政府和省级相关管理部门履行环境管理责任为审计目标,以环保资金和环保项目为基础、以环境法规执行为重点、以环境政策评价为目标循序渐进开展流域环境审计,并进一步提出流域环境审计有效的组织方式和深化流域环境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
九龙江 流域 环境审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霞 佘济云 沈金明 周丹华
为了探讨南渡江流域历年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流域2005年~201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盈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流域未来4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南渡江流域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人均生态承载能力逐年降低,至2011年存在人均-0.137 822 hm2/cap的生态赤字;通过SPSS软件中的Holt线性趋势预测模型得到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500 149 hm2/cap、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98 368 hm2/cap、人均生态赤字为0.601 78 hm2/cap;说明该区域自2011年后将处于不可持续性发展状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成升魁 袁正 李静 戴忱
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过程虽然具有一定的自然背景,但是流域内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构建了太湖流域污染足迹模型,以流域上游常州市为例,通过定量分析与模拟污染物排放,综合评估水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①2007年常州市最大污染足迹为69960.75hm2,总污染足迹为167190.37hm2,人文驱动力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常州市市区以及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市和溧阳市的中心城镇;②常州市水环境演变的直接人文驱动力主要是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的排放,2007年常州市有机物、氮和磷污染足迹分别为34814.01hm2、62415.61hm2和69960.75hm2,有机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恺 Heijungs Reinout
自然资本核算是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颇具影响力的生态足迹方法,为测度人类占用自然资本的状况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本文首先回顾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自然资本核算的研究成果,然后从概念、计算方法和优缺点等方面评述了该领域的国际最新进展——生态足迹三维模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补充方案:①通过明确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在自然资本性质方面的差异,将存量资本和流量资本的分类测度扩展到具体的地类层面,改进了区域尺度上的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以避免可能存在的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错误抵消的情况;②构建了人均历史累积足迹广度、足迹广度基尼系数和理论足迹广度3项新指标,以分别表征人均自然资本占用的历史累积水平、区域自然资本占用的不公平程度和自然资本存量持续减少对自然资本流量的潜在影响。最后分析了上述新增指标的局限性,以及自然资本存量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自然资本 生态足迹 三维模型 进展 改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泽侗
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位于福建省南部,又名漳州河。由干流北溪和支流西溪汇合,过漳州在厦门港对岸注入台湾海峡。2009年春节前后,九龙江流域北溪上游地区发生了严重的甲藻水华事件,威胁漳州、厦门的饮用水源安全。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永华
九龙江流域的山区经济与沿海经济刘永华九龙江是福建第二大河。其上游的北溪发源于连城、上杭境内,西溪发源于龙岩,流经今龙岩、漳平、华安、长泰、南靖、平和漳州和龙海等八个县市,全河干、支流总长达19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36万多平方公里。九龙江的中上游...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西琴 高佳 马淑芹 刘子刚
生态补偿分担比例是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依据流域生态治理阶段,针对跨省重要水源地生态补偿,提出试行阶段、修复阶段、稳定阶段等3个阶段分担比例确定的思路。试行阶段以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为目标,补偿资金由流域上游、下游、国家三方共同分担,且在3年期间国家分担比例逐渐降低;修复阶段以生态资源保护为主,补偿目标是水质与水量同时达标,分担比例以上游、下游水量分配作为依据,双方共同承担;稳定阶段以上下游互利双赢、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机会成本的宏观经济指标作为分担依据。通过对九洲江流域鹤地水库生态补偿的实证研究,补偿资金在3年试行阶段上游广西、下游广东、国家三方承担的比例分别为:第一年25.00%、25.00%、50.00%,第二年28.50%、28.50%、43.00%,第三年33.30%、33.30%、33.30%。修复阶段广西、广东、国家分担比例为39.30%、53.60%、7.1%;稳定阶段广西、广东分担比例为48.60%、51.40%。本文为确定九洲江流域生态补偿分担比例提供参考,并可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流域 水源地 生态补偿 分担模式 九洲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少坤 王少军 张志 陈晓倩
[目的]本研究以三维生态足迹视角对江西省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演化及动力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实现“高经济水平,高自然资本存量”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自然资本,并用GWR模型识别可持续性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①从时间序列上:全省自然资本整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从内部组分构成看,生物账户是存量资本消耗的主要方式,耕地和林地是流量资本占用的主要方式。②从空间格局上:足迹深度空间格局表现为西部>南部>东部,其中新余市最高达13.264hm~(2)/人,鹰潭市最低为2.717hm~(2)/人;足迹广度在0.460~0.526hm~(2)/人之间波动,空间格局表现为西部>东部>北部,其中鹰潭市最大值为0.860hm~(2)/人,萍乡市最小值为0.199hm~(2)/人;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综合分区表现为中部低于四周地区。③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整体呈现变好趋势,通过定量回归分析发现,引起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态足迹强度、城市化率、生态承载力,且这3个因素在空间上有不同的表现模式。[结论]该省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赤字和足迹深度、足迹广度的变化整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大力提升东、中部自然资本流量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以降低生态足迹强度,提高生态承载力和控制城市化速率三项因素入手,以期实现江西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钱凤魁 徐欢 逄然然 王大鹏 贾艳萍 顾汉龙
[目的]基于省域尺度的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状况和支付意愿差异,通过分析耕地生态盈余与赤字情况,科学量化耕地生态补偿额度,为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供可行路径。[方法]基于碳足迹和产量因子修正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利用系数修正法测算各市耕地生态补偿额度。[结果]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阜新市和盘锦市等3市为耕地生态补偿区,补偿额度为0.53亿元,沈阳市、大连市等其他11市为耕地生态受偿区,受偿额度为16.70亿元;2019年全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总体是向外输出状态,应得补偿费为16.18亿元;生态消费区与生态服务区不存在“空间异位”现象,生态赤字区主要集中在辽宁西部区域;全省各市化肥施用强度均超过800kg/hm~(2),导致沈阳市、大连市、阜新市、铁岭市和朝阳市的耕地碳足迹均较高。[结论]耕地生态补偿有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研究成果对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具有指导作用,可为区域耕地生态补偿额度测定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