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9)
- 2023(10981)
- 2022(9103)
- 2021(8696)
- 2020(7141)
- 2019(16631)
- 2018(16487)
- 2017(31145)
- 2016(16591)
- 2015(18783)
- 2014(18778)
- 2013(17784)
- 2012(15772)
- 2011(14008)
- 2010(13701)
- 2009(12183)
- 2008(11562)
- 2007(9818)
- 2006(8225)
- 2005(7026)
- 学科
- 济(66516)
- 经济(66447)
- 管理(48600)
- 业(46045)
- 企(38982)
- 企业(38982)
- 方法(34779)
- 数学(31197)
- 数学方法(30548)
- 农(18582)
- 财(17229)
- 中国(16174)
- 业经(15364)
- 地方(12796)
- 农业(12666)
- 理论(12412)
- 务(11650)
- 财务(11589)
- 财务管理(11554)
- 学(11245)
- 制(11187)
- 贸(11141)
- 贸易(11131)
- 企业财务(10901)
- 易(10832)
- 技术(10496)
- 和(9795)
- 银(9045)
- 银行(9031)
- 环境(8977)
- 机构
- 学院(224235)
- 大学(221081)
- 管理(90889)
- 济(87514)
- 经济(85627)
- 理学(79359)
- 理学院(78594)
- 管理学(76837)
- 管理学院(76431)
- 研究(64668)
- 中国(49667)
- 京(44659)
- 财(40214)
- 科学(39127)
- 江(33264)
- 财经(32675)
- 中心(32178)
- 业大(32049)
- 农(31310)
- 所(29998)
- 经(29842)
- 范(28533)
- 师范(28229)
- 研究所(27223)
- 经济学(27021)
- 北京(26956)
- 州(26561)
- 技术(25388)
- 财经大学(24620)
- 经济学院(24529)
- 基金
- 项目(157703)
- 科学(125458)
- 研究(116797)
- 基金(114749)
- 家(98940)
- 国家(98121)
- 科学基金(86500)
- 社会(73869)
- 社会科(70096)
- 社会科学(70079)
- 省(62494)
- 基金项目(60341)
- 自然(56629)
- 教育(56359)
- 自然科(55417)
- 自然科学(55408)
- 自然科学基金(54386)
- 划(51975)
- 编号(48566)
- 资助(47435)
- 成果(37395)
- 重点(35426)
- 部(34778)
- 创(33775)
- 发(33066)
- 课题(32842)
- 创新(31453)
- 科研(30655)
- 教育部(30617)
- 大学(30511)
共检索到313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郭银景 崔振浩 王锋 孔芳 石浩辰
为提高天空偏振模式探测的稳定性,该文通过分析天空偏振光分布模式和Stokes矢量解析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三目偏振相机的天空偏振模式探测试验装置。该装置克服了传统的天空偏振模式探测装置低效和密封性差的问题,适用于雨天和海洋表面的偏振光探测工作。三目偏振相机的偏振角度为0°、60°、120°,通过求解Stokes矢量解可求出目标观测点处的偏振度和偏振方位角,分析了天空偏振模式图中偏振方位角(angle of polarized elevation, AOE)和偏振度(degree of polarization, DOP)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偏振度和偏振方位角关于中性点呈有规律的对称分布,该装置能有效探测天空偏振模式,为偏振导航技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勇 李先科 杨澜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理论的科研成果,设计亚波长金属矩形孔阵列结构的偏振片,在微波段实现了偏振过滤和偏振旋转效应。利用单层金属矩形孔阵列的偏振片验证偏振过滤效应和马吕斯定律;利用双层金属矩形孔阵列的偏振片实现15°、30°、45°、60°、75°和90°的偏振旋转。该实验既可以弥补理工科相关课程中偏振实验的缺乏,又有利于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能力和素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泉
运用非傍轴矢量矩理论 ,对 2类典型的偏振光束在非傍轴传输时的光束传输因子作了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在满足适当的条件时 ,光束传输因子可以小于 1 ,并且当这 2类偏振光束的二阶矩束腰相同且小于 0 5 4个波长时 ,存在相同的光束传输因子。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半导体激光束传输特性的认识。图 3参 9
关键词:
光束传输因子 偏振光束 非傍轴 二阶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钢 雷红涛 沈玉栋 刘细霞 吴青 孙远明 王弘
【目的】为建立除草剂丁草胺的荧光偏振免疫检测方法,对关键试剂示踪物进行合成与鉴定。【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乙二胺和己二胺为原料,合成了异硫氰酸荧光素乙二胺(EDF)和异硫氰酸荧光素己二胺(HDF)两种中间体,薄层层析法分离出目标产物,电喷雾电离质谱法鉴定;然后将5-氨基荧光素(AF)、EDF、HDF分别与丁草胺半抗原(BMPA)连接,得到3种不同间隔臂的示踪物(BMPA-AF,BMPA-EDF和BMPA-HDF),利用抗血清稀释曲线测定抗血清效价,竞争抑制曲线测定不同示踪物检测灵敏度。【结果】3种示踪物合成成功,抗血清稀释曲线和竞争抑制曲线显示3种示踪物的抗血清效价分别为1/600、1/1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战辉 米铁军 沈建忠
及时、快速和准确地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污染,从而对其进行严格、科学的控制和处理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基于特异性分子识别的均相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兼具高通量、高速度、高灵敏和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大批量粮食样本的快速筛选。文章综述了近10年来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并着重讨论了荧光偏振免疫分析的发展方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茅也冰 王乃康 刘会敏
挖坑机动态力学参数 (扭矩和入土阻力 )与其影响因素 (钻头转速、钻头进给速度、土壤质地、土壤硬度、土壤湿度 )以及工作部件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 .试验装置是进行研究的必备条件 ,为此作者自行研制了挖坑机动态力学参数室内测试试验装置 .该试验装置能根据试验要求 ,改变各影响因素值 ,采用传感器电测方法 ,通过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在挖坑作业全过程中 ,实现对力学参数的动态实时记录 ,在营林机械有关挖坑机研究领域是一项创新 .已完成的试验证明 ,该试验装置性能稳定 ,工作可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阳 闫小丽 朱瑞祥 李成鑫 刘源 刘正道 卢琦
【目的】针对目前开沟破茬圆盘工作部件机具设计缺少精确设计参数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角度可调的圆盘刀试验装置。【方法】以缺口圆盘为研究对象,选取等直径但缺口数为8,9,10的3种圆盘,前进速度取3,4和5km/h,偏角取5°,7.5°,10°,倾角取2°,4°,6°,利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破茬率和工作阻力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圆盘刀试验装置符合设计要求,倾角调节范围设定为-10°~10°,精度为1°,偏角的调节范围为-20°~20°,精度为2.5°;影响破茬率和工作阻力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圆盘刀类型、前进速度、偏角、倾角;最优组合是8缺口圆盘、前进速度4km/h、偏角5°、倾角4°,平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卫兵 谢方平 刘桂明 吴彬 汤楚宙
为了使杂交水稻软盘育秧和大田直播达到每穴 2粒的精密播种要求 ,选用椭圆锥型孔排种器设计了气吹式播种试验装置 ,验证了椭圆锥型孔播种杂交水稻的优越性 ;通过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 ,得出了评价指标 (总离差平方和 S2 ) 与气体流量及排种轮转速的数学模型 ,经理论分析和播种试验 ,发现当气体流量为 7.82× 10 - 4 m3/s,排种轮转速为 72 r/m in时 ,椭圆锥型孔播种杂交水稻威优 6 4的效果很好
关键词:
排种器 试验台 杂交水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黎骅 陈秋阳 孙圆圆 王之盛
研制了一种锤片-齿条式切揉试验装置,并采用二次旋转回归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玉米秸秆切揉试验,建立了玉米秸秆揉丝率和度电产量与转子转速、锤片-齿条间隙、锤片厚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响应面分析和多目标优化法,得到了锤片-齿条式切揉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结果表明:当转子转速为2 203.03 r.min-1、锤片厚度为3.26 mm、转子-齿条间距为23.00 mm时,揉丝率为90.12%,度电产量为202.02 kg.kW-1.h-1。实践证明该装置设计方案可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超龙 全腊珍 邹运梅 代振维 姚祖玉 尹益文 李健
运用振动改善物料流动特性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宜于在丘陵地区使用的小型振动式水稻芽种直播装置。以‘淮稻6号’为试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考查振幅、振动频率、振动倾角等3个振动参数对伤芽率、播量、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振幅为0.9 mm,振动频率为60 Hz,振动倾角为8°时,播量稳定,排种均匀性好,且伤芽率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可满足水稻芽种直播的要求。
关键词:
水稻 芽种 直播装置 振动参数 伤芽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骅 尹文庆 何文龙
为了探索平面振动筛分装置清选室内气流场的分布规律,运用CFD软件Fluent对其气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气流从风机到筛面,形成比较顺畅的流场,在筛面出口后由于鱼鳞筛的作用,气流方向朝清选室出口处变化,有利于将杂物吹出。为验证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在清选实验台上对筛面中点及出风口的风速进行了测量。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CFD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风速变化规律一致,但CFD模拟值比实际值稍高。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试验 平面振动筛 CFD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雨轩 殷红莲 倪晓宇 潘长网
为研究非血管支架的疲劳性能,该文依据非血管腔体生理运动规律,将其所产生的周期性循环载荷等效为波动载荷。通过设计基于PLC控制的液压加载模块和移位模块,对支架施加波动载荷,模拟支架在人体内的物理环境。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实现多种类型非血管支架的疲劳性能测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仕宏 包文育 李宝筏
利用自行研制的玉米免耕试验台,采用缺口圆盘刀与双翼铲结合在田间与土槽上进行玉米免耕破茬试验,分析破茬部件的受力,得到水平分力、垂直分力和破茬切土配重随切、清茬深度的变化规律。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性能良好,结构简单,满足测试出各土壤工作部件的受力和农业技术的要求,为免耕播种机合理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垄作玉米 免耕 破茬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玉玥 郑侃 杜俊 罗承铭 夏俊芳
为保证稻麦作物形成连续单列种子流,提高供种速率、单列率,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稻麦供种性能的关键因素。以垂直振幅、角振幅和料槽升角为试验因素进行仿真试验,分别建立稻麦供种速率、供种速率变异系数、单列率的回归模型,采用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供种时垂直振幅0.5mm、角振幅0.007rad、料槽升角11°,此时供种速率为18.7粒·s~(-1)、供种速率变异系数为3.87%、单列率为82.97%;小麦供种时垂直振幅0.7mm、角振幅0.006rad、料槽升角11°,此时供种速率为15.4粒·s~(-1)、供种速率变异系数为3.23%、单列率为81.24%。在该条件下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供种装置能满足稻麦兼用排种器的供种功能,当工作电压为110V时,水稻供种速率为19.6粒·s~(-1)、供种速率变异系数为4.11%、单列率为78.59%;当工作电压为130V时,小麦供种速率为13.9粒·s~(-1)、供种速率变异系数为2.98%、单列率为80.32%;对比回归模型稻麦供种速率误差分别为4.81%和9.74%,供种速率变异系数误差分别为6.20%和7.74%,单列率误差分别为5.23%和1.14%。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当排种转速为20r·min-1时,水稻和小麦的合格率分别为90.7%和93.2%,满足稻麦兼用播种要求。通过调节工作电压改变振幅大小满足稻麦兼用排种器供种性能要求,操作简单,研究结果可为稻麦兼用排种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垂直振幅 角振幅 供种性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文涛 李宝筏 马向阳
利用Excel对研制的偏心振动式排种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幅值特性、相位特性及动态响应特性等特性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本系统而言,随着排种过程的进行,系统质量逐渐减少,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比、输出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和输出信号幅值等参数均逐渐加大,这必然导致系统的排种速度逐渐加大。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加大系统不可变质量与可变质量的比值,有助于降低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等参数的变化幅度,进而提高排种均匀性。该比值为5时,即可取得较好效果。研究方法与结论对类似机械的参数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