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3)
- 2023(14684)
- 2022(12954)
- 2021(12274)
- 2020(10319)
- 2019(23898)
- 2018(23714)
- 2017(46036)
- 2016(24692)
- 2015(28011)
- 2014(27801)
- 2013(27156)
- 2012(24501)
- 2011(21625)
- 2010(21392)
- 2009(19366)
- 2008(18473)
- 2007(15735)
- 2006(13479)
- 2005(11373)
- 学科
- 济(95632)
- 经济(95529)
- 管理(71265)
- 业(68003)
- 企(57972)
- 企业(57972)
- 方法(49264)
- 数学(43267)
- 数学方法(42494)
- 农(24840)
- 财(23501)
- 中国(23299)
- 业经(21608)
- 学(21218)
- 地方(18967)
- 理论(18166)
- 贸(16689)
- 贸易(16676)
- 农业(16607)
- 易(16206)
- 制(16000)
- 技术(15778)
- 务(15675)
- 财务(15591)
- 财务管理(15557)
- 和(15472)
- 企业财务(14703)
- 环境(14499)
- 划(13498)
- 银(13056)
- 机构
- 大学(340970)
- 学院(340869)
- 管理(139481)
- 济(129305)
- 经济(126436)
- 理学(122522)
- 理学院(121222)
- 管理学(118619)
- 管理学院(118017)
- 研究(106381)
- 中国(78200)
- 京(71116)
- 科学(68891)
- 财(57214)
- 农(53557)
- 业大(52824)
- 所(51792)
- 中心(50202)
- 江(48095)
- 研究所(47901)
- 财经(47236)
- 范(44778)
- 师范(44287)
- 北京(43963)
- 经(43167)
- 农业(42008)
- 州(39353)
- 院(39351)
- 经济学(38350)
- 技术(37627)
- 基金
- 项目(245381)
- 科学(193424)
- 基金(178290)
- 研究(177167)
- 家(155765)
- 国家(154511)
- 科学基金(134005)
- 社会(110053)
- 社会科(104210)
- 社会科学(104180)
- 省(96582)
- 基金项目(94952)
- 自然(89839)
- 自然科(87849)
- 自然科学(87826)
- 自然科学基金(86201)
- 教育(83163)
- 划(81383)
- 资助(73975)
- 编号(72727)
- 成果(57007)
- 重点(54717)
- 部(53581)
- 创(51521)
- 发(51245)
- 课题(49459)
- 创新(47952)
- 科研(47429)
- 教育部(46175)
- 大学(46139)
- 期刊
- 济(131612)
- 经济(131612)
- 研究(91787)
- 中国(59740)
- 学报(55102)
- 管理(50429)
- 科学(50206)
- 农(47386)
- 财(43153)
- 大学(42106)
- 教育(39865)
- 学学(39682)
- 农业(33332)
- 技术(32711)
- 融(24369)
- 金融(24369)
- 业经(22917)
- 财经(21902)
- 经济研究(21334)
- 图书(19187)
- 经(18634)
- 业(17398)
- 科技(16968)
- 问题(16908)
- 技术经济(16490)
- 版(16203)
- 理论(16035)
- 统计(15856)
- 资源(15053)
- 商业(14941)
共检索到471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覃志华 刘咏梅
【目的/意义】近年来微信已成为民众社交的首要平台,同时也逐渐成为谣言传播的主阵地,但目前针对微信谣言传播的研究尚不多见。【方法/过程】将微信网络划分为朋友圈网络、群网络和公众用户网络,生成了微信谣言传播加权有向三层网络,在此网络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兴趣衰减效应的线性阈值谣言传播模型,并利用多主体仿真平台Netlogo对该模型进行仿真。【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微信群的存在改变了个人用户网络节点的度分布,且导致当节点信任度较低时微信网络比微博类网络更有利于谣言的传播;节点信任度与谣言的传播力度显著正相关;增大谣言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洪巍 王虎
本文在传统的SIR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真实信息传播者,构建了SIRT谣言传播模型,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模型考虑了网民对信息的辨识能力、风险认知水平、媒体发布信息透明度、媒体公信力、记忆效应等因素对谣言传播过程的影响,从网民、信息本身和外部作用力3个方面定量的分析谣言传播规律,谣言模型传播演化仿真的结果表明,网民的辨识能力、风险认知水平、媒体发布信息透明度以及媒体公信力等因素都会对谣言传播演化过程产生影响,并提出了谣言应对的建议。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范纯龙 宋会敏 丁国辉
[目的/意义]在线社交网络的流行推动了网络舆情的研究,网络谣言作为网络舆情分析的重要方面,对其传播规律和控制方法的研究越发重要。[方法/过程]当前,利用传染病模型分析网络谣言传播的多种模型中,SEIR模型通过节点的易感、潜伏、感染、免疫四种状态较全面的反应了谣言的传播特性。但模型对于单位时间内网络节点间的传播概率均等这一假设与实际社交网络的传播性质不一致,个体间的亲密度、谣言接收次数等均影响谣言的传播概率,另外免疫节点对谣言传播在实际情况中是有一定抑制作用的,基于这两点提出一种改进的谣言传播模型PSEIR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杨晶 罗守贵
结合传播网络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利用元胞自动机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网络谣言传播的动态模型,从中心度、关系强度和网络结构3个方面对传谣传播的效果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网民在其网络群体内的社会地位和网络谣言传播呈正相关;关系强度和中心度对网络谣言的传播范围共同产生正向影响;网络密度和网络谣言的传播范围呈正相关。根据仿真结果,提出预防网络谣言涌现的建议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李玥琪 邱程程 胡欢
[目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网民内生健康信息需求的同时缺乏健康信息的科学知识,为造谣者发布和传播网络谣言提供了机会。无效的科学知识及虚假新闻会对流行病爆发期间的社会稳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扰乱社会秩序。因此构建有效的网络谣言传播-逆转模型以控制网络谣言的传播并降低其负面影响极为重要。[方法/过程]研究采纳科学知识水平理论与网络谣言辟谣策略,基于SIR模型构建SCNDR网络谣言逆转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纳Anylogic软件对提出的SCNDR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提出了提升网络谣言传播-逆转模型逆转效率的具体策略。[结果/结论]研究提出的SCNDR模型有效模拟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网络谣言的传播-逆转过程,影响网络谣言逆转效率的关键因素分别为用户科学知识水平普及率、官方辟谣信息公开时间及轻信节点转化效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兰月新
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发生机制,以网民数量变化为研究对象,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规律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利用MATALB数值仿真和相轨线分析,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探讨控制谣言传播的因素,并为政府控制网络谣言传播制定长期策略和近期策略。
关键词:
网络谣言 数学建模 传播模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丹丹 马静
谣言传播易引发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舆情传播和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从经典的谣言传播模型到复杂社会网络上的谣言传播模型,从微观个体层面到政府、社会媒体的宏观层面,分别从个体的遗忘和记忆心理因素、政府对公民的教育率、社会媒体的信息发布等角度,系统评述了谣言传播模型的发展历程。基于此,提出几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真实社交网络上的谣言传播、加权网络上的谣言传播、线上社交网络和线下人际关系网络交互作用下的谣言传播以及多个谣言的共同传播。
关键词:
谣言传播 复杂社会网络 模型 综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静 黄阳江豪 朱恒民 宋瑞晓
文章在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的基础上,将感染人群划分为从用户好友之间接触获取舆情信息和从阅读微信公众号获取两大类人群,模拟出基于公众号和朋友圈的双层微信拓扑结构,并利用微信网络的信息互动模式对感染率进行改进,最后对此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双层微信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变化符合实际生活中微信网络舆情的传播变化。
关键词:
微信网络 舆情传播 SIR模型 双层网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巢乃鹏 黄娴
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 ,通常是利用蔓延或扩散的作用 ,暗地在人际的互动间快速传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匿名性与易于向公众传播的特性更是助长了谣言的传播与影响能力。本文从谣言传播的基础出发 ,将有关谣言研究的大量论著和网络传播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 ,运用信息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方法 ,针对网络谣言的特性、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进行探讨 ,并进而总结了网络谣言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因特网 信息 传播学/谣言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子溪 朱学芳 李川
[目的/意义]公共危机事件突发后,经媒体报道,会迅速引起公众的关注,负面情绪下谣言极易在网民间传播。结合网民的失望情绪,探索负面网络谣言传播过程,将为谣言传播的管控提供有力支持。[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病毒动力学模型,引入网民的失望情绪状态,构建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负面网络谣言传播模型,并通过仿真探究负面网络谣言动态传播过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网民认同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谣言的感染率、网民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应对的感知失望参数与负面网络谣言传播人数和谣言数比率密切相关,结合这些因素提出应对策略有利于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负面网络谣言传播的管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智涛 付宏 李辉
[目的/意义]探讨网络知识社区中知识主体的交互作用,以及知识的传播问题,拓展网络知识传播扩散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为网络知识社区的运行机制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多主体仿真建模方法,构建了知识传播扩散的仿真模型,探讨了不同类型网络结构、知识转移能力、知识分享意愿、知识主体的交互程度对知识传播的影响。[结果/结论]小世界网络更容易加速知识传播;知识转移能力越强,则知识增长率越快;分享意愿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则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有生命知识主体与非生命知识主体的交互程度与知识的传播效率呈正相关。[局限]未来考虑不同网络知识社区的定位、设计机制、激励机制等差异性对知识传播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待实证数据的检验。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邓胜利 付少雄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分析用户信任对网络谣言生成与传播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从用户视角出发更好地治理网络谣言,为当前网络谣言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相关文献的梳理,指出了基于用户信任视角去探讨网络谣言的特征与预测的理论基础以及技术可行性。研究从用户信任视角分析了网络谣言的特征,设计了网络谣言预测模型,并提出了网络谣言预测模型应用的建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用户信任是影响网络谣言生成、传播、识别与治理的关键因素,用户信任视角的引入,能从网
关键词:
用户信任 网络谣言 特征分析 预测模型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王宏波
作为当今时代最典型的互联网产品,微信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为了科学有效地利用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功能,本文深入剖析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特点,提出了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演化规则。随后以SIR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了微信朋友圈紧密度、免疫以及策略改变机制等因素,构建了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演化模型,并对演化模型进行仿真模拟。最后探讨了接收信息概率、免疫系数以及策略摇摆度等因素,对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的影响,提出有效控制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的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燕方 周晓英
[目的/意义]衍生性网络健康谣言生成门槛低,周期性强,危害影响深远,是网络健康谣言识别与治理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也是重要突破口。[方法/过程]借助深度语义表征和聚合方法,探索衍生性网络健康谣言文本内容的六要素特征;通过结合网络健康谣言的分布式语义特征预训练模型,构建包括六个类别、6287个词汇的网络健康谣言文本内容要素词库;在将健康谣言标题特征、内容文本六要素特征以及主体内容文本特征进行统一的向量空间表示与融合后,构建面向多源文本特征融合的网络健康谣言识别模型。[结果/结论]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与已有的对照模型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文本特征融合模型使衍生性网络健康谣言识别的准确率有较好的提升,且丰富的可拓展健康谣言要素词库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较好的资源支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娜 赵雨
网络谣言在一些社会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中,不仅影响了网络秩序的良好运行,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有一定的影响。建立公开的网络信息共享机制与理性的网络对话机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透明度是根本途径。政府部门在进行网络谣言治理的过程中,也应把握治理与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平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大众获取信息和自由言论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