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5)
- 2023(14194)
- 2022(11953)
- 2021(10933)
- 2020(9248)
- 2019(21008)
- 2018(20432)
- 2017(38704)
- 2016(20682)
- 2015(23323)
- 2014(23368)
- 2013(23072)
- 2012(21396)
- 2011(19569)
- 2010(19265)
- 2009(17927)
- 2008(17237)
- 2007(15200)
- 2006(13129)
- 2005(11606)
- 学科
- 济(110148)
- 经济(110053)
- 管理(57494)
- 业(53429)
- 方法(44551)
- 企(42529)
- 企业(42529)
- 数学(40066)
- 数学方法(39605)
- 农(27251)
- 地方(26509)
- 中国(24495)
- 财(22752)
- 业经(21903)
- 学(20253)
- 农业(18800)
- 地方经济(15878)
- 贸(15633)
- 贸易(15624)
- 制(15278)
- 易(15024)
- 环境(14977)
- 和(13996)
- 务(13417)
- 财务(13373)
- 财务管理(13337)
- 融(13072)
- 金融(13069)
- 理论(12794)
- 企业财务(12616)
- 机构
- 学院(304270)
- 大学(302187)
- 济(134303)
- 经济(131633)
- 管理(116850)
- 研究(103316)
- 理学(101290)
- 理学院(100116)
- 管理学(98326)
- 管理学院(97757)
- 中国(76354)
- 科学(62971)
- 京(61948)
- 财(57685)
- 所(51435)
- 农(48658)
- 中心(47803)
- 研究所(46929)
- 财经(46659)
- 江(45199)
- 业大(43850)
- 经济学(42639)
- 经(42289)
- 范(39709)
- 师范(39336)
- 经济学院(38291)
- 北京(38151)
- 农业(37929)
- 院(37302)
- 州(35422)
- 基金
- 项目(207042)
- 科学(164343)
- 基金(151694)
- 研究(149646)
- 家(132004)
- 国家(130971)
- 科学基金(113137)
- 社会(97633)
- 社会科(92648)
- 社会科学(92625)
- 省(81330)
- 基金项目(80788)
- 自然(72609)
- 自然科(70922)
- 自然科学(70903)
- 自然科学基金(69598)
- 教育(68484)
- 划(68148)
- 资助(61343)
- 编号(59722)
- 重点(47061)
- 成果(46947)
- 发(46175)
- 部(45747)
- 创(42742)
- 课题(41055)
- 国家社会(41043)
- 创新(40012)
- 科研(39881)
- 教育部(39373)
共检索到440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关系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阶段演化。长期以来,我国三次产业之间与城乡之间的非有效联动发展导致了城乡经济空间的二元割裂,而这又进一步制约了产业的升级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现阶段,三产互动已成为提升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此为基础和重要内涵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在有效促进城市经济空间从大规模地域扩张走向要素渗透与产业延伸,乡村经济空间从单一分散落后走向多元紧凑繁荣的同时,也加速了城乡经济的融合与区域经济空间一体化的进程。
关键词:
三产互动 城乡统筹 区域经济空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泓
区域经济发展与商贸流通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文章基于城乡统筹视角,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困境,并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共生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能够为商贸流通提供各类基础性资源,而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又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后,文章基于两者间的共生关系,提出了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打造高效信息共享平台及营造良好共生环境的三项共生发展策略。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商贸流通 区域经济 共生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独明 谷继建
两个层次推进中国区域经济第四极(即成渝)"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城市乡村各自独立发展且各有自己的现代化指标,属于浅层次模式;二是城乡互为一体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乡关系良性互动的深层次模式。为此,本文提出建立6个二级城市群的建议,即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城市群、渝遂(宁)广(元)泸(州)内(江)自(贡)宜(宾)城市群、渝永(川)江(津)合(川)南(充)城市群、眉(山)雅(安)乐(山)城市群、达(州)万(州)广(安)城市群、成(都)眉(山)内(江)渝广(元)遂(宁)城市群(同时也是本区域一级城市群);并从行政特立与割划、经济产业结构的合成、农民意识形态的同化、措施责任法律化、非正式制度的文化...
关键词:
城市群 城乡统筹 地域发展 行政整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璟 郭海星 党兴华
文章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协调发展、生活协调发展三个维度构建兼顾发展与均衡的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间权重,在此基础上从变化幅度、动态度和区域差异变化三方面建立了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时空分析模型。以陕西省关中城市群为例,在测度2000~2011年关中城市群内部各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关中城市群内部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并对城乡统筹发展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的解析与探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黄洁
企业跨区域成长并不是企业完全迁移到另一地区,而是表现为跨区域的网络化成长模式,即在进入地成立子公司或将企业活动的一部分从企业原生地迁移到进入地,可以加快区域之间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因此,企业的跨区域网络化成长是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驱动因素;以企业的跨区域网络化成长为动力,以产业网络构建为手段,建立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将促进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允卫 黄祖辉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城乡统筹状况总体上随着经济发展而趋于恶化,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扩大。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浙江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进一步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并不会自动导致城乡差距的缩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相反,经济发展从中长期看还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此外,经济发展受城乡统筹水平冲击的效应虽然也为正,但其冲击效应并不显著,特别是短期内几乎不存在冲击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彩云 夏英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颜华 郭翔宇
从国家的体制、制度和政策等带有"投入"性质的要素入手,从农业与非农产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城乡就业、教育、卫生与社会保障等带有"产出"性质的要素入手,对中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仍然很大,为此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资源配制机制、投入机制和农村金融制度。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 评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孔伟明 常梅
长江干流流经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7省2个直辖市,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6,2011年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6.7%。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其承东启西、辐射南北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全国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发展轴线,成为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一、长江经济带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一)经济总量大、区位优势独特,是我国综合实力强、城市密布、文化底蕴深厚的发达地区之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文平
市域经济是以市级政权为调控主体的一种区域经济,它既突破了县域经济的弊病和问题,又充分发挥了县域经济的优点和长处。发展市域经济,以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进步,可以加快"三农"问题解决的步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明菲 李兰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基础和促进作用可以通过物流发展带来物流体系的改善,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建立数量模型对区域物流与经济的互动作用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物流产值的增加速度与GDP关联度。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区域经济 物流产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文
实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内涵在于既要统筹区内经济发展,也要统筹区际经济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关键词:
统筹 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 一体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素萍 葛明 林玲
基于2002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本文应用前、后向加权完全联系指标研究了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对其它地区的供给推动作用和需求拉动作用,应用空间联系指数分析了各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间前、后向经济联系随时间演进不断增强,京津、中部、西北、西南、北部沿海等五大区域对其它地区具有较强的需求拉动作用,而西北、中部、西南和南部沿海的供给推动作用高于平均水平;两两区域间经济联系差别很大,三大沿海与其它区域的联系相对密切,京津与中部地区居中,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区域相对独立。因此,促进中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需要坚持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燕文
在对传统的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聚类、分级地图和类轴分析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的新方法,并以东北经济区2000年人均GDP数据分析为例,开展了应用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与实际的区域经济差异发展情况相一致。该方法不仅可以揭示经济数据的宏观分布规律,而且可以挖掘其中微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更好地帮助分析和解释大量空间经济统计数据所蕴涵的经济特征和规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梦奎
一、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两个大问题 (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比温饱阶段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为逐步满足这种要求提供了可能性,过去那种基于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代价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念需要有相应的转变;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植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观念,经济改革初始阶段所产生的发展观念,需要有相应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中实际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要求发展观的转变。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推进社会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