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9)
- 2023(14390)
- 2022(12100)
- 2021(11181)
- 2020(9753)
- 2019(22537)
- 2018(22368)
- 2017(43298)
- 2016(23579)
- 2015(26614)
- 2014(26826)
- 2013(26215)
- 2012(24362)
- 2011(21717)
- 2010(21674)
- 2009(20032)
- 2008(19711)
- 2007(17803)
- 2006(15050)
- 2005(13394)
- 学科
- 济(99992)
- 经济(99886)
- 管理(65896)
- 业(65650)
- 企(53660)
- 企业(53660)
- 方法(47563)
- 数学(41246)
- 数学方法(40721)
- 农(27932)
- 财(25681)
- 中国(25521)
- 业经(22651)
- 学(20314)
- 地方(20282)
- 制(19981)
- 农业(18582)
- 贸(18355)
- 贸易(18349)
- 易(17800)
- 理论(16451)
- 务(15860)
- 财务(15801)
- 财务管理(15757)
- 和(15592)
- 融(15399)
- 金融(15391)
- 银(15127)
- 技术(15121)
- 体(15117)
- 机构
- 学院(335770)
- 大学(335352)
- 济(138806)
- 经济(135962)
- 管理(130579)
- 理学(112707)
- 研究(112583)
- 理学院(111511)
- 管理学(109434)
- 管理学院(108828)
- 中国(84150)
- 京(70997)
- 科学(69927)
- 财(62504)
- 农(58380)
- 所(56849)
- 中心(52568)
- 研究所(51953)
- 业大(51729)
- 江(50331)
- 财经(50063)
- 农业(46036)
- 经(45422)
- 北京(44099)
- 范(43104)
- 师范(42594)
- 经济学(42478)
- 院(41095)
- 州(39742)
- 经济学院(38515)
- 基金
- 项目(228591)
- 科学(179607)
- 研究(165418)
- 基金(164895)
- 家(144392)
- 国家(143232)
- 科学基金(122522)
- 社会(104061)
- 社会科(98846)
- 社会科学(98817)
- 省(90604)
- 基金项目(86973)
- 自然(79500)
- 自然科(77691)
- 自然科学(77668)
- 教育(76563)
- 划(76267)
- 自然科学基金(76247)
- 资助(68194)
- 编号(67349)
- 成果(54332)
- 重点(51921)
- 部(50482)
- 发(49700)
- 创(47500)
- 课题(46767)
- 创新(44460)
- 科研(44128)
- 国家社会(43061)
- 教育部(43002)
共检索到488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子珈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以及"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等倡议和战略下,中国制造业城市面临向先进制造业强市升级,经济由粗放向高质量发展,而其现代产业体系在激烈竞争,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和经济中,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并如何提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本文试图对制造业城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文中建立了一套包含开放性、竞争性、创新性、融合性、聚集性五个维度18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照佛山、东莞、宁波、南京、无锡五个城市2013-2017共五年的"三五"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其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通过维度均值系统聚类分析进一步发掘提升我国制造业城市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的动力,并将五个城市进行分类:产业基础带动型——佛山、宁波;融合技术拉动型——无锡;贸易开放推动型——东莞;科研服务促动型——南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浩森 杨会改
针对目前尚缺乏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的问题,本文在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对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构建起了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国内外28个典型区域的评价研究,提出了基于价值链优化现代产业结构、基于创新链增强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和基于生态链促进产业体系协同进化的提升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的思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红川
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原则,设计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多种归一化方法建立一个定量分析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国际竞争力 评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从九
本文从棉花产业链的三个环节,即棉产品生产、棉产品流通和棉纺织的行业特点出发,结合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初步建立一套我国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棉花产业 国际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光亚 刘晓东
文章首先界定了IT业和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其次采用因子分析评价方法建立模型,收集了华为、中兴、TCL、微软、飞利浦、西门子等国内外IT企业的指标数据利用模型进行综合竞争力比较,并对比较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再次分析中国IT业国际竞争力弱的原因,并提出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
IT业 国际竞争力 因子分析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元
本文立足于技术创新这一角度,根据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和前瞻性等原则建立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业 国际竞争力 指标体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牛卫平 庄丽娟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国际竞争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通过划分指标层、子系统层、分系统层、目标层四个层次,对广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测度,以发现广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集聚点,并寻求保持和增强广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动力因素。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国际竞争力 广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莉
据IMD公布的1999年世界竞争力报告,由于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排名有所下降。本文认为,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门复杂的系统科学。文中详细分析了其主要特性及其系统要素之间的影响;并指出,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透过庞杂的统计数字,才能从根本上找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可行途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化举
本文概述了建筑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研究现状,认为产业竞争力结果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竞争力决定因素评价方法有待改进,进而构建了新的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结果评价体系,包括赢利能力、市场占有率、生产效率、规模实力等四个方面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形成了新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评价模型,从基本因素、根本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十二项内容解释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提出了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建筑产业 竞争力 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小勇
入世后,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还要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不仅有国内市场的竞争,还有国外市场的竞争。为更好地评价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重新审视并制订了量化程度高,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价方法,并以我们项目实践过程中的某民营企业为实例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企业国际竞争力 指标体系 模糊数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文正
文章分析了建立省级区域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并对包含中国六个较先进省份在内的 1 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中国六省市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但高于发展中国家。文章进而分析了广东省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对广东省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取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广东 省级区域 国际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冬辉 杨柯玲 彭跃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双重背景下,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综合研究与分析是业内日益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入手,构建了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就湖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竞争力 湖北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立敏 谭立文
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由于我国加入 WTO 和世界分工转移而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目前最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四类进行分析和评述,并指出波特的钻石模型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在进行指标计算的实证方法上有偏差,在整个竞争理论体系中存在的内在矛盾。本文认为,各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实际上是在评价竞争力定义的四个不同层次,对一国产业进行评价最有效的指标应该是产业利润率、全球市场份额和劳动生产率。
关键词:
产业 竞争力 评价 波特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华欣 丁健 乔萍
基于高技术产业2010~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云模型与熵权法探究新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脆弱性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创新能力的脆弱性是导致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脆弱性的最主要因素,人力资源的不足是重要约束因素。公共创新能力改善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保障;政府职能与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是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动力。本研究为改善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脆弱性提供可行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少克 陆跃祥
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科学评价需要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框架,本文构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状态指标体系、发展指标体系和激励指标体系,认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评价不单要对产业竞争力的状态进行静态考察,还需要探讨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而激励因素的作用是通过社会管理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在通过发展指标系统对产生某个时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状态。
关键词:
产业竞争力 指标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