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94)
2023(12749)
2022(10654)
2021(9800)
2020(7879)
2019(18236)
2018(17786)
2017(34401)
2016(17987)
2015(19927)
2014(19602)
2013(19053)
2012(17655)
2011(15865)
2010(15686)
2009(14084)
2008(13610)
2007(11668)
2006(10143)
2005(9150)
作者
(48624)
(40682)
(40443)
(38218)
(25887)
(19347)
(18371)
(15866)
(15563)
(14215)
(13858)
(13718)
(12715)
(12685)
(12556)
(12342)
(12038)
(11651)
(11629)
(11528)
(10011)
(9773)
(9769)
(9471)
(9154)
(9102)
(8822)
(8671)
(8052)
(7903)
学科
(83597)
经济(83525)
(51031)
管理(51006)
(41456)
企业(41456)
方法(34454)
数学(29697)
数学方法(29332)
中国(23990)
(21874)
地方(21536)
业经(19341)
(19334)
农业(15286)
(14877)
(13661)
贸易(13651)
(13329)
金融(13328)
理论(13210)
(13150)
环境(13033)
(12937)
银行(12926)
(12903)
(12585)
(12535)
财务(12491)
财务管理(12467)
机构
学院(251466)
大学(249715)
(108375)
经济(106403)
管理(99268)
理学(85993)
理学院(85058)
管理学(83710)
管理学院(83233)
研究(83115)
中国(63081)
(51922)
(49158)
科学(48348)
财经(39431)
(39420)
中心(38539)
(36335)
(36137)
(35976)
研究所(35798)
(34468)
经济学(34183)
师范(34158)
业大(33769)
北京(32384)
经济学院(30767)
(30582)
财经大学(29560)
(29349)
基金
项目(171384)
科学(137657)
研究(128495)
基金(125856)
(108326)
国家(107390)
科学基金(94104)
社会(84752)
社会科(80421)
社会科学(80405)
(66973)
基金项目(66539)
教育(59214)
自然(58968)
自然科(57614)
自然科学(57604)
自然科学基金(56555)
(56123)
编号(51612)
资助(50215)
(41798)
成果(40527)
重点(38844)
(38208)
(36609)
国家社会(35611)
课题(35405)
创新(34069)
发展(33719)
教育部(33619)
期刊
(119503)
经济(119503)
研究(74510)
中国(47856)
(38322)
管理(37639)
学报(33638)
科学(33620)
(33099)
教育(28428)
大学(27237)
学学(25655)
(24000)
金融(24000)
技术(23531)
农业(23071)
业经(20764)
财经(20002)
经济研究(19506)
(17241)
问题(15777)
技术经济(12466)
商业(12067)
(12060)
(11478)
理论(11249)
资源(11234)
科技(10973)
现代(10964)
世界(10947)
共检索到369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立云  孔祥利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源自"两个大局"历史交汇的时代背景,以及新冠疫情影响、中美经贸关系不确定性加剧的现实。马克思经典著作《资本论》,为我们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深刻阐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机理提供了学理支撑。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资本论》对企业"脱虚向实"高质量发展、技术进步收益公共分享、生产要素市场配置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为实现国民经济的供给与需求、数量与结构、短期与长期的动态均衡发展,畅通优化"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循环,提供了现实启示,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当代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城  霍忻  
文章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资本循环理论,从理论、历史、实践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回答了"什么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从何而来、新发展格局价值何在"等热点问题。研究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战略决策,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安全发展等理论全方位对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规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城  霍忻  
文章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资本循环理论,从理论、历史、实践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回答了"什么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从何而来、新发展格局价值何在"等热点问题。研究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战略决策,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安全发展等理论全方位对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规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步健  许阳  
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运行规律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颇有思想建树的、旨在促进人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生态文明思想,从而为当代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梳理《资本论》中的绿色发展思想,能够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思想,从而使绿色发展不仅成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更成为一种价值遵循和生活方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步健  许阳  
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运行规律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颇有思想建树的、旨在促进人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生态文明思想,从而为当代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梳理《资本论》中的绿色发展思想,能够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思想,从而使绿色发展不仅成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更成为一种价值遵循和生活方式。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赵敏  
2018年5月19—20日,"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20次学术研讨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资本论》及其当代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茂兴  叶琪  
2017年是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出版150周年。为了深入研究《资本论》及其当代价值,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研讨会"于2017年9月23日至24日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娜  石冬雪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依据我国的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的战略选择。2020年,学者们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现实原因、历史溯源、实施路径等方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界还应从强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构建,以及深入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发展等层面加强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付东  钱爱民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疏通经济循环堵点的关键在于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以提高供给质量。基于代理理论,从企业资本引入战略视角考察各类引入资本对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引入内源性资本提升产能利用率,引入外源性资本降低产能利用率。(2)在三种外源性资本中,债权资本对产能利用率的抑制作用显著,政府补助次之,股权资本不显著。(3)机制检验发现,内源性资本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升产能利用率;外源性资本增加代理成本,进而降低产能利用率。(4)进一步研究发现,内源性资本提升产能利用率的作用在好的营商环境中更显著,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供给质量的重要举措。研究结论揭示了资本要素配置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机制,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也支持了正在进行中的营商环境改革。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徐志向  丁任重  张敏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表明,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离不开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动态匹配以及各要素和阶段的连续循环周转与世界市场。中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质在于修复社会再生产的失衡,关键是要加快提高中高端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产品增速。当前,在具备优越经济条件的同时,依然在产业结构升级、要素流动、分配异质性、扩大消费等方面存在困境。只有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机遇,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推动实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驱联动"的社会再生产动态匹配式平衡。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戴翔  金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开放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开放发展的理论总结和创新发展,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际经济理论的新境界,因而,新阶段构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层面看,中国前一轮开放发展形成的国际大循环模式,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目前转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亦是实现动态比较优势变迁与经济全球化形势之变高度契合的必然性要求和必由之路。顺应乃至引领全球分工演进大趋势,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一方面要以坚持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另一方面要实施更高水平开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于水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是着眼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从历程演进、经验选择、路径依赖、外部要求四个角度阐释新发展格局的建构背景,从理念指导、形态运作、战略支撑、发展动力、目标实现五个维度分析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框架,有助于读者更好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意义所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运晓钰  陈丽鸿  
《资本论》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两方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展开了批判,构筑起其生态思想的基本框架。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存在辩证统一关系,劳动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劳动异化,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只有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和谐。《资本论》蕴含的生态思想对指导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家勇  李繁荣  
生态危机本质上是由于人类行为所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被破坏、自然生态补偿能力减弱,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资本论》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类利用所能支配的生产力,通过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遵循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的物质变换规律,人类生态系统的失衡是可以避免的。缓解当代生态危机,需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卢映西  王娟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迫切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怎样在市场经济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是怎样用社会主义优越性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法持续的市场经济改造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方式。在《资本论》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新已经在多个方面开拓了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在宏观管理方面,坚决扭转资本脱实向虚的趋势。在改革思路上,提出了史无前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构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造性地解决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